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人诗文集总目提要》订补*
——以谢泰交等5位浙东地区作家为中心
2019-03-03朱则杰
◎朱则杰
在清代诗歌(包括散文)的文献学研究领域,世纪之交相继出版了李灵年、杨忠两位先生共同主编的《清人别集总目》和柯愈春先生所撰《清人诗文集总目提要》两部巨著。①两书均为16开三大册,各著录清代作家近两万人,别集约4万种。特别是《清人诗文集总目提要》(以下简称《提要》),更可以说是后出转精,代表着目前该领域研究的最高水平。
但不难想见,即以《提要》而论,涉及这么多的对象,各种疏忽、缺漏乃至错误,自然也是难以尽免的。遗留下来的这些问题,一般来说,其难度恰恰也是最大的。对这些问题进行订正和补充,正可以使两书更趋完善。特别是关系到《提要》本身以及日后《全清诗》《全清文》等内部排序的作家生卒年问题,②更是解决一处是一处,完成一家多一家。因此,笔者在日常读书的过程中有所发现,便随时将它们记录下来,并陆续整理成文,相继分组发表,提供给编撰者以及其他有关读者参考。本篇取谢泰交等5位浙东地区作家,仍旧按照《提要》著录的先后立目排序,依次考述;有些同时涉及《清人别集总目》的问题,也附此一并予以指出。
一、谢泰交(卷五,上册,第85页)
谢泰交,《提要》及《清人别集总目》均缺生卒年。③
按吴伟业《吴梅村全集》卷四十五有为谢泰交而撰的《谢天童孝廉墓志铭》(天童其号),但没有直接记载生卒时间,而说:
君……丁酉,举顺天乡试。将用于世矣,乃从南宫不第归。逾岁,竟以病卒,得年四十有八。④
这里,“丁酉”为清顺治十四年(1657),谢泰交中举。次年顺治十五年戊戌(1658),参加“南宫”亦即礼部主持的会试,“不第”而“归”。再“逾岁”即顺治十六年己亥(1659),“竟以病卒”,享年只有48岁。由此逆推,其生年则为明万历四十年壬子(1612)。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墓志铭在“丁酉,举顺天乡试”之前,曾叙及“年……四十,贡入京师,卒业太学”。而据黄与坚《愿学斋文集》卷三十五《谢天童孝廉传》,谢泰交于“顺治十一年[甲午,1654]贡入太学”。⑤假如由本年40岁逆推顺数,那么其生卒年将是万历四十三年乙卯(1615)至康熙元年壬寅(1662),比前说整体晚3年。然而这样一来,墓志铭中的“逾岁”就相当于过了4年,时间跳跃的幅度太大。倒是这里的“四十”,有可能其后脱漏了一个数字,或者仅仅是一种泛言。
又《吴梅村全集》同卷下一篇为谢泰交长兄谢泰宗而撰的《工部都水司主事兵科给事中天愚谢公墓志铭》(天愚其号),记载生卒时间十分具体:
君卒于康熙纪元丙午[五年,1666]十二月之十六日[公元1667年1月10日],上距其生戊戌[万历二十六年,1598]三月二十二日,为年六十有九。⑥
同时叙及其父“封司理公[谢瀚]有五[六]子”⑦,“天童其季弟也”⑧。而谢泰宗《天愚先生文钞》卷四《先妣周[太]孺人述略》曾说:
太孺人弃不孝五十年于此。……健育不孝辈六人、姊一人,俱自乳。……方观察公将携不肖壹读京邸,十二龄耳。……三年归,就童子试。……报子持喜帖至,乞冠军赏。……时太孺人方乳第六弟,适遘重疾……不意谒圣先一日辞世矣。⑨
这里的“第六弟”应该就是谢泰交。谢泰宗约15岁“童子试”“冠军”,正当万历四十年壬子(1612)。此时谢泰交“方乳”,与本年出生至少并无抵牾。
又谢泰宗《天愚先生诗集》初刻本,卷三“七言律诗”有《挽天童弟六首》⑩。据卷首目录(部分作品有目无诗),[11]此题前面第一题、第十二题为《亚岁》《己亥九日》,后面第四题为《上元值雨》。假如有关排序准确不误,那么不但同样可以佐证谢泰交的生卒年,而且还能够进一步推测其具体的谢世时间大约在顺治十六年己亥(1659)的“亚岁”,亦即冬至节以后,只不知道于公元是否也像谢泰宗一样已经进入下一年(该年十一月初九日冬至,十九日即为公元1660年元旦)。
