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郁达夫《沉沦》的文学创作及对国外文学思想的接受

2019-03-05赵海燕

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9年2期
关键词:沉沦文学思想郁达夫

赵海燕

(四川省南充市广播电视大学,四川 南充 637000)

郁达夫是“五四”文学运动时期的代表,深受当时封建旧社会的压迫与影响,以自己的亲身经历为源泉来创作的这部令人反思的作品——《沉沦》,通过对人性的描写反映出作者希望自己的国家强大起来而不被受到歧视的这种反抗,最终也向持有道德观念的封建思想提出大胆的挑战,体现出作者高深的思想境界,在我国现代文学史上有一定的反响,是一部比较有价值的作品。

一、郁达夫《沉沦》的文学创作概述

这部小说发表于1921年,讲述了一个在日本留学的中国学生因为开放的性格和大胆追求自由的向往,做出了封建旧社会所不能容忍的事情,然后被学校开除的故事。在那个年代,他是所有年轻人的代表,他怀着满腔的热情和追求美好纯洁的爱情做着努力,但是在当时受到玩伴的嘲笑和侮辱,身处异国的他倍感孤独和空虚,最终成为一名“忧郁症”患者。然而他至始至终还是不愿意看到成为抑郁的自己,他不甘心自己的堕落,不甘心自己就这样被社会所埋没,太多的不甘心,太多的无奈,让他在不安彷徨失措的情况下来到酒馆的妓院,放任自己所有的热情,亲手毁掉了自己最纯洁的美好。但是经过这一切的洗礼之后,主人公很是后悔自责,在出于无奈的情况下感到绝望,这一切的发生让自己的灵魂世界陷入了各种不安,就在这个时候,他想到了自杀。他希望通过自己的死亡,结束这种病态式的生活,唤醒全部国人,让自己的祖国变得繁荣富强。

1、外国文学的影响

在日本留学期间,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郁达夫创作了《沉沦》这部小说。深受佐藤春夫的影响,《沉沦》这部小说塑造的文学是从俄国文学开始的。当郁达夫将日本的多余人转变为中国的“零余者”的时候,很大一部分创作也发生了变化,俄国文学塑造的是一些闲来无聊,无所事事的没落贵族的青年形象,而作者郁达夫的零余者是揭示封建社会主义和饱受双重压迫的悲惨命运,更多的是表现出忧郁和感伤的情怀。就像沉沦中的他自己一样,故事的结局并不是人物精神层面的死亡,更是暗含肉体上的毁灭与丧失。关于“性”的细节描写,小说中有很多地方都大胆地描述了性的部分,这是在小说中引发争论的关键问题所在,因为是自己的亲身自传,所以理所应当的很自然的描写出来。据说当时的原因主要是受到俄国文学的催化作用。他所描写的每一场性交,都是很自然的流露,不用刻意地去伪装,也不用刻意地去阐释,他所有的创作源泉,所有的创作魅力都自发源于自己的闪光点。

2、人物的分析

文中的作者出生在一个很普通的家庭,在他比较超前的思想下,他有着别人不敢的想法,他想大胆的实践,想去了解更丰富的世界,在种种不被看好、挖苦与讽刺的情况下,他一无所成,穷困潦倒,是一种具有悲剧色彩的故事,小说人物最后在病痛的折磨下选择死亡结束自己人生的煎熬。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主人公这悲剧的命运并不是完全由他个人的原因造成的,与此同时,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那就是主人公在面对歧视和鄙夷的态度之时也曾想到过“复仇”,可是最终没有采取实际行动,还是以失败告终。祖国的薄弱,日本人的歧视让他更加产生了国民自卑者的心理,最终推向他走向死亡。

3、他的悲剧是谁的错

作者在17岁以前深受中国历史文化熏陶,然而到了日本留学期间,这中间有着两种文化的差异,无论是在生活领域方面,还是在思想方面,都无疑是个巨大的考验,致使作者郁达夫并不能完全理解这种形式的差距和实际痛苦的表达,很难找到具体排遣的方式,一直未能正确解开心中的矛盾与困惑,导致作者非常苦闷,这一切都只能记在心里,看在眼里,因为郁达夫追求自由,反对封建旧社会的习俗,然而却始终不被社会所理解,他不愿意看到其他人像他一样,他想看到希望,看到国家的繁荣强大,想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可是终究还是不得志。以个人的力量还是不能改变这种现状,所以,他强烈呼吁自己的祖国一定要强大起来,最后的呐喊也是向封建的道德思想发出强烈的反抗。

