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职业素养视角下高职院校创新创业课程建设的探究

2019-03-04

焦作大学学报 2019年4期
关键词:职业素养高职

李 宪

(焦作大学招生就业处,河南 焦作454003)

1.职业素养与创新创业教育

1.1 职业素养

职业素养是一个内涵非常广泛的概念,是在职业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品质,是职业的内在规范和要求,包含职业道德、职业行为、职业作风、职业意识及职业技能等方面。 其中职业道德、职业行为、职业作风、职业意识4 个方面是职业素养中最根基的部分。 假如每个人都是一棵树,要想成为大树,要想枝繁叶茂,首先必须根系发达。 根系就是一个人的职业素养,枝、干、叶、型就是其显现出来的职业素养的表象。 职业素养也是个人在发展中必不可少的“胜任力”,是促进个体全面发展的最基础的、最关键的素养。

1.2 企业对大学生职业素养的需求

由于各类企业所处的行业不同,岗位需求不同,加上企业自身的用人偏好不同,因此,每个企业对大学生职业素养的需求不尽相同。 从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方面可以把职业素养分为专业知识、工作态度、责任心、道德修养、团队合作精神、刻苦踏实精神、社会适应能力、学习能力、创新精神、实际动手能力、组织管理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等12 个方面[1]。专业知识、工作态度、责任心、道德修养是入职的基本条件;具备入职的基本条件,并不意味着就一定能够得到工作机会,企业在同等条件下会优先考虑具有团队合作精神、刻苦踏实精神、社会适应能力和学习能力强的大学生; 大学生入职后能否得到企业的提拔,获得进一步的发展,则是依靠创新精神、实际动手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

1.3 职业素养与创新创业教育

当前我国各高职院校在大力开展创新创业教育, 其培养目标不仅仅是让学生创办企业,更重要的是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让学生个性和潜能得到自由发展,激发学生的创造力,从而获得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它是一种新的教育范式和理念,不能作为单一的学科教育。 课程是推进创新创业教育的着力点。 学生通过系统的创新创业课程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业精神、求异思维和创业能力,从而得到更好的发展。 从本质上看, 职业素养与创新创业教育都是一种教育理念,受到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多种因素影响,倡导“以人为本”,通过关键素养的习得促进个人的成功,促使社会良好运行。 从形式上看,职业素养与创新创业教育的推进都是以转变教育教学观念为先导,以课程与教学改革为核心。 从内容上看, 职业素养和创新创业教育都强调素质教育,并且创业精神、创业素质和创业能力及其所蕴含的价值观念也是职业素养的重要内容。

2.我国高职院校创新创业课程的现状

2.1 创新创业课程在学生职业素养培养中的重要作用

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是为社会培养合格的技能型人才,不仅仅是能就业,更重要的是通过职业素养的培养使大学生能在企业得到更高发展的持续就业。 创新创业课程的开设从目标上符合职业素养的内容,对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起到了重要作用。

(1)培养良好品质。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立足点是素质教育,即要通过教育促进大学生最大限度地实现自我价值[2]。 实现自我价值,必须具备积极向上的品质。 创新创业课程中良好品质的培养,是提升职业素养的根本,让学生在思想上树立踏实生活、主动学习、追求上进,具有创新创业的主动意识;让学生在认知上能够正确认知自我、充分认知环境,树立融入社会的坚定信心;让学生在行为上养成自觉遵守社会道德及各项规章制度的良好品格,敢于挑战,诚实做人、诚信做事,时时自我反省。

(2)提高行业素养。创新创业课程的核心目标是提升学生的竞争能力,促进更好地就业。 学生在面对各行业提供的就业岗位时,竞争能力往往体现在行业素养上。 行业素养是职业素养的核心内容,指大学生在正确认知行业的基础上,在知、情、意、行等方面符合某一行业的特征和要求,具有符合行业发展要求的相关知识和能力。 创新创业课程在开设及实施过程中直面大学生就业问题,紧扣学生的专业特色和行业实践,通过课程教学,让学生基于个人专业背景掌握行业知识素养(基础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培养行业文化素养(行业道德、规范、优良传统等);提升行业业务素养(行业新知识、新技术、业务能力等)。行业素养的提高,有助于学生热爱本行业,做到干一行,爱一行,树立为本行业奉献终生的理念。

