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长白山民间传说的文化诠释

2019-03-02马东峰陈思宇

关键词:朝鲜族长白山满族

马东峰 陈思宇

长白山屹立于吉林省东部中朝边界,是举世瞩目的中国十大名山之一,也是东北亚地区的古老名山之一,它崔巍磅礴、钟灵毓秀、景色瑰奇,哺养着松花江、图们江、鸭绿江三江,滋润着东北大地,孕育出众多优美动人的民间传说。这些传说折射出长白山地区各民族形成、发展、迁移的历史情境,是民族文化和地域文化的精髓,亦是长白山地域各民族“口传的历史”。梳理长白山民间传说(1)本文对长白山民间传说的界定采取了广义神话学的界定方法,即将神话、仙话和民间传说等同视之。的文化内涵对深化我国东北民族史、边疆史研究,探索各民族民间文化相互交流的关系,培育民族文化地域认同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同时也是出于对长白山民间传说的一种保护态度。长白山民间传说随着社会发展、民族间的融合,逐渐消失在人们的视野中,但其文化价值却应该引起学界的关注。本文拟从流传在今天长白山地域汉族、满族、朝鲜族三个主要民族的民间传说入手,探讨各民族长白山传说所具有的文化同一性与多元性,揭示各民族历史与长白山传说的文化内涵。

一、长白山地域民族与民间传说

长白山地域居住的民族是其文化的缔造者,他们在长期共同生活中融合,主要形成了三支文化源流:一支为满族文化,一支为迁入中国境内的朝鲜族文化,一支为从山海关内迁移来的汉族文化。现今长白山流传的民间传说主要由上诉三个文化源流所构成。

长白山为满族发祥地。《山海经·大荒北经》载:“大荒之中有山,名曰不咸,有肃慎氏之国”,“不咸”即长白山,肃慎在汉代称挹娄。12世纪初,黑水靺鞨发展为女真族建立金国。《金史》载:“黑水靺鞨居古肃慎之地,有山曰白山,盖长白山”。后皇太极改女真为满洲,满族正式形成。满族是长白地域的土著民,地理环境使其发展出了山林文化、渔猎文化和信仰“万物有灵”的萨满文化,该文化与自然交融,滋养了其对长白山的崇拜,成为长白山民间传说的主要源泉,传说反映出他们的劳动生活和对长白山的遐想。靺鞨人视长白山为“白衣观音”,金代女真人封其为“兴国灵应王”“开天弘圣帝”,满清封其为长白山之神。长白山神话兼容民族历史,令它成为满族精神的象征。

长白山地域是我国朝鲜族的聚居地,也是我国东北与朝鲜半岛民族流动的门户。早在17世纪末,鸭绿江朝鲜边民西北居民不断移入图们江上游。(2)《中朝关系通史》编写组:《中朝关系通史》,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1996年,第432页。朝鲜移民感于长白山地域土地肥沃,用朝鲜半岛的农耕文化和生活体验解释长白山的自然风物,反映朝鲜半岛生产和生活,寄托其生活理想,成为今天朝鲜族长白山民间传说的主体。自18世纪起,朝鲜族已形成长白山崇拜的文化因子,将其神话传说的地点、形象移至长白山,转变为长白山民间传说。

长白山地域自古就是中华民族融合的舞台。今天长白山地域的汉族主要为清朝中期以后由山东、河南、河北一带迁入的。汉族亦感慨长白山地域的神秘和富饶,用中原传说杂糅当地少数民族民俗来解释长白山的地理风貌,为其注入中原文化的血液;将逃难和劳动纳入传说,传达了其开拓精神和生活向往,也表达了浓厚的思乡之情。

