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历程·成就·经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年与人的发展变迁

2019-03-03沈江平侯耀文

云南社会科学 2019年6期
关键词:发展

沈江平 侯耀文

在过去的70年里,中国在人的发展事业上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积累了丰富的发展经验。考察和总结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中国人民的发展历程与发展经验,对当前和今后实现更高质量的人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一、历史进程:新中国70年人的发展阶段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和国家历来高度重视人的发展,中国在不同发展阶段的社会主要矛盾的调整都是围绕着人民展开的。无论是在革命建设时期,改革开放时期,还是在新时代,人的发展问题始终是党和国家的工作核心,人的发展问题始终是同国家的各项事业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一)第一阶段:人的发展准备阶段(1949-1956)

马克思主义是在批判旧制度、建构新制度中的产生的。制度解放是实现人的自由解放的前提,社会制度的变革是实现人的发展的条件。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人的发展事业首先经历了一个制度准备阶段。在这个阶段里,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大众与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矛盾,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所以在此历史阶段推进人的发展事业,就必须“推翻使人成为被侮辱、被奴役、被遗弃和被蔑视的东西的一切关系”①《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年,第10页。。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领导人,根据当时中国面临的社会主要矛盾,带领全体人民进行了社会制度的变革,完成了三大改造。为人的发展提供了基本的社会制度保障。除此之外,从1949年到1956年底,又制定了保障人的发展的基本经济政治制度。这包括制定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确定要在中国实现“工人阶级(经过共产党)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①《毛泽东选集》(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1480页。;提出了“一化三改造”的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制定国民经济每五年实现一次阶段发展的“五年计划”;成功召开了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颁布了第一部宪法。这些制度的确立,不仅赋予了人民以生存权,而且保障了人民的发展权,让人民真正成为了发展的自觉主体,为中国人的发展做了制度准备。

(二)第二阶段:人的发展探索阶段(1956-1978)

随着各项制度的初步确立和社会性质、社会任务的变化,中国进入了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中国人的发展也随之进入了发展探索阶段。在这一阶段内,人民大众与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矛盾基本得到解决,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这一矛盾的实质,在中国社会主义制度已经建立的情况下,也就是先进的社会主义制度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②《中共中央文件选集(一九四九年十月~一九六六年五月)》(第24册),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年,第248页。此次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变,指出了中国社会的阶段性任务,即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工业化,逐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求。然而,随着1957年召开的中共八届三中全会认为,“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社会主义道路和资本主义道路的矛盾,毫无疑问,这是当前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③《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10册),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4年,第606-607页。,从此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总任务就发生了变化。这次社会主要矛盾的调整,在一定程度上,为“大跃进”“文化大革命”等重大曲折提供了助推作用。但总的来说,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第一代领导集体对中国人民的发展做出的历史贡献是不可磨灭的。在他们的领导下,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建立,人民民主专政制度的巩固和发展,国民经济体系的基本形成,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为后来中国人民的发展提供了制度保证和物质基础。

(三)第三阶段:人的发展起步阶段(1978-1981)

“文化大革命”结束后,邓小平同志总结了中国社会建设的经验和教训,指出了党在长时期内的重大失误,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概括了社会主义的本质,提升了人在社会建设中的地位,做出了改革开放的重大历史决策。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胜利召开,停止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全会决定把全党工作的着重点和全国人民的注意力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1981年6月27日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写到:在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中国所要解决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④《三中全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北京:人民出版社,1982年,第839页。这次社会主要矛盾的调整,再度明确了社会主义必须“关注人、解放人、发展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把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作为出发点,坚持生产力目标和价值目标相统一。这体现了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在该时期得到了很好的贯彻。在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的领导下,党再次把人放进社会发展的凸出位置,实现了对束缚人民的经济体制的改革,对保障人民民主权利的政治体制的改革,对科学教育文化的改革,提出了培养“四有新人”的伟大目标,这些重大举措对消灭人民的物质贫穷和提升人民的基本素质、精神面貌、生产实践积极性等方面,都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这也为此后一段历史时期中国人民的加速发展奠定了基础。

(四)第四阶段:人的发展加速阶段(1989-2012)