《提要》本卷刚巧将谢泰交排在万历四十年壬子(1612)出生的作家之末,这样处理应该是不成问题,至少是不无依据的。
另外雍正《浙江通志》卷一百八十四《人物·七(孝友·二)》“宁波府·国朝”谢泰交本传引据《乡贤留祀册》,有关叙述说:“丁酉,举顺天乡试。逾岁卒,年四十八。”[12]以此与前引墓志铭比对,可知“丁酉,举顺天乡试”之后脱漏了次年“南宫不第归”。假如由此推算“逾岁”,那么谢泰交的生卒年就会被整体提前一年,而这至少从墓志铭来看不值得采信。
附带关于《提要》卷六及《清人别集总目》著录的谢泰履[13],虽然生卒年不详,但他既然如《提要》所说同为“伯兄”谢泰宗之弟,则其排行肯定大于季弟谢泰交。因此,谢泰履在《提要》中的位置,应当移到谢泰交之前。
以上文字写成之后,从《稀见清代四部辑刊》读到《提要》及《清人别集总目》著录谢泰交《谢天童先生集》的影印本,卷首“顺治十七年[庚子,1660]春二月同邑友弟薛士玹拜撰”《孝廉时际谢君传》(时际其字)不但有生卒时间的相关叙述,而且比墓志铭更为确切:
己亥闰三月寒食,于先公墓田遇风而抱病,卧床者数日。而吴公[伟业]有使自娄东来,君犹起拜读其书,越宿而君已逝矣。……君没年四十有八。[14]
这就可以断定,谢泰交的生卒年确实应该是万历四十年壬子(1612)至顺治十六年“己亥”(1659)。唯这里关于谢泰交得病的时间,“闰三月”与“寒食”似乎不无抵牾——该“己亥”年正三月十四日即为“清明”;“寒食”正常在“清明”前一两天,自然还不会进入“闰三月”。不过取其大略,谢泰交具体的谢世时间总在这两个月相交之际。前述谢泰宗该组挽诗,在同年作品的排序中可能不大准确。
另外《孝廉时际谢君传》曾经提到“仲兄天怀”,[15]则谢泰履(天怀其字)在《提要》中的位置,确实应当移到谢泰交之前。
二、王自超(卷六,上册,第115页)
王自超,《提要》及《清人别集总目》均缺生卒年。[16]
按已故黄裳先生很早以前有一篇文章《记王茂远〈柳潭遗集〉未刻逸文》,起初发表在《学林漫录》集刊第二集;[17]后来又有增订,收入《翠墨集》。[18]该文关于王自超(茂远其字,或作懋远)及其著作的资料非常丰富,其中就涉及生卒时间。
首先,关于谢世,这个时间比较确切。该文介绍“《柳潭遗集》稿本一册”,“自第七卷起,收序、碑记、疏奏、论表、启赞飨、杂著等文”,接下去说:
卷尾有《自诀》文,题下有编者小字附注一行云,“丁亥夏四月客湖上,书存箧中,六月遂果其言。”可知自超死于丁亥六月。[19]
这里的“丁亥”,是清顺治四年(1647)。王自超因为曾经投降李自成,为人不齿;又加上清兵入关,定鼎中原,所以最终愤而自尽。
其次,关于享年与生年,这个问题比较复杂。该文紧接着说:
其文云,“谪来人世有三十年”云云,亦可知其年寿。
但是,后面介绍“书牍一卷中有乙酉《与张大行》一札”,[20]所引王自超语却说:
弟生年二十有六,前路颇宽,求一良死非难。顷已作自祭文并挽歌一章,须旦夕有可以死者即死之……[21]
这里,“乙酉”为顺治二年(1645);假如该年王自超才26岁,那么两年之后“自诀”就只有28岁。而前引《自诀》文“谪来人世有三十年”,这个“三十年”不应该是28岁的约数,或者预备再过两年才自尽。倒是这里的“生年二十有六”,“六”字很有可能会是“八”字的形近之讹,这样与享年30岁正相吻合。例如,嘉庆《山阴县志》卷十四《人民志·六(乡贤·二)》“明”王自超本传,就明确说他“年三十卒”。[22]至于黄裳先生该文末尾所引《柳潭遗集》前六卷刻本陶履卓序称王自超“年未三十,离愁以死”,[23]则大抵含有夸张与惋惜的成分。如此以顺治四年丁亥(1647)王自超30岁逆推,其生年应该是明万历四十六年戊午(1618)。
另外,储大文《存砚楼文集》卷十四《书仲舅户部公像》,提到储大文的“伯舅”,亦即另一位为《柳潭遗集》前六卷刻本撰序的王自超进士同年徐徵麟,还曾经“手定”有一篇《茂远传稿》。[24]这应该是关于王自超比较翔实的传记文章,但不知现今是否还流传于世。
