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云区水培韭菜病虫害全程绿色防控技术
2019-03-04吴晓磊郑子南
吴晓磊,郑子南
(密云区植保植检站,北京 101500)
水培是在人为控制下,充分满足作物对营养、水分、气体条件的要求,是一种技术集约型的现代农业生产方式,具有节水、节能、省工、省肥,减轻土壤污染,防止连作障碍,产品洁净无污染,高产高效益等优点。在水培环境中,利用高温蒸汽、紫外线、沙滤、生物膜过滤等物理方法,可对植物病害进行防治,对营养液和设施进行消毒,而不污染环境。
在韭菜生产过程中,根蛆发生严重。根蛆对韭菜危害非常大,会造成韭菜大面积倒伏死亡,严重影响韭菜产量和品质,而且不好根治,反反复复发生,使农户束手无策。为控制其为害,多地菜农都违规使用高毒农药灌根,由此引发的“毒韭菜”让许多人谈“韭”色变。水培韭菜就是把以往在土中种植的韭菜转移至营养液槽中,韭菜从播种、生长到收获整个生长期都在营养液中,利用营养液供韭菜生长的一种栽培模式。这种培育模式依据韭菜的生长需要制定营养液配方,破坏了韭蛆的生活环境,避免了地下韭蛆和杂草的危害,且通过相关绿色防控技术的实施,可实现种植的全过程不使用农药,不但省时省工,而且产量高、效益好。更为重要的是,水培韭菜的纤维素少,品质明显提高。目前,水培试验获得了初步成功,收获的多茬韭菜已经上市,品质受到消费者的好评,为更好地实现水培韭菜生产技术的推广,对水培韭菜主要病虫害发生情况和全程绿色防控技术进行了总结。
1 水培韭菜发展概况
20 世纪后期,水培技术无论在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得到迅速发展,水培技术已日益完善。我国水培技术的研究和生产应用起步较晚。1975年山东农业大学最早开展这方面的研究和生产应用,对韭菜进行无土栽培试验[1]。
1.1 国内水培韭菜发展概况
由于水培韭菜栽培技术在我国起步较晚,缺乏相关的成套技术体系和成规模的生产实践,相关报道也多限于阳台或景观农业,多数还处于试验示范阶段,缺乏实际应用在大规模生产中的成熟配套技术集成;且目前国内还没有针对水培韭菜的专用品种和营养液配方,相关栽培技术和日常管理、病虫害防治等方面还没有相应的生产技术规程。
1.2 密云水培韭菜发展概况
密云区位于北京东北部,距北京中心城区约80 km,区域面积2 229.45 km2,密云山水资源丰富,四季分明,环境优美,是首都重要饮用水源基地和生态涵养发展区,生态农业发展空间广阔,周年平均温度较北京近郊低2~3 ℃,具有生产无公害绿色农产品的极佳条件。2014年,密云区农业技术推广站引进水培韭菜无土栽培技术,并在推广站基地进行示范。通过1年的示范种植,从2015年开始,在蔡家洼村、朱家湾村、军兴广达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等基地进行推广,推广面积17 008.5 m2(表1)。水培韭菜每年可以采收7~8茬,667 m2年平均产量在2 900 kg左右,销售渠道主要以电商、采摘和超市为主,667 m2收益在5万元以上,在提升经济效益的同时,无土栽培技术的应用提高了农业现代化程度,加大了社会影响力,环境效益更是有所保障。
水培韭菜的品种以直立性好、速生性强的浅休眠品种为主,在密云区能够实现周年供应。
表1 密云区水培韭菜生产现状
2 水培韭菜主要病虫害发生情况
