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音乐活动中反思能力培养刍议

2019-03-05周宁县第二实验幼儿园郑茵茵

幼儿教育研究 2019年1期
关键词:环节幼儿音乐

周宁县第二实验幼儿园 郑茵茵

反思能力是学习品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幼儿今后的学习与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幼儿园音乐活动因其领域内容的特殊性,在教学过程中常常会涉及多次练习,如果幼儿能够在练习后进行适当的反思则有利于幼儿修正错误,更好地达成目标。

一、音乐活动中幼儿反思能力现状分析

笔者在幼儿园做过问卷调查,并通过观摩音乐活动收集了一些活动案例,发现一些教师在组织音乐活动时会有意识地引导幼儿进行反思。在观摩中,笔者通过观察教师与幼儿的表现,发现有以下因素影响着幼儿反思能力的形成、培养与提升。

(一)音乐活动中没有反思

[案例一]韵律活动“非洲小勇士”中,教师通过图片帮助幼儿了解了草原小勇士狩猎的步骤,并结合音乐分段学习了狩猎动作,创编了发现猎物后的凶猛动作(以吓唬猎物)。活动进行到这里时,问题出现了:有的幼儿的动作没有踩好音乐的节拍,有的幼儿创编的动作多次重复……教师并没有停下来让幼儿反思并解决存在的问题,而是继续活动,让幼儿完整练习、表演。由于前面的问题没有解决,因此在表演时幼儿依旧没有达成目标,直至活动结束……

该韵律活动中有一个目标是“随着音乐的节奏,创编不同的动作”。从这个目标的达成情况来看,很多幼儿没有完成好。如果在第一次完整练习时,教师能够及时地发现问题,并停下来安排一个幼儿回顾、反思的小环节,以帮助幼儿解决难点问题,那么结果也许就大不相同了。

(二)教师替代幼儿反思

[案例二]小班音乐游戏“碰一碰”中,教师和幼儿示范游戏玩法后,邀请全体幼儿一起游戏。完整表演后,教师发现幼儿在找朋友的过程中,音乐的节点跟不上。于是,教师停了下来,说:“刚才在找朋友的时候,小朋友的音乐节奏没有跟上,要跟上节奏才行,让我们再来试一试……”(纠错练习)

教师虽然敏锐地发现了幼儿在音乐游戏中的问题,但不相信幼儿有反思与自我修正的能力,所以并没有给幼儿独立思考的空间和时间,而是自己替代幼儿反思,剥夺了幼儿自我审视、发现问题的权利。

(三)反思抓不住要害

[案例三]大班韵律活动“小猪盖房子”中,教师让幼儿戴上手环单圈面对面站立,并借助“握握手,握握手,向前走,不回头”的语言节奏提示,学习在单圈上按顺时针和逆时针双圆交换朋友的方法。这对幼儿来说有一定的难度,所以,尽管有了前面的示范以及动作要点讲解,但完整练习后依然有很多幼儿难以找到新朋友。于是教师问:“刚才你们在找朋友的时候发现问题了吗?”幼儿回答:“我找不到朋友。”于是,教师追问:“怎样才能找到朋友呢?”幼儿说:“要看着朋友,走过去。”教师的回应是:“是的,你说得真好!我们来试一试他的方法……”直到活动结束,幼儿依旧无法顺利完成单圈交换朋友。

这个活动的反思环节,因为没有抓准关键点“在念到‘向前走’时往前迈一步”“不能回头张望”,所以就这样被白白浪费了。幼儿虽然找到问题了,却找不到问题的症结所在。教师是有反思意识的,但在引导幼儿反思的时候仅仅停留在回应幼儿的层面,没有适当地甄别并推进幼儿的思路,以至于没有抓住要害,失去了解决问题的好时机。

二、音乐活动中提升幼儿反思能力的支持策略

幼儿的学习是一个不断自我构建的过程。教师在音乐活动中培养幼儿良好的反思能力,不仅有助于突破难点、达成教学目标,同时也能够促使幼儿养成回顾、分析、思考的良好习惯,为其一生的长远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笔者在教学实践中,梳理了一些提升幼儿反思能力的策略。