1989年6月,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召开,选举产生了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在党中央的带领下继续推进改革开放,初步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把人推向了社会和市场,不仅彰显了人的主体性,而且为人的能力的发展、交往关系的发展、社会关系的发展提供了开放平台。江泽民同志指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各项事业,进行的一切工作既要着眼于人民现实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同时又要着眼于促进人民素质的提高,也就是要努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这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社会的本质要求。要在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基础上,不断推进人的全面发展。①江泽民:《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载《新世纪党的建设的伟大纲领》,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1年,第25页。这是党第一次明确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各项事业的最终目的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党的十六大召开以后,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明确了中国仍然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发展仍然是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上正式提出了“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意在强调以科学发展为主题,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促进社会和人的全面协调发展。在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上,又提出了要建立一个“全体人民各尽所能、各得其所又和谐相处的社会”的伟大目标。在党的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胡锦涛同志强调:“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人的全面发展。人的全面发展,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涵,是实现社会和谐的重要条件。”胡锦涛同志坚持把人的发展和社会的发展相统一的发展观,是对马克思恩格斯的“人只有在社会中并通过社会来获得他们自己的发展”观点继承和发展。总的来说,无论是江泽民同志第一次明确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各项事业的最终目的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还是胡锦涛同志把人的全面发展看作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目标,都把人的全面发展放在空前重要的位置。这为人的加速发展提供了思想指导,在中国人的发展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意义。

(五)第五阶段:人的发展深化阶段(2012-)

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发展,中国经济得到了长足发展,社会生产力水平得到巨大提升。然而与此同时,中国社会中“发展不平等、发展不平衡、发展成果分配不合理”等问题也逐渐显现。这些发展中的阶段性问题助推了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习近平同志在2017年10月召开的十九大上指出,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②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年,第11页。这次社会主要矛盾的调整,反映了新时代广大人民不仅对物质文化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在此次社会主要矛盾调整之前,为顺应社会发展要求,破解发展难题、增强发展动力、厚植发展优势,2015年10月29日,习近平同志在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提出了新发展理念,后被写入宪法,为新时代中国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加可持续的发展提供了科学路径。其中的共享发展理念,就是意在超越片面强调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发展思路,实现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观。这意味着在新时代下,新一届党中央更加注重发展的公平性、平衡性和充分性。总的来说,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人民的发展层次、范围和程度都逐渐深化。尤其是习近平同志坚持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和“以人民为中心”并重的发展观,是对以往片面强调发展生产力的纠偏,实现了发展手段和发展目的的高度统一,是当前和今后一段历史时期内需要长期坚守的发展方法论。

二、丰功伟绩:新中国70年人的发展成就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年来,中国共产党坚持将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普遍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把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作为一切工作的立足点、出发点和最终归宿,取得了辉煌的历史成就。归纳起来有以下五个方面。

(一)从平面性到立体性:人的发展环境不断优化

所谓人的发展环境,从内涵上讲,就是人实现发展的外部条件。从外延上讲,包括政治环境、经济环境、社会环境、文化环境和生态环境。好的发展环境可以促进人的发展,坏的发展环境会抑制或者阻碍人的发展,如马克思所说,“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人”①《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172-173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年来,中国实现从强调平面化人的生存环境到立体性的发展环境的巨大跨越。其一,从政治环境讲,中国的政治建设不断成熟,人民民主的制度不断健全,民主形式不断丰富,民主范围不断扩大,人民参与政治的广度和深度不断提升,人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得到了有效保障。其二,从经济环境讲,中国的社会生产力得到了巨大提升,人民的物质财富逐渐丰富。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的“吃不饱、穿不暖”到如今的全面脱贫,中国人民真正实现了从贫穷落后到生活富足的巨大跨越。其三,从社会环境来看,中国的社会体制不断完善,社会保障不断优化,社会民生不断改善,社会公共服务不断扩大,社会治理不断成熟,人民的安全感、获得感和幸福感不断增强。其四,从文化环境讲,中国的文化建构逐渐加强,文化产品逐渐增加,文娱方式日益广泛,人们的精神追求不断增强,文化越来越成为联系民族感情和增强民族凝聚力的重要纽带。其五,生态建设的地位不断加强,人们的生态意识逐渐增强,治理生态环境污染的能力逐渐提升。从以上五个方面取得的成就来看,在过去的70年里,中国人民的发展环境实实在在地取得了全方位的立体性进步。