流传至今的长白山民间传说散见于《山海经》(不咸山)、《后汉书》(单单大岭)、《三国志》(盖马大山)、《新唐书》(徒太山、太白山、太皇山)、《契丹国志》及《辽史》(长白山)、《金史》(白山、长白山)等资料中,不同时期、不同称谓的长白山颇具神秘色彩,对其有语焉不详的地理描述;也散见于《清史稿》(布库里雍顺传说)、好太王碑碑文(朱蒙传说)、高丽《三国遗事》(檀君传说)等正史,可见其对于民族传说的吸收与移植。但是,民间传说传播与繁盛的土壤在于群众的口耳相传,长白山各族群众民间口头流传的传说远远要比载入文献的传说更为丰富与活泼。我国对于长白山民间传说的搜集整理肇始于清末安图知县刘建封(3)刘建封(1865-1952年),安图设治的第一任知事,为天池十六峰命名,写出了著名的《长白山江岗志略》《长白山设治兼勘分奉吉界线书》等著作。所著《长白山江岗志略》,其中收录长白山传说满族有30个,朝鲜族有20多个,汉族有10多个,其他称为“土人”等无法明确族属的有80多个。他在踏查长白山时还依据满族始祖布库里雍顺的传说命名了“天女浴躬池”。(4)今长白山天文峰东“元池”。20世纪80年代以后,我国民间传说的搜集、整理及研究工作全面展开,长白山民间传说的搜集整理硕果累累,先后有由吉林省抚松县文化馆整理的《长白山风物传说》(春风文艺出版社,1985年),《长白山奇观:参乡抚松故事集萃》(北方妇女儿童出版社,1988年),李天禄、崔龙宽(音译)整理的《长白山传说》(延边人民出版社,1989年),张洪智、王娟主编的《长白山民间故事》(吉林人民出版社,2014年)等。同时,陈庆浩和王秋桂主编的《中国民间故事集成全集》(远流出版公司,1989年)、钟敬文主编的《中国民间故事集成》(中国文联出版社,1994年)、满都呼主编的《中国阿尔泰语系诸民族神话故事》(民族出版社,1997年)等民间故事集中,也包含了大量与长白山相关的民间传说。

二、各民族长白山民间传说的主要类型

按照目前满族、朝鲜族、汉族长白山民间传说的内容性质,我们可以将其划分为山川地理传说、动植物传说、人物传说三个主要类型,限于篇幅,选取一部分,以观其状貌。

(一)山川地理传说

长白山山水奇美,解释天池、瀑布、山峰、三江由来的传说数量丰富,最富长白山的特色。

满族传说《日吉纳格格》(5)张洪智、王娟主编:《长白山民间传说》,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14年。讲述了天池的由来。很久以前,火魔占据长白山肆虐山林,焚尽万物,为了拯救部族,根治火魔,日吉纳(6)满语杜鹃花的音译。格格带着从天神那里得到的冰块钻进了山顶的火口,并在风神、雨神、雪神的协助下冷却了山峰,一声巨响之后,山顶炸成一个大坑,火魔吐出的火舌被收进了大坑,形成了天池。日吉纳格格也因此被王母娘娘收为义女成为了七仙女之一。她在天上常常思念部族父老,便撒下许多日吉纳花和名贵草药的种子作为信物。后来她被奉为满族的女善神,而杜鹃花和各种名贵药材也长满长白山麓。这则传说通过火魔、风神、雨神、雪神等反映了长白山火山地貌以及天气特点,在讲述天池形成的同时,也讲述了长白山上多杜鹃和药材的原因。《锁龙的传说》(7)张洪智、王娟主编:《长白山民间传说》,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14年。讲述了长白山体的由来,称长白山是宇宙洪荒之时,玉皇大帝让天神用铁索锁住的一条兴风作浪的神龙,天池是龙口,瀑布是龙涎,龙体是龙岗大山,龙鳞是千里森林,尾巴甩到了沈阳的东陵与北陵。

朝鲜族《天池和十六奇峰》(8)抚松县文化馆整理:《长白山风物传说》,沈阳:春风文艺出版社,1985年。也对长白山天池的由来进行了讲述。传说有个姓白的大力士受白衣观音的旨意,斩除了长白山上兴妖作怪的黑龙,并用巨铲挖地16次向四周剖去,结果地下冒出了天池,周围出现了16座奇峰。朝鲜族关于瀑布的传说还讲述了猎夫龙岩和白花公主将敌人引入山谷,并从悬崖上跳下来决开天池水口,用大水淹没了敌人。《长白山是如何形成的》(9)金东勋:《白头山传说群探微》,《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0年第4期。的传说则具有滑稽特色,相传在朝鲜半岛南部有一位巨神老头,身高无比,有碍农事,老百姓聚议将他赶出本地。因此,老头逃往北方,在路上他喝了很多海水,结果拉肚子走不动了,他排泄的土变成了白头山,排泄的水成了图们江和鸭绿江。