附带关于王自超主要以八股文为世所重,并且确实很早就已经崭露头角。倪元璐《倪文贞集》卷十六有一篇《题王懋远孝廉近艺》,[25]不知《柳潭遗集》稿本是否曾予收录。
又黄裳先生该文及嘉庆《山阴县志》王自超本传附带提到的其父王亹,笔者将在另文考察。
三、任侠(卷六,上册,第141页)
任侠,《提要》及《清人别集总目》均缺生卒年。[26]
按任侠生卒年未能确考,但可以推知一个大概。
成书于清康熙五十八年己亥(1719)的《绍兴府志》,卷五十八《续人物志二十一·乡贤》“隐逸”本传开头说:
任侠,字五陵,会稽人。少长京师,以宛平籍隶于庠。性落拓不羁,年二十一即弃举子业,欲遍游宇内为畸人。始客天津……[27]
又约略同时,蒋鸿翮《寒塘诗话》说:
任侠,字五陵,一字瘦叟,会稽人。少长京师,因以宛平籍游庠,时崇祯壬午岁也。已,乃弃去,奋志游宇内。始客沧州……[28]
这里,“壬午”为明末崇祯十五年(1642),任侠刚刚“游庠”。其“弃举子业”,自然不可能早于这一年。而联系“弃举子业”的年龄,则可知任侠只能出生于天启二年壬戌(1622)以后。这就是说,任侠在《提要》中的位置,以移到下一卷比较合理。
又,该府志本传末尾说:
年八十二,自绘小影,理后事毕,谓其子曰:“吾将逝矣。”至期卒。[29]
即任侠享年82岁。如此由天启二年壬戌(1622)下数,其谢世应该在康熙四十二年癸未(1703)以后。
另外,胡浚《绿萝山庄诗文全集·诗集》卷八《题任五陵诗稿》二首之二,首联云:“风雅何人主?先生七十年。”[30]这里的“七十年”,如果大致从十几岁开始写诗算起,那与享年80岁以上倒基本一致。
四、杜肇勲(卷六,上册,第141页)
杜肇勲,《提要》及《清人别集总目》均缺生卒年。[31]
按杜肇勲生卒年仍旧不详。不过,近年其同乡张岱有些原见于稿本、钞本的诗歌作品被陆续发现,整理问世;其中一首七言古诗《杜功王八十寿》,似可借以推知杜肇勲(功王其字)生活的大致时段。
先说夏咸淳先生辑校的增订本《张岱诗文集》,内《张岱诗集》卷三均为“七言古诗”,从标题带有年份的作品来看,总体上符合写作时间的先后次序。其中《杜功王八十寿》一诗,[32]前面第六题为清康熙五年(1666)所作《丙午长至,为赵我法七十三初度》,[33]后面第一题为康熙七年(1668)所作《戊申正月晦日,金乳生禹陵胜会,载笔记之》。[34]
再说路伟、马涛两位先生共同点校的《沈复灿钞本琅嬛文集》,“七言古”内部标题带有年份的作品总体上也符合写作时间的先后次序,但相关作品的排序有所不同。其中《杜功王八十寿》一诗,[35]前面第一题倒是《戊申正月晦日,金乳生禹陵胜会,载笔记之》。[36]
如此两书综合起来判断,《杜功王八十寿》一诗大约作于康熙七年戊申(1668)前后,这一点应该不成问题。由此逆推,杜肇勲大约出生于明万历十七年己丑(1589)前后,享年则在80岁以上。
另外从这首诗的口吻揣测,杜肇勲要年长于张岱。而张岱生年确切,为万历二十五年丁酉(1597),[37]则杜肇勲比他大8岁左右,这应该是正常的。因此,杜肇勲在《提要》中的位置,应当前移至卷一才是。
附带关于上及《张岱诗文集》的《前言》,第五部分开头在介绍版本时,曾提到清“顺治十一年甲午(一六五四)”张岱“时年六十四岁”。[38]但从张岱生年下数,本年应该是58岁,可参见书末所附《张岱年谱简编》。[39]
又《沈复灿钞本琅嬛文集》“七言律”内,有为杜肇勲而作的《涉园新柳,为杜功主索咏》二首[40]。该标题中的“主”字,应该是“王”字的形近之讹。
五、胡浚(卷二十,上册,第510页)
胡浚,《提要》已定其生年为康熙二十六年丁卯(1687),而“卒年不详”。
按胡浚《绿萝山庄诗文全集·诗集》(以下简称《诗集》)卷首第一篇孙人龙序,开头部分已经叙及胡浚于乾隆二十三年“戊寅”(1758)“召赴玉楼”,[41]亦即享年72岁。