密云区水培韭菜主要病虫害有灰霉病、生理性干尖、黄化及蓟马、蚜虫和韭菜迟眼蕈蚊。
2.1 病害
2.1.1 灰霉病
主要危害叶片,初期叶面产生白色至淡灰色斑点,随后扩大为椭圆形或梭形,后期病斑常相互联合形成大片枯死斑,使半叶或全叶枯死。湿度大时病部表面密生灰褐色霉层,有的从叶尖向下发展,形成枯叶,还可在割刀口处向下呈水渍状淡褐色腐烂,后扩展为半圆形或“V”字形病斑,黄褐色,表面生灰褐色霉层,引起整簇溃烂,严重时成片枯死。病菌喜冷凉、高湿环境,发病最适气候条件为温度15~21 ℃,相对湿度80%以上。一般发病盛期为3—5月和11月—翌年1月。韭菜灰霉病的感病生育期在成株期[2]。
2.1.2 生理性干尖
韭菜干尖病属生理性病害,是韭菜栽培中的重要病害之一。该病发生普遍,发病后期可伴随腐生菌感染,主要由以下几种原因造成:一是高温危害。夏季韭菜长期生长在30~35 ℃的高温条件下,加上空气干燥,会造成叶尖干枯;高温时突遇冷风,也会使其叶尖枯黄;高温、高湿、营养不足也会造成叶枯。二是有毒气体危害。施用大量碳铵或未腐熟的农家肥后,放出大量氨气,或酸性土壤中放出大量的二氧化氮气体,这些有毒气体均会使韭菜中毒而发生叶尖干枯现象。三是微量元素缺乏或过剩。缺钙时韭菜的心叶黄化,叶尖枯死;缺镁时韭菜外叶黄化枯死;缺硼时心叶黄化,硼过剩时则叶尖枯死。
2.1.3 黄化
出苗后10 d左右开始出现症状。发病时叶片失绿,呈鲜黄色或淡白色,叶片短,株型矮小,失绿部分的叶片上无霉状物,叶片外形无变化。
2.2 虫害
2.2.1 蓟马
成虫、若虫以锉吸式口器危害韭菜叶的表皮,然后以喙接触伤口,靠吸吮作用吸取韭菜汁液。叶部受害后,在叶面呈现出针穴大的白斑点,密密地铺满叶面,影响其光合作用,致使韭菜产量减少,品质降低。成虫极活跃,善飞,怕阳光,早、晚或阴雨天吸食强。适宜发生的温度为25 ℃左右,湿度为60%以下。高温高湿不利于其发生。4—5月受害最为严重。
2.2.2 蚜虫
主要以若虫和成虫吸取韭菜汁液,并以虫体及其分泌物污染韭株,初期集中在植株分蘖处,虫量大时布满全株。轻者致使叶片畸形,植株早衰,严重时可导致韭丛枯黄萎蔫,成片倒伏。北京地区春秋季发生量大,春季温室韭菜为害较重。
2.2.3 迟眼蕈蚊
韭菜迟眼蕈蚊(Bradysia odoriphaga Yang et Zhang),俗称韭蛆,属双翅目,眼蕈蚊科。虫态有成虫、卵、幼虫、蛹,以幼虫聚集在韭菜地下部的鳞茎和柔嫩的茎部进行为害。初孵幼虫先为害韭菜叶鞘基部和鳞茎的上端。春、秋两季主要为害韭菜的幼茎,引起腐烂,使韭叶枯黄而死。夏季幼虫向下活动蛀入鳞茎,重者鳞茎腐烂,甚至整簇韭菜死亡。
韭蛆幼虫对环境的湿度较为敏感,属喜温性害虫,存活的最佳湿度在60%~80%,寄主湿度过大立即爬离寄主,不再取食。对温度要求不高,20~25 ℃是其最适生长温度。而其成虫虽然喜阴湿环境,但湿度大于70%则不能存活。低龄幼虫喜欢在韭菜茎基和假茎处取食,而高龄老熟幼虫则喜欢在土壤中生活。
3 水培韭菜的全程绿控技术
密云区水培韭菜周年保护地生产,易发多种病虫害。结合水培韭菜生产特点,针对其主要病虫害,总结了1套全程绿色防控技术体系,主要内容如下。
3.1 产前预防
3.1.1 门口消毒池垫