汉族《十六奇峰的传说》(10)张洪智、王娟主编:《长白山民间传说》,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14年。讲述了天池及十六奇峰的由来。传说东海龙王的三太子偷了王母娘娘的宝珠,玉帝派十六天将去捉拿三太子,并在长白山将其围住。三太子寡不敌众被打掉一只龙角,疼痛难忍失手将宝珠落在长白山顶化为天池,而其变为独角龙藏匿在天池水中,天池上空时而飞沙走石,狂风大作,正是独角龙在作怪,而十六天将化为了十六座山峰,日夜守卫在天池周围。《长白山瀑布的传说》讲述了瀑布的由来,打猎的孪生兄弟王林和王木用仙人赠送的箭和镖制服天池里形如龙的水怪,砍下了水怪的两只角,用一只角变成镐将大山劈开,天池水流了下去。用另一只角变成锹,挖沟引渠将水引到村里缓解了旱情。(11)张洪智、王娟主编:《长白山民间传说》,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14年。

这些民间传说,或过程简单,或情节曲折,但都以长白山上天池和火山地貌为基础,以山体积雪、气候多变等为特征,吸收古老的神话原型及传说并改造、演化而成,平直质朴,散发着一种粗犷的山野气息。如果简单比较三个民族此类神话,可以看出,满族民间传说保留了更多的神话元素,而朝鲜族和汉族民间传说则神话成分较少。

(二)动植物传说

长白山山高林密,物产丰饶,奇花异草、珍禽异兽数不胜数。有关动物的传说如《山海经》记载的蜚蛭、琴虫,以及《魏书》所载“虎豹熊狼不害人”,(12)《魏书·列传第八十八高句丽·百济·勿吉·失韦·豆莫娄·地豆于·库莫奚·契丹·乌洛侯》,北京:中华书局,1974年。《契丹国志》所载“禽兽皆白”等,都被赋予了神秘色彩。今天流传的长白山传说中有三足兽、白虎、横宽兽、九尾狐、龙蛟蟒蛇、仙鹤、神鹿、黑熊等等,它们具有神、怪、奇、异的特点,是故事情节发生转折的推动者,而一些长白山常见的动物,常常成为故事的主人公,以表达人们的善恶观念与审美理想。

满族传说《梅花鹿》(13)张洪智、王娟主编:《长白山民间传说》,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14年。是从《布库里雍顺的传说》演化而来,主要人物由七仙女变为了六仙女。六仙女为了拯救世人,偷取了玉皇大帝的长寿草,被玉皇大帝贬到凡间变成了鹿,她的辫子变成了鹿茸,花衣服变成了梅花鹿皮,而梅花鹿也被人们尊为神兽。《达布苏与梅花鹿姑娘》(14)陈庆浩、王秋桂主编:《中国民间故事集成全集》第32集,台北:远流出版公司,1989年。则讲述了达布苏在长白山里救了一只梅花鹿,梅花鹿为了报恩脱下鹿皮变成了美丽姑娘与达布苏结婚,国王发现了梅花鹿姑娘的画像而被吸引,便派人到处寻找。被派的人中有达布苏的哥哥——贪心的达布伦,他找不到梅花鹿姑娘,怕国王怪罪,便到达布苏那里躲避,结果发现了梅花鹿姑娘并报告了国王。梅花鹿姑娘被国王的士兵带走了,达布苏到梅花山借来梅花鹿衣。梅花鹿姑娘到了王宫里不乐不语,国王为了讨她高兴问她喜欢什么,她说想穿家里的梅花鹿衣。国王派达布伦到达布苏家偷来梅花鹿衣,梅花鹿姑娘穿上梅花鹿衣变成了梅花鹿把国王驮到高空摔死了,并直奔长白山找达布苏去了,达布伦也因吃了偷来的实为金子的葫芦籽而丧命。

朝鲜族传说《柴童救鹿》(15)李天禄、崔龙宽(音译)整理:《长白山传说》,延吉:延边人民出版社,1989年。也讲述了山鹿报恩的故事。传说柴童进山砍柴救了一只山鹿,山鹿为了报恩要帮助柴童娶个仙女,山鹿偷偷把下凡在天池洗澡仙女脱下的衣服叼到柴童跟前,告诉他说:“等仙女们洗完澡上天时,你要等到第八个仙女留下来急着找衣服时,迟迟不给她,等她答应留在人间不上天时再还给她衣服,然后就领到家里成亲好了”。柴童按照山鹿的计谋行事,把仙女领回了家,与她结为夫妻,过上了美满的生活。这则传说发生地点原本在金刚山八潭(16)今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与大韩民国交界金刚山地区。附近,但在流传的过程中发生地变到了长白山天池附近,也反映出朝鲜边民的迁移。

