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蓝墨云”为平台打造高校思政“金课”
2019-03-04刘欣洁
刘欣洁
(阜阳职业技术学院,安徽 阜阳 236031)
一、“金课”的涵义
教育部发布的《教育部关于狠抓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精神落实的通知》(教高函〔2018〕8号)中第一次正式使用“金课”概念。文件中指出要狠抓本科教学,全面整顿教育教学秩序,严格过程管理,淘汰“水课”、打造“金课”。在第十一届“中国大学教学论坛”上,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长吴岩则从“两性一度”的角度阐述了“金课”的标准:高阶性、创新性和挑战度。
“金课”是相对于“水课”提出的。何为“水课”呢,从学生的角度就是课结束了,没有丝毫“获得感”;教学过程中没有深度、挑战性,学生不用抬腿就可以通过;课程中没有学生思维能力的训练,也没有学生品德、素养的养成内容;教学内容也过于陈旧,课堂内容缺乏价值引领。
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曾做过一项调查,76.7%的受访者直言大学“水课”多,61%受访者认为考试把关不严,53.4%受访者认为课堂纪律散漫是“水课”的主要特点。大学里的“水课”都有一些共同点:作业少、课堂管理松,学生几乎不听课甚至逃课,不注重过程性考核,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学生顺利获取学分,但是否利于学生的成长、就业发展值得反思。
“金课”从其根本上来讲,应以学生的“学”为中心,培养学生高阶思维,提升学生素养,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总体而言是以课堂为核心,涉及课堂内外、课程始终;基本特征:师生良性互动、关注教学过程、严格要求,让学生获得“在场感”,加大过程考核成绩在课程总成绩中的比重。吴岩司长还提出了建设五大“金课”:线上“金课”、线下“金课 ”、线上线下混合式“金课”、虚拟仿真“金课”和社会实践“金课”,尤其是要打造思政“金课”,发挥思政课与其他课程的协同作用,实现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的融合,促进现代信息技术与课堂的深度融合,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打通立德树人的“最后一公里”。
二、高校思政课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当前,高校思政课主要涉及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形势与政策等课程,而这些课程在高校中承担着立德树人的重要任务,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关系到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但在思政课教学中普遍存在以下问题:
(一)学生参与度低
与专业课相比,许多学生对“思政课”存在着一定的认知偏差,认为思政课可学可不学,学了也没什么用。尤其当前许多学生受到网络的冲击,在课堂上沉迷网络,导致上课抬头率不高,往往出现教师唱独角戏的情景。甚至有的学生直接把思政课等同于政治课、说教课,产生抵触情绪,出现“人在课堂,心在外”的情况,出现“低头族”、“睡觉族”、“放空族”。
(二)学生获得感低
由于部分学生对思政课“不感冒”,思政课教师只能通过加强考勤保证“上座率”。虽然学生走进了课堂,但大多数是“被迫”拉进来的,课堂上也是玩手机、睡觉,师生互动较少、气氛沉闷,学生在场主体感弱,久而久之学生在思政课堂上获得感就低。
(三)课堂内容缺少“思政味道”
网络时代下,教师不再是信息的垄断者、不再是学生心目中的权威。如果教师仍然延续陈旧的教学方式,向他们讲授陈旧的教学内容,必定无法吸引学生们的注意力,这样的课会成为大学生心目中的“水课”。而部分思政课教师为了把学生的目光和心思拉回课堂上来,让教学形式夺了教学内容的“主”,造成形式大于内容的局面;有的教师把思政课上成了“心灵鸡汤课”,忽视了对学生的价值引领,没有把思政小课堂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
(四)考核方式单一化
目前,思政课的考核方式过于单一。通常采用期末终结式考试,或者把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结合起来作为考核的总成绩。其实这两类考核方式都属于结果性考核,都不能全面、真实地反映学生的综合成绩,尤其是无法反映出学生对知识的外化方面的情况。
三、“蓝墨云”在思政课教学中的应用
“蓝墨云”是一款基于移动终端开发的即时反馈教学互动工具,软件客户端包括iPhone版,Android手机版和Web版共三种。教师通过“蓝墨云”这个平台进行“课前”、“课中”、“课后”——三个环节的教学活动,可以让思政课课堂“活起来”、“动起来”、“亮起来”:
(一)课前阶段——以学情分析为核心
在传统课堂教学中,课前教师的备课主要是备教材、写教案等,基于经验和平时的观察分析学情,缺少对学情的深入调查分析;而学生就是预习教师上次课堂布置的教学内容,教师无法与学生进行课前的讨论交流。但借助“蓝墨云”平台可从根本上改变这一点。首先,教师和学生可以利用蓝墨人工智能(AIMOSO)——智能助教小墨(教师版)和智能助学小蓝(学生版)形成学生上周的个人和整体学习报告,教师可参照此报告对教学目标进行预设。其次,可通过平台向学生推送教学ppt、参考内容、测试题等预习内容。根据需要,教师可以通过“头脑风暴”、“投票”等方式对学情进行预测。
(二)课中阶段——以师生互动为关键
在课中阶段,传统课堂教学就是教师讲课和提问、学生听课和部分代表回答问题,学生参与率低。而利用“蓝墨云”平台,可开展多种形式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主要包括:
1.签到。在“蓝墨云”平台上,教师可通过“手势签到”、“一键签到”组织学生快速签到,这样从很大程度上解决了思政课大班传统名册点名费时的情况,提高课堂趣味性和出勤率。
2.深度课堂互动。在课堂探究上,教师通过“蓝墨云”平台中的“头脑风暴”、“小组讨论”、“投票”、“问卷”等形式创设问题情景,不仅丰富了课堂教学形式,能激发学生兴趣,还解决了思政课课堂“到课率低”、“抬头率低”、“参与度低”的问题。此外,教师利用“蓝墨云”平台中的“举手”、“摇一摇”、“抢答”、“小组评价”等功能,可以激发对学生的课堂刺激度,实现与学生的深度互动,提高思政课课堂上学生的获得感。
3.即时智能分析。借助“蓝墨云”平台即时智能分析功能,可实现对教学数据的大数据分析。如在“头脑风暴”中,可通过“智能标签”的语义分析技术对学生的回答内容进行智能分类,提取关键词。“投票/问卷”中的“投票后立即显示结果”让传统的投票和调查问卷插上数字化的翅膀,结果更加及时,能实现课堂教学的智慧化。
(三)课后阶段——以针对性辅导为重点,打通课内课外
1.全方位的大数据分析。利用“蓝墨云”平台查看课程数据分析,形成过程性诊断式教学评价。“蓝墨云”平台依据学生自评、组内互评,教师评价等方式,能够形成一定的权重生成经验值、形成学生个体报告及整体报告的对比分析,为教师的教学反思提供针对性的数据反馈,提升教师对课堂的研判。
2.针对性的辅导。教师在“蓝墨云”平台上通过查看学生个体经验值具体分布,课下可通过消息、QQ、微信等方式与学生进行沟通与交流,为学生解答问题,提供个性化、针对性的辅导;同时对于学生共性存在的问题,可借助微信公众号、官方QQ等推送相关内容。
3.“网上—网下”相结合。鉴于思修课的教学目标更侧重于学生的素质培养,教师可在在“蓝墨云”平台上布置相关实践作业,把所学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实现理论实践一体化。
结语
在2019年3月18日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了“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要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的要求。讲好思政课的关键在于教师,教师要更新教学理念,顺应时代要求,推动现代化的教学技术与课堂的深度融合,使教学具有活力,利用“蓝墨云”平台可以有效打造思政“金课”,提升学生思想道德素养,培养社会主义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