近年来,保护地蔬菜病害发生越来越严重,其中人为传播是重要原因之一。操作人员鞋底所带病菌进入温室后即可成为病原,引起病害的暴发;所以,在劳动时所穿的鞋若不注意杀菌消毒,易造成病害的传播。在日光温室门口设置消毒池,可对进出人员鞋底进行杀菌消毒。具体方法是:在温室门口设置1个长50 cm、宽40 cm、深10~12 cm的池子,池内放置1块长50 cm、宽40 cm、厚8~10 cm的海绵,加入高锰酸钾等消毒液将海绵浸透,进入蔬菜大棚的人员双脚在消毒池内的海绵上踩一下即可。
3.1.2 酒精洗手消毒液
在温室门口可放置酒精免洗洗手液,进入温室进行农事操作之前,先洗手来消毒杀菌,避免将病菌带入温室。
3.1.3 棚室消毒
摆盘前7 d左右,对棚室每667 m2用20%辣根素水乳剂 1 L对3~5 L清水,对空喷雾后密闭熏蒸4~6 h;或每667 m2选用20%腐霉利烟剂0.25~0.50 kg熏闷12~24 h,然后通风24~48 h,待无气味后方可进行摆盘栽培。
3.1.4 栽培槽盘消毒
摆盘前对栽培槽盘进行消毒,用400~600倍液高锰酸钾对水培种植槽进行浸泡消毒1~2 h即可。
3.2 培育无病虫壮苗
3.2.1 选用正确品种
选择适宜品种对于水培韭菜生产非常关键,可选用浅休眠或无休眠,抗寒性特强,耐热、抗病、抗逆性强,能抗重茬的品种,如平韭6号、顶丰9号等。以蔡家洼村基地为例,该园区的平韭6号品种株高50~60 cm,株丛直立,叶片浓绿色、肥厚,叶鞘较长,叶宽0.8~1.1 cm,单株质量25 g左右,最大单株50 g。粗纤维含量少,辛香鲜嫩,商品性极佳。冬季气温大约在5.5~10 ℃时生长良好,温度-3~-5 ℃时新生叶片仍能生长。冬季不休眠,适合日光温室及各种保护地生产。
3.2.2 基质消毒
播种前要用清水反复冲洗珍珠岩3次,将干净的珍珠岩完全浸泡在大桶内,捞取时不要携带过多的水,底部渣子不要使用。
表2 种子处理温度 ℃
3.2.3 种子处理
播种前对种子进行筛选,去除瘪籽和杂质,并对种子进行消毒。处理后的种子即可进行催芽。
播种格盘堆叠码放后即可置于催芽箱内催芽。采用变温催芽的方式(表2)。催芽期间要保证催芽环境的湿度,同时在每一垛的最上层和最下层放置1个不播种的格盘(其余正常)。将播种后的格盘每10~20个为1组堆叠到育苗棚里,最上面覆盖1层塑料膜以便保温、保湿,催芽盘堆垛中心位置放置温度计,随时监测温度。催芽最适温度为25~28 ℃。催芽期间随时用手感觉珍珠岩的湿度,若珍珠岩手感干燥、不粘手,要及时洒水,以保持珍珠岩潮湿,保证催芽期间的湿度。播种后约3~4 d会有根系露出,4~5 d会有小苗露出。催芽约10 d左右,育苗盘上部长出0.5~1.0 cm、根部长出1.0~2.0 cm时,即可放入栽培槽内生长。水培槽中营养液一般在放苗前半天配好,根据出芽情况调整营养液深度,液面距苗顶部约0.5 cm。需及时查看出芽情况,防止出芽过长,同时根据出芽情况提前半天配制好营养液。
3.2.4 壮苗培育
韭菜出芽后即可放入栽培槽内。放完后要查看格盘是否放好,根系是否接触到营养液。在刚放到栽培槽的前14 d,要及时观察幼苗情况,若珍珠岩变干需及时喷洒清水。在阳光较强的中午适当遮阳。
苗期适温为15~25 ℃,营养液EC值在苗期控制在2.0%左右,pH值在6.0~6.5,每天监测营养液EC值及pH值。在苗期营养液采用1 d循环8次,冬季可适当减少1~2次,每次0.5 h即可,夏季从6:00开始,冬季从8:00开始,2 h循环1次。中午较热期间可增加1~2次循环;遇夏季高温可全天开放循环系统。
在放入栽培槽的第1个月,及时查看根系情况,根据根系生长调节营养液深度1~2次,每次下降约0.5 cm;并根据出苗情况进行间苗,每穴1~2棵。技术人员要根据珍珠岩的湿度和根系长短调整格盘的位置,将根系长短相同的格盘放在同一栽培槽中,方便水位调整。