汉族《棒槌鸟的传说》讲述了棒槌鸟的由来。相传李五和王三从山东老家闯关东到长白山挖参,两人相依为命,情比兄弟,李五称王三为王三哥。一次李五挖参迷路饿死在山中,变成了一只鸟,但他没有忘了王三哥,看到哪里有人参就叫道:“王三哥,这里棒槌(即人参)多”,好让王三哥多挖些棒槌,今天这种鸟还在山里这样叫,人们叫它棒槌鸟,挖参人很喜欢听到它的叫声。(17)抚松县文化馆整理:《长白山风物传说》,沈阳:春风文艺出版社,1985年。

有关植物的传说更是不胜枚举,独具特色的人参、灵芝、不老草、岳桦树、杜鹃、红松、美人松、淫羊藿、蓝莓等植物均有传说,这些植物或化为人形,或由人物所化,或者具备人格,或者具有神奇的功效,演绎出众多悲喜交织的故事。朝鲜族《岳桦杜鹃传说》(18)抚松县文化馆整理:《长白山风物传说》,沈阳:春风文艺出版社,1985年。讲述了高山植物岳桦树和杜鹃的由来。传说一位叫雪花的姑娘失去双亲,被财主抢去做小妾,但她宁死也不答应。常年打猎的爷爷发现孙女被财主抢去怒不可遏,打死了财主,然后带着孙女逃到了白头山温泉附近,累得走不动了,便弯腰抚着孙女的头变成了岳桦,而雪花姑娘则变成了林中杜鹃,翘首仰望着爷爷。满族《岳桦树的传说》(19)张洪智、王娟主编:《长白山民间传说》,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14年。也很有特色。传说当年老罕王在长白山被一位白衣少年搭救,老罕王当了皇帝后派人去找白衣少年。白衣少年叫封华,因外出放山,被同村的青年白华冒名顶替。封华回来后,妻子岳华告诉他此事,封华说他不图受赏,只想去看看老罕王。封华到了皇宫门口,已被封官的白华派士兵将他打得皮开肉绽,赶出城外。封华在回家的路上觉得没脸见妻子岳华,便一头撞死在白桦树上。白华又把岳华抓来要逼她为妻。岳华誓死不当白华的妻子,便发疯般往长白山跑,摔倒在瀑布边的大石头旁,以后这地方便长出了树,人们叫它“岳桦”。白华后来事情败露,被压到封华的坟前砍了头,血溅到封华坟前的树上,所以白桦树身上一个黑点一个黑点的。

关于植物的传说中,有关人参的传说最为丰富。各族长白山传说中均有人参娃娃、人参姑娘、人参精等形象,如满族、朝鲜族和汉族都有《红松与人参》的传说。满族和朝鲜族的《红松与人参》(20)陈庆浩、王秋桂主编:《中国民间故事集成全集》第34集,台北:远流出版公司,1989年。传说大体相同,讲述了勤劳善良的小伙子红松在深山里挖回一棵人参,人参每晚变成美丽的姑娘为红松做家务,并嫁给红松为妻。当地一个好色的权贵听说红松娶了位美丽的妻子,便以逼债为由想抢占参女,红松和参女决定逃到长白山去。两班和他的心腹在追红松和参女的路上掉下悬崖摔死了,红松和参女到了长白山后,参女向红松吹了一口气,红松变成了巨大的松树,而参女变成了人参长在红松的旁边,长白山里多红松与人参正是他们的子孙后代。汉族《红松与人参》(21)陈庆浩、王秋桂主编:《中国民间故事集成全集》第33集,台北:远流出版公司,1989年。传说则讲述了山东云梦山上云梦寺里师徒二人,师傅每天把小徒弟留在家里干活,自己出去快活。后来,有个红肚兜小孩每天来和小和尚玩,老和尚知道后让小和尚用红线别在小孩身上,老和尚顺着红线找到了人参,小和尚偷吃人参飞上了天,老和尚被气死了。原来,小孩是人参精变的,它还有个妹妹一起住在老红松树下,哥哥被抓走后她对着老红松哭哭啼啼,老红松觉得关外山高人少,就带着人参妹妹到长白山密林里落了脚,所以那里的人参、红松特别多。

这些动植物传说以长白山的珍奇物产为理想寄托,反映了劳动人民遭受欺凌压迫的社会现实,表达了对自由幸福生活的追求,对压迫的反抗,也反映出各族人民孝敬父母、知恩图报、讲求信义等朴素的道德观念。

