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探析
2019-03-04刘际平
刘际平
(焦作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河南 焦作454003)
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产业融合的概念已经出现,近年来,产业融合作为一种新的经济形式得到了快速发展。 2016 年,国务院下发的《关于印发“十三五”旅游业发展规划的通知》也明确提出了“十三五”期间要“促进旅游与文化融合发展”。 在这样的背景下, 关联度较强的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之间的融合发展自然成为了一种趋势。 河南有着悠久的历史,极其丰富的文化和旅游资源,文化和旅游产业的融合发展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 因此,河南充分发挥资源的独特优势,加快推动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的融合发展, 对于提升文化影响力、建设旅游强省,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1. 河南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现状分析
1.1 河南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发展的基础条件
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同属现代服务业,二者有极强的关联性和天然的耦合性。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通过文化的注入可以提升旅游产品的文化内涵,增强其吸引力;旅游是文化的载体,通过旅游为文化产业提供市场,扩大其影响力。
河南地处中原,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是中华民族和华夏文明的重要发源地。 历史文化名城、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以及馆藏文物、地下文物量均居全国第一。 历史上先后有20 多个朝代在河南建立都城。 目前河南的洛阳和开封以及安阳和郑州均为中国八大古都之一,此外,还拥有20个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和名镇、名村。 全省现有不可移动文物65519 处,其中有享誉海内外的安阳殷墟、洛阳龙门石窟、登封嵩山“天地之中”古建筑群等5 项24 处世界文化遗产。 全省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遗代表作名录有2 个项目(二十四节气、皮影戏,均为共同申报项目),列入国家级非遗名录有113 个项目,列入省级非遗名录有728 个项目。 河南的文化资源数量多,种类全,这里有闻名于世的神龙文化和汉字文化以及姓氏文化、武术文化、宗教文化、古城文化、名人文化、 民俗文化等,为文化产业的持续性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先天条件。 近年来,河南文化产业发展较快,全省现有1 个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和12 个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 已建成和在建53 个文化产业园区。 截止2017 年底,全省共有19679 个国有文化文物机构,14.2 万从业人员, 登记备案的文化市场经营机构15593个,从业人员9.6 万人[1]。
河南东阔西峻、北雄南秀,风光多姿多彩。 现有4 个世界地质公园和7 个国家地质公园以及5个国家级生态旅游示范区。 自然资源主要集中在南太行、伏牛山、桐柏—大别山和黄河黄金旅游带的“三山一水”上,除此之外,河南还有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 为旅游业的发展奠定坚实基础。依托这些资源, 河南开发了登封嵩山少林寺景区、温县陈家沟太极拳景区、洛阳龙门石窟景区、焦作云台山—神农山—青天河风景区、开封清明上河园景区等旅游景区,建设了鲁山尧山温泉等41 家温泉度假区和以郑州方特欢乐园为代表的30 家主题游乐园,形成了种类齐全、产业链完整的旅游产业体系,吸引了众多的国内外游客。 近几年,河南旅游业得到了迅速发展,旅游产业不断扩大规模, 成为经济发展的战略性支柱产业。截止目前,河南共有A 级旅游景区496 家,其中5A 级景区13 家(19 处)。 星级酒店532 家,其中5 星级酒店19 家。旅行社1137 家,其中出境游旅行社100 家,赴台游旅行社9 家,旅行社总量全国排名第6,出境游旅行社数量全国排名第五[2]。
1.2 河南省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的融合度分析
目前,学术界还缺乏产业融合测算的计量模型分析,本文借用陈显富和杨巧提出的投入产出法来分析河南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之间的投入与产出关系,进而可以测算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的融合度。其计算公式为: coni=Cni/Ti[3]。其中,融合程度用coni 表示,文化产业部门在旅游产业的总投入量用Cni 表示,旅游产业的总产出用Ti表 示。 coni 的数值区间是[0,1],其数值越大说明两大产业之间的融合程度越好,数值越小说明两大产业之间的融合程度越低。
据统计,2012 年河南文化产业对旅游产业总投入为1221429 万元,旅游产业投入为28827270万元,旅游产业总产出为50179682 万元。因旅游产业包含于文化产业之中,文化产业的总投入为1221429+28827270=30048699 万元。 因此2012 年河南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的融合度为30048699/50179682=0.598822。 依据此方法计算出2007 年河南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的融合度为0.569612。