(3)增强交往能力。职场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一个人的人际交往能力。 社会交往能力是职业素养的重点内容,灵活运用社交技巧,使自己成为一个受欢迎的人, 建立良好的社会关系,这样的人才能在职场上如鱼得水、游刃有余。 大学生创新创业因为离不开各种各样的社会关系,因此,增强交往能力也是创新创业课程中的重点内容,如加强个人与他人的沟通合作能力;提升个人与行业交往能力, 让学生自觉深入了解行业、融入行业;培养个人与社会交往能力,让学生正确认识、评价社会、适应社会。

2.2 我国高职院校创新创业课程的现状

我国高职院校创新创业课程近年来取得了较大的发展, 一方面按照国家教育部2012 年发布的《普通本科学校创业教育教学基本要求(试行)》及2015 年发布的《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文件的要求,将《创业基础》作为必修课开设,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并将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纳入学分管理;另一方面,有些高职院校从只开设《创业基础》等1~2 门选修课程逐步发展到建设十几门课程群,积极构建相对完整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一些高校为适应信息技术的发展,还积极推进慕课、视频公开课等在线开放课程;还有些高职院校将课程教学与创新创业实践相融合,丰富课程教学内容。 创新创业课程虽然取得了一些发展,但依旧存在着诸多问题。

(1)目标定位重点模糊。高职院校因受领导重视程度、环境资源、师资队伍等因素的影响,在对创新创业教育的认识和理解中,存在角度、深度和把握度的不同,导致在设立课程目标时出现定位参差不齐,重点模糊。 有的高校将创新创业课程目标定为培养成功的企业家;有的高校将创新和创业教育分开, 课程目标只注重创业课程建设,忽略创新课程建设;也有一些高校将职业生涯规划课、就业指导课和创新实践课程等都纳入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将创新创业教育泛化为一种素质提升培训。

(2)内容结构设计单一。由于对创新创业课程目标定位模糊,在课程内容设计上,容易形成同质化程度高的创新创业课程,不能满足不同学科类型和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需求。 一些学校的创新创业课程仅停留在创业知识传授层面,不注重能力和素养培养,课程中多是大量概论性或者导论性的内容,如以开设“创业基础”等普适性的课程为主;一些学校在创新创业课程内容上,相对独立,没有和学科及专业结合起来,形成了以独立学科为主的格局,内容结构单一;一些高校的创新创业课程的实践内容只是以专家或企业人员举行讲座的形式进行,实践活动的方式过于单一。

(3)体系建设不完善。从现有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建设来看,虽然当前高职院校已将“创业基础”列入必修课范畴,但课程体系不完善,没有形成一个系统的, 在创新创业教育价值理念指导下,涵盖创意、创新、创业,突显职业素质培养的创新创业课程群。 当前一些学校开设的课程以创新创业有关的基础知识为主,没有将专业与创新创业有机结合;一些高校重创业、轻创新,缺乏培养创新素质和创新能力的课程;一些高校只看重“量”,把一些相互没有关联的创新创业方面的课程堆在一起,缺乏整体设计。 这种缺少系统性和针对性的课程体系很难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4)教学方式设计形式化。教学方法是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为实现教学目的而采取的行为方式的总称[3]。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课程应从学生的实际水平和学习特点出发, 创新教学方法,才能提高教学效果。 但目前高职院校创新创业课程实施中, 很多教师的教学方法仍然强调教师的“教”,尽管增加了案例和情景教学,并将信息技术融入课程,推行翻转课堂,但“重理论、轻实践”“重传授、轻创新”的现状还未得到根本改变,教学方法过于形式化,使得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业精神不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个性、潜能也无法得到充分体现,创新创业课程也未真正体现出创新创业的精神内核。

3. 职业素养视角下的高职创新创业课程建设的思路

3.1 职业素养视角对创新创业课程建设的作用

在职业素养视角下,创新创业课程的教学目标得到了改变,课程教学不再仅仅是传统知识和技能的获得, 更重要的是提升人的素养和能力。课堂教学重点也从“教”的角度转向了“学”;课程价值取向由“知识本位”转向“素养本位”,从过去重视知识体系的科学性和完备性,转向重视学生职业能力和素养的生成;从过去重视学生知识结构,转向促进学生能力提升和全面发展[4]。在职业素养视角下, 创新创业课程结构设计得到了改善,职业素养是跨学科的,创新精神、创业者素质和创业能力的培养都不是一门单独的学科可以完成的,要强调学科间的互动,共同培养和发展职业素养,建立新的整合型课程。 在职业素养视角下, 创新创业教育更加注重学生的学习体验、实践能力的培养,推进了创新创业课程教学内容及方式的革新。

