APP下载

《新四军军歌》歌词历史内涵的挖掘与解析

2019-03-05王祖奇

关键词:朱毛军歌红四军

陈 彧,王祖奇

(盐城师范学院 公共管理学院,江苏 盐城 224007)

当今世界,大规模的战争已经远离,社会正在淡忘残酷硝烟的历史。一提到新四军,人们能想起来的是以叶挺为军长的那支部队,这一方面是由于叶挺将军的赫赫战功和凛凛威名,以及长期以来我党的正面积极宣传,另一方面则是基于皖南事变中新四军的惨痛经历。周恩来载于《新华日报》上的题词“千古奇冤,江南一叶。同室操戈,相煎何急?”,更是将这段奇冤深深地烙印在社会记忆之中。然而,对于新四军的革命历史与战斗传统,人们往往存在记忆模糊的情况。这主要是因为我们对新四军的认识与了解,停留在知识性的记忆碎片上。甚至可以说,如果你不是历史研究者,或者历史学爱好者,对于新四军的历史,可能仅仅局限在初中或者高中历史书本中的描述,随着个人年岁的增长,这些知识就会渐渐变成零散的记忆碎片。

时代的发展需要中国精神,新四军铁军精神的弘扬需要借助一定的媒介形式。《新四军军歌》何以成为铁军精神宣传与教育的重要载体呢?这主要是因为《新四军军歌》是先有歌词,而后再进行谱曲的。《新四军军歌》的歌词部分,是由素有儒将之称的陈毅同志在1939年3月至5月创作的。《新四军军歌》的歌词实际上是一首叙事诗,讲述了新四军艰苦奋斗的光荣历程,也昭示了新四军这支部队的革命目标与战斗理想。也就是说,《新四军军歌》的歌词,饱含了那段历史的印记。《新四军军歌》如何成为铁军精神宣传与教育的重要载体呢?这就需要去解读歌词部分所折射的革命历史。当然,由于是面向社会公众的歌词解读,所以,在这一过程中,需要采取普通民众能够接受和乐于接受的方式与形式。同时,歌词的解读要适度,以歌词为出发点,穿插解说历史事件,以历史的粗线条勾勒新四军革命传统与斗争历史的整体轮廓。

一、以歌词为线索,再现四军番号的传承

新四军的全称是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四军。其中,“陆军新编第四军”是部队的编制名称,即我们常说的“番号”。既然番号中出现了“新编”的字样,那么就应该存在“旧编”的第四军部队。《新四军军歌》的头两句,就已经交代了第四军的番号传承于两支部队,国民革命军第四军和工农红军第四军。此外,这两支“第四军”改编或合编的过程,还贯穿着现代史上国共两次合作的重要背景。

(一)第四军番号的溯源:国民革命军第四军

《新四军军歌》首句“光荣北伐武昌城下”,就点明了这支部队所参与的重要战役,即“北伐”战争,特别是“武昌城”的会战。并且,用“血染了我们的名字”,指出了战斗过程的惨烈。这支部队,就是国民革命军第四军。国民革命军第四军,是建立在国共第一次合作基础上的。

1924年1月,在广州召开的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重新解释三民主义的基础上,确定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此次会议标志着国共两党合作的实现。1925年7月,中华民国第一届国民政府在广州成立。8月,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将所辖的各地方驻粤军队,统一改编为国民革命军,蒋介石任总司令。国民革命军,前期建有8个军,总兵力约10万人。其中,粤军第1师改编为第四军,李济深兼任军长。北伐战争开始前,第四军下辖4个师,合共步兵13个团,炮兵2个营,另以叶挺为团长的独立团也划归第四军统辖,隶属12师,师长张发奎,后12师改编为第四军,张发奎任军长,叶挺部仍隶属之。

(二)第四军番号的延续:工农红军第四军

《新四军军歌》歌词第二句中的在“罗霄山上”奋战的“孤军”,指的就是工农红军第四军。罗霄山是一个地名,或者确切地说是一个山脉的名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就位于罗霄山脉中段,是孕育朱毛红四军的摇篮,也是这支部队早期战斗的中心区域。

朱毛红四军,是在国共第一次合作破裂的大背景下,由共产党人创立的武装力量。第一次国共合作所建立的革命统一战线,加速了中国民主革命的进程。然而,在北伐频频告捷,大革命形势一片大好之时,1927年,国民党右派发动政变,叛变革命,第一次国共合作宣告破裂。8月南昌起义、9月秋收起义和12月广州起义相继受挫与失败后,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共产党人开始转移革命重心,走上“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10月,毛泽东率领经三湾改编后的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团上了井冈山,开始创建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1928年4月,朱德和陈毅率领南昌起义和湘南起义保留下来的部队与毛泽东所领导的部队在井冈山胜利会师。5月,朱毛两部合编为工农革命军第四军,后改称为工农红军第四军,朱德任军长,毛泽东任党代表,陈毅任政治部主任。之所以合编的部队称为第四军,朱德曾这样说道:“为要保持国民党第四军‘铁军’的大名,它在大革命中是我们革命的堡垒。”[1]

