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钢贸企业供应链业务风险管理探讨

2019-03-04周后通

冶金经济与管理 2019年6期
关键词:合作伙伴风险管理供应链

□ 周后通

一、开展供应链业务风险管理的重要意义

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大宗商品市场信息越来越透明,市场价格对外部相关因素越来越敏感,同时受国家供给侧改革、“三大攻坚战”等国内政策,以及中美贸易战等外部因素的影响, 大宗商品价格呈现出变动幅度大、变动频率高等特点,传统的低买高卖贸易模式面临极大的风险挑战,并逐渐走向衰落。为适应新变化,钢贸企业沿着商品的上下游供应链,通过提供更加精细、更加全面、更有针对性的供应链集成服务,挖掘供应链各环节的服务溢价,获取更加稳定、更有保障的服务增值。

现代供应链集成服务一般指企业利用自身资源、渠道、运营管理、品牌、资金等优势,通过统购分销、加工配送、物流仓储、资金支持、期现结合、渠道共享、品牌输出等服务,将物流、商流、资金流、信息流等进行充分融合,为供应链过程中的上下游合作伙伴提供一站式、全方位、定制化的服务,通过精准服务保障合作伙伴的各项个性化需求得到满足,挖掘供应链全链条中的每一项服务增值,实现与合作伙伴的共赢。

目前,浙江、福建、江苏等地有相当多的大型钢贸企业已经开展了供应链集成服务实践,部分企业取得了较好成绩,也有部分企业仍在探索过程中。由于大宗商品贸易自身具有金额大、环节多等特点,一旦由于风险管理不当而导致风险发生,钢贸企业将面临巨额损失。近年来,在供应链业务中意外事件时有发生,或货款灭失,或货物被侵占,给企业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因此,做好供应链业务的风险管控显得尤为重要。

二、常见的供应链服务业务模式简介

1.受托统购分销业务

钢贸企业根据合作伙伴的个性化要求,采购指定品牌、规格、数量的商品后,将其分批销售给合作伙伴或其熟悉的其他客户,完成整个交易过程。在整个交易过程中,钢贸企业介入采购、物流、仓储等过程,派人或委托第三方企业落实物流和仓储过程中的货权管理,甚至按照合作伙伴的最终产品要求,对货物进行常规的加工服务。在实施分销过程中,一般要求客户在规定期限内以规定的程序完成款物交接。需要强调的是,该业务模式下钢贸企业所采购的一般是对自身而言流动性较强的商品,供应链业务与融资租赁等简单提供金融服务的业务模式有本质上的区别,所涉商品的销售也必须严格按照常规贸易业务流程执行,不能简单理解为融资服务。

2.加工配送业务

加工配送业务一般是指为满足终端合作伙伴的精确产品要求而提供的精准贸易服务,即钢贸企业在特定期限内,将特定品牌、规格、数量的商品按照特定的交接流程配送到合作伙伴指定的地点,为实现特殊规格还需对配送的商品进行相应的加工。常见的配送业务包括:对省市重点基础建设项目、房地产、市政工程的商品配送业务,对生产单位的原辅材料供应,等等。

3.品牌和渠道输出业务

为协助上游合作伙伴拓展销售资源,钢贸企业从上游合作伙伴处购入商品后销售给自有的下游优质渠道客户,一般只收取相对固定的佣金,价格风险和信用风险均转嫁给上游合作伙伴,同时,监督其做好品质管理,维护好下游渠道的稳定性。在该业务模式下,钢贸企业通过自有品牌和渠道的输出,满足了上游合作伙伴的销售需求,同时获取相对稳定的低风险收益。

三、供应链服务业务中的常见风险

供应链业务在运营过程中需面临多方面的风险,既包括外部的信用风险、法律风险和市场风险,也包括内部的运营风险、管理风险和商品流动性风险。

1.上下游企业的信用风险

信用风险也称违约风险,一般指交易对手未能按照契约的要求履行相应义务而造成自身货款或货物损失的风险,即受信人不能履行合同约定的责任而使授信人的预期收益与实际收益发生偏离的可能性。贸易实务中,信用风险一般指己方将预付款预付给供应商而供应商违约未按期发货;或己方将货物赊销给下游客户后,下游客户未按约付款的情形。广义上,交易对手未按约定的要求,包括未按约定时间、品质、数量、交货地点等进行交易,均属于信用风险的范畴,反映出交易对手的不诚信。

2.业务过程中的法律风险

供应链业务的法律风险既包括合同约定不清晰、不明确,或合同明显不利于己方,导致权力丧失等情况,也包括在业务操作过程中未严格按约定索取、保留相应原始资料,或签署不应该签署的具有法律认可情形的单据、凭证、法律文书等,或其他可能引起法律纠纷或丧失自身法律权力的情形。供应链业务过程中的法律风险主要由于业务操作者或管理者缺乏足够的法律知识而产生。

3.市场风险

大宗商品贸易受商品价格、资金成本、汇率波动等市场因素影响较多,因此市场风险主要包括商品价格风险、利率风险(含贴现率)、汇率风险,市场风险是大宗商品贸易面临的最主要、最直接、最难防范的风险。比如商品的价格风险不仅受商品供需、库存及相关商品价格的影响,也受到利率波动和汇率波动的间接影响。汇率风险不仅受所在国货币政策、财政政策的影响,也受进出口顺差、金额的影响,还受到国际投机资本的冲击。利率风险和汇率风险之间还有不同程度的相互关联。市场风险的存在也给客户带来违约风险。

4.企业内部的管理风险

管理是企业运营的核心,钢贸企业的管理风险包括企业组织架构体系设计不合理的可能性、业务管理和操作流程设计不合理的可能性、企业的风险管理文化不适应业务管理的可能性、企业员工能力提升不符合业务发展的可能性等。管理风险的存在,可能导致贸易业务运行低效、沟通成本增加,甚至管理失控,从而产生重大经营风险。

