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美国高中校园青春片类型分析

2019-03-04吴阳岚

视听 2019年2期
关键词:青春片冲突高中生

□ 吴阳岚

对类型电影的研究,有一个重要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那就是电影类型是电影商业化运作的结果,它“传达的不仅是好莱坞电影制作者的,还有大众观众的社会和美学感受”。一种电影类型的兴起,意味着该类电影自身相对稳定的叙事语境的建构,同时也意味着该叙事语境所依附的价值观已经在广大观众中形成了广泛共识。因此,探讨某一种电影类型的类型品质,能够看到该类型承载的社会文化实质,进而从根本上认识该电影类型的商业成就、社会价值和美学建构。

八十年代,美国的高中校园电影(High School Movies)出现了发展的小高峰,此后的九十年代乃至二十一世纪的高中校园青春片的样貌都可在此时的高中校园电影找到雏形。本文试图对八十年代的美国高中校园青春片进行类型分析,探讨以“梦工厂”著称的好莱坞如何建构起青春校园题材电影的文化叙事,并使观众从中完成了相应的情感宣泄仪式。

一、安全而活泼:稳定意识形态环境下的确定空间

托马斯·沙茨在《电影类型与类型电影》一文中,从确定空间和不确定空间、意识形态上竞争的背景和意识形态上稳定的背景这两对维度上对类型电影的空间做出了本质性的划分:西部片、黑帮片、侦探片等类型电影是在确定空间(特定冲突内在于特定的符码化空间)中直接展开互为对立的意识形态双方的戏剧冲突;而歌舞片、神经喜剧片、社会情节剧等类型电影则是在不确定空间(特定冲突不内在于特定符码化空间)中,在文明且意识形态稳定的环境下展开个人与他者的对立观点的戏剧冲突。①与此相对应,笔者认为,高中校园青春片的叙事空间首先和其母类型——社会情节剧一致,属于文明的、意识形态稳定的空间;其次,高中校园青春片中的高中校园、高中生和家庭成员共同居住的房屋这两个空间又与社会情节剧的不确定空间有所不同,因为高中生和学校、父母的戏剧冲突是内化在这两个空间之中的,因而它们是两个确定空间。

文明的、意识形态稳定的空间意味着高中校园青春片的叙事在政治话语上的安全性。高中校园片中的高中生都生活在文明、稳定的美国社会中产阶级环境下,这决定了他们在成长过程中与他人、与社会(包括代表社会主流价值观的家庭和学校)发生的冲突和好莱坞其他社会情节剧中所呈现的一样,都是一种“浪漫的对抗”。如在影片《春天不是读书天》中,高中生主人公冒充企业大亨在高档餐厅里用餐,混进游行庆典舞台上唱歌,篡改教务处电脑的缺课记录,谎报病情致使社会集体关心,这些行为本身即使有犯罪之实,也不构成意识形态对抗的严肃动机,因为片中所有的对抗行为只是主人公为了享受一天的逃学和娱乐而做出的。当同伴晕倒时,主人公以独白形式说道:“他一向紧张兮兮,我只想令他放松一天,我们快毕业了,到暑假时他和我都会工作……接着我们会到不同的学校升学……她(指女友)尚有一年毕业,我该怎么办呢……”这说明主人公的对抗完全没有逾越中产阶级的意识形态本身。而在影片《乖仔也疯狂》中,主人公听从应召女郎意见做起“皮条客”生意,同样是出格的犯罪,却丝毫没有改变他在父母从机场回来前一件件把家具买回的惊慌之情,可见叙事仍是在意识形态稳定的空间中进行的。

而学校、家庭这两个高中校园青春片中的确定空间则为该类型片的叙事带来了活力。在校园空间中,学生与老师及其所代表的教学体系的对抗内化在教室(课堂或考场)空间中;学生与教务处主任及其所代表的教学制度的对抗内化在校园这一整体空间中,如《早餐俱乐部》中留校生进入校园后就开始了和教务处主任的对抗;男生与女生的邂逅及部分三角恋爱冲突内化在各种校园活动发生的校园空间(选修课堂、更衣室、体育训练场等)中。而在高中生和父母一同居住的房屋空间中,父母的在场与否直接成为该空间叙事话语的决定性因素:没有父母在场的屋子是男女生约会、高中生玩乐的空间;有父母在场的屋子则是高中生必须伪装成乖孩子的空间,《乖仔也疯狂》《春天不是读书天》《开放的美国学府》等片中对此都有直接呈现。确定的空间使西部片、黑帮片等类型片的戏剧冲突得以外化地以暴力形式展开,同样能使高中校园青春片的戏剧冲突得以外化地、有力地展开——逃学、作弊、课堂恶作剧、体育比赛、校园群架、在没有父母的父子里开派对等,依托在相应空间基础上的戏剧冲突都能使高中生的内在情感冲突得到有力的外化。这使得高中校园青春片在美学面貌上具备比其他社会情节剧更为“活泼”的可能。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高中校园青春片的类型空间不仅整体在抽象层面上属于文明、意识形态稳定的中产阶级生活空间,而且个别空间在具象层面上属于能够表现力量型对抗的确定空间。因而高中校园青春片的叙事空间安全而活泼,它不承载重大的社会议题,但又有可能比一般的社会情节剧更富有视觉对抗性。

