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良式前牵矫治器快速矫治骨性III类错颌的应用研究
2019-03-04哈尔滨市儿童医院口腔科黑龙江哈尔滨150010
(哈尔滨市儿童医院口腔科,黑龙江 哈尔滨,150010)
安式III类错合为口腔临床多发病,通常表现为上颌骨后缩,下颌前突,前牙或全牙列反合,上颌前牙代偿性唇倾,下颌前牙代偿性舌倾,在侧貌检查表现为面中发育不足,凹面型,严重影响患者的容貌,咀嚼功能及心理健康。尤其是处于生长发育早期的学龄前儿童,错颌畸形带来的心理阴影将影响儿童未来的心理健康[1-2]。
近年来国外Andrew等研究发现下颌前突,而上颌正常仅占所调查的调查的安式III类错合的19%,而42-63%的安式III 类错合往往伴有不同程度的上颌发育不足。戴用传统合垫式活动矫正器仅可以解除下前牙对上前牙的锁结,改变下颌在咀嚼时的运动轨迹,缺少促进上颌向前发育的作用[3-4]。本文将介绍改良式前牵矫正器在临床上治疗乳牙期骨性III类反合的高效性,并分析牙性和骨性因素在矫治前牙反合所起的作用。
1 材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
选择乳牙期50例患者,年龄范围在4-6岁;均为骨性前牙反合的患者,即乳磨牙及尖牙为近中关系,前牙反合,以上颌发育不足为主,凹面型。将这些病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5例,第一组为治疗组使用改良式前牵矫正器治疗,第二组为对照组使用传统合垫式活动矫正器治疗。每一个患者在治疗前及治疗后均取研究模型,并拍摄头颅侧位X线片,分别进行头影测量分析。治疗组患者均能接受500-1000g左右的牵引力(最大时可达2500g),并且每天牵引10-12h,两组病例平均疗程为6-8个月。
1.2 改良式前牵矫正器的制作
第一组:口腔内矫正器选择d=1.0mm不锈钢丝作常规的固位用临间钩,同样直径的钢丝沿上颌牙弓弧度于上颌近移行皱壁处弯制弓丝,于乳侧切牙及尖牙之间弯制牵引钩,另一端沿第二乳磨牙后贴近粘膜埋入腭部基托内。自凝塑胶将近移行皱壁处的弓丝包埋,仅暴露牵引钩.牵引钩末端回弯,避免接触口腔粘膜。左右两侧的牵引钩处于同一水平。改良式前牵矫正器如图1。
第二组:口内矫治器选择d=0.9mm不锈钢丝作常规的固位用邻间钩,上前牙舌侧设置6个舌簧,然后包埋填自凝塑胶带颌垫,颌垫厚度约2mm。
复诊时间均是每2周一次,每次复诊处置时间大约10分钟。第一组改良式前牵矫正器调整前牵力量,测量前牵角度,检查上下颌咬合情况。第二组对照组,常规调整舌簧,加力。
图1 改良式前牵矫正器
1.3 X射线头影测量分析
通过Winceph8.0投影测量软件对入选者治疗前与治疗后的X线头颅定位侧位片进行计算机头影测量分析。
1.3.1 参考平面 前颅底平面SN、眼耳平面FH、Y轴。
1.3.2 测量项目 SNA角、SNB角、ANB角。
1.4 统计分析
采用SPSS10.0统计分析软件,进行治疗前及治疗后组间进行设计资料 检验。
2 结 果
治疗组病例治疗前后对比显示,除PP-SN、OP-SN、L1-MP、U1-PP、L1-MP外,其余变化均有统计学意义,上颌A点前移3.1mm(P<0.01),下颌Pg点位置后退0.2mm。上下颌关系改善明显,牵引弓前牵治疗后前牙反合解除,前牙覆盖增大,其中骨骼因素占主要作用,患者侧貌有明显改善。治疗组平均疗程约在3-5月。治疗组SNA角、SNB角、ANB角变化情况如表1。典型案例见图2-3。
对照组病例治疗前后对比显示,SNA角、SNB角、ANB角没有明显变化,上颌A点没有前移,下颌Pg点位置后退0.05mm。上下颌关系改善不明显,前牙反合部分解除或仅达到前牙切对切关系,上颌前牙代偿性唇倾,其中牙齿因素占主要作用,患者侧貌没有明显改善。对照组平均疗程约在5-8月。
表1 治疗前后相关指标对比(±s,°)
表1 治疗前后相关指标对比(±s,°)
测量项目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后差SNA 77.8+_3.2 77.5+-2.3 --0.3+_1.1 SNB 79.5+-1.5 79.9+_2.2 0.4+_0.8 ANB -1.7+_1.2 -2.4+_1.4 -0.7+_0.5
图2 矫治前面合相
图3 矫治结束后面合相
3 讨 论
3.1 传统合垫式活动矫正器治疗骨性乳前牙反合存在的不足
骨性乳前牙反合的患者其中大部分为上颌向前发育不足,戴用传统合垫式活动矫正器仅可以解除下前牙对上前牙的锁结,改变下颌在咀嚼时的运动轨迹,缺少促进上颌向前发育的作用。即使纠正了前牙反颌,但是对改善患儿侧貌外观的效果不明显,大部分患儿的颜面侧貌还是呈现凹面型[5-6]。
3.2 自然生长量对治疗结果的影响
曾祥龙等对前牙反合168例的横向资料进行纵向分析,结果表明上颌突度在生长发育中相对稳定,本研究中对照组也得出相似的结论,即上颌向前生长缓慢,下颌生长较上颌快,不利于容貌与功能的改善[7-8]。
3.3 改良式前牵矫正器矫治影响上颌前移的因素
患者的年龄:力值的大小;方向及作用点;治疗时机。有学者研究了年龄在上颌前牵方面的影响,显示前牵矫正器在乳牙期及替牙早期疗效显著。在乳牙期和替牙期上颌前牵要取得满意的疗效,每侧力值需要500-800g,并且需要每日牵引10-12h。
对于反覆合深需解除咬合障碍的病例,其治疗目标就是使上颌牙齿想前伸并向前旋转。临床研究表明:在尖牙区实施30-45’前下方向的牵引力,其结果是腭平面逆时针旋转1’[9-11]。动物实验和人类实验表明治疗后上颌的疗效可稳定1-2年,少数研究发现一般情况下上颌前牵矫治完成后,其前牵效果可维持到全部治疗结束。考虑到日后下颌水平向的过度生长,应过矫正覆盖关系和磨牙关系。因此,上颌前牵后需戴用保持器(如内收下颌和功能矫治器来维持疗效)[12-15]。
正畸治疗的目的是纠正患者的牙、颌、颅面的发育不调,改善颜面外观,增加患者的咀嚼功能,同时通过改善患者的外貌,增加自信。改良式前牵矫治器快速矫治骨性安氏III类错颌,效果明显时间缩短,取得了很好的临床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