5.商品的流动性风险

商品的流动性是指钢贸企业将商品变现的能力,是一种相对性概念,不仅受商品本身的市场规模、价格周期性因素等外部因素影响,更由钢贸企业经营能力决定。对于市场上规模小的商品,当钢贸企业聚焦的下游客户足够多、销售网络足够宽时,此类商品对于钢贸企业来说即具备较好的流动性。相反,对于经营能力差或缺乏经营能力的钢贸企业,纵然拥有市场上的常规“大路货”,却依然有可能不能将其尽快变现而造成商品积压。

四、供应链服务业务风险管理措施

1.尽量选择低风险的业务模式

风险管理始终是钢贸企业的首要管理任务,在选择供应链业务前,需根据自身风险管理能力设定好风险管理目标,在平衡好收益与风险的关系后尽量将风险控制在最低水平。为完成风控目标,需提前根据业务模式设计好相应的业务流程,特别是明确收取固定收益的业务,务必要将市场、货权、信用等风险转嫁给合作伙伴或第三方服务企业,做好风险闭环工作,实行稳健的经营策略。

2.组建专业的市场研判团队

市场风险是钢贸企业面临的最常见风险,也是企业既爱又恨的风险类型。化解市场风险,既可通过金融衍生工具对冲,也可通过业务模式调整将其转嫁给相关合作伙伴。要驾驭好市场风险,将潜在损失转化为机会,需要强大的市场研判能力,快人一步看清市场价格总体趋势,因此需要企业选拔、组织、培养优秀的市场研判人员和团队,广泛收集和分析市场信息,逐步提高企业对市场的综合研判能力,更好地把握市场趋势,提供更加科学、系统的决策依据和更加精准、有效的经营策略。

3.优化企业自身风险管理体系

除做好应对外围变量的基础工作外,内部基础管理工作对业务的风险防范也十分重要,特别是科学管理流程设计。鉴于大宗商品贸易资金使用量大、利润低、流程复杂等特点,加之考虑决策时效等因素,一般应根据不同类型的大宗商品贸易特点及公司自身的系统性风险管理能力,设计合理的授权体系,明确授权范围、决策层级和流程,对特别重大或特别复杂的业务应开展集体决策。建议在业务决策过程中,严格执行自下而上的审核、决策流程,充分发挥第三方专业风险管理部门的事前介入和事中监督,为决策提供更加独立、全面、科学的依据,为决策者有效把控业务实际情况提供更及时、有效、完整的信息传递渠道,降低业务过程中产生风险的概率,起到很好的风险预防效果。

4.重视对业务正式开展前信调、审核工作的落实

业务风险管理工作重在预防,预防工作重点在于落实,如对业务合作对象及业务自身的信用调查,对拟开展业务相关资料的审核,为业务过程管控设置相应的管理指标,做好业务操作时各岗位人员的职责划分,等等。落实时,要客观应对信用调查,严格依据调查结果利用科学的决策模型对客户进行授信;谨慎操作上下游企业及仓储物流企业存在关联的业务;要聘请具备一定法律知识和经验的人员对相关资料(包括合同、凭证等)进行审核,确保法律风险可控;业务开展前要明确授信的额度、期限、库存峰值、库龄等管控指标,尽量量化管理。通过上述一系列的工作落实,将绝大多数风险扼杀在萌芽状态。

5.严格执行业务过程管控工作

在做好业务事前防范工作的基础上,还需进一步落实好业务过程管控工作,如要确定操作流程是否严格按照业务事前约定,管理指标是否偏离设计的范围,相关业务数据是否能及时、准确地被管理人员获取,等等。如果发现业务实际操作偏离原定的流程和范围,则需及时调查原因,发现隐患须及时调整,不可拖拉不决,人为导致的须追加相应责任,树立赏罚分明的企业文化。

6.以终为始,重视业务后审工作

业务风险管理需要持续提升,“以终为始”是持续防范风险管理十分有效的手段。业务结束后,公司管理部门需要定期对业务进行全面后审工作,从业务发起信调、审批流程、操作凭证、收付款记录、台帐、过程管理痕迹等全流程认真查找业务开展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隐患及管理经验,通过在业务后审中获得的经验来指导后续业务的开展,实现风险管理的低发生率或零发生率。

7.不断增强业务经营能力

努力做实每一单供应链业务,不断拓展客户群体,坚持双赢诚信的合作理念,持续提升对所从事商品的“变现能力”。不断总结业务经验,逐步做强做精供应链业务,夯实“客户依赖”,通过业务经营能力的提升,增强客户黏性,从源头着手,降低业务风险的发生。

五、结论

总之,钢贸企业从事供应链业务,在防范风险方面,既要提升团队的经营管理能力,增强应对市场风险、法律风险等外部风险的能力,又要做好内部管理,不断增强应对运营风险、管理风险、道德风险等内部风险的能力。在风险管理过程中,既要执行内部系统的风险防范分级审批流程,更要确保独立、客观、及时的日常相关管理工作得到落实。通过内部业务部门、职能部门和公司高管的相互协作,增强业务风险管理的实效。○

猜你喜欢

合作伙伴风险管理供应链
分不开的合作伙伴
探讨风险管理在呼吸机维护与维修中的应用
海外并购绩效及供应链整合案例研究
为什么美中供应链脱钩雷声大雨点小
聚焦IBIS全球合作伙伴——Carstar及Mitchell公司
美印合作伙伴
益邦供应链酣战“双11”
房地产合作开发项目的风险管理
益邦供应链 深耕大健康
CHIP全球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