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癌患者心理干预研究进展
2019-03-05玄令美张蓉笑伍梅芳
玄令美, 张蓉笑, 伍梅芳, 邱 慧
(1. 湖州师范学院, 浙江 湖州, 313000; 2. 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 脊柱骨科, 宁夏 银川, 750004)
原发性肝癌是全球范围内高发病率、高死亡率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高度恶性肿瘤,肝癌发病率居癌症发病率的第4位,死亡率居第3位[1]。肝癌起病隐匿,病情发展快,发现时已属中晚期,预后极差,且5年生存率较低[2]。相关研究[3]显示癌症“坏消息”的知晓会使患者产生不同程度的负性心理反应,给患者造成巨大的精神压力。及时进行有效的心理干预,对保持患者身心健康意义重大[4]。心理干预作为一种非药物治疗手段,对改善患者情绪、促进患者康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5]。本文综述了心理干预在肝癌患者护理中的研究进展,旨在为缓解肝癌患者负面情绪、改善生活质量和促进心理健康提供参考。
1 心理干预的概念与意义
心理干预是指在心理学理论指导下有计划、有步骤地对一定对象的心理活动、个性特征或行为问题施加影响,使之发生朝向预期目标变化的过程。心理干预过程中最重要的是倾听,让当事人宣泄突发事件引起的焦虑、恐惧及抑郁等负性情绪,其次通过心理疏导消除焦虑、紧张、恐惧、抑郁等,纠正心理偏差,从而重建心理平衡,帮助患者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6]。心理干预的意义包括:①积极的心理健康增强自我控制及应急损伤能力,促进个人发展;②降低危险因素,增强保护因素;③通过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帮助其认识自己,克服心理困扰,充分发挥个人潜能;④促进个人发展和成熟,消除或缓解身心症状。
2 心理干预方法
国外研究[7]表明干预可以通过心理治疗和心理肿瘤学的培训教育,即:重组患者解决问题、认知疾病的相关问题和信念,学会压力管理和渐进放松,鼓励患者说出自己内心感受及情绪状态,通过日记自我揭露等。国内心理干预[8-11]的研究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①转移注意力:通过语言交流患者关心的话题,增强患者自信,引导患者进行心理疏导。②治疗性触摸:通过按摩,松弛处于紧张状态的肌肉,减轻患者的恐惧和孤独感,并运用语言、辅助类语言和非语言等沟通和疏导技巧。③放松训练:指导患者进行意向想象、冥想、音乐疗法、深呼吸等进行放松训练。④社会干预:积极鼓励引导患者家属、朋友探视,从而给予患者精神上的支持及面对疾病的信心。⑤其他方法:认知行为治疗、认知行为压力管理干预、正念减压疗法、集体心理干预及综合干预等,均被用于癌症患者临床心理干预治疗中。
3 肝癌患者的心理干预
3.1 心理干预降低肝癌患者疼痛程度
癌症疼痛是一种复杂和多维的感受,与生物因素(性激素、内源性镇痛、基因等)、社会心理因素以及两者的相互作用等有关。虽然生物医学因素在疼痛中起决定因素,但不能忽视心理社会因素对患者的影响。正如痛苦理论模型所暗示的自我表现、情感痛苦、认知结构、社会支持和应对疼痛感产生机制[12-14],可见心理干预对癌症疼痛的重要性。
Tulipani等[7]开展了一项针对癌症患者的多形式心理干预研究,干预后通过简明疼痛评估量表(BPI)对疼痛、述情障碍、疾病应对、患病行为、痛苦的心理和心理功能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多形式的心理干预能显著减少述情障碍和癌症疼痛,并且鼓励临床医生为患者提供心理干预,并帮助患者更好地应对情绪和躯体知觉。王彦等[9]通过对216例肝癌介入治疗的患者进行转移注意力、触摸、放松训练等心理干预,在心理干预前、干预后采用数字疼痛量表(NRS-10)进行疼痛测定,心理干预后疼痛评分依次降低。结果表明心理干预是减轻肝癌患者疼痛的有效控制方式,并对药物治疗有补充作用。邹春芳[15]在肝癌介入治疗患者的疼痛干预中,通过对患者进行语言沟通、面部治疗性触摸、放松训练的心理干预,干预前后运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匹兹堡睡眠质量量表(PSQI)分别进行心理测试、疼痛评估、睡眠评估。结果表明,通过心理干预的患者睡眠质量明显改善,并且疼痛得到有效缓解。