(三)人物传说

这类传说中,最引人瞩目的是满族和朝鲜族历史人物传说,如完颜阿骨打、布库里雍顺、努尔哈赤、檀君、朱蒙、王建等,他们有的是古代神话中的民族始祖,有的是古代帝王,传说歌颂了英雄的开拓精神和抗争精神,洋溢着民族自豪感。

满族《布库里雍顺》(22)陈庆浩、王秋桂主编:《中国民间故事集成全集》第32集,台北:远流出版公司,1989年。的传说,讲述了满洲起源于长白山之东布勒瑚里湖,天降仙女佛库伦到布勒瑚里湖洗浴,她吃了神鹊衔来的朱果受孕生下一个男孩,生而能言,很快长大成人。佛库伦告诉孩子姓爱新觉罗,名布库里雍顺,是奉天命来人间平定战乱、安抚百姓的,然后她飞回天上。布库里雍顺牢记使命,踏上柳筏顺流而下,平定三姓间的战争,建立了鄂多里城,国号满洲。《老罕王的传说》(23)张洪智、王娟主编:《长白山民间传说》,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14年。讲述了努尔哈赤的一生,少年努尔哈赤在长白山挖参,精疲力尽之时发现了一个水池,他喝水时,看见一条金龙口含金珠趴在水里,于是拖住金龙尾巴入水吞食金珠,从而体力大增。

朝鲜族《檀君传说》(24)[高丽]一然著,陈蒲清、[韩]权锡焕注:《三国遗事》,长沙:岳麓书社,2009年。则讲述了天帝桓因之子桓雄携带三个天符印和三千天兵天将降到长白山顶(25)按《三国遗事》原文称太白山,注为妙香山。的神坛树下,治理教化世间。当时有一虎一熊想变为人类,桓雄让其吃完灵艾和大蒜在洞中不见天日100天,老虎没有坚持住未能变成人,而熊坚持到底变成了美丽的女子。桓雄变成小伙子与熊女生下檀君王俭,建立朝鲜。《东明王传说》(26)陈庆浩、王秋桂主编:《中国民间故事集成全集》第34集,台北:远流出版公司,1989年。讲述了天帝之子谢慕漱下界巡视至鸭绿江,与河伯的大女儿柳花要好起来,谢慕漱未答应河伯升天的要求,河伯便把柳花囚禁在长白山天池底下。后来有人发现天池底下有怪物,夫余国金蛙王派人捞出怪物正是柳花。柳花被金蛙王奉养于别宫,感日光受孕生下肉球,将其扔进长白山,但鸟兽均保护它。金蛙王捡回肉球后用剑辟出一个小孩,起名朱蒙。朱蒙神勇善射,金蛙王的儿子们都嫉妒他。金蛙王让朱蒙去放马,朱蒙逃离夫余国到南方建立了国家高句丽。这些传说虽多脱胎于民族史诗神话,却多为《清实录》《三国遗事》等正史文献所采用,赋予王权以神秘感与合法性,具有一定的天命治世思想。

应该说,长白山传说主要是由长白山地域的放山人、猎户、樵夫、农民、淘金者、官兵、萨满、道士等不同阶层的各色人物共同创造的,他们是长白山地域生活的体验者,是长白山山川地理、珍禽异兽、奇花异草的发现者,因此他们通常是长白山传说的主人公。比较典型的汉族《老把头的传说》讲述了山东人孙良逃荒闯关东来到长白山挖参,为了寻找一起挖参的结义兄弟张禄在山中迷路饿死,人们敬佩孙良勇敢忠义的精神,将其奉为山神爷老把头。(27)张洪智、王娟主编:《长白山民间传说》,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14年。近现代以后,长白山地域的人民又以杨靖宇、陈翰章、金日成、金佐镇抗日英雄人物为原型,创造出许多富有传奇色彩、生动感人的传说故事,展现了抗日爱国的历史光辉。

长白山传说数目众多,丰富驳杂。许多传说综合性极强,既是神话人物传说,又讲述了长白山地理、天气及动植物的成因,但不能进行明确的归类。许多传说吸收了民族史诗、神话成分,又融进了不同时期的历史现实和人们的想象,拥有着不同的版本。许多传说还吸收借鉴了其他民族的传说,融合了不同民族文化的因子,甚至有些传说已经是族属难分,成为满族、朝鲜族、汉族等各民族共同的民间文化财富。这正说明了民间传说的口传模式决定其不可能是封闭的、静态的,长白山传说也必定是一个开放的、活态的体系。