(二)从生存性到发展性:人的发展层次不断深化

人的发展层次是指人的发展的层级和秩序。人的发展层次随着社会历史发展不断深化。人的发展层次有高低之分,低层次更加重视人的生存性问题,高层级更加注重人的发展性问题。从生存性到发展性层次的变化,是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必经阶段。以历史的眼光看中国人的发展历程,可以发现,在不同的时期中国共产党对人的发展的相关举措有着不同的侧重。首先,从“自由解放需要”到“当家做主需要”,解决的是人的发展的制度前提问题,旧的剥削制度不铲除,人的自由解放不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就无以为继;其次,从“吃饱穿暖需要”到“物质文化的需要”,解决的是人的基本生存问题。人的生存问题解决不了,就谈不上人的发展问题,人的温饱需要解决了,才能实现更高层次的精神文化追求;再次,从“物质文化的需要”到“美好生活需要”,解决的是人的幸福需要和审美需要。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创造出极大丰富的物质资料和文化产品,归根结底是要让人民过得幸福,让人民实现自由全面发展。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的70年里,国人从饱受剥削压迫到实现独立自主,从贫困潦倒到全面小康,从愚昧无知到文明开化,从不过问政治到积极参与政治等一系列的转变,证明中国人民的发展正是循着从生存性到发展性的演变逻辑实现了发展层次的不断深化。

(三)从局限性向开放性:人的发展空间不断拓展

人的发展空间是人的发展的存在方式,包括人的身体空间、人的精神空间、人的交往空间和人的自由空间。人的发展空间与人的发展时间(历史)不可分割。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的70年,是中国人民实现历史性发展的70年,也是发展空间不断得以拓展的70年。其一,从身体空间来看,不仅实现了自身数量的发展,而且通过逐渐完善社会福利制度、医疗保障制度和人口发展政策实现了质量的提高。不仅注重人民身体素质的提升、身体健康的发展,而且更加注重通过构建公平正义的社会发展环境培养人民的内在发展潜力。其二,从精神空间来看,中国人民的精神空间从单向度到总体性不断得以拓展。人民的主体意识显著增强,人民对人的尊严、人的个性、人的精神更加重视。生活中对获得感、安全感、正义感和幸福感要求也越来越强烈。其三,从交往空间来看,中国人民的交往空间从区域性到开放性不断得以拓展。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人们的交往仅仅局限于某一既定的地域和群体。随着改革开放伟大战略的实施和市场经济制度的确立,为人民的普遍交往提供了契机和平台。其四,从自由空间来看,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人民由于长期受封建集权、宗法礼教和繁文缛节的文化浸染,人的自由发展被严重束缚。他们不仅没有个性自由,而且人格和尊严的平等也没有得到很好保障。到如今,中国人民的自由空间得到了广泛扩展,人民自由选择、自由发展的环境逐渐优化。

(四)从滞后性到超越性:人的发展质量不断提升

人的发展质量好坏是评估人的发展的重要标准,它主要包括人的生活水平的提升程度、人的寿命程度的提升幅度、人的可支配收入的增加幅度、人的受教育水平的提升状况等。在过去的70年里,中国人民的发展质量实现了从滞后性到超越性的历史转变。其一,就中国人民的生活水平而言,从1949年的中国人民日均仅能得到0.572千克粮食、13克油料、17克肉,到如今的全民脱贫、全面小康,中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史无前例的巨大提升。其二,就人的寿命程度的提升质量而言,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刚成立时,中国的人均预期寿命仅有35岁,严重低于世界平均水平。而如今中国的人均预期寿命增长到76岁,大大超越了世界平均水平,这一提升幅度在国际上都是少有的。其三,就人的可支配收入的增加幅度而言,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中国人民的年人均国民收入只有69.29元,而如今中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将近29000元,这一增加幅度在全人类的脱贫史上都是举世瞩目的。其四,就人的受教育水平的提升状况来看,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中国人有近九成是文盲,人均受教育年限不足1年。而如今中国人均受教育年限已经达到了11年。所以,从以上各方面取得的发展来看,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年来中国人民不仅告别了物质贫困,而且摆脱了精神愚弱。这70年正是中国人从滞后发展到领先发展的70年。