(一)预留反思的环节

一些教师在组织教学活动过程中,没有考虑预留反思的环节。他们往往只与那些能力较强的幼儿积极互动,忽略那些能力水平一般的幼儿,所以容易出现活动结束了,除了少数能力强的幼儿外,多数幼儿依然没有达成教学目标的情况。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教师对于班级幼儿的“最近发展区”缺乏合理的预估,同时对于幼儿反思能力的培养并不重视。

我们首先必须承认幼儿在学习上存在着个体差异。在同一时间内进行的集中教学活动中,并非所有的幼儿都能够马上达成活动目标,总会有一些幼儿存在困难,学得慢一些。幼儿教育应该面向全体,关注个体差异。因此,在音乐活动中,教师要有引导幼儿反思与解释的意识,可以在完整练习后预留出反思的环节,停下来等一等那些还没有学会的幼儿,倾听他们的声音,帮助他们解决遇到的困难,努力使每一个幼儿都能获得满足和成功。

其次,教师要相信幼儿有反思的能力。《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要求教师做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在音乐活动中,教师应该摒弃传统教学中以教师为中心的旧思想、旧观念,留出让幼儿反思的时间,充分发挥幼儿的主体意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把学习的主动权真正还给幼儿。

反思的时机并不绝对,可以放在完整练习之后,也可以在分段练习后或者贯穿在整个活动中。反思环节的安排,必须关注幼儿的学习情况,不能生硬地预设。

(二)引导幼儿发现存在的问题,促进幼儿反思

尽管教师在教学中会通过循序渐进的教学环节来帮助幼儿学习,但是幼儿对于音乐活动目标的掌握有一个逐渐理解和消化的过程。基于此,教师可以在幼儿具备一定学习经验的基础上引导幼儿进行完整练习,之后再让幼儿进行反思与解释。

[案例四]中班歌唱活动“郊游”,教师在引导幼儿分段学习A、B两段之后让幼儿尝试完整演唱。之后,教师引导幼儿反思。

师:“你觉得刚才我们唱得好吗?”

幼:“不好。”

师:“你觉得哪里唱得不好?”

幼1:“两段都是用一样的声音来唱,不好听。”

幼2:“‘青山绿水,一片锦绣’那里也唱不好,听不清楚唱什么。”……

引导幼儿自己来找问题,说一说哪里唱得不好,然后再逐一进行解决,这种找问题的方式,能有效地帮助幼儿学会反思。

在观摩很多教师开展的音乐活动后,笔者发现了一些较为奇怪的现象:有的教师尽管也在音乐活动中加入了反思的环节,并且也问了类似“你有什么困难?”“有什么问题吗?”“你觉得自己唱得好吗?”“哪里不够好?”等问题,但幼儿的反应要么沉默不语,要么回答“没有问题”,尽管他们的表现的确存在很多问题。这个现象值得我们深思:是幼儿没有反思能力吗?

如果教师平时很少引导幼儿进行反思,那么幼儿就没有反思的习惯,缺少反思的意识,也不太清楚应该反思什么。因此,教师应该在日常教学活动、游戏活动、生活活动中,多引导幼儿反思,帮助幼儿逐步形成反思的习惯,提高他们的反思能力。在音乐活动中,教师可以适当地借助多媒体手段帮助幼儿回顾一些典型表现,例如,播放幼儿前面完整演唱中存在问题的视频片段,让他们观看视频,反思自己的表现。有了直观的视频,幼儿就容易将自己置身于旁观者的角度发现问题。教师还应该引导幼儿掌握一些反思的方法与技巧,例如提出一些问题,引导幼儿描述、解释前面的表现:“你刚才是怎么唱的?声音听起来怎么样?你发现问题了吗?……”幼儿逐渐理解教师的意图并适当地掌握了一些反思的思路后,“无人反思”和“没有问题”的现象会逐渐消失。

