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
2019-03-03陈怡帆
陈怡帆
(四川外国语大学 翻译学院,重庆 沙坪坝 400031)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1]这一重要论断,既是对党的十八大以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践的经验总结,也是对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层问题的理论突破。新时代新的历史方位,新时代要弘扬当代中国精神、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就是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是要提升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精神实质的认识,就是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厚植贯彻于新时代治国理政活动的全过程,不断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价值养分和精神力量。
一、中国伟大实践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当代中国精神的沃土
中国精神是当今时代精神的集中反映,是坚守民族精神脊梁的根本灵魂。作为思想理论的精华,当代中国精神蕴积为人的理想信念,彰显为强大精神力量,反映了当代中国人民的现实生存状况和社会生活。从制度层面看,当代中国精神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涵和外延直接相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设计和战略安排适应了当代中国精神积淀养成的前提需要,同时也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生成提供了肥沃厚实的土壤。作为整合思想文化价值观念的“共识”力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动实践的精神标识,是坚持、发展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进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根本价值支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当代中国精神既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表达,也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传导价值共识的向心力量。当代中国精神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好比思想“黏合剂”,通过发挥精神航标的导向作用,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各方力量整合起来,牢筑当代中国精神的灵魂支柱,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共识,真正践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向善向上的中国理念。
理论之树常青,实践是精神之母、思想之源。身处瞬息万变之下的时代背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正方兴未艾,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正蒸蒸日上、欣欣向荣,改革开放浩荡浪潮让华夏神州在“历史的一瞬”翻天覆地、沧海桑田,即便最大胆的预言家也不会想象到这个古老而又年轻的国家“史诗般的进步”。党的十八大以来的近六年时间,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立足全新思维判断,提出新时代治国理政的全新举措,推进党和国家事业发生了历史性变革,全国人民在精神状态和思想行动上达到空前团结。当前社会主义中国正处于时代的另一轮关键抉择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渐进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进程不断深化,从制度设计到法规完善,从理论分析到战略安排、政策指导、任务规划再到发展布局,党和国家相继在民主、法治、经济、民生、教育、科技、生态、文化、国防、军队、外交、社会治理等领域作出重大改革创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新的伟大时代,步入由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本世纪中叶实现社会主义强国目标的“新三十年”。在习近平总书记的掌舵领航下,新时代治国理政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党的群众路线贯穿于治国理政活动的各个环节,社会治理体系更加系统集成,实现了立法规范与现实准则之间的良性互动。改革开放40年的丰功伟绩,不仅奠定了“中国道路”越走越宽的物质前提,更是充分印证了中国共产党一路艰辛跋涉的韧劲和执着,彰显了中国共产党历史奋勇前行的定力动能和本质初心。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精华
(一)“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从国家价值目标上体现当代中国精神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社会主义中国的价值目标,构成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各领域的根本价值理念。首先,富强即民富国强,是社会主义的经济核心价值,一方面要实现人民生活整体富裕,另一方面为了国家的繁荣昌盛发展,国家综合实力必须强大起来。富强首先在于民富,民富是国强的最终目的;实现富强,必须着眼于巨大的物质财富生产,提升以经济发展为基础的政治、科技、文化等方面的软实力建设。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根本夙愿。其次,民主作为社会主义的“生命线”,既是社会价值理念,也是治国理政方式,更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目标要求。追求民主、贯彻民主、保障民主,是共产党人的基本价值遵循。在社会主义中国,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广大人民群众既是民主的建设者,也是民主的参与者和真正享受主体。新时代只有把民主扎根基层、深入基层,人民民主权利和最终利益才有保障。再次,文明是社会主义文化核心价值。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倡导者和发展者,中国共产党批判地继承中华传统文化,以马克思主义实事求是的态度和辩证思维方法,将之运用于解决中国实际问题的奋斗实践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在坚持文明多样和文化包容鉴赏的基础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熔铸并回归于世界文明的前行大道,首当积极关注中国文明的发展现状和历史趋势。最后,和谐是社会主义社会核心价值,直接将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和谐社会构建的最终价值目标。构建和谐社会是人的价值追求。在马克思恩格斯构想的人类未来共产主义社会,人的潜能不仅得以充分展现,而且人的需求也不断得以满足,人的自由个性充分发展,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日益丰富,人与自然实现了和谐、共荣、共生。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共产党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现实需要,建立健全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的社会主义市场体制机制,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彰显出无限生机与活力。
(二)“自由、平等、公正、法治”从社会基本理念上体现当代中国精神
首先,自由是社会主义社会首要价值追求。