二、权威与反抗:外化对立关系的类型角色

麦克尔·麦德维德在《好莱坞与美国——大众文化与传统价值之争》一文中指出,自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美国青年运动先驱提出“根本不要相信三十岁以上的任何人”和“权威的质疑”的口号并被美国舆论界所接受之后,“孩子教导家长,由青少年给人类引路”的观念便持续至今(“今”在该文中指八十年代),“父母作为彻头彻尾落后于时代的、恶魔般的形象在大众传播媒体中无处不在,已经被人们当作无害的消遣内容而接受”,麦德维德对这种现象提出了批判和担忧。②显然,八十年代高中校园青春片中人物形象的塑造也秉承了美国六十年代青年运动的思想观念,然而,从类型片的角度来看,这样的角色塑造与其说是好莱坞在响应青年运动的精神号召,不如说只是在迎合社会大众的思想潮流,因为类型片关注的是已经出现的社会文化冲突,片中的角色形象仅仅是冲突双方的文化代言人。

典型的社会冲突是类型片产生的社会基础,批评者能够否定“父母—子女”这一对立关系在好莱坞电影中呈现的过度之处,却无法否定这一关系的对立性本身。在现实生活中,个人与社会的冲突是一对永恒的冲突,它体现在高中生群体上,便是青少年追求个性化的、自由的生活和家庭与学校用统一化的、模式化的升学制度对其生活加以规范这两者之间的冲突。这个冲突就是高中校园青春片中戏剧冲突的社会文化基础。所以高中校园青春片中的高中生形象和父母形象、教师形象就成为了现实中冲突双方的形象代言,前者为追求个性化和自由生活的青少年,永远反感权威,挑战规则,纵情享乐;后者则为遵循且维护社会规则的成年人,永远跟随权威,施加管教,保守而刻板。这种定型化的人物设置能够使两种对立的价值观得到清晰的戏剧呈现,为类型叙事实现最终的情感价值诉求提供叙事路径。

三、成功地回归:宣泄青春万岁情感的情节结构

《类型电影与电影类型》一文中指出:“在它对基本文化冲突的生动呈现和解决中,类型电影颂扬我们集体的感受。”③类型片中的冲突解决方式“并没有解决文化冲突的功能”,冲突“仅仅是被重塑到情感的语境中”,而解决方式则“被投射到一种文化和历史的永恒之中”。可以这样说,类型电影的情节结构模式实质上是一种引领观众进行情感宣泄的仪式,它让观众在戏剧化的叙事语境中重新感受现实里固有的文化冲突,然后以一种促进社会集体积极、平稳发展的价值立场对冲突进行理想化解决——好莱坞电影呈现的“大团圆结局”,最终使观众在电影语境里宣泄了现实冲突原有的压抑和焦虑,并对影片的价值立场产生即时性认同。具体到八十年代美国高中校园片中,青少年违背、逃离、抗拒成人世界规则的行为最终都能躲过成人世界规则的惩罚,每一次反叛都能成功地回归,这使观众在情感体验上感受到青少年的反叛精神胜利的快感,因而这样一种情感宣泄仪式就成为了高中校园青春片的情节结构模式。

值得关注的是,成功地回归并不等于成功地反叛。高中校园青春片中,在文明的、稳定的意识形态背景下的确定空间里,青少年作为个性与自由精神的化身与成人世界的对抗是不具有革命性的。青少年反抗既有规则却并不打算建立新的规则,因为他们反抗的不是既有规则的某种特征,而是规则的束缚性本身。他们没有认识到规则的必要性,而只对规则否定的事物充满热情。如《乖仔也疯狂》中男主人公并没有从一开始就功利性地计划以“皮条客”的经历获得普林斯顿大学的入学资格,他与应召女郎的相识仅仅源自一次单纯的青春期性冲动;又如《春天不是读书天》中男主人公精密的逃学计划也不是意在推翻学校制度,而仅仅是从个人性情出发,不想把好天气浪费在学校里上课而已。青少年对成人世界的反抗是非理性的、无目的的,是天性的、纯真的,同时大多数(现实中的大多数、类型电影中的全部)是非暴力的、尊重社会文明的。这种反抗意愿存在于现实中每一个置身规则并抗拒规则的人心中,往往因为当事人明白规则的必要性而被压抑甚至被否定,一旦这样的反抗意愿在电影故事里被付诸现实而且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成功,即既违反了规则,享受到了违反规则的好处,又避免了在既有文明体系下遭遇违反规则带来的坏处时,反抗意愿就会被塑造成一种值得肯定的反抗精神,它承载着面对现实束缚仍然要相信人性主观能动性的乐观态度。在这样的程度上,青少年的反叛成为了一种“青春万岁”的价值观被注入好莱坞的高中校园青春片中。面对青少年追求自由的个性与现实成人世界规则相冲突的问题,高中校园青春片的解决办法是让青少年在反抗规则的情况下成功地回归到规则之中,这宣扬的不是对规则的批判,而只是对充满生命力的反抗行为的肯定。

四、结语

综合以上论述,我们已能清晰地看到八十年代美国高中校园青春片的类型叙事品质:将高中生追求自由的个性与现实成人世界规则的冲突置于稳定的意识形态语境下,再将这一冲突以戏剧形式简化为一对对立关系,最后让对立双方在高中生一方充满活力的主观能动性下实现看似一方胜利实则在既有意识形态语境的背景下双方共赢的局面,对高中生青春洋溢的反抗精神进行肯定。这既顺应了当时大众对美国意识形态的批判思潮,又从美国意识形态的角度赋予这一批判思潮以合适的态度,最终维护了美国意识形态在大众思想中的生命力。

注释:

①③杨远婴.电影理论读本[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12:316.

②杨远婴.多维视野:当代欧美电影研究[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2007:26.

猜你喜欢

青春片冲突高中生
《发明与创新》(高中生)征稿啦
耶路撒冷爆发大规模冲突
《少年的你》:青春片中的成长蜕变抒写
国产青春片2018年黯然退潮
高中生应如何适应高中数学的学习
高中生是否应该熬夜学习?
艾丽·范宁青春片学生存
论跨文化交流中的冲突与调解
“邻避冲突”的破解路径
一次冲突引发的思考和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