另外,生长期珍珠岩若缺失需及时补充并及时清理栽培槽内杂物及老根保证韭菜生长环境。
3.3 产中综合防控
3.3.1 双网覆盖技术
防虫网及防虫门帘:为了免除菜青虫、小菜蛾、白粉虱、蚜虫等多种害虫的危害,日光温室大棚的风口处和门口都应遮盖防虫网,以避免害虫进入棚室,减少病害传播。日光温室门口经常有人出入,害虫就有了可乘之机,顺势飞进温室;因此,要给育苗温室建立 “三道门”。选取0.45 mm孔径防虫网,以阻止包括韭菜迟眼蕈蚊和有翅蚜等害虫进入大棚内。位于温室准备间最外侧的门帘,是一整块防虫网,门帘底部镶有1块长条的钢铁,主要起到坠平防虫网的作用,避免门帘与墙面间产生缝隙。第二道和第三道门,都是由防虫网和棚膜组成,安装在小隔间里侧,共同作为温室的最后一道防线。
加盖遮阳网:遮阳网的遮阳率一般选择在35%~55%,可有效减少烈日的照射,防止高温导致萎蔫、干尖,起到挡光、降温作用,有利于韭菜正常生长。在做好的棚面上搭成0.5~1.8 m高的平面或倾斜的支架,把遮阳网盖在支架上,用于遮阴和防雨。
3.3.2 色板诱杀技术
悬挂时间:应在作物苗期和定植后、害虫发生前期至初期开始使用。颜色选择:种植韭菜的温室适宜黄板、蓝板搭配使用。黄板主要用于诱杀粉虱、有翅蚜虫、斑潜蝇类、潜叶蝇、葱蝇成虫等;蓝板主要用于诱杀花蓟马、西花蓟马、葱蓟马等多种蓟马。悬挂高度:通常在苗棚内以色板底边高出蔬菜作物顶端5~10 cm为宜;在生产棚室内以高出20 cm左右为宜;太高害虫不容易粘附,太低易被蔬菜遮挡,影响诱集较远处害虫。色板还应随蔬菜生长不断调整设置高度。悬挂位置:跨度在7 m以内的棚室,可在棚室中间位置顺向挂置1行;跨度在7~11 m的棚室,可在棚室内按“之”字型悬挂2行。悬挂数量:初期应先悬挂3~5片色板,用于监测害虫种类及数量,当虫量较多时,再根据实际情况增加色板数量,通常每667 m2设置中型板(25 cm×30 cm)30块左右,大型板(30 cm×40 cm)25块左右。更换处理,色板通常45 d左右更换1次,但在虫量较多,色板粘满害虫时需及时更换,更换下的色板要妥善处理[4]。
3.3.3 营养液温控
加强营养液温度管理,可以提升韭菜品质和抗性。韭菜的适宜生长温度是12~24 ℃,不同生育时期对温度要求不同。种子发芽的最低温度为2~3 ℃,适宜温度为 15~18 ℃。成熟期的适宜温度范围为 12~23 ℃。当气温超过 23 ℃时植株营养物质积累减少,叶纤维化程度增加,产量低,品质劣;尤其在高温、强光和干旱条件下,质地粗硬,商品价值差。在适温范围内,韭菜的生长速度与温度呈正相关。
在温室内环境温度高于35 ℃的情况下,应利用热电温控系统成功地把营养液温度控制在20~24 ℃范围内;当温室环境温度低于12 ℃时,营养液温度可控制在18~22 ℃范围内,满足韭菜生长的需要。
3.3.4 棚室温湿度控制
安装温室自动开膜器,设定好适宜韭菜生长的温湿度,通过自动控制风口的大小及开关时间,达到调控温室内温湿度的目的。
3.3.5 天敌昆虫
实时监控虫害发生情况,在虫害发生时释放天敌昆虫,进行生物防治。
小花蝽:在蓟马发生初期,应用东亚小花蝽成虫或若虫防治韭菜上的蓟马,天敌释放量为2~8头/m2,每10 d释放1次,连续释放3次,可持续控害3周以上。
异色瓢虫:在蚜虫始发期以益害比1∶10的比例释放瓢虫防治蚜虫,每10 d释放1次,连续释放3次。