(三)新四军的建立、撤销与重建

《新四军军歌》中重复了两遍“八省健儿汇成一道抗日的铁流”,这一方面交代了新四军建立的大背景,即“抗日”,另一方面,这句歌词中的“八省健儿”,又指出了新四军兵力的来源。然而,构成新四军兵源的“八省健儿”,却暗含着一段艰苦斗争的历史。1934年,在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红军主力部队于10月开始长征。留守南方八省的红军,在面对国民党军队一轮又一轮的“剿灭”战斗中坚守阵地,展开了持续三年的困苦游击战争。

基于国内抗战形势的日益严峻,1937年9月,国民党当局发布《中国共产党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至此,第二次国共合作开始。后经国民政府同意,中共南方八省14个地区的红军游击队自1937年10月起,陆续改编为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四军。也就是说,新四军的创立是建立在国共第二次合作基础上的。经国共双方协商,由叶挺任军长,项英任副军长。新四军先期共辖4个支队,10个团,1个特务营,兵力合计超万人。1937年12月在汉口建立军部,次年1月军部移驻南昌。

陈毅作词的《新四军军歌》,定稿公开发表于1939年5月。所以,歌词中没有涉及皖南事变及新四军军部重建这段历史。但是,这一段历史不应该被遗忘。1941年1月,新四军军部及直属部队,在途径安徽茂林地区时遭国民党军队的突袭。军长叶挺被俘,副军长项英被叛徒杀害。随后,国民党当局污蔑新四军为“叛军”,“撤销”番号。1月20日,中共中央军委发布命令,重建新四军军部,任命陈毅为国民革命军新编第四军代理军长。1月25日,“新四军军部重建大会”在盐城举行。此后,该军总兵力迅速发展到9万余人。

二、以歌词为脉络,重温铁军革命的历史

“八省健儿汇成一道抗日的铁流”“我们是铁的新四军”,这两句《新四军军歌》歌词,都带有“铁”字,透露出新四军“铁军”的威名。追溯新四军“铁军”称号的来源,还需要从北伐战争开始说起。

(一)北伐战争记载着第四军“铁”的威名

《新四军军歌》初始部分由全曲最低音开始,这不仅易于在部队中传唱,而且奠定了全曲沉着厚重的情感基调[2]。“光荣北伐武昌城下,血染着我们的姓名”,是一句既雄壮又悲壮的歌词,表明着战争的残酷,同时,缅怀着先烈们的满腔热血。这句歌词所指向的是在北伐战争中浴血奋战的国民革命第四军,交代了第四军“铁军”威名的由来。

1926年至1928年间的北伐战争,是大革命的高潮,是以国民革命军为主力,旨在消灭北洋军阀,消灭割据局面的统一战争。北伐战争伊始,第四军的第10师、第12师及独立团由副军长陈可钰指挥开往前线。在北伐战争中,第四军奔驰数千里,转战湘鄂赣三省。1926年8月,在汀泗桥、贺胜桥经过两场恶战后,将吴佩孚部逼退至武昌。9月至10月间,四军联合七军、一军和八军展开围攻武昌城的会战。此役中,战斗力强悍的第四军伤亡惨重。据不完全统计,黄琪翔的第36团损失过半,叶挺的独立团牺牲官兵191名。最终在围攻武昌城40余天后,吴佩孚部主力基本被消灭。

1927年1月,武昌汉阳兵工厂受粤侨联谊社委托,制作了一块铁盾,铁盾正面铸有“铁军”两字,上款写“国民革命军第四军全体同志伟鉴”,背面铸有四言题诗[3-4]。这足以说明,北伐战争记载着第四军“铁军”的威名。

(二)孤军奋战在革命根据地的红四军

朱毛红四军是《新四军军歌》里所唱的“继承了先烈的殊勋”,在“罗霄山”奋斗的“孤军”。朱毛红四军之所以被说成是“孤军”,是因为从当时的国内政治局势来看,大革命失败后,中共组织遭到国民党的镇压和破坏,被迫转入地下活动。而经历了武装进攻城市数次起义后的中共领导的部队,也散落在大江南北。不得不“上山”的朱毛红四军,成为了一支“孤军”。此外,自这支部队诞生之日起,就历经着“千百次抗争”和“千万里转战”。“会师”后的朱毛红四军,首先必须面对的就是部队生存的问题。粮食的筹集和枪支弹药的补给,是重中之重。正是由于山上给养困难、枪支太少,在红四军成立初期,第30团、第33团就返回了湖南。此外,兵力也在不断减少。为此,1928年5月底,红四军进行了缩编,将最初的3个师9个团缩编为4个团。部队兵力也由先期的约万人,减少到6000余人。与此同时,朱毛红四军还遭受着国民党军队的屡次围攻。1928年5月至6月,朱毛红四军接连击破了国民党军队在五斗江、草市坳和七溪岭发动的三次“进剿”。随后,1928年7月至11月,又在永新、黄洋界粉碎了国民党军队的两次“会剿”。1929年1月,毛泽东、朱德率领红四军主力第28团和第31团,离开井冈山,向赣南、闽西挺进,开始创建新的革命根据地。