三、长白山民间传说的文化内涵

民间传说是一个社会群体的集体记忆,是一种流动的历史文本,它记录着民族发展与社会变迁的历史情境,反映着群众的社会认同与文化心理。长白山民间传说是长白山地域各族群众的集体文化记忆,作为多民族杂居共生的地域文化,它既包含着不同民族基于自身历史与文化积淀形成的对长白山地域的独特感受,也包含着不同民族受到长白山地域相同的地理自然环境和生存体验而形成的共同文化因子,使得长白山民间传说具备了文化上的多元性与同一性。

(一)长白山民间传说的文化多元性

文化多元性来自于民族性。正如前文所述,满族、朝鲜族、汉族等民族在长白山地域均有各自特定的历史与文化,各族传说蕴藏着独特的民族历史记忆。满族作为发源、形成、勃兴于此的土著民族,长白山地域的地理气候、山林生活、渔猎生活作为其主要的物质经济生活基础,形成了满族传说中特有的原型与意象群,如风神、雪神、长白山神、神蛇、神鸟、天鹅神、柳树筏子、弓箭、柳树等等,这些意象来自于满族及其祖先的生产生活,许多源自悠久的满—通古斯萨满神话,反映着原始的动植物崇拜、自然神崇拜,并在民族传说的流传中进行贯穿,是识别和研究满族长白山传说演变的重要线索。从其内容上看,其传说主要讲述主人公为了部族集体的利益历尽千辛万苦以及献出生命等的故事,表达了对家园和族群的热爱和对民族祖先与英雄人物的景仰,讴歌个人牺牲精神和英雄主义的开拓精神,具有强烈的民族自豪感。无论是堵住火口制伏黑龙的日吉纳格格,或是到长白山学习弓箭斩杀妖鹏的多龙格格,(28)《多龙格格》,中国民间故事集成全国编辑委员会、中国民间故事集成·黑龙江卷编辑委员会:《中国民间故事集成·黑龙江卷》,北京:中国ISBN中心,2005年。抑或是为了给世间带来光明化为长白山日月峰的天帝的小女儿,(29)《日月峰的传说》,张洪智、王娟主编:《长白山民间传说》,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14年。作者按,此传说很可能由《白云格格》演化而来。还是为了平定洪水而累死在长白山边的完达(30)《女真定水》,中国民间故事集成全国编辑委员会、中国民间故事集成·黑龙江卷编辑委员会:《中国民间故事集成·黑龙江卷》,北京:中国ISBN中心,2005年。等等,他们都表现了为了拯救部族、造福人类而义无反顾的牺牲精神和献身精神,这在汉族和朝鲜族的长白山传说中并不多见。而且由于满族及其祖先曾以长白山地域为起点创造过灿烂的历史,完颜阿骨打、布库里雍顺、努尔哈赤等历史人物传说特别发达,这些传说蕴藏着一些历史与现实的因子,但通常将历史人物神化,体现了满族祖先崇拜,特别是清朝视长白山为龙兴之地,吸收了其民间传说中对民族祖先和长白山的神化部分并将其正史化,以宣扬天命治世思想。这既促进了其传说的散播,也进一步强化了长白山在满族文化中的神圣感,使得一部分传说具备了贵族化的特点,因此在满族传说中反映民族冲突的内容要多于阶级冲突。朝鲜族作为后来迁徙进入长白山地域的民族,虽然在朝鲜半岛的民族历史中,可以追溯夫余历史中的东明王传说、高句丽历史中的朱蒙传说中的长白山背景,但没有发展出长白山的中心意识,朝鲜民族总体上将高丽金富轼(31)金富轼(1075—1151年),朝鲜半岛高丽王朝时期的著名政治家、文学家、历史学家。他所编著的《三国史记》是朝鲜半岛现存最早的历史书籍。以妙香山一带古朝鲜檀君神话为民族历史起点奉为正朔。18世纪,在朝鲜王朝的引导下,长白山才逐步融入朝鲜民族的经济、文化生活之中并被神圣化。时间之晚表明朝鲜族的长白山民间传说中并没有严格意义上的神话传说和始祖传说。今天长白山传说中的《檀君传说》《柴童救鹿》等传说地点由妙香山、金刚山更改到长白山,体现出长白山传说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在朝鲜半岛原有传说的基础上进行移植而形成的。而其他众多传说,主要是朝鲜朝后期到近现代迁徙到长白山地域的朝鲜边民所创造的,他们在长白山地域景色特点中找到了朝鲜民族“尚白”文化的客观对应物,因此朝鲜族的长白山传说带有明显的白色印记,如白虎、白鹿、白龙、白衣神人、白头峰、白云峰、白衣巨人等。在内容上主要表现底层人民的生存体验与世界观。雪花与爷爷逃往长白山化作了岳桦与杜鹃,青年红松与参女逃往长白山化作了松树与人参,青年男女反抗酋长压迫逃往白河水畔化为松风腊月,(32)《松风腊月的传说》,李天禄、崔龙宽(音译)整理:《长白山传说》,延吉:延边人民出版社,1989年。都体现出底层人民面对地主、两班压迫的挣扎与反抗,而长白山成为了他们共同的逃难或避难的目的地,这正是朝鲜底层边民被迫迁移至长白山地域谋生、越垦的一种折射。将长白山解释成逃难的巨人老头拉肚子的排泄物,可见朝鲜族的长白山传说并不像满族那样将长白山神圣化,而表现出了平民化色彩,正反映了其创作主体来自底层。今天长白山汉族的主体同样因迁入形成,这些从山海关以里迁来的闯关东的民众,将中原文化中的女娲传说、大禹传说、牛郎织女传说、东海龙王、玉皇大帝、王母娘娘等带入了长白山地域,并用中原传说来解释长白山自然风物的由来,发展了具有中原文化特色的传说。例如,传说天豁峰为大禹治水时所辟,牛郎渡为七月初七牛郎过乘槎河见织女所筑,十六奇峰的传说俨然有着《西游记》的影子等等,这与满族传说原生性以及朝鲜族传说的移植性不同,显示出一种长白山风物对应固有传说的对应性。而且在这些传说中反映了汉族移民逃荒逃难的现实,如化为棒槌鸟的王五,被放山人神化的老把头孙良,以及人参娃娃和红参爷爷为了避难逃到长白山,他们因生活困窘而背井离乡,这正是对历史现实的反映。但是汉族与朝鲜族传说所显示的移民文化有所不同,朝鲜族的随遇而安使得其传说中抹去了故乡的背景,在地化移植特点明显;而汉族的长白山传说多具有背井离乡的背景,主人公有着“外乡人”的身份,通常抱有一种通过到长白山挖参、淘金致富返乡的情结,具有望乡模式,如老把头孙良死后仍要留下“家住莱阳本姓孙,漂洋过海来挖参”的诗句,并希望能有家人来找他。(33)《长白山老把头》,扶松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扶松县志》,北京:中华书局,1994年。可以说,正是长白山地域各民族特殊的历史体验,使各民族的传说呈现出各自不同的风貌。