二、国外文学思想对小说写作特色的影响

感伤主义是十八世纪后期欧洲资产阶级启蒙运动中的一种文艺思潮。它提倡描写自然风景,抒发个人情感,关注人物内心活动,重视个人的精神活动,流露出对现实社会的不满和发泄。感伤主义代表作家卢梭对郁达夫的影响最大,体现在小说《沉沦》的写作特色上。小说中描写了大量主观抒情的东西,例如小说“我将何以为生,我又何必生存在这多苦的世界里呀”,满腔的无奈,身处异国的他失去一切的精神支柱,面对冰冷的世界,面对一次次的无情抛弃,可想而知,怎么会有一个好的结果呢?他不敢向任何人表现自己的情感,他在喝醉酒的情况下跟酒店的侍女上了床,最渴求的爱情离他而去,长时间的封闭状态、长时间的折磨让他选择死来结束这一切。“只有这大自然,这终古常新的苍空皎日,这晚夏的威风,这初秋的清气……你就在这大自然的怀里,这纯朴的乡间终老了吧。”这种西方感伤主义思想对小说写作产生深远影响,读者从小说字里行间感受到渲染开来的感伤情怀。写作上《沉沦》并不太重视小说情节的描写,更加讲究叙事结构,更多的是直抒胸臆,任由感情自由流露。

郁达夫的这部小说之所以能够成功,是因为它的创作以自己的遭遇为模型,将小说描绘的游刃有余,把人物内心的描写写得栩栩如生,这让小说有了不同于其他作品的创新。他在人性的色欲方面描写的极其突出,通过灵魂肉体的感知让人不得不感叹世界的无情,然而又很无奈的悲愤。小说的创新点在于,通过塑造灵魂与肉体的多重形象,让读者感知比较带有病态心理的思想意识,从而冲破传统的教条,这在中国的文学领域起着不可代替的作用,这种写作手法将小说推向了新高度,尤其是小说描述人物内心世界的写作部分,这值得很多作家探索学习。

三、郁达夫《沉沦》对国外文学的接受

《沉沦》是中国现代史上第一部白话短篇小说。这篇白话小说主要是以抒情的方式为主题展开讨论,取材内容来自于作者郁达夫本人的遭遇,在五四时期,这篇小说间接反映了劳动人民的不幸,让人们无时无刻感受到人物的的灵魂特性,用同样的方式塑造出真实感人的故事。

1、郁达夫沉沦心理体现出的国外文学思想

在五四运动和抗日战争时期,有些传统封建毁灭了我们多少有识之士,在他们心中,他们强烈渴望打破传统的教条,冲破新的领域,新的认知。但是就是在那个年代,我们无法做到自由自在,想干什么就干什么,被各种各样的教条束缚着,有幸学得一知半解又没得展示,得不到认可,所以作者郁达夫以一部白话小说《沉沦》来表明自己反叛的勇气。但是由于中国的传统思想禁锢着人们,以及很多事情的不允许,这在作者看来比较矛盾,所有的控诉得不到宣泄。小说中的主人公和作者自身有着相似的经历、相同的命运。通过细腻的写作手法,赋予人物多姿多彩的心理特征,从而刻画出传神的人物形象。

2、《沉沦》传递出的国外文学思想

西方感伤主义思潮体现在郁达夫《沉沦》创作中。他的小说以感伤色彩和浪漫倾向为风格,这离不开西方文学思潮对我国文学创作的影响。基于这种原因,才使郁达夫作品显得与众不同,也是写色作品的基本表达。一部分是由于欲望的冲动使自己走向极端,另一部分阐述了一种道德观念,把人性欲望看得合情合理,这种大胆的写实风格正是一种艺术价值存在的核心。

《沉沦》这部创作是与时代精神与之并进的,其中以道德的形式来展开讨论,从而揭露了五四时期的社会形势。作者之所以创作这部作品,是因为作者的见解思想不同于其他人,在那个年代,他的这种大胆写实被很多人所不能理解,同时也被很多人所不能接受,甚至遭到质疑、遭到排斥。反之,每个时代具有每个时代的代表性,而郁达夫的作品会让人有一种苦闷的感受,在他的思想中,所表现出来的往往是压抑与无奈的愤恨之情。站在客观的角度来看这部作品,他之所以会有这样的结局,归结于国家的不强大,被侮辱是因为自己在他乡没有一席之位,没有受到异国他人理应的尊重。在看不到希望的情况之下,对自己的人生的未知充满了无限的怀疑,也对社会的改变存在着深深的疑惑。这些差距正是“五四”时期资产阶级的共同思想,也是郁达夫悲剧性格的重要根源。它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不可磨灭的一部优秀作品。

结语

郁达夫处于一个特殊的时代,从《沉沦》这部作品中流露出真实的感受,不仅有现代性道德的鞭笞,也有爱国主义的萌芽,又有强烈的忏悔。希望寄生于理想的追求,带着这种寄托,从更深的层次来描述了五四文学时期的发展方向,他在历史新旧道德的夹缝中汲取国外文学思想的精华。对我们来说,作为一个时代的年轻人,有责任,有义务去继承,去学习每一个值得闪光的地方。

猜你喜欢

沉沦文学思想郁达夫
《红楼梦文学思想的现代阐释》
贵人
郁达夫:热烈的爱倩,却不能相守一生
论元代散曲的文学思想和现实特征
从《沉沦》分析郁达夫的国家意识
郁达夫的诲淫冤罪与自我净化
关于纳兰性德文学思想的解读
从精神分析学视角看郁达夫的《沉沦》
名古屋大学:为“沉沦”立碑
抗战中的爱情:李小瑛与郁达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