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加持的英语掌握式“快—乐”写作模式探究
——以翼课网平台为例
2019-03-05陈云英何润青
陈云英 何润青
引言
写作是语言表达的重要方式之一。写作教学是英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传统的英语写作教学存在诸多问题,教学效果不容乐观。布卢姆“掌握学习”理论强调对学生学习过程的关注,认为教学的目的是了解学生是否已掌握所学内容。进入人工智能时代,通过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深度融合,可以解决传统教学模式难以实现的学与教的目标。教师应以布卢姆“掌握学习”理论为指导,科学运用人工智能加持的智慧化学与教平台,帮助学生提高写作能力,把学生培养成为具有语言能力、文化意识、学习能力和思维品质的全面发展的人。
一、人工智能与“掌握学习”理论
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是一门综合了计算机科学、生理学、哲学的交叉学科,历经从注重逻辑算法的机器翻译阶段向强调知识表征的专家系统阶段的过渡,发展到今天,受到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和移动互联等技术的驱动,已经进入突出神经网络的认知智能的全新阶段,逐渐对人类社会诸多领域产生变革性影响(尹睿、皇甫全,等2018)。具体到教育领域,随着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的冲击,传统学校教育中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也在向智能化的方向发展。2017年,国务院颁布的《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提出“利用智能技术建立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育环境,提供精准推动的教育服务,推动人工智能在教学中的全流程应用”。很显然,促进教师运用人工智能技术辅助日常教学已是大势所趋,这对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所谓“掌握学习”,是指在以班级授课制为基础的集体教学形式下,教师为学生提供充足的学习时间和所需的个别帮助,辅之以经常的、及时的反馈和矫正,从而使学生在掌握一个单元的学习内容后,再进行下一单元较高级的学习,最终使大部分学生达到课程目标所规定的标准(乔桂娟、李楠楠2018)。该理论的主要观点有两个:一是“为掌握而教”,二是“为掌握而学”。前者强调教学的目标是要让学生掌握和应用知识,后者指为了达到前者所述“目标”而给学生创设良好的外部学习环境。“掌握学习”教学模式的主要特征包括“学生具备必要的认知结构是前提”“学生积极的情感特征是内在因素”和“反馈—矫正性系统是核心”。基于“掌握学习”理论,对传统的英语写作教学模式进行变革,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传统英语写作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资源有限
在传统的英语写作教学中,教师能提供给学生的写作素材和内容基本上来自课本或者教辅资料,极其有限。虽然有的教师会通过网络搜索与写作话题相关的素材,但是很少花费时间从中筛选和甄别与教学内容相关、难度适宜、符合学生写作水平的素材。因为教师的教学压力大,再加上很多学校是大班教学,所以教师难以保证充足的时间和精力甄选合适的素材。
(二)教学反馈不及时
基于布卢姆“掌握学习”理论,学生在写作过程中需要获得及时的反馈和评价。但在传统写作教学过程中,一方面,教师想要了解学生对写作基础知识和写作技巧等的掌握程度,必须等到学生完成既定写作任务,教学活动结束时。也就是说,教师无法实时获得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完成度、理解程度和掌握程度等学情,因而不能给予学生及时的反馈和评价。另一方面,在大班授课的限制下,学生往往需要等待很长时间才能收到反馈信息,这与学生渴望的即时反馈和矫正自相矛盾,会削弱学生的写作热情。
(三)批改讲评不精准
在课堂教学活动结束后,教师需要对学生的作文进行批改,对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批注,并提出改进和优化建议。在传统写作教学模式下,教师对学生作文的批改主要以纸质形式呈现,常见的是用红笔在文中圈圈点点、写写画画。此外,学生的思维相对比较活跃,很多时候只是受限于知识水平和语言表达能力而词不达意,而教师在独自批改的过程中,未必能完全把握学生的写作思路,所作批注也未必能反映学生的真实想法。教师批改完毕后,还要花费时间和精力对学生的写作完成情况进行总体性分析和讲评,而这样的“分析和讲评”是不精准的,只能是对班级整体情况和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再次讲解,无法兼顾到每一个学生。如此,不仅加重了教师的教学负担,而且教学效果并不明显。
(四)教材模块安排不合理
按照现行的教材体例,写作环节基本上被安排在每个单元的最后一部分,学生只有在完成本单元前面几个课时的学习后,才进入写作模块。此时,在写作话题与单元话题一致的前提下,学生只能从本单元学过的文本中“借”获写作所需的知识和技能,这大大局限了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也使得学生的写作自主性和内在动力大打折扣。