附带关于胡浚的生年,江庆柏先生编著《清代人物生卒年表》注有其依据,[42]为胡浚《诗集》卷三十一《七十自述》。[43]同卷后面第三题为乾隆二十一年(1756)《丙子南窗试作,[44]即以此逆推其生年为康熙二十六年丁卯(1687)。至于《诗集》卷三十反而已见有《乾隆廿二年[丁丑,1757]驾幸浙江,二月廿四日臣浚恭迎于王江泾,进呈排律六十韵》,[45]编排次序明显参差,则姑且忽略不计。
需要注意的是,此前袁行云先生《清人诗集叙录》卷二十三胡浚小传说:“生年以《丙子七十自述》推之,为康熙十七年[戊午,1678]。”[46]这很可能是在计算过程中把公元纪年“1687”写成了“1678”,所以导致了年号纪年的错误。而《清人别集总目》著录胡浚,[47]生年标注为“1678”,则又显然是受了《清人诗集叙录》的误导。
又,《清人别集总目》胡浚名下,列有5种传记资料的线索:方宗诚《柏堂集续编》卷十一《县学生胡君传》、程鸿诏《有恒心斋集·文集》卷八《胡、吴、汪、俞,附诸死事传》第一人胡浚传、李富孙《鹤征后录》[卷三]、秦瀛《己未词科录》卷一、陈澹然《江表忠烈[略]》卷十七。其中第四种《己未词科录》,所录都是康熙十八年(1679)荐举博学鸿词之人,胡浚尚未出生,自然不可能在内。而第一种、第二种两篇传记文,传主胡浚字深如,安徽黟县人,秀才,咸丰五年乙卯(1855)反抗太平天国被杀,[48]显然是另外同名之人;第五种《江表忠略》,无须再查,肯定也是如此。只有第三种《鹤征后录》,才真正录有这个胡浚。[49]
又,近年问世的《清代诗文集汇编》,第242—243册影印《绿萝山庄诗文全集》,依例在前面添有一篇作者小传。但是,该小传称胡浚“生于康熙十七年(一六七八)”,又所列“参考文献”为“《鹤征后录》[卷三]、《柏堂集续编》卷一一、《有恒心斋文》卷八、《己未词科录》卷一”,很明显都是从《清人别集总目》转抄而来,除《鹤征后录》之外实际上都没有查看原书。
另外《四库全书总目》卷一百八十四集部别集类存目之十一著录胡浚“绿萝山房文集二十四卷、诗集三十三卷”,[50]集名“山房”的“房”字不知原系笔误还是确实另有版本依据。至于《四库全书存目丛书》集部第268—269册影印本,其底本都是“山庄”而新添扉页及总目却仍称“山房”,则明显表里不一,恐怕并不妥当。
注释:
①李灵年、杨忠:《清人别集总目》,安徽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柯愈春:《清人诗文集总目提要》,北京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
②《清人别集总目》虽然按作家姓氏笔画排序,但各家小传也力求注明生卒年。
③《清人别集总目》见第3册第2302页。
④⑥⑦吴伟业:《吴梅村全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版,中册第935页、第942页、第940页。
⑤黄与坚:《愿学斋文集》,《清代诗文集汇编》第74册,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年版,第322页。
⑧吴伟业:《吴梅村全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版,中册第941页。又《谢天童孝廉墓志铭》也曾叙及:“父……凡有子五人,而君为其季。”此外卷五十二为谢瀚而撰的《谢封翁传》,亦称“翁故五子……其季泰交”,见下册第1050页。
⑨谢泰宗:《天愚先生文钞》,《清代诗文集汇编》第12册,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年版,第467-468页。
⑩[11]谢泰宗:《天愚先生诗集》,《清代诗文集汇编》第12册,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年版,第179-180页、第146页。
