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核酸与血清学联合检测在输血前感染指标筛查中的应用

2019-03-02郭基平袁晖蓉

医疗装备 2019年23期
关键词:符合率核酸试剂

郭基平,袁晖蓉

1 万载县人民医院 (江西宜春 336100);2 万载县中医院 (江西宜春 336100)

输血疗法是临床常用的救治手段,患者所输入的血液主要来源于无偿献血者,因此献血者的血液质量将直接影响救治效果[1]。由于肝炎、艾滋病及梅毒等传染病均可经血液传播,因此输血治疗存在一定的感染风险[2]。输血后发生感染的危险因素包括献血管理不当、交叉感染等。临床主要通过核酸与血清学检测进行传染病的筛查,以尽可能减少输血感染,且两者联合检测可明显提高诊断准确度[3]。本研究重点分析核酸与血清学联合检测在输血前感染指标筛查中的应用价值,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1—12月万载县人民医院的4 163份无偿献血血液标本作为研究样本,其中男2 106例,女2 057例;年龄21~50岁,平均(34.13±3.49)岁。本研究经万载县人民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且无偿献血者对本研究均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所有样本均接受核酸与血清学检测,包括乙型肝炎病毒(HBV)、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谷丙转氨酶(ALT)、梅毒螺旋抗体(抗-TP)、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抗-HIV),其中血清学指标通过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HBsAg、抗-HCV、抗-HIV、抗-TP均使用厦门英科新创科技公司以及北京万泰生物药物股份公司试剂进行检测:若两种试剂均存在反应性,则提示双试剂阳性;若一种试剂存在反应性则通过该试剂双孔复试,结果为单孔反应性或双孔均有反应性提示单试剂阳性;若两种试剂均未出现反应性则为阴性。通过速率法对ALT进行检测,50 U/L及以上为不合格。核酸检测前需使用EDTA-K2抗凝BD管进行离心,再对HIV RNA、HCV RNA以及HBV DNA进行三联6混样核酸检测:若混样无反应性则为6样本阴性,有反应性则为样本混样阳性;再予以单人份拆分检测,无反应性为阴性,有反应性为阳性。

1.3 临床评价

记录核酸与血清学检测结果阳性符合率。

2 结果

2.1 血清学与核酸检测结果

在4 163份标本中,不合格标本占1.23%(51/4 163);其中,双试剂反应性占0.12%(5/4 163),单试剂反应性占0.10%(4/4 163),抗-TP不合格标本占0.24%(10/4 163),ALT不合格标本占0.07%(3/4 163);在不合格标本中,除抗-TP、ALT不合格之外的其余标本,核酸与血清学检测结果均为有反应性占31.58%(12/38),血清学无反应性然而核酸检测存在反应性占13.16%(5/38),血清学检测有反应性而核酸检测无反应占55.26%(21/38)。

2.2 核酸与血清学检测阳性结果符合情况

在4 163份标本中,血清学检测阳性占0.79%(33/4 163),其中双试剂阳性占45.45%(15/33),单试剂阳性占54.55%(18/33)。在15份双试剂阳性样本中,HBV阳性11份,核酸检测阳性结果符合率为72.73%(8/11);HCV阳性3份,核酸检测阳性结果符合率为66.67%(2/3);HIV阳性1份,核酸检测阳性结果符合率为100.00%(1/1)。在18份单试剂阳性样本中,HBV阳性3份,核酸检测阳性结果符合率为33.33%(1/3);HCV阳性12份,核酸检测阳性结果符合率为0.00%;HIV阳性3份,核酸检测阳性结果符合率为0.00%。在血清学阴性样本中,核酸检测阳性占0.12%(5/4 130),且均为HBV DNA阳性。

3 讨论

输血治疗对于失血过多的患者具有重要的治疗价值,可挽救急危重症患者的生命。输血治疗是一项具有高专业性要求的医疗救治措施,同时具有高风险性,因此在临床操作时必须严格监管血源质量,以避免传染病经血液传播[4]。预防、减少输血后传染病的发生不仅需要医疗机构的强化管理,还需要社会各界的积极参与,尤其需要医务工作者增强预防输血感染的意识,做好筛查工作。

实验室检查多通过血清学检测输血前感染指标,但该检测方法存在“窗口期”较长、灵敏度低等缺点,且难以检出变异病毒、静默感染病毒以及病毒亚型。近年来,随着输血治疗群体的不断扩大,血源性传播感染病例逐渐增加,临床对输血前感染指标的筛查工作愈加重视。核酸检测因其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及特异度,可明显缩短检测病毒的“窗口期”,有利于发现部分隐匿的病毒感染,而逐渐成为至关重要的血清学检测辅助手段。本研究结果显示,不合格血液标本确有存在;在血清学双试剂阳性样本中,血清学检测与HBV或者HCV核酸检测阳性结果间均存在一定差异,与HIV核酸检测阳性结果完全符合;单试剂阳性样本中,血清学检测与HBV核酸检测阳性结果的符合率较低,与HCV、HIV核酸检测阳性结果不符;在血清学阴性样本中,经核酸检测发现HBV DNA阳性。这说明,核酸与血清学检测在输血前感染指标筛查中存在一定差异,将两者联合应用可改善筛查结果,提升输血的安全性。

核酸与血清学检测存在如下互补性。(1)血清学的检测对象为抗原、抗体,在病原体侵袭机体后,机体做出免疫应答需要一段“窗口期”;而核酸的检测对象为病原体核酸,能够缩短“窗口期”,减少漏检;同时,血清学检测又可避免核酸检测受病原体间歇现象影响而导致的漏检问题[5]。(2)核酸检测可弥补血清学检测中出现的隐匿性乙型肝炎感染漏检问题,且可规避免疫静默的影响[6]。(3)血清学检测能够通过抗体、抗原对靶目标进行识别,但在靶目标出现突变或者单克隆抗体未识别目标片段时可出现漏检;核酸检测在探针与引物所识别区域序列出现变异时可促使扩增效率降低而导致漏检[7]。因此,联合检测可真实反映患者机体病原体感染状况,对疾病的诊断、患者病情的监测以及输血安全的维护等均具有重要意义[8]。

综上所述,核酸检测对输血传染疾病有一定的预防作用,但也存在漏检问题,将其与血清学指标联合检测可更有效地确保输血安全。

猜你喜欢

符合率核酸试剂
全员核酸
核酸检测点上,有最可爱的平江人
第一次做核酸检测
国产新型冠状病毒检测试剂注册数据分析
Beta-blocker therapy in elderly patients with renal dysfunction and heart failure
核酸检测
CT与MRI在宫颈癌分期诊断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环境监测实验中有害试剂的使用与处理
CT、MRI在眼眶海绵状血管瘤与眼眶神经鞘瘤影像学鉴别诊断中的研究
非配套脂蛋白试剂的使用性能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