三、人工智能加持的英语掌握式“快—乐”写作模式探究及其成效
上述问题导致广大英语教师在日常教学中无法经常性组织写作教学实践,严重影响了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也抑制了学生的写作热情。笔者目前担任两个班级的教学工作,每次在批改两个班级100 余篇作文的时候,总有难言之苦,不能精准地掌握每一个学生的写作情况,难以进行有效的教学调整。为此,笔者试图找到一条破解这一教学难题的行之有效的路径。
笔者于2017—2018 学年度秋季学期开始使用翼课网平台进行日常教学,在中考备考阶段,借助翼课网听、说、读、看、写和复习、测试全流程的助教助学,所带班级学生的中考成绩有了明显进步,尤其是写作成绩的提升最为显著。从2018—2019 学年度春季学期开始,笔者任教七年级,为了全面、快速地掌握学情,选择了最能体现英语综合运用能力的写作模块进行摸底训练。在翼课网“智能写作批改系统”的辅助下,仅在开学一个月的时间内,笔者所带班级学生的写作数量就达到了15 篇,平均每两天1 篇,这让笔者开始了新型写作模式的探索,最终摸索出了人工智能加持的英语掌握式“快—乐”写作模式。
(一)人工智能加持的英语掌握式“快—乐”写作模式概述
人工智能加持的英语掌握式“快—乐”写作是一种在全场景智慧化英语学与教平台的辅助下,基于云计算、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关键技术,对传统的写作教学模式进行变革和创新,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写作训练和学习的外部环境,让学生能够快速掌握和乐于应用所学知识的一种新型的英语写作模式,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快”,侧重表现写作教学的效能,即智能批改速度快,即时反馈评价快。二是“乐”,侧重表现师生在写作教学过程中的情感体验,对教师来说,乐于通过设置写作任务让学生增加运用语言的机会,对学生而言,乐于写作、乐于分享、乐于自主提升。一般来说,这一写作模式包括课前学习—课堂学习—写作实践—评价提升等四个步骤。
(二)人工智能加持的英语掌握式“快—乐”写作模式实践
本课例教学以人工智能时代为背景,以布卢姆“掌握学习”理论为基础,把人工智能与英语学科教学深度融合,使用了一种新型教学模式——人工智能加持的英语掌握式“快—乐”写作模式。教学内容来自翼课网“智能题库”,题为“回复笔友托尼(Tony)的E-mail”。基于翼课网对前几次写作教学数据的分析和智能反馈,笔者发现所带班级学生的语言基础相对较好,但在“内容结构”上连续低分。于是,笔者将教学重点设定为“如何引导学生精选写作内容,搭建写作结构”,将教学目标设定为“通过本堂写作课,学生能提高谋篇布局的能力”。
1.课前学习
课前学习以一份关于学生英语阅读情况的调查问卷展开。通过调查问卷,学生反思个人的英语阅读行为,从而提升阅读意识。同时,学生在问卷调查中表示,获得大量的英语书目,为课堂教学活动的开展奠定基础。
2.课堂学习
调查问卷为本堂课的情景创设提供了依据。本堂课情景为:引导学生思考“在阅读中遇到问题该怎么办”,以此引出“求助笔友托尼”。情景的合理创设发展了学生的写作内驱力,使其能够很自然地融入写作任务。教学目标要求教师与学生一起把握要点,搭建写作框架。经过审题和互相讨论,学生找出本次写作的5 个要点,并从各个要点的关联中搭建了3 部分的写作框架。这使学生的写作思路更加清晰,为后续写作奠定了基础。
3.写作实践
在学生写作之前,教师应注意写作评价的引入。评价中的赋分可以间接地引导学生梳理写作思路,并通过攀爬自己所搭建的“脚手架”,完成写作任务。
4.评价提升
让学生完成初稿的写作后,根据评价标准进行同伴互改。但“同伴互改”仅仅是写作评价的第一步,要真正实现即时反馈和评价,就要在翼课网平台完成后续教学环节:
(1)智能批改
学生在得到同伴的评价后,将初稿输入翼课网平台,进行一键式智能批改,平台立刻生成学生写作情况的全面反馈,包括词汇拼写是否正确、语法是否准确、句型是否得当、篇章结构是否科学、主旨大意是否吻合等,对于学生出错的地方,系统会用红色标出,同时会给出对应的修改建议。这种同伴互改和智能批改并行的方式及平台上关于学生写作每一个细节的反馈,让写与评的学生都恍然大悟。学生根据在线评价反馈,自行查漏补缺,能够有效提升自主学习意识。
(2)评价鼓励
在查看学生的写作完成情况后,教师根据智能批改的成绩在翼课网平台上给学生“发彩旗”,给予学生二次鼓励(第一次是学生获得网评成绩时),获得彩旗的数量由网评成绩确定。对于网评成绩不理想或没有完成的学生,教师可以进行“退回”处理,让这部分学生通过二次写作达到自主提升,这体现了布卢姆“掌握学习”理论的反馈—矫正性系统要求。
(3)即时调整
翼课网平台对于学生写作的智能化批改为教师提供了精准的数据反馈,既有班级整体学情呈现,又有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化学情反馈,这是传统教学无法做到的。教师在查看本次写作数据后发现,学生理解写作内容和搭建写作架构的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升,但语言表述存在较多纰漏。此时,教师立刻调整教学计划,增加新的教学环节,让学生根据平台反馈进行二次修改。一方面培养学生对比分析的思辨能力;另一方面帮助教师了解学生二次修改后的进步情况,实现“为掌握而教”。
(4)范文比对