[12]雍正《浙江通志》,中华书局2001年版,第10册,第5212页。
[13]《提要》见上册第118页,《清人别集总目》第3册,第2302页。
[14][15]谢泰交:《谢天童先生集》,《稀见清代四部辑刊》第八辑第87册,经学文化事业有限公司2015年版,第22-23页、第15页。
[16]《清人别集总目》第1册,第123页。
[17]《学林漫录》第2集,中华书局1981年版,第88-99页。
[18][19][20][21]黄裳:《翠墨集》,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5年版,第59-77页、第61页、第65页、第65页。
[22]嘉庆《山阴县志》,《中国地方志集成》浙江府县志辑第37册,上海书店1993年版,第713页。
[23]黄裳:《翠墨集》,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5年版,第76页。此处“陶履卓”的“履”字误作“覆”,可参见《提要》本条。
[24]储大文:《存砚楼文集》,《清代诗文集汇编》第216册,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年版,第236页。
[25]倪元璐:《倪文贞集》,《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第1297册,商务印书馆1986年版,第198页。
[26]《清人别集总目》第1册,第468页。
[27]康熙《绍兴府志》,《中国方志丛书》华中地方第五百三十七号,成文出版社1983年版,第14册,第4777-4778页。雍正《浙江通志》卷一百八十八《人物·八(义行·中)》“绍兴府·国朝”本传转引府志,“年二十一”作“年二十”,盖脱漏“一”字,中华书局2001年版,第10册,第5324页。
[28]蒋鸿翮:《寒塘诗话》,《清诗话三编》,上海古籍出版社2014年版,第2册,第989页。
[29]康熙《绍兴府志》,《中国方志丛书》华中地方第五百三十七号,成文出版社1983年版,第14册,第4778-4779页。
[30][41][43][44][45]胡浚:《绿萝山庄诗文全集》,《清代诗文集汇编》第243册,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年版,第113页、第1页、第424-426页、第427页、第415-419页。
[31]《清人别集总目》见第1册第688页。
[32][33][34][38][39]张岱:《张岱诗文集》,上海古籍出版社2014年版,第82页、第78页、第82页、第27页、第550页。
[35][36][40]张岱:《沈复灿钞本琅嬛文集》,浙江古籍出版社2016年版,第66页、第65-66页、第135-136页。
[37]可见《提要》卷二,上册第23页。
[42]江庆柏:《清代人物生卒年表》,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552页。
[46]袁行云:《清人诗集叙录》,文化艺术出版社1994年版,第1册,第791页。
[47]《清人别集总目》第2册,第1571页。
[48]方宗诚:《柏堂集续编》,《清代诗文集汇编》第672册,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年版,第316-317页;程鸿诏《有恒心斋集》,同上第678册,第234-235页。
[49]李富孙:《鹤征后录》,《四库未收书辑刊》第2辑第23册,北京出版社2000年版,第673-674页。
[50]永瑢等:《四库全书总目》,中华书局1965年版,下册第167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