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美国高校多元文化课程开发与实施
——以美国华盛顿州立大学为例

2019-03-02谭轶操刘香东

关键词:少数民族途径民族

谭轶操 刘香东

文化差异理论认为“少数民族学生学业成就不高的原因是由于民族自身的文化与学校主流文化不同而导致学生学校适应障碍,即少数民族学生与学校中处于主导地位的教职员工在认知、行为与价值观方面存在不同,从导致了学生的学校不适应”。(1)Alberto F.Cabrera,Amaury Nora,Patrick T.Terenzini,Ernest Pascarella & Linda Serra Hagedorn,“Campus Racial Climate and the Adjustment of Students to College”,Journal of Higher Education,No.2(1999),p.102.少数民族学生对自身文化传统的了解程度与学生学业成就成正相关,因此学校应开设与文化多样性相关的课程,即多元文化课程。鉴于文化背景对学生学业成就的影响,多民族国家纷纷探索和实践从文化视角提升少数民族学生学业成就,逐步构建了完整的多元文化课程体系和成熟的教学模式,为提升少数民族教育质量提供了政治及经济以外的视角,取得了显著成效。华盛顿州立大学是美国实施多元文化课程最出色的大学之一,分析该大学的多元文化课程资源开发与实施,对我国民族高校开展多元文化课程建设,提升少数民族学生学业成就具有一定的借鉴与启示意义。

一、多元文化课程开发

课程是实现教育目的与培养人才的最基本途径。多元文化课程是指在文化多样性的背景下,有机整合关于不同民族的知识,开发建设独立课程或者融入其他相关课程,呈现文化多样性,培养学生正确对待文化多样性的理念,保障不同文化背景学生获取学习资源的公平机会,帮助学生适应学校与社会,最终实现多元文化和谐与融合发展的目的。(2)班克斯:《多元文化教育——议题与观点》,台北:心理出版社,2008年,第86-90页。

(一)多元文化课程开发的目标

根据全美社会学科委员会(NCSS)确立的多元文化课程目标,分析华盛顿州立大学实施多元文化的课程过程,依据布鲁姆的目标分类,将美国高校多元文化课程的目标归纳为知识、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方面:

1.知识目标

通过多元文化课程,理解“自我、刻板印象、偏见、融合与同化”等概念,帮助少数民族学生理解文化的含义,理解文化产生形成的过程与传统文化变迁知识,提升学生对于文化的敏感性、认知与理解;审视教育内容和教育过程中是否有文化偏向性,确保课程的多元文化融合趋向,掌握一定的社会规范,从而为自己参与社会与全球化做好准备。

2.能力目标

通过多元文化课程开发与实施,提高学生合作学习能力,形成对于民主的信念以及参与社会民主活动的能力;正确认知社会不同群体的价值,能够解决不同文化背景下个体发展面临的困难;具备传承创新自身民族文化传统的能力。具体表现为:学生与不同文化群体互动的能力,参与不同民族交往和不同文化交流的能力,参与社会民主生活的技能,形成不同文化群体间的跨文化交际能力等。这些能力有助于提升少数民族学生学业成就,也是国家合格公民所必须拥有的基本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学习课程,培养学生对于文化多样性的积极情感;形成欣赏文化多样性的态度,尊重不同文化对于社会和人类的价值;理解与感恩自身文化背景;发展学生的自我认同与自我理解意识;增强少数民族学生的民族自尊、自信心,形成对于人类历史发展中理想和现实之间矛盾的正确态度;帮助学生正视与理解不同民族行事风格、办事理念以及特有的价值观,形成民主态度和价值观,从而促进各个民族的和谐发展,以适应多元文化社会发展的需要。

(二)多元文化课程开发的主题内容

华盛顿州立大学以全美社会学科委员会(NCSS)的标准为指导原则,共开发了5个主题的多元文化课程内容:民族社会问题研究、少数民族语言文化研究、文化多样性研究、少数民族历史与文化研究、少数民族艺术研究。

1.民族社会问题研究

这一研究主题的目的在于让学生了解国家的政治现状,了解多民族国家中各个民族的发展历程及其生存所面临的问题,培养学生从政治立场审视民族发展问题,认识到只有各民族共同繁荣与团结合作,才能实现整个国家真正的发展与繁荣。华盛顿州立大学开设的这一研究主题内容有:当代美国非裔与墨西哥裔家庭问题研究,亚裔及太平洋岛屿美国人研究,种族、民族和文化多样性研究,日裔美国人研究,当代美国亚裔与拉丁裔社区问题研究,当代美国原住民社会问题研究,印第安人传统与创新问题等。例如,“亚裔及太平洋岛屿美国人研究”课程,主要由公民权利与义务、法律及其正义、移民与国家安全、经济与文化、教育与语言、性别以及婚姻问题等内容构成。教师和学生一起探讨课程中呈现的民族问题、政治经济不平等以及殖民主义遗留问题等,分析国家政治制度和司法体系的形成过程。(3)Asian-american studies,http://www.washington.edu/students/crscat/asamst.html.