(五)从片面性向总体性:人的发展能力不断提升

人的发展能力是指发展主体在处理发展矛盾、实现发展目标的实践过程中展现出来的综合素质。人的发展能力突出表现在生产能力、生产技能和生产工具的提升上。人的发展能力是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发展的。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人在发展实践中体现出来的发展能力有所不同。其一,就生产能力而言,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中国生产力极度落后,只能局限于种植粮食作物,制造桌椅、茶缸、饭碗、脸盆等用以维持生存的简单生产制造。而如今,中国不仅可以生产汽车、飞机和坦克,而且可以制造威慑力核武器,高性能计算机,高科技空间站、多用途战斗机、高性能舰艇、高速铁路等。其二,就生产技能而言,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无论是农业生产领域还是工业生产领域,广大工人农民的受教育程度普遍较低,运用科学文化知识解决生产难题的本领和技能水平十分落后。而如今,中国各项建设事业劳动者不仅自身科学文化素质得到了巨大的提升,而且广大劳动者的生产技能也实现了质的飞跃。其三,就生产工具而言,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广大劳动者使用的生产工具十分粗糙,农业生产仅局限于传统的犁耙和牲畜,工业生产严重依赖体力劳动。而如今,中国不仅实现农业生产机械化,而且实现了工业生产自动化、信息化和系统化。这些生产工具的变革,不仅大大解放了劳动者,而且深刻改变了他们的生活生存方式。除此之外,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的70年里,中国人民的精神生产能力、政治参与能力、人际交往能力、价值判断能力等方面也得到了长足发展。人们的人生观、价值观逐渐完善,道德操守逐渐提升,生活态度更加积极,社会责任感更加强烈。

三、方法总结:新中国70年人的发展经验

在过去的70年里,中国人民取得了辉煌的发展成绩,积累了宝贵的发展经验。把这些经验加以总结升华成方法论,对当前和今后实现更高质量的人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一)坚持党的领导是实现人的不断发展的根本保障

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价值旨归。在《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恩格斯指出,共产党人是带领无产阶级推翻资产阶级的先锋力量。共产党人的历史使命就在于建立自由人的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①《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422页。。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主义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理论的忠诚继承者和实践者。在过去的70年里,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推翻了“三座大山”,为中国人的自由解放、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事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历史功绩。其一,中国共产党为实现人的发展提供思想指导。在过去的70年里,中国共产党各代领导集体根据具体国情,把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普遍真理与中国人民的发展实际相结合,创造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人的发展理论。其二,中国共产党为实现人的发展提供政治保障。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中国,人民性立场是开展各项事业的根本政治立场。中国的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实践都是围绕着人民进行的。中国特色的人的发展事业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才能实现现代化。其三,中国共产党为实现人的发展提供组织动力。中国共产党是举世公认的组织力、行动力最强的政党。中国共产党诞生近百年来,逐渐形成了强大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在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更有信心、更有底气应对制约人的全面发展的复杂问题。

(二)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为人的发展打下坚实物质基础

在马克思看来,物质基础的满足是实现人的发展的基础条件。没有一定的物质基础做支撑,人就不能进行生命生产活动。马克思把物质资料的生产看作是人类历史的前提,认为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人的发展是相互促进的,他认为“从事活动的人们,他们受自己的生产力和与之相适应的交往的一定发展”①《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152页。,“个人的充分发展又作为最大的生产力反作用于劳动生产力”②《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年,第790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前,社会生产力极度落后,中国人民饱受帝国主义列强欺辱。“落后就要挨打”的教训告诉我们,只有实力的强大才能得到别人的尊重。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毛泽东同志多次强调生产力的重要性,如他所说:“如果我们不能发展生产力,老百姓就不一定拥护我们。”③《毛泽东文集》(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6年,第147页。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以后,邓小平同志提出了“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④《邓小平文选》(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373页。的著名论断,这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聚精会神搞建设指明了方向。经过改革开放40年的飞速发展,更加深入理解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对中国发展的基础意义。只有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才能不断提升中国的综合国力,创造更加丰富的物质资料,提升广大人民群众的物质生活水平。因而是必须长期坚守,接力传承的发展战略。如胡锦涛同志所强调:“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紧紧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不放松。”⑤《胡锦涛文选》(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年,第168页。

