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不可失 “趣”不可挡*
——谈幼儿户外运动环境的创设
2019-03-04福安市第一实验幼儿园教育集团缪雯晓
福安市第一实验幼儿园教育集团 缪雯晓
爱运动是幼儿的天性。充满“机会”和“趣味”的环境,是支持幼儿户外运动的重要因素。创设高品质的支持性的户外运动环境,是有效开展幼儿运动的前提与基础。当幼儿能够拥有自主、自由运动的权利、拥有更多与环境互动的机会时,他们才会调动自身的运动兴趣和潜能,积极愉快地参与运动。
笔者发现一些教师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及精力自制的运动材料、器械以及创设的丰富运动环境,幼儿活动几次后就兴致索然。笔者经过观摩、调研,发现教师在创设户外体育环境中存在着三个问题:第一,由于思维定式,教师创设的多是相对固定、高结构、趣味性少的环境,幼儿只能按照指定路线循环重复运动。没有基于幼儿的身心发展需求和学习兴趣设计的环境,难以激发幼儿的运动兴趣。第二,由于幼儿园教师过多从安全因素考虑,创设的多是难度小、运动量少、较常规的环境,缺乏一些强度大、有一定挑战性的环境,幼儿失去 “跳一跳够得着”的乐趣,久而久之失去运动的兴趣和动力。第三,教师预设的环境,缺乏幼儿的参与。这种“高控”的环境不能激发幼儿的运动兴趣,也就无法真正发挥其教育价值。
笔者在环境创设的教学实践中做了一些探索,试图通过创设能为幼儿提供足够机会的环境,支持幼儿挑战自己的运动智慧和潜能,在快乐运动中与自己、与他人、与材料“对话”,让运动有效且充满趣味。
一、创设情境性的童趣环境
运动环境的有趣是激发幼儿参与运动的重要因素。如果教师改变过分强调动作技能以及忽视幼儿情感、社会性以及创造性发展需要的倾向,创设幼儿熟悉且具有童趣的情境性运动环境,便可以让幼儿不断获得深层次的心理快乐和成就感。
[案例一]“骑行寻宝”
在幼儿已基本学会骑行的基础上,我们创设“骑行寻宝”活动环境:“住宅区”“动物之家”“加油站”等场景中有各种各样的路,其中包括考验耐力、力量的路程最远的沙石子路,融灵活性、协调性为一体的“S”形“小树林”,考验力量和控制力的高高低低的上下斜坡,锻炼平衡性和灵活性的不同宽窄的小桥和山洞。停车场里提供不同的车,如滑板车、脚力车、自行车、双人车、小拖车等。幼儿根据自己的能力选择不同的车,骑车出发前选择喜欢的“任务卡”,前往相应的目的地,到达目的地即可得到一个“宝藏”。幼儿或选择载人载物的大型车,或选择轻便灵巧的单人车,在选择的路线上快乐骑行“寻宝”。
多样且难易不同的情境性环境,营造了有趣的游戏氛围。情境中不同的区域,满足了不同能力幼儿的运动要求。幼儿在体验成功的同时,感受了满足和无穷的乐趣。
二、创设挑战性的野趣环境
具有挑战、野趣的运动环境能提供适度挑战难度,能激发幼儿运动与智慧潜能,促使他们不断尝试新动作或者提高新难度,在体验充满野趣的运动快乐时培养大胆勇敢、坚持到底、团结互助等品质。
[案例二]“营救动物”
我们根据幼儿现有的运动能力、经验及心理品质,利用园所天然的、富有野趣的条件,创设富有挑战又略带冒险性的环境,将园内后山的树林、灌木丛、绳索斜坡、铁索桥、天桥等巧妙融入环境之中,开展“营救动物”的活动。幼儿分成红蓝两组,一组为“隐藏组”,即把“动物”藏到他们认为最隐蔽的地方;另一组为“营救组”。活动初期,“隐藏组”的幼儿沿着绳索攀爬到后山上,将“动物”藏在树林里或灌木丛中,但很容易就被“营救组”的幼儿发现。几轮游戏后,“隐藏组”的幼儿不断地调整藏匿地点,渐渐地拓宽思路,有的往天桥、树上等高处去藏,有的尝试攀爬上铁索桥、滑下斜坡去寻找藏匿的地方等。幼儿在富有野趣的环境中不断挑战自己,调节、控制自身的运动并获得成功。随着活动的持续深入,“隐藏组”的幼儿不再“单打独斗”,而是互相协作藏“动物”,如搬来梯子搭在天桥上,一人扶着、一人把“动物”藏在天桥侧边;或一人用力扯住另一人的手以延长距离,把“动物”放在非触手可及的灌木丛里;或一人负责爬树,一人传递“动物”;或者几人互相协作,搀扶着走过悬于水池上的铁索桥并藏好“动物”……“营救组”的幼儿则相应地要合作,迎接“隐藏组”的挑战。整个活动既有挑战性,又非常刺激,野趣无穷。