此外,长白山民间传说文化的多元性还受其地域边缘的影响。长白山处于中国东北中朝边界,其地域远离中原的政治文化中心,这一地域的少数民族文化较中原农耕文化起步较晚,因此受中原及朝鲜半岛农耕文化中儒教、佛教、道教的禁锢较少,肃慎文化、渤海文化、契丹文化、女真文化、高句丽文化均勃兴一时,或一度中断,或已经消亡,长期未能形成占据主导地位、自成系统的文化,各民族原始宗教色彩浓厚而驳杂,也促使当地民间传说具有多样性与丰富性。

(二)长白山民间传说的文化同一性

长白山民间传说的文化同一性首先来自于各民族文化的交融。长白山地域一直是东北少数民族交织兴替的历史舞台,是中国与朝鲜半岛交流的陆路门户。各民族在相互交流中,互相师法先进文化,因此整个地域文化也具有很强的开放性,这使得每个民族的民间传说相互吸收借鉴,显示出极强的融合性。其主要表现为:各民族传说中蕴涵丰富的中华文化因素。从距今1 500年前的高句丽古墓壁画中,可以发现牛郎、织女、青龙、白虎、朱雀、凤凰等众多形象,说明中原华夏文化在当时已经大量传播到长白山地域。我们在满族、朝鲜族、汉族的传说中均能发现白龙、黑龙、玉皇大帝、王母娘娘、穿着红肚兜绿褂绿袄的人参精等熟悉的形象,其主要来源于汉文化。在故事模式上,各族长白山传说都有着仙女下凡到天池洗澡以及衣服被偷与凡人结婚的情节,其原型正是来源于中原《牛郎织女的传说》;而在满族《达布苏与梅花鹿姑娘》、朝鲜族《金鱼姑娘》的传说中,有着梅花鹿、金鱼变成姑娘为凡人做饭、收拾家务,以及毁掉鹿衣、鱼盆使其不能变回动物的情节,这与《搜神后记》所载《田螺姑娘》的传说极其相似。可见,中华文化为各族长白山传说提供了丰富的给养。