(三)坚持以不断完善社会主义民主制度保障人的发展权利

在马克思看来,制度作为一种规则和秩序,“是一种生产方式的社会固定的形式”⑥《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7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897页。。制度是由人制定并服务于人的。人们制定各项制度的目的就在于保证人的各项权利。人在本质上是政治动物。人的发展和民主政治建设是相辅相成的。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离不开健全的政治制度做保障,而人的发展又可以反过来推动民主政治建设。人的发展权利包括人的经济发展权利,政治发展权利和文化发展权利。其中,人的经济发展权利是人们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它主要包括劳动权、休息权、财产权和发展权等。中国搞社会主义的各种制度建设,首先就是要保护人民群众的合法财产不被侵占。只有不断完善社会主义民主制度,才能确保人民的经济利益不受侵害,人的各项经济权利不受侵犯。人的政治发展权主要包括人身自由权、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监督权和隐私权等。在马克思主义看来,民主政治建设与自由解放和自由发展是紧密相连的。民主政治建设是实现人的自由解放和全面发展的内在要求,是体现人的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人的文化权利主要包括受教育权、创造发明权、知识产权和娱乐权等。维护和保障人的文化权利是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的重要内容。人的发展必须要有良好的制度环境做保障,在任何社会,没有政治的稳定和制度的健全,也就谈不上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所以,要把社会主义民主制度建设当做人发展事业的重要内容来抓,在营造积极有序的制度环境中不断把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推向新阶段。

(四)坚持以繁荣先进文化为人的发展提供丰富的精神产品

文化的发展与人的发展是内在统一的。没有文化做支撑的人的发展是浅薄的,没有人的发展而实现文化繁荣也是不现实的。恩格斯曾经指出:“最初的、从动物界分离出来的人,在一切本质方面是和动物本身一样不自由的;但是文化上的每一个进步,都是迈向自由的一步。”①《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9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120页。文化是促进人类发展的最深沉力量,是民族团结的纽带,是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在当今世界,文化越来越成为各个国家和民族间竞争的核心因素。随着生产力的不断发展和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逐渐提升,人们对文化产品的需求愿望越来越强烈。中国是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社会主义国家,在社会主义制度下,中国的文化就要发挥涵养功能,帮助人民树立为人民服务的价值观,崇尚真理的科学观、集体主义的道德观、积极健康的审美观。江泽民同志曾指出:“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精神生活空虚,社会风气败坏,也不是社会主义。”②《江泽民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专题摘编)》,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2年,第380页。要高度重视文化建设,把文化繁荣作为实现民族伟大复兴中的关键环节。不断创造出反映时代要求,符合人民需要的优秀文化产品,用先进文化激发人的自由发展的精神动力,提升人们的精神层次,升华人们的道德境界,塑造人们的优良品格,陶冶人们的美好性情,提升人们的审美情调,丰富人们的自由个性,引领人们的自由全面发展。

(五)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为人的发展优化收入分配关系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是一对基本矛盾。如马克思指出,“社会生产关系,是随着物质生产资料、生产力的变化和发展而变化和改变的”③《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340页。,“已成为桎梏的旧交往形式被适应于比较发达的生产力,因而也适应于进步的个人自主活动方式的新交往形式所代替;新的交往形式又会成为桎梏”④《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204页。。自邓小平同志把社会主义的本质概括为“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后的一段时期里,一些地方和领导只片面重视前半句,强调忽略了后半句,造成了当今社会发展广泛存在着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贫富分化、发展不平等、阶层排斥和变相剥夺等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广泛,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⑤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九次代表大会上的讲话》,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年。。这说明,中国社会生产力水平发展到一定水平之后,人们不再担心“吃不饱穿不暖”的问题,转为在物质资料丰富的基础上,“不患寡”而“患不均”了。这就意味着应围绕改善生产和分配关系来实现更加公平合理的收入分配格局。如果把不断发展生产力当成是“做大做强蛋糕”的物的生产逻辑,那么改善收入分配关系就是“分好分匀蛋糕”的人的发展逻辑。事实上,邓小平同志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论述,正是物的生产逻辑和人的发展逻辑的有机统一。