3.2 职业素养视角下的创新创业课程建构

课程不仅是知识,同时也是经验,是活动;课程不再只是知识的载体,而是教师和学生共同探求新知识的过程。 创新创业课程作为提高学生职业素养的主要载体, 其目标应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将专业知识及原理嵌入到创新创业的过程中,实现知识与过程相融合,从而实现提高学生职业素养从理论向实践的转变。

(1)分层设计教学目标。根据学校人才培养的定位以及学生职业素养发展需求分层分类设计课程目标和课程结构。 每一层次目标都应体现知识、能力和道德品质等职业素养内涵。 如,第一层次以提升创新创业意识、培养创新创业精神和创新创业思维为核心,帮助学生建立起基于创新创业的思想价值体系。 第二层次围绕创新、创业、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具备创新创业能力的创新型人才。 第三层次主要培养“具有创新意识与能力的企业家”, 主要针对具有创新创业专长和兴趣的学生。

(2)分类开发多元课程。 从知识结构来看,可分为创新创业启蒙类、创新创业通识类、创新创业与专业教育融合类、跨学科交叉类、创新创业强化补充类等课程;从课程类型来看,可分为传授新知识、活动、实践等课程或相关融合、广域和核心等课程;从教学方式上看,可分为讲授型、演示型、练习型和实验型课程。 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可围绕创新创业的内涵结构和学生的职业素养发展目标来设置若干教学模块,每一个模块综合各类课程,设置独立的课程目标,每个模块之间又有相应的内在逻辑关系。 教师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求, 科学设置各类课程的比重和结构,打破课程同质化程度高的现象。

(3)分块设计课程内容。 构建以“创新创业工作过程”为主线,以创新创业职业素养为基点,以知识、训练、实践为一体的课程内容结构,形成五大专项知识内容模块: 如何做好创新创业准备、如何识别机会选择创业项目、如何评估市场分析市场趋势、如何了解竞争控制风险、如何应对经济变化调整企业行为。 在这些模块中一是将创新创业和职业素养在整个课程体系中融会贯通,把现有的创新创业教育资源融入到各学科课程,在现有学科课程中可体现创新创业思维和技能,让学生既能获取“专业学科知识”,也能得到“职业基本能力”。 二是在这些模块中开设跨学科综合课程。 职业素养不是只涵盖在一门单独的学科中, 创新创业教育本身也具有综合性学科的特点。 因此,如果要避免创新创业课程浮于表面进行,就要依靠学校的整个课程体系,从跨学科的角度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和职业素养,着力使创新创业教育成为跨学科、个性化人才培养的重要平台。

(4)设计职业素养训练项目。职业素养训练可在校企共建的创新创业实训室进行。 职业素养训练项目要从理论教学、专题研讨、方案设计、实践应用四个方面考虑。 训练项目以创业小组的形式,采用观察、分析、讨论、探究等方式,按照“问题发现-设计构想-项目方案-实践应用” 四步骤完成。 通过设计职业素养训练项目,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创新创业实践,一方面,在实践中培养学生职业素养,鼓励学生创新、冒险、坚持、奉献,真正实现创新创业人才素质的培养; 另一方面,为企业项目的开展和实施提供真实的问题解决方案。

(5)改进课程教学方法。创业课程教师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现代化教学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启发学生的思维,激励学生的创业激情,培养创新创业职业素养。 第一,运用“CPS 教学法”,即依据“了解问题、激发点子、行动计划”三阶段模型来开展教学活动的方法[5]。 让学生结合创新创业项目任务对身边实际事物进行观察、 分析或者调研。 第二,运用“研讨式”教学方法,通过主题确定、示范讲解、独立探索、讨论研究、评价反馈五大环节,提升学生创新创业思维能力。 第三,运用“项目工作法”来实现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在做项目的过程中,将知识化为能力,使得学生的职业素养真正实现落地。

(6)改进课程评价体系。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是要为国家培养高级技能型人才。 创新创业课程做为一门素质和能力结合的课程,不能只做结果性评价,要将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 在过程评价中, 要特别注重课程中学生的创新精神、学习态度、沟通合作能力、方案设计、实践操作能力等方面的过程性考核,以创新创业能力和职业素养提升为目标, 通过有效的多元评价手段,促使学生形成自我提升和不断追求进步的意识,并将学生的工作方案及实践成果计入终结性考核。

综上所述,培养职业素养和提升创新创业能力的重要途径是构建完善的课程体系,以职业素养为视角构建完善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能够在提升大学生职业素养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开展创业教育。

猜你喜欢

职业素养高职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职业写作
我爱的职业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
“职业打假人”迎来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