共产主义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环节和高级阶段,它的全部意义和旨归指向了每个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马克思恩格斯把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作为未来社会的根本特征:“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2]在马克思看来,“自由”不仅具有价值意蕴,同时还具有追求解放真理的意义。其次,平等作为社会主义社会原则,是社会主义的价值所在。平等不仅反映了现实生产力发展状况下公民与公民之间、社会成员与社会成员之间的关系,同时也指明了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建设的人人平等基本原则。人是在社会中的人,是在历史活动中行动的、现实的人,人的生命、人的实践成长,必须以平等制度和平等规则为现实活动的前提。平等既指向种族、性别等基本维度,更指向个人发展和集体利益分配的理想格局。再次,公正是社会主义社会的本质要求。公平正义的核心本质是利益平等。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揭示了阶级社会不平等的根源在于资本主义剥削制度的存在,指出只有消灭资本主义私有制和阶级压迫,建立以公有制为核心的生产资料所有制,才能实现人人平等的社会主义社会,“真正的自由和真正的平等只有在公社制度下才可能实现;这样的制度是正义所要求的”[3]。最后,法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治国理政的思维特征和基本原则。法治兴,则民族兴;法治强,则国家强。公正的法律创造公平的社会环境,促进社会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相处。如果把法治精神厚植于民族心理、国家治理和社会生活,并将之内化为国家和民族的信仰,那么,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过程中,法治必然就是推进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现实抓手和有力举措。法治是“刚性约束”,也是一种保障和依托。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全面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必须把党的领导贯彻落实到依法治国全过程和各方面,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4]
(三)“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从个体行为上体现当代中国精神
爱国是道德价值观的主线,是维系中华民族精神的关键和核心,也是每个人的价值情感态度和基本行动遵循。数千年来的历史熏陶和积淀养成,不仅让爱国主义精神成为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向上的精神“纽带”,同时也成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革命、建设和改革伟大实践的精神支撑和持久动能。“爱国,是人世间最深层、最持久的情感,是一个人立德之源、立功之本。”[5]只有了解中华民族历史、秉承中华文化基因,只有把个人理想同祖国的前途命运紧密联系,才能实现自我人生价值。其次,敬业是道德价值观的外化。“功崇惟志,业广惟勤”,惟有具备良好素质和规范行为,个人才能立足社会职场,才能实现个人创造潜能向贡献社会力量的内在转化。“敬业”是无我、无畏、无怨、无界的集成,是社会主体中“人”与自我理想中“人”的完美结合,也是个体处事态度和道德行为准则的完美论证。再次,诚信是道德价值观的基础,既是价值准则,也是公民安身立命的基础。诚实守信是祖先留给后人的美德财富,是五千年中华民族的传统文明精神。“言必信,行必果”,诚信不仅要求言论客观真实,更要求在美德践行上一言九鼎、一诺千金,“民无信则无以立”。国家高度重视公民诚信道德建设,《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要问题的决定》把“诚实友爱”作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要求,并将之予以强调凸出,足以凸显坚守诚信在秉持社会公共理性中的重要地位。最后,友善是道德价值观的行为态度,是处理人与人之间社会关系的基本遵循。“忠厚传家久,积善有余庆”,友善是中华民族文明精神的遗传基因。友善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个体层面的精神力量,其重要意义在于,全社会必须倡导以“友善”为导向、以“友爱”为原则的和谐理念;以“友善”为核心价值,就是要呼吁人人善待他人,鼓励人人行善之举、为善之行,在全社会形成积极示范效应和榜样引导力量。
三、新时代弘扬中国精神就是要着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中国精神,中国气派。新时代,新思想,新作为。中国精神作为中国力量的内生展现,就是要在广泛层面上,把全体社会公民的心向和干劲凝聚一起,将最为广泛的社会成员的思想认知转化为自觉的思想行动,在观念上认同,在行动上一致,有效整合新时代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彰显和反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透显出来的强大集聚功能和动员感召效应。新时代弘扬中国精神,就是凝聚中国“精气神”,通过价值引导和思想引领,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推向新的发展阶段。新时代新的历史方位,中国共产党人一向秉守实事求是、改革创新的精神,以人为本、定势而动、敢人为先,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前进的“主心骨”和“时代脊梁”。中国精神倡导自强不息的生命观,在传统、文明和现代的交织进程中,中国精神创造性转化提升为以勇于担当、革故鼎新为内核理念的新时代文明观,“和谐”“中道”两大核心价值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生成进路中,促成话语形态与表达方式的创造性转化,实现了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灵魂、包容性和涵摄力兼之的新时代中国精神。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理念之核、探求之路、时代之境、践行之思,新时代诠释、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是要发挥中国精神的时代风尚引领作用,铸就民族魂魄的思想工程和强大精神堡垒。实现中国梦,要在中国精神的引领下,坚定守护好13亿中国人民的共同精神家园,通过培育、引导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架起民心相通的精神桥梁,助推坚守独善其身、兼济天下的决心和魄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精神文化标记,是马克思主义价值论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凝聚形成的思想成果。弘扬新时代中国精神,就是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根本遵循,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为使命目标,着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三个倡导”为基本内容,注重宣传教育、示范引领和实践养成相统一,实现政策保障、制度规范和法律约束相衔接,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激励全国各族人民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懈奋斗;就是要以理想信念为核心,抓住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问题,在全社会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找准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交汇点和思想共鸣点,以接地气、暖人心的传播方式,搭建新时代广大人民群众交流共享的机制平台,大力推进理念创新、手段创新和基层工作方式创新,增强全党思想宣传工作和价值培育引领工作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就是要以弘扬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宣传国家主流价值观、维护国家意识形态安全为己任,把控总开关、凝聚正能量、传播好思想,大力倡导践行“无我利他、向上向善”的中国理念,不断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以民族大义为念、以家国天下为重,将个人追求与社会目标统一起来,把个人命运和国家命运维系一起,爱国如家、先国后家,国而忘家、公而忘私,在个人理想、家庭价值与国家发展前途命运的良性互动中找到契合点,促成对人的现实关怀、终极关怀与社会发展人本价值诉求二者之间的有机统一,以此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源源不断的价值养分和精神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