(六)坚持以完善社会环境为人的发展营造良好的社会条件

人的发展和社会的发展同处一个发展系统之内,每个人的发展是社会发展的前提,社会的发展又为每个人的发展提供条件。人在社会中不仅为自己存在,也为他人存在。“只有在社会中,自然界对人说来才是人与人联系的纽带”,所以“社会是人同自然界的完成了的本质的统一”⑥《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年,第297页。。自然界的人的本质和社会的人的本质不同,人类社会发展的最终目的就是要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如马克思所说,“培养社会的人的一切属性,并且把他作为具有尽可能丰富的属性和联系的人,因而具有尽可能广泛需要的人生产出来——把他作为尽可能完整的和全面的社会产品生产出来”⑦《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第715页。。中国共产党向来注重社会建设,把社会建设作为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途径。胡锦涛同志曾强调:“社会建设与人民幸福安康息息相关。”习近平总书记也曾指出:“要把增进民生福祉作为发展的根本目的,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团结带领人民创造幸福生活。”要在党的社会建设思想指导下,努力打造机会均等的公共服务体系、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有序的社会治理格局、公平正义的社会环境,为推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提供良好的社会条件。

(七)坚持以实现绿色发展为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提供生态保障

生态环境和人的发展是互为前提的。人是生态环境的创造者,也是生态环境的产物。一方面,生态环境为人的发展实践提供物质基础,为人的本质力量的生成和表达奠定基础。另一方面,人的发展能更好地实现生态环境保护,为生态环境保护提供智力支撑和创造性的实践力量。马克思在批判以资本逻辑为主导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时指出,资本家为了追求经济利益,对自然进行掠夺性的索取,忽视自然的承载能力和它自身的发展规律,不仅造成了不同程度的生态危机,而且对工人的生存和发展也造成了挑战和威胁。中国共产党历来高度重视生态建设。尤其是进入新时代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生态环境建设,要求各级党和政府必须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全局工作的突出地位,实现绿色发展。他相继提出了“环境就是民生”“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等经典论断。中国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就必须对生态环境负责,在实现现代人的发展时,也为后代人的发展创造条件。不能只顾眼前利益,不顾长远发展,而是要在向生态环境索取人类价值的同时,兼顾到对生态的尊重和保护,要让环境展现出生态之美。坚持人的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和谐并进,是人类在面对可持续发展危机时必须做出的理性行为选择。

(八)坚持以促进人的发展为目的推进中国特色的人权建设

人权是人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权利,是人作为人应有之权利。人权的发展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标识。在马克思主义人权理论看来,人权具有科学性、阶级性和历史性等特征。在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和不同的社会制度下,人们对人权认识也有所不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高度重视人权事业,把马克思主义关于人权理论的普遍真理与中国人民的发展实际相结合,使马克思主义人权理论实现了中国化、具体化。在过去的70年里,国家人权建设事业取得的发展成就是不容质疑的。在经济领域,通过建立公平合理的市场经济体制,为人们的经济利益实现和保护提供了可靠平台。在政治领域,中国共产党坚持贯彻落实人民当家作主,不断完善民主政治体制,为人民有效参与政治活动提供了可靠保障。在文化领域,中国共产党主张加强文化教育文化交流,积极构建核心价值体系和社会主义先进道德,为人的发展提供了健康的文化环境。在社会保障上,公共服务不断完善,公平正义不断得以彰显。毫无疑问,在过去70年里取得的人权建设成就是辉煌的。然而也应看到人权发展还存在着诸多的问题和不足。尤其在当今世界人权越来越成为国家之间相互攻诘的大环境下,中国应广泛建立人权建设的国际合作关系,建立自己的人权话语体系,提升人权的国际发言权。对内要不断完善人权立法,健全人权保护机制,普及人民的人权知识,提升人民的人权意识,有计划、有步骤、积极稳妥推进中国的人权建设。从而在内外统一的人权建设格局下,为实现中国人民的发展提供可靠的人权保障。

70年团结奋进,70年砥砺辉煌。在这70年里,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人的发展道路。中国的发展是人类发展史上光辉的一笔。无论之于国内,还是之于国外,它的发展成绩值得总结,它的发展经验值得推广,发展方法值得升华。正如希腊外交部长卡特鲁加洛斯表示,中国政府制定的发展政策服务于社会多数群体,而不是针对社会少数人群。中国是一个极其成功的典范,值得世界上许多国家尊敬和效仿。①《“中国发展成就在人类历史上是空前的”——访希腊外交部长卡特鲁加洛斯》,《经济日报》2019年3月11日。

猜你喜欢

发展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产前超声发展及展望
从HDMI2.1与HDCP2.3出发,思考8K能否成为超高清发展的第二阶段
脱贫发展要算“大账”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身担重任 更谋长远发展
推进医改向纵深发展
谈发展
它会带来并购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