学生在完成写作任务、获得拓展评析后,还可以将自己的作文与翼课网平台提供的范文进行对比,整体感知写作内容的完整性、语言表达的正确性和篇章结构的严谨性。这样,学生在不受任何限制的情况下自主思考,能够达到自我教育、整体提升的目的。
在上述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虽然没有过多的直接接触,但在翼课网平台人工智能技术的加持下,写作教学效果非常明显。下面,以一组数据为例进行说明:学生写作微技能中的内容结构总体能力从原本的34%上升到第一次写作后的39%;在二次修改写作后,该数据上升到54%。由此可以看出,翼课网平台的即时反馈和评价让学生在人工智能加持下进行“快—乐”写作的尝试。
四、人工智能加持的英语写作教学实践反思
长期教学实践促进了人工智能加持的英语掌握式“快—乐”写作模式的形成。在真切感知人工智能技术支持下的课堂教学所表现出来的活力和生机后,笔者对这一探索进行了如下总结和反思。
(一)人工智能加持下“快—乐”的源泉
“快”从表面上看只是方式和手段的改变,实质上是教学观的改变,是对师生需求的真正关注与及时支持。“乐”表面上看是教学情绪的满足,实际上是师生对英语学科育人价值的亲身体验和学习的幸福感。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客观数据,清晰精准导方向
客观的学情数据为教师提供了清晰的教学目标导向,助力教师精准定位教学设计的重点、难点,从而选择合适的教学策略,并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即时的数据反馈调整教学策略,让课堂教学更有效。
2.专业素材,多元全面供选择
笔者所带班级学生在新学期开学一个月的时间里完成了15 篇写作任务。这样高的写作频率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是很难实现的。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翼课网平台的“智能题库”为教师提供了丰富多元的教学素材,为教师由浅入深、从点到面进行教学设计提供了有力的写作素材保障。
3.智能批改,实操简便提实效
翼课网的智能批改功能为教师的写作教学带来了前所未有的轻松和高效。教师只需要一键操作,点击“查看”,就能掌握学生整体的写作表现,也能即时查看系统智能批改的痕迹,包括拼写错误、标点、词汇、语法等11 个方面的修改批注。其中,红色代表错误的地方,蓝色代表鼓励和润色建议,这完全代替了教师传统人工批改下的红笔圈划和提示。此外,平台自动生成的拓展辨析会对学生的写作从词、句、语法等方面进行全面的评价。
4.人机合一,个性关注促发展
在翼课网上,教师可以在智能批改的基础上对评语进行人工修改,这一点是很人性化的。机器和人的最大区别在于情感方面。给学生充分的关注和鼓励,是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因此,对待个别学生,教师要找到他们的闪光点,对评语的内容进行润色,使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关注和鼓励,促进学生的整体发展。
(二)人工智能加持下“快—乐”的本质
在翼课网大数据的精准驱动下,学生的写作训练过程具有“随时行动,即时推动,及时分析,瞬时解惑,获识全面”的特点,使学生进入全新的学习状态。
1.激“兴”增“趣”的状态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的激发很关键,兴趣的持续更为重要。对于生活经历不尽丰富、思想不尽成熟的学生来说,是好奇心点燃了他们的兴趣。对写作这样的主观题目能够实现一键批改,这本身就会让教师和学生感到新奇。因此,不断向一键批改“挑战”便成了学生学习的动力目标。另外,学生得有话要说,有话可说,有话能说,学习兴趣才能得到激发和持续。
2.炫“动”奋“力”的状态
学生的精神状态会在及时的反馈中持续高涨,动力十足。学生在写作后能即时获得评价,并在成绩榜上看到自己的排名,或者得到教师发的彩旗、平台给予的翼豆等奖励,会大大增加写作的动力。这种及时的反馈和评价就是人工智能技术的优势所在,它既可以弥补教师课后需要长时间批改的缺陷,又可以激发学生强大的学习渴求,在收到写作任务时不但不回避、拒绝、表现勉强,反而积极、主动参与,争取更多的锻炼机会。
3.观“自”立“信”的状态
学生在写作后能得到清晰、详细的写作分析,在综合分析中获得错误点的纠正和知识点的拓展,从而增强语言运用能力,推进自我修正和自主学习的步伐。翼课网为学生提供了丰富多元且情景合理的写作话题,能够使其在持续的写作训练中建立个人的数据库,形成个人轨迹,为个性化学习提供宝贵的支持点和极具针对性的训练方向。在批判性思维的影响下,学生在对比拓展评析和参考范文后,能够与个人写作进行对比分析,并能有力地评判优劣,在挑战“权威”之余树立自信心。
结束语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和行为科学家斯金纳倡导的激励强化理论指出,行为者倾向重复该行为,是受正强化物和负强化物所影响的。人工智能技术的加持使学生得到及时关注和评价,减少了自主学习过程中对他人的依赖,增强了自主能动性,乐于投入。智能批改为教师扫除了困扰多时的备课和批阅障碍,让英语写作教学成为一件“快”“乐”的事情。在人工智能加持的英语掌握式“快—乐”写作模式的推进过程中,教师仍需坚持“以生为本”,除了关注班级整体情况外,不忽视个体差异、个性思维、个人情绪,从而使人工智能加持的课堂更有温度,更具人文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