3.2 心理干预改善肝癌患者生活质量
生活质量被世界卫生组织定义为:不同文化、价值体系中,对期望、目标、标准等有关生存状态的体验[13]。1982年起美国癌症协会开始对癌症患者进行生活质量的研究,对肿瘤患者生存质量及治疗后的康复产生重大影响[16]。国内在80年代中期才开始重视生活质量的研究[17]。生活质量能够评价治疗方法和治疗对患者的身体、心理及社会的影响。肝癌患者生活质量常通过肝胆肿瘤治疗功能评定量表(FACT-Hep)、癌症患者生活功能量表(FLIC)及癌症综合治疗功能评价(FACT-G)等量表评定[18-20]。
肝癌患者身体和心理健康严重受损,生活质量较低。国内研究[21]表明社会支持可以提高肝癌患者的生活质量。孙伟[22]开展了一项关于心理干预在肝癌介入患者应用的研究,通过对试验组进行心理疏导/放松训练等心理干预。结果表明通过心理干预,患者建立防御机制,能够更好应对不良情绪,增强应激能力,改善生活质量。张艳丽等[23]通过对患者进行心理治疗和认知疗法,研究前后对患者实施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症状自评量表(scl-90)进行评估,实施心理干预后研究组量表得分较对照组下降显著(P<0.05),表明心理干预能够有效提高患者身心健康及生活质量。
3.3 心理干预降低负性情绪
负性情绪是机体对应激事件的不良反应,会导致机体对生活失去热情、食欲改变、自身应对能力下降、自我效能感水平降低及免疫能力下降等不良结局。李慧等[23]一项研究在入院和出院时分别采用安德森症状评估量表第一部分(MDASI-Part1)和肝癌患者特异性症状模块(TSM-PLC)调查患者症状发生状况,结果显示肝癌患者入院时疲乏、睡眠不安、苦恼、悲伤发生率分别为67.71%、53.38%、56.25%和41.67%;出院时疲乏、睡眠不安、苦恼、悲伤发生率为95.83%、83.33%、66.67%和69.79%,提示肝癌患者出院时的负性情绪明显高于入院时。
中国癌症患者心理问题发生率高达82.5%[24],以焦虑和抑郁最常见,傅亚萍等[25]在一项原发性肝癌负性情绪影响因素分析的研究中,利用一般自制问卷、SDS量表和SAS量表对138例原发性肝癌患者展开调研。SDS量表测定抑郁肝癌患者为86例,发生率62.3%。SAS量表测量焦虑肝癌患者为80例,发生率57.9%。黄旭芳等[26]的一项研究中,通过对肝癌患者进行以积极心理学为基础的心理干预,用创伤后成长量表(PTGI)测量创伤后正性积极改变程度,用生活定向测验修正版(LOT-R)测量个体乐观人格倾向。干预4周后试验组创伤后成长和乐观倾向明显优于对照组,提示积极的心理干预能够提高肝癌患者的积极情绪,促进身心健康。马敏等[27]在心理干预对肝癌术后患者负性情绪影响效果的一项研究中,从患者社会支持、认知重建、情绪支持和相关宣教等方面进行心理干预,术后1周试验组SDS、SAS评分明显降低。结果表明,心理干预能减轻患者负性情绪,提高认知功能,增强自我价值观。葛德湘等[28]研究中通过对肝癌患者进行家庭支持、认知干预等心理干预,通过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进行评估,干预后肝癌患者焦虑、疲劳、睡眠各项分数明显低于干预前,且试验组评分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结果表明心理干预能减少患者焦虑、疲劳等负性情绪,增加患者治疗依从性。
4 小结
心理干预在减轻患者疼痛、降低负性情绪、改善生活质量方面具有积极作用。国内肝癌患者心理干预相关研究虽然取得一定进展,但仍处于探索阶段,存在的问题主要是样本量有限、干预效果缺乏生理指标评价、干预措施不够详尽并缺乏一定的理论依据。这提示国内临床工作者和研究学者需更加重视对肝癌患者心理干预方面的研究,将科学、实用、多样化的干预方法应用于临床,以减轻患者的痛苦和心理负荷,提升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