可以看出,河南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的融合度总体来说还是比较低的, 从 2007 年的0.569612 到 2012 年 的0.598822, 五年增 长 了0.02921,平均每年增加了0.005482,呈现出一个缓慢的逐渐增加的态势。
1.3 河南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瓶颈
近年来,河南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的融合发展取得了新进展。 但在融合发展方面还存在一些制约因素,面临诸多挑战。 一是产业融合发展缺少统一规划。 文化、旅游两大产业之间基本上各自独立运行,缺少沟通和有效互动,制约了文化和旅游资源的统一规划和开发利用。 近期国家在文化和旅游的管理体制上有了新举措,成立了文化和旅游统一的管理部门,这将为两大产业的整体规划和融合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二是产业的融合力度不大。 由于过去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的制约,在产业融合过程中,两大产业之间融合的推进力度不大,融合开发的产品不够多,产品的层次也较低,文化和旅游两大产业融合发展的优势还没有充分彰显。 三是产业融合的深度不够。虽然河南也开发出了像嵩山少林寺文化旅游景区、清明上河园主题公园、《禅宗少林·音乐大典》和《大宋·东京梦华》实景演出节目等有一定影响力的精品,但是利用文化和旅游资源开发的大部分产品同质化现象较为严重,没有充分展示出河南文化的精髓。 很多景区,对文化内涵的挖掘不够深刻全面,文化体验互动性较少,缺乏市场吸引力。 四是文化旅游人才的支撑作用还没有充分发挥。 河南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的融合发展,急需大批懂经济会管理,熟悉河南文化和旅游的复合型人才来推动和支撑。 事实上产业内的创新型、管理型人才较为短缺,尤其是高端管理人才、规划技术人才十分稀缺。 人才的不足,不利于产业融合发展。
2. 河南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驱动因素分析
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是在市场需求和经营环境发生变动情况下,文化资源要素和旅游资源要素相互渗透并越过原有产业界线优化重组的经济现象,是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出现的必然趋势。 推动和促成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主要有以下动力因素。
2.1 市场需求的拉动
近年来,由于人们收入的增加和消费能力的大幅提升,旅游成为了人们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自驾游、自助游成为了出行的一种新的主要方式。 随之而来的是旅游消费需求也发生了很大变化, 人们已不再满足于传统的观光式旅游,而是愈来愈追求旅游所能带来的文化体验和精神享受, 越来越讲究旅游产品的文化内涵和底蕴。 人们出游的目的不仅仅要缓解工作或学习压力,更是要通过旅游来感受异域文化的魅力。 因此,富有文化内涵的文化体验、休闲度假等产品成为了游客的首选。 这种消费观念的转变,必然为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融合发展提供了机遇。 市场需求自然成为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相互渗透和融合的原动力,将促使二者融合创造出更多更好的文化旅游产品。
2.2 企业竞争的带动
产业资本的根本动机是追逐高额利润,实现经济利益最大化。 无论是文化产业还是旅游产业, 其所属企业的运营本质上都是资本运营,它的目的也是使资本获得最大限度的增值。 企业要实现这一目的,就要千方百计使自己的产品或服务让消费者满意和认可。 在旅游市场需求和经营环境发生变化的情况下,一个企业要赢得消费者和市场,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得以生存和发展,就要不断地优化资源配置,使旅游资源和文化资源要素相互渗透,将旅游产业和文化产业融合创造出新产业新业态,以此来满足顾客和消费者的需要,吸引顾客进行消费,促进企业的繁荣发展。企业的竞合行为,带动了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的融合发展。
2.3 政府政策的推动
2014 年8 月国务院印发了《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强调要创新发展理念,推动旅游业与文化等其他产业融合发展。 2016 年12 月国务院印发的 《“十三五” 旅游业发展规划》,明确提出“要促进旅游与文化融合发展,培育以文物保护单位,博物馆……为支撑的体验旅游、研学旅游和传统村落休闲旅游”。 河南制定的《河南省建设中原经济区纲要 (试行)》《河南省“十三五”旅游产业发展规划》中也提出河南要挖掘整合旅游资源,推动文化旅游融合发展。 2018年3 月国家成立了文化和旅游部,统筹规划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的发展,为两大产业的融合发展提供了体制上的保障。 国家产业政策的扶持,在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的融合发展方面发挥了积极的助推作用。
3. 河南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的融合发展路径探析
近年来,河南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均取得了较大发展,但两大产业的融合发展还没有产生叠加效应。 因此必须利用文化与旅游资源优势,发挥推动产业融合发展的动力因素作用,努力探索二者科学的融合发展路径,加快两大产业的融合发展。
3.1 科学制定文化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规划