(三)梳理问题,帮助幼儿学习反思

[案例五]大班集体舞“快乐舞会”活动中,教师引导幼儿回顾完整舞蹈的表现,发现在合作表演时有的小组存在两个人挽手转圈转不动的问题。教师让转不动的那组幼儿上来面对面挽好右手,向其他幼儿提问道:“他们为什么转不动?明明应该朝哪里走?红红应该朝哪里走?”幼儿回答非常踊跃。其中一个幼儿说明明应该朝前走,红红应该朝后走。教师马上让明明和红红按这个幼儿的说法走一走,结果发现完全转不动。这时候,教师又请了一组动作正确的幼儿示范,让大家看清楚他们的动作方向,接着再让大家说说到底明明和红红应该朝哪个方向走。大家恍然大悟,异口同声地说:“两个人都应该朝自己的前面走!”

梳理问题,就是把活动中出现的问题突显出来,让幼儿发现问题并反思。当然,如果要点比较多,那么教师可借助简笔画等直观的方式帮助幼儿梳理要点。例如,在大班集体舞“快乐舞会”活动中,教师引导幼儿反思怎样可以把这个舞蹈跳得更美时,幼儿说到了“要按节奏跳”“要抬头挺胸”“转圈时要看着舞伴的眼睛”等。这些要点如果只是说一说,幼儿很容易就忘记了,教师可以用简笔画或者图标的方式帮助幼儿把要点梳理出来:听节奏跳,可以画上耳朵听旋律的图标;抬头挺胸,可以用舞蹈人物简笔画表示;目光交流,可以用眼睛的图标表示……这样的呈现方式非常清晰,幼儿能够看懂并容易掌握。

值得注意的是,解决问题的策略、办法,应该是幼儿在探索中自己发现的,唯有如此,活动中的难点问题才能内化为幼儿真正能够理解、消化的知识或技能。教师要引导幼儿自己反思并解决问题,这样幼儿的反思能力才会在反思实践中逐渐得到培养。

(四)用检验的办法,推进幼儿的反思

反思的结果,还是要解决问题。教师应当在幼儿反思并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后,鼓励幼儿用自己的方法来检验自己的反思成果。

[案例六]大班集体舞“快乐舞会”活动结束后,教师在评价环节中,用小图标的方式对幼儿所说的办法进行了梳理和总结。随后,教师在区域游戏中,引导幼儿找好自己的舞伴,用刚才梳理出来的办法试一试,看看能不能转起来。有了前期经验的梳理和铺垫,幼儿掌握了“两个人都要朝自己前面走”的转圈技巧,顺利地旋转起来了。伴随着欢快的音乐,幼儿的脸上洋溢着灿烂的笑容,这是克服困难后成功、快乐的美好体验。更令人欣喜的是:有的幼儿在舞蹈的时候,能够记住前面反思的“把舞蹈跳得更美”的方法——做到了踩准节奏、抬头挺胸、转圈时和舞伴对视……

无论是哪一种解决问题的策略或办法,在反思、梳理之后最终都要落实到实践中。在实践后反思,在反思后再实践,形成一个不断推进的螺旋式上升的过程,促进幼儿学习能力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发展。

要想提高幼儿反思的水平和质量,教师应以幼儿为本,引导幼儿在音乐活动中学会自主反思,将回顾、反思常态化。反思习惯作为学习品质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幼儿学习自觉性的基础,也是推动幼儿学习的主导力量。幼儿反思习惯的养成需要经历一个漫长、艰难的过程。教师应该在区域活动、教学活动以及一日生活环节中渗透幼儿反思与解释意识的培养,引导幼儿在各项活动中审视自身的学习状态,对自己的言行进行回顾、反思,进而调整自己、校正自己,提高学习效率。

猜你喜欢

环节幼儿音乐
幼儿美术作品选登
必要的环节要写清
如何让幼儿爱上阅读
如何培养幼儿的自信心
在农民需求迫切的环节上『深耕』
音乐
现代学徒制管理模式及其顶岗实习环节
论评标环节的优化与改进
音乐
秋夜的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