3.3.6 科学用药技术
及时选用适宜药剂防治病虫,提倡使用新型高效药械。
推广高效施药技术:因地制宜示范应用自控常温烟雾施药技术,较常规施药节省农药20%~40%,667 m2施药液2~4 L,较常规施药节水30~50倍,且施药不受天气限制,也不增加空气湿度。推广远程微量机动喷雾技术,提高农药雾化程度及利用率,降低人工成本;发放精准施药配套量具配对农药,最大限度地提高农药的利用率。
推荐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环境友好型农药。高温季节虫害易发生,可喷施保护性药剂矿物油,虫量较大、天敌昆虫控制较困难时,可喷施乙基多杀菌素等生物杀虫剂,将农药的轮换使用、交替使用、精准使用和安全使用等配套技术相结合,加强农药抗药性监测与治理,普及规范使用农药的知识,严格遵守农药安全使用间隔期。通过合理、科学使用农药,最大限度降低农药使用造成的负面影响。
3.3.7 防控营养失调
确保循环系统的稳定运行,及时补充营养元素,避免因营养不均衡导致的黄化、干尖和叶片畸形等生理性病害。循环系统运行后,每天清洗过滤器,检查上水管出水情况,并对堵塞的出水管进行疏通。及时查看栽培槽内营养液的变化,防止回水口处堵塞。在营养液池的回水管处安装细密孔径的防虫网,防止珍珠岩等杂质回流到营养液池内。
3.3.8 生长期管理
及时清理老叶、病叶等病残体以及栽培槽内的废弃根茎等杂物,并带出生产区做无害化处理,以保障韭菜生长环境。
韭菜进入旺盛生长期后,及时降低营养液的深度,在第1次收获前降至距槽顶部2~4 cm即可。加强对设施环境的调控,营养液温度控制在25 ℃以下,室温在30 ℃以下,夜温在10~15 ℃,夏季中午高温期间可遮阳,防止韭菜萎蔫,温室内相对湿度控制在60%~70%。同时在设施的放风口、天窗、进出口等处安装防虫网(孔径0.3 mm),并悬挂黄板。营养液在旺盛生长期调整EC值为2.4,pH值为6.0~6.5。生长期珍珠岩若缺失需及时补充,以利于水肥吸收和根系健康生长,保持根系活力。
3.4 适期收获
韭菜第1茬的收获宜控制在120 d左右,最低不少于90 d。之后每隔50 d左右采收1次,每年采收7茬左右。在根际以上2 cm左右处刈割,不宜贴根收获。第1次收获后,可适当在格盘表层再撒1层珍珠岩(厚度不高于0.5 cm)。水培韭菜可实现周年生长,播种1次可生长3~5年,一般选在6—7月养根,因此时温度高,且陆地韭菜大量上市。
4 小结
水培韭菜避免了根系长年生长在土壤中而生韭蛆,以及各种病菌、杂草及各类病虫的侵害,减少了农药使用量。传统露天生产的土培蔬菜会受自然条件的制约,土地单位面积产量低,又因部分蔬菜不能连作导致土地利用率低,遇上恶劣天气和酷暑严寒常常减产减收,农药和重金属污染也无法避免,市民很难吃到真正意义的“卫生”绿色蔬菜。通过水培技术生产蔬菜无需土壤,而是采用深池浮板栽在水中,通过营养液供应蔬菜所需养分,蔬菜根系未与土壤相接触。水培种植可以对韭菜的营养成分实施精确控制,使其营养构成更加均衡。通过采用智能化调控温、光、水和二氧化碳,设置隔离带防止病虫侵入,能避免土壤连作障碍、天气灾害和病虫害,也无重金属污染,无需打农药,保证了蔬菜品质安全和清洁卫生,不用洗就可随摘随吃,并能做到全天候生产,每日播种和每日收获,能很好地解决蔬菜淡季供应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