“营救动物”活动的环境需要幼儿经过思考、判断,不断改变、调整自己的运动方式。幼儿锻炼了包括挑战视觉、思维、判断力和采取适当行为的能力,激发了运动智慧与身体潜能。幼儿在体验运动挑战的同时,与自然对话,亲近了充满野趣的自然环境,不断获得选择目标、克服困难、挑战自我、体验成功的喜悦与快乐,他们所获得的野趣更有价值。
三、创设多变性的乐趣环境
很多时候,教师的环境创设会指向最直接的目标,形成太多固定的环境与材料。开始的时候幼儿会因为新奇而感兴趣,但一旦玩熟了之后,发现他们无法根据自己的想法去调整和变化,兴趣也就会慢慢地消失。因此,教师可以提供不固定的材料,给幼儿变化组合并创设环境的机会。幼儿拥有了自主权利,便会有属于他们的有趣的运动游戏产生,从而有了充满乐趣的运动感受。
教师可以鼓励幼儿将同一种材料变化出多种运动功能,营造出多变的运动环境。
[案例三]晾衣绳
我们在墙壁上固定了网格架,在天花板上粘贴了挂钩,投放了便携式晾衣绳(两边有钩子)。幼儿可以很方便地将晾衣绳的两端挂在网格架上,拉出线条,进行跳跃游戏;可以使用多条晾衣绳,通过在网格架上调整它们的高度、宽度,进行跨跳、行进跳、双脚跳、跳格子等活动;可以将晾衣绳高高低低地斜拉,进行匍匐爬、穿、钻等“穿越烽火线”游戏……到后期,有的幼儿拓展思路,在天花板的挂钩上挂上小球等物品,玩向上触碰跳、击打小球等器械操控类游戏。普通的晾衣绳,幼儿能根据自己的想法创设出多变的运动环境,兴趣盎然,乐此不疲。
教师还可以投放不同的材料,引导幼儿创设运动环境。不同材料的自由组合,可以变化出不同的环境,如轮胎摆放在地上,可以尝试平衡走、跨跳、跳格子;轮胎与垫子、梯凳连接,就变成了需要攀登、跳跃的“小兵游戏”场景;轮胎侧立,可以进行钻爬;轮胎绑上绳子,可以玩拖、拉游戏;轮胎放到方形滑板上,可以当小车……多变性组合创设的环境,能不断激发幼儿的运动兴趣,提高使用率,节省开支,同时拓展了幼儿的思维,为幼儿提供了无限创意的可能与机会。变化的环境不断给幼儿带来新鲜感,不仅丰富了活动内容,而且让幼儿在与材料、与同伴“对话”的同时有了更多的乐趣。
此外,幼儿的运动环境需要保留一定的空间,由幼儿自由支配。我们园内的天台留出了一块空间,只在周边投放了低结构、感统类材料。有时幼儿将感统球摆放在地上,或趴或滚或击打或投掷;有时几个幼儿进行滚球比赛;有时幼儿利用低结构材料,混搭出他们想玩的内容;有时幼儿什么都不要,在场地上自由奔跑追逐。
随幼儿的意愿创设出来的环境,充满了活力,符合他们的喜好。幼儿在充分享受运动乐趣的过程中,能获得更好的发展。
四、创设标志性的图趣环境
在户外运动中,出于安全等因素的考虑,教师会不由自主地去控制幼儿的运动,要求幼儿在指定的空间内按照要求活动,制造排队、轮流等诸多限制。我们通过图示、标志等,将教育意图隐藏在活动环境中,避免了教师的重复说教和“高控”,减少了幼儿被动的接受,有利于幼儿形成自觉自律的行为。例如,“今天我在这”标志让幼儿清楚了解自己的活动场地;“运动休息区”标志让体弱或运动量过大的幼儿有一个休息的空间;“方向”标志让幼儿明确运动轨迹,避免碰撞;“小心轻放”标志提醒幼儿在搬运梯凳、木椅等重器械时放慢动作;“小心使用”标志能提醒幼儿拿到如“枪”等容易损坏的材料时第一时间检查是否完好,若发现破损应放弃并告知教师……简单的图文标记,可以培养和增强幼儿的运动自主和自我保护意识。
幼儿运动发展一方面是运动能力和身体素质的提高,另一方面是运动经验的丰富。因此我们要努力创设适宜多样的、充满挑战和多变的、符合幼儿兴趣的运动环境,引导幼儿爱上运动,愿意参与运动,养成运动习惯,从而培养勇于面对失败、愿意自我挑战、不气馁的运动品质和正向生活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