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的肾脏病知识误区
2019-03-04北京东直门医院肾内科主治医师陈振杰中日医院肾病科主任医师
文/北京东直门医院肾内科主治医师 陈振杰 中日医院肾病科主任医师 张 凌
近些年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百姓也非常关注健康问题,但是网络自媒体在传播科学知识的同时,也把一些错误信息源源不断地传播开来,引起公众的误解。我们在门诊就常常见到以下几种对肾脏病认识的误区。
误区一:血尿比蛋白尿危害大
如今,有条件每年做全身体检的人逐渐增多,很多人拿着体检报告单来看病。我们发现,体检结果写着尿蛋白阳性建议肾内科就诊,有些人并不在意,觉得只要不是肿瘤就不会对生命有威胁。有的体检报告上写着血肌酐升高,追问患者时发现患者可能在前几年就已经肌酐增高,也有蛋白尿和高血压,却一直没有当回事,再仔细询问也有眼睑水肿和腿肿、夜尿频多等情况。其实,肾脏病多数是隐匿起病、缓慢发展,出现中等量蛋白尿后很多人在十几年后才进入尿毒症,也有终身不会发生尿毒症。由此看来,长期坚持治疗、定期追踪疾病进展就显得非常重要了。一些年轻人,拿着体检报告单来看单纯镜下血尿,往往之前就在不同的地方吃了一大堆“偏方”,然而做尿红细胞镜检后发现只是孤立血尿。“血尿比蛋白尿危害大”这个观点,其实是百姓认知的一个误区。拿慢性肾炎的一种—IgA肾病举例来说,研究发现,有肉眼血尿的IgA肾病患者反而预后更好,出现蛋白尿则是预后不佳的因素。因此相对来说,我们需要更关心尿中的蛋白是否为阳性。
误区二:得了肾脏病没有症状就不用随诊了
小李今年35岁,因为恶心、呕吐到消化科就诊。消化科医生在诊室给小李测了个血压,结果高达200/120毫米汞柱(mmHg),化验呕吐物潜血试验阴性,肾功能检查结果提示患者血肌酐明显升高,为960微摩尔/升(μmol/L),尿常规提示尿潜血、尿蛋白均阳性,肾脏B超显示双肾萎缩。消化科医生建议小李来肾内科门诊就诊。我们追问小李病史,发现他10年前在当地医院便经过肾穿刺活检诊断为“IgA肾病”,当时尿潜血、尿蛋白都是阳性,24小时尿蛋白定量3.5克,血肌酐120μmol/L,当地医生给开了激素加环磷酰胺,并用缬沙坦降低蛋白尿。小李出院后因为工作原因,自觉没有不舒服,用药半年后就自己停了所有药物,也没有再去门诊随诊。
这个病例告诉我们广大“肾友”,得了肾病一定要定期随诊。因为肾脏病不同于呼吸科、心内科、消化科疾病,这几个脏器系统的疾病一般起病初都会伴有明显的症状,而肾脏病出现诸如恶心、呕吐、皮肤瘙痒、少尿等情况时,一般都进入终末期了。这是因为肾脏有较强的代偿能力,在代偿期患者通常没有明显的症状,而恰当的治疗可以延长肾脏的代偿能力,因此强调肾病患者一定要定期随诊。随诊中,医生会检测尿常规、24小时尿蛋白定量、肝肾功能、血压等,并根据检测结果和病情变化及时调整药物。对于服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的肾病患者,除了需要随诊监测病情变化外,还要随诊观察药物的副作用。长期使用激素的患者,不能自行停用激素,因为这样可能导致肾上腺皮质危象的出现。像上文提到的小李,本身IgA肾病诊断明确,又应用过激素及免疫抑制剂,需要定期随诊,控制好蛋白尿,这样才可以阻止肾脏病进展到终末期肾病,也就不至于酿成悲剧了。
这位患者就诊的时候血压明显升高,也说明年轻患者出现血压明显升高的时候不要忘记肾病导致的血压升高。肾小球疾病和肾动脉狭窄都有可能导致血压升高,因此对于血压高的年轻人要积极筛查肾脏疾病。
误区三:出现水肿才是得了糖尿病肾病
随着生活条件的改善,糖尿病在我国人群中的发病率越来越高,而糖尿病肾病作为主要的并发症也越来越普遍。好多糖尿病患者认为出现水肿才是得了糖尿病肾病。其实,糖尿病肾病患者出现水肿的时候,按照Mogensen分期便已经是糖尿病肾病Ⅳ期了。因此我们建议,糖尿病患者确诊时应检查尿微量白蛋白,并且以后每年查一次,尤其是糖尿病确诊5~10年后,需要更频繁地检测尿微量白蛋白,以便早期发现糖尿病肾病并早期干预,延缓糖尿病肾病的进展。
误区四:老年人血肌酐轻度边界值升高就是肾衰
门诊经常有老年人,尤其是75岁以上的患者,拿着社区医院或体检的化验单告诉我们:“大夫,我肾衰了。”结果一看,化验单血肌酐只是在边界值上轻度升高,尿常规阴性,双肾B超大小形态都正常。这种情况,应属于生理性肾衰,因为随着年龄的增长(45岁以上),肾脏作为人体的主要器官,有效肾单位会逐渐减少,肾小球滤过率也逐年下降,而老年人多半伴有高血压、高脂血症、动脉粥样硬化等疾病,导致血肌酐轻度边界值升高也就不足为怪了。这种情况发展过程缓慢,只要没有意外伤害(外伤、药物损害),肾脏的衰退在90岁之前不会进入失代偿状态,是不需要透析的。
误区五:肾病患者“肾虚”,得多吃点好东西补一补
在国人的心中,好像所有的问题都可以跟“肾虚”联系在一起,尤其是肾病患者。经常在门诊看到有肾病患者,子女为表孝心,给他们用着蛋白粉不说,还大鱼大肉地“伺候”着。殊不知这却会适得其反,肾病患者尤其是血肌酐升高的患者需要低蛋白饮食,低蛋白饮食能延缓肾脏病的进展,因此要按照相应的eGFR水平估测相应的蛋白摄入量。
有的门诊患者说,中医讲咸可补肾,得了肾病后的饮食就非常口重。其实中医古籍早在《千金方》中便提出水肿患者要忌盐,因为高盐摄入后会引起水钠潴留,导致高血压或血压难以控制,会进一步加速肾脏病的进展。所以,得了肾病需要清淡饮食,即低盐、低蛋白、少油腻,当然也需要戒烟戒酒。
还有一点需要提出的是,肾病患者有时候病急乱投医,同时吃多种治疗肾病的中成药,导致药效互相干扰,这也是不可取的。
误区六:肾病患者不能运动
有的肾病患者告诉我们,觉得自己“身体发虚”,懒言懒动;还有患者说之前还在公园里打太极拳、遛弯等,得了肾病后怕出汗影响肾脏功能,就不去参加了。其实这些都是不可取的想法,古语说“流水不腐,户枢不蠹”,生命在于运动,哪怕是肾病患者也是如此。平常的有氧运动,既能锻炼身体,又能改善体质,对于肾病是有好处的。除非是肾病综合征初期大量蛋白尿期间,或是血压很高时需要多休息,一般的有氧运动都是有益于肾病病情的。在我院进行透析的患者,每年都会举办集体健步走、郊游等活动,这样也是为了促进心脏健康和骨骼健康。总之,适当锻炼身体对肾病患者是有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