1930年6月,红四军整军编入红一军团。8月,随军团编入红一方面军。1932年底,军一级建制撤销,红四军番号暂别历史舞台,部队于1933年6月合编为红一军团第二师。合编后的红一军团第二师,依然是一支战斗力很强、影响力很大的王牌红军部队。

(三)东进江南深入敌后抗日的新编第四军

《新四军军歌》副歌部分,使用了一种歌曲少见的三叠行式,重复三次“东进,东进!我们是铁的新四军!”,并且一次比一次高亢,将全曲推向了高潮。这种谱曲的创作,得到陈毅的高度赞扬。在1939年召开的军部联欢会上,陈毅听了何士德指挥演唱的《新四军军歌》后说道:“有气魄,意志坚定,这很好,正是我写这个歌词时想强调的地方。”[5]

新四军为什么要“东进”?这与当时国内抗战的形势相关。1937年底,日军占领了上海、南京、杭州等地,东南半壁江山已经沦陷。1938年春夏之交,日军又相继占领了徐州、开封等地。1938年3月至4月,在新四军各支队陆续完成集结整编后,新四军的战略发展方向成为急需解决的问题。《新四军军歌》唱道:“扬子江头淮河之滨,任我们纵横的驰骋;深入敌后百战百胜,汹涌着杀敌的呼声。”这里的“扬子江头”“淮河之滨”指的是安徽和江苏境内被日军占领的长江、淮河两岸广阔地带,即新四军东进的行军路线;“深入敌后”,则指明了新四军深入敌后开辟第二战场的进军策略。

1938年2月至6月,毛泽东多次致电项英等人,要求新四军东进,向江南敌后深入。从1938年4月到1939年2月下旬,新四军实施东进战略。1938年4月,以粟裕为司令员的先遣支队赴苏南敌后侦察。6月初,第1支队到达苏南,在镇江、句容、金坛、丹阳地区展开游击战斗。7月,第2支队主力开进苏皖边,战斗在江宁、当涂、溧水、高淳等地区。至1939年2月,新四军第1支队、第2支队在苏南进行了数十次战斗,开辟了以茅山为中心的苏南抗日根据地。第3支队先期因保卫军部需要,在泾县、南陵一带布防,10月奉命北上,与国民党军一起共守皖南防线。第4支队于1938年5月后,在皖中的舒城、桐城、庐江、无为等地区开展抗日游击战斗。

三、重温军歌歌词,感悟铁军精神

在聆听《新四军军歌》过程中,歌词的解读显得十分必要,因为历史的远去和记忆的碎化,容易造成人们在初听《新四军军歌》时有些许迷茫。借助《新四军军歌》歌词的解读,以粗线条的方式,厘清新四军的革命传统和斗争经历的基本框架,能够让人们对这一段历史有一个贯通性的了解。这样,先前的迷茫就会慢慢消解。再经过时间的流逝,重温《新四军军歌》歌词的内涵,当再一次聆听《新四军军歌》时,就会对革命前辈艰苦奋斗的壮举与大无畏的牺牲精神有更加深刻的感触,从而将新四军铁军精神内化为自我认知和精神自觉。

诚然,在解读《新四军军歌》歌词过程中,还有一些需要进一步探讨的问题。首先是如何激发人们兴趣的问题,可以采取“大事件”与“小故事”交叉讲述的方式。大事件是粗线条,用以描述历史轮廓,小故事则能够增强新四军这段历史的趣味性。其次是解读的形式问题。因为近现代革命斗争史比较复杂,要以一种清晰简明的形式,让普通民众愿意接受和便于理解。最后,就是如何增强《新四军军歌》感染力的问题,如何在试听效果上提升《新四军军歌》的感染力,是另一个值得进一步研究探讨的问题。

猜你喜欢

朱毛军歌红四军
历史上的三支“红四军”
军歌嘹亮
军歌嘹亮
红四军前委扩大会议旧址
军歌嘹亮
军歌嘹亮
“朱毛红军”称谓的来龙去脉
“朱毛”不可分
新泉整训与红军早期的党和军队建设
“朱毛”之外有“蒋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