长白山民间传说的文化同一性其次来源于共同的生活地域。共同的生活地域使得各民族民间传说反映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共同社会生活。由于各民族在长白山地域历史具有交替融合的特点,他们不仅从高势能文化中获取营养,而且在民族演变过程中也彼此交融、交织,这使得不同民族的传说中存在许多共同的原型意象,如满族和朝鲜族的长白山传说中出现了关系较为密切的熊、狗、鸟、柳树的意象;《女真传奇》则完全是汉族对女真族由来的解释;朝鲜族《汗王山的传说》《奥琅开传说》等传说中含有许多满族的历史人物,在满族的传说中也含有明朝武将李成梁、朝鲜开国国王李成桂等历史人物。许多传说在这种长期的演化中,已经辨别不出具体出自哪个民族,成为各民族共享的文化资源。

长白山民间传说的文化同一性最后缘起于各民族的向心性。长白山传说作为地域文化的重要现象,与区域内民族演进发展有关,客观的地理经济条件是其物质基础,长白山地域山高林密、河流众多、土地肥沃,因此能够吸引农耕文化、渔猎文化、游牧文化等融合发展。长白山当地的自然风物秀美神奇是各族传说创作的源泉,也使得人们对其集聚更多的崇拜。例如,在满族的神话传说中,长白山成为与天帝最为接近的地方。最常见的善神、弓箭神多龙格格的师傅是长白山神,完颜阿骨打的师傅是长白山主,(34)《双刀山传说》,满都呼主编:《中国阿尔泰语系诸民族神话故事》,北京:民族出版社,1997年。长白山老头教狩猎神鄂多哩玛发治理野兽,(35)《鄂多哩玛发》,满都呼主编:《中国阿尔泰语系诸民族神话故事》,北京:民族出版社,1997年。教阿达格恩都哩制作木筏,(36)《阿达格恩都哩》,满都呼主编:《中国阿尔泰语系诸民族神话故事》,北京:民族出版社,1997年。这些都凸显了长白山具有无上的神力与本领,也体现了长白山在广泛分布于黑龙江、牡丹江以东以北女真各部以及相关部族中所具有的文化中心的地位,对各部族文化有着整合的作用。在朝鲜族与汉族的传说中,长白山神的崇拜较为稀薄,但是长白山作为遥远、神秘的所在,是人们逃避人间苦难的目的地。这些都体现了长白山传说所具有的健全的地域文化特质。

四、结语

民间传说是深藏的民俗与史料,与正史、方志一样具有同等重要的文化意义。长白山民间传说是长白山地域各民族对长白山自然风物的文化阐释,其蕴藏着民族发展的历史和丰富的艺术想象与朴素的道德观念,折射着长白山地域边疆社会的变迁,与其他民俗一样构成了长白山地域的文化体系。这个体系不是封闭的,而是开放的,在民族融合过程中,存在着多样性和同一性的辩证统一,更是这个区域内民族文化大一统的标志。我们从中亦可提取史料,发掘蕴含其中的丰富的地域文化精神,对增强地域文化的凝聚力与吸引力,提升地域文化品位,深化对区域社会历史的认识,无疑具有重要意义。但是,长白山地域民间传说无疑是丰富和驳杂的,改良与改造的传说也远远多于原发的传说,许多民间传说在今天的环境中正在迅速消亡,这为利用其历史认识功能、审美功能带来了极大的困难,因此必须加强对长白山民间传说的搜集、整体与辨识,审慎对待其提供的材料,加强比较分析,才能得出科学的结论,使得长白山民间传说具有更高的文化价值。

猜你喜欢

朝鲜族长白山满族
传承满族文化 助力乡村振兴
漫步四季,探索不一样的长白山
朝鲜族初中生阅读动机的构成研究
跨界朝鲜族农乐的早期传入、分布及发展研究
长白山册封始于金代
新宾满族歌舞音乐创作及时空表述
KORE A TOWN
满族服饰元素在现代女装设计中的应用
改成汉族的满族人
岚雾情吻长白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