随着人们对文化产业、旅游产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重要性的认识提高,各级政府也越来越关注作为“朝阳产业”的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的发展,虽然各地方政府先后出台了一些文化旅游产业的政策法规,但普遍没有制订完整的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规划。 因此,河南要坚定“资源是基础,规划是前提,体制是保障”的理念,在深化机构改革, 建立文化与旅游综合管理部门,完善体制机制的同时,要进一步对全省的古都文化、武术文化、姓氏文化、宗教文化、名人文化以及人文景观等文化旅游资源进行全面的调查与整理,建设好数据库,并依据这些资源,尽快编制出两大产业融合发展规划,通过规划引领,推动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的新融合新发展。
3.2 促进文化与旅游产业深度融合
在全球产业化融合发展的大趋势下,河南的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的融合发展进行了有益探索,但两大产业的深度融合还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一是努力实现资源要素的有效融合。 资源是产业融合的基础,因此,首先要努力推动文化和旅游资源要素禀赋融合。 河南要依据旅游产业自身特点,利用文化资源的独特属性,提炼出其特有的文化内涵,有效地把文化资源的特有内涵融入旅游产品的设计和开发以及运营和管理等相关环节中,为其注入特色文化元素,赋予相关旅游产品全新的理念与价值,提升旅游产品及其产业链的层次和水平。 比如,在焦作云台山景区,就可以充分挖掘利用“竹林七贤”文化资源,与景区的山水旅游资源相融合, 创新开发新产品,提升其文化旅游发展水平。 二是加大技术创新的融合力度。 技术创新是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的重要引擎,在许多情况下,要通过一定的技术手段才能使文化理念、创意、价值等资源要素渗透融合到传统的旅游业中去。 比如,《禅宗少林·音乐大典》就运用声光电综合集成等技术,使该项目的文化艺术魅力得以展现。 三是大力推进市场的融合发展。 市场是资源配置和产业融合的最有效形式。 在产业融合中,要素融合、技术融合都要以市场融合为导向。 因此,促进文化和旅游产业的融合,需要致力于文化与旅游产业在市场层面的整合与优化。 要依据当前市场的需求变化,通过二者的融合发展,催生出文化旅游产业这一新业态,并找准其市场定位,强化市场细分,加大文化旅游项目投资与管理运营,不断优化升级,使其充满生机与活力,有效实现其增值效应。总之, 河南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的融合发展,实现深度融合是关键。
3.3 打造特色鲜明的文化旅游精品
文旅发展,产品为王。 努力打造地域特色鲜明、文化内涵丰富的文化旅游精品,是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核心。 河南要围绕“豫见中国,老家河南”这一品牌形象,充分利用河南的古都文化和根亲文化、以及武术文化和文字文化等独特而丰富的文化资源,融入并创新旅游产品的设计、开发,在原有基础上进一步注入地域文化元素,打造出洛阳、开封等系列古都文化旅游品牌,郑州黄帝故里祭祖大典等根亲文化旅游品牌,嵩山少林寺和温县陈家沟太极武术文化旅游品牌,安阳殷墟甲骨文文化旅游品牌等,向世人展示河南悠久的文化历史底蕴。 甚至还要依据河南地域文化特色,打造出一些像《禅宗少林·音乐大典》旅游演艺品牌,设计制造出一些有独特地域特色的旅游工艺品, 打造出一批极具影响力、竞争力和吸引力的文化旅游精品,使河南旅游产品内容更加丰富,文化附加值更加突出,结构更加优化和价值更加凸显。 增强游客的文化体验和感受,给游客留下难以忘怀的深刻记忆,吸引更多的人到河南来旅游体验。 这样,不仅将文化旅游产品和服务的使用价值转化为经济价值,并且能够使文化借助旅游这一载体进行传播,来获取社会价值,真正地实现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互利共赢的发展。
3.4 强化文化旅游产品的营销宣传推介
“酒香也怕巷子深”,文化旅游产品要提高知名度,扩大影响力,就必须克服“养在深闺人未识”的弊端,进行营销宣传推介。 因此,河南要把对文化旅游产品的营销推介作为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重要途径。 当前,就是要围绕“豫见中国,老家河南”这一品牌形象,全方位多领域的开展营销宣传推介活动。 一是开展立体式的营销宣传,创新营销方式。 一方面积极运用报刊杂志和广播影视等传统媒介进行宣传,另一方面不断创新营销方式, 充分利用网络和微信、微博、QQ、APP 等现代媒介大力进行营销推介;同时还要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旅游产品推介活动,向国内外宣传和展示河南。 二是细分市场,精准营销。 在进行充分调查、认真分析的基础上,细分不同种类的消费市场和消费群体,分类施策进行不同形式的营销宣传,做到精准营销,不断提升河南文化旅游产品的美誉度和影响力。 三是凝聚合力,统筹对外宣传推介。 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各类影视创作和节庆会展活动,促进河南的文化与旅游融为一体共同发展。
3.5 加强文化旅游人才队伍建设
产业的发展需要人才来支撑。 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的融合发展更需要一批熟悉文化与旅游产业情况,懂经营善管理的复合型专业人才来服务、引领和推进。 河南目前无论是文化产业,还是旅游产业内的从业人员普遍学历层次较低,专业技能和专业水平不高,综合素质急需提升,满足不了当前两大产业融合发展的需要。 因此,河南急需采取有力措施,加强专业人才队伍建设。 一是加大专业人才的引进力度。 河南要制定出台文化旅游产业急需的高端人才引进政策,持续加大人才引进力度,让被引进者工作有舞台、生活有保障、做出成绩有奖励,充分发挥他们在产业融合发展中的引领推动作用。 二是加大产业内现有从业人员的业务培训力度。 针对现有从业人员的实际情况和工作需要, 依托社会 培训机构和高等院校,制定菜单式的培训计划,精准开展培训,全面提高现有从业人员的业务技能和水平。 三是加大高等院校对专业人才的培养力度。 河南省要根据产业融合发展的需要,科学预测专业人才的需求情况,指导高等院校调整专业设置, 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持续加大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急需人才的培养力度, 为产业发展源源不断提供创新型复合型人才。 通过卓有成效的专业人才队伍建设,为两大产业的融合发展提供支撑和发展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