2.少数民族语言文化研究

语言是文化交流的纽带,掌握对方语言是克服不同群体刻板印象的最有效手段。高校依据学校条件,都会开设一些少数民族语言课程,如华盛顿州立大学开设了斯瓦西里语(Swahili)研究和他加禄语(Tagalog)等课程。开设这些课程的目的不仅仅在于通过学习语言促进文化的理解与交流,更是提供不同文化多样性的知识,形成尊重与欣赏文化多样性的态度,为开展各民族间跨文化交流准备条件。例如,“基础他加禄语”的目标是掌握菲律宾语的词汇与基本结构,练习听说读写;“中级他加禄语”的目标是提高学生的跨文化理解与交往能力,主要学习社会规则和语言规则;“高级他加禄语”的目标是体会对话时文化背景的重要影响,主要学习当代菲律宾(他加禄语)的诗歌、散文与戏剧等。(4)Swahili,http://www.washington.edu/students/crscat/swa.html.

3.文化多样性研究

这一模块是通识教育内容,通过呈现不同文化,帮助学生感受、欣赏与尊重文化多样性。这一模块主要开设的课程有:“犹太民族奋斗史”“俄罗斯与斯拉夫的文化文明概述”“韩国与日本女性研究”“宗教多样性”“中世纪俄罗斯文学”“法国的宗教、文化、政治与社会革命”“21世纪中国流行文化”“越南的城市发展与文化”等。该模块主要研究世界各国文化多样性,有利于帮助各民族学生拓展视野,形成对文化多样性的认识、理解与包容,从而更好地培养各民族学生的跨文化能力。以2018年春季学期华盛顿州立大学开设的“俄罗斯与斯拉夫的文化文明概述”课程为例,学生通过学习文学、历史名著以及音乐、电影等代表性作品,一同探讨俄罗斯与斯拉夫民族从前基督教时代至当代的文化和历史变迁。学习内容涵盖不同宗教的神话、民间故事、道德轶事以及音乐、绘画、建筑等内容。(5)Russian,http://www.washington.edu/students/crscat/russian.html.通过学习,学生了解俄罗斯世俗文学的发展以及民族文化特色形成的历史原因,有助于理解世界文化多样性。

4.少数民族历史与文化研究

这一模块的目的是通过学习各少数民族历史文化,使学生认识到少数民族在历史进程中的重要贡献,理解少数民族政治、经济与社会地位现状及其原因,培养学生分析与解决实践问题的能力。这一主题内容主要包括:内战后的美国南方历史研究,非裔美国人、亚裔美国人、墨西哥裔美国人、菲律宾裔美国人历史研究,东南亚/亚洲民族志,跨国主义和社区研究,华人华侨史,爵士乐时代,墨西哥与美国的食品主权运动,太平洋西北部土著民族研究,美洲印第安人发展史等。例如,“爵士乐时代”课程主要呈现第一次世界大战后20年美国大发展的新时代。通过学习,学生可以认识到非裔美国人与盎格鲁美国人在政治、经济、文学、种族关系以及爵士乐文化方面的互动融合,这种互动融合创造了美国的新时代。(6)Afro-american studies,http://www.washington.edu/students/crscat/afamst.html.

5.少数民族艺术研究

这一模块呈现少数民族文学与艺术,提供理解不同思维方式、行为方式与价值观的机会,促进民族间的理解与交流。主要内容是关于非裔、亚裔、拉丁裔与印第安人文学艺术的研究,如非裔美国人文学作品研讨,非裔美国人影视研究,非洲文学流派,影视作品中的非裔女性,非洲流行音乐,非裔民俗节日,美国少数民族文学比较研究,亚裔美国人戏剧,亚裔美国诗歌研究,夏威夷文学研究,拉丁美裔影视欣赏,美国土著居民传统礼仪、传统音乐、艺术与美学等。以“拉丁美裔影视欣赏”课程为例,老师与学生共同研讨当代美国拉丁美裔的剧院场景和表演艺术,学习艺术设计、艺术理论、表演主题、剧本的编写和表演形式等内容,分析拉丁美裔语言、表演艺术形式和影视内容创新等。(7)Chicano studies,http://www.washington.edu/students/crscat/chist.html.

华盛顿州立大学的多元文化课程模块为方便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与专业特点选课,主要以通识选修或专业选修课的形式开设,学校只在学分与学时方面制定要求。在学时方面,多元文化课程内容要占各学院专业选修课学时的12.9%。学生要在通识选修课模块中至少修满24学分的多元文化课程才能达到毕业要求。(8)Diversity at the UW,http://www.washington.edu/diversity/learning-about-difference/.这些课程有助于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学生适应学校环境,提升学业成就,培养少数民族学生在当今国际社会的跨文化能力。

二、多元文化课程的实施途径与教学模式

课程的实施是课程计划付诸实践的过程,是动态过程,主要指学校和教师通过哪些途径与怎样的教学模式将课程付诸实践,从而有效影响学生身心发展。

(一)实施的途径

美国高校一般采取四种实施途径,也是当今国际社会在实施多元文化教育时常用的途径,是由美国多元文化教育领域鼻祖班克斯(James A.Banks)教授提出的,即贡献途径、附加途径、转换途径和社会行动途径。本文以华盛顿州立大学为例,阐明这几种途径的具体实施方式:

1.贡献途径——实施多元文化课程的初级阶段

贡献途径是在现有课程中呈现一些民族的英雄、传统节日和某些有代表性的事件。这些内容可以在教学计划中,也可以是教学计划中没有的隐性课程,如学校设施、学校文化墙与文化活动月等。这一途径可以帮助学生了解文化多样性,帮助少数民族学生形成文化认同,进而形成民族自尊与自信,提升其学业成就。贡献途径多以学校设施建设或活动的形式开展,即使是学校教学计划中的课程,也只是涉及少部分的少数民族文化,没有改变课程结构、课程目标与课程特征。比如在“爵士乐时代”课程中呈现一些非洲的传统节日与非裔美国人在爵士乐方面所取得的成就,这些内容只是教学案例或素材,不影响课程结构与课程设计,因此非常灵活、简单,极具操作性。(9)The center for teaching,Research & Learning,http://www.american.edu/ctrl/.这类课程不占课时,但会积极促进学生形成互相尊重、互相欣赏、团结一致、和谐发展的意识。

2.附加途径——实施多元文化课程的发展阶段

这一途径是在不改变课程结构的基础上,在一门课程中以某个单元的形式学习与民族相关的内容,如关于民族的一些概念、系列主题事件等。这一途径有利于所有学生掌握主流群体文化与少数民族文化。例如,在学习“美洲印第安人教育现状”这一单元后,开设研读诸如《与狼共舞》或《启示录》等原住民著作的附加课程。这一实施途径既能够保障核心课程内容的完整性,同时又加强了学生对印第安文化的了解。附加途径比贡献途径在学习民族文化内容方面更系统、更全面、更深入,是多元文化课程实施的趋势,大多数课程都是通过这一途径实施的。

3.转换途径——实施多元文化课程的高级发展阶段

转换途径,即指转换课程目标与结构,课程尝试从不同民族和不同文化团体视角学习一些概念、观点与主题等。例如,在学习关于“哥伦布发现新大陆”这一内容时,将视角转换为“两种文化的相遇”,这种视角的转换使学生从不同种族和文化团体的视角对概念、观点等进行思考。再如,“美国的种族、阶级和性别大融合”这门课程运用不同文化视角学习不同民族、不同性别与不同地域等内容,帮助学生深刻认识各民族发展的历史与文化。这一途径对教材的编制与授课教师的要求较高,在实施过程中操作性不强,是一种理想的途径。

4.社会行动途径——多元文化课程的社会实践阶段

这一途径可以理解为多元文化课程的实践过程,即通过组织相关活动使学生发现并提出关于社会中民族问题的某些重要问题,尝试提出解决该问题的方案,即主题调研报告。例如,在学习“非裔美国人”这一专题时,学生采取小组合作方式,调查分析校园内发生的偏见与歧视问题,然后深入调查收集导致这些问题的原因,最后提出改进学校民族关系的行动方案。这一途径可以培养学生对政治民主的参与意识和参与能力,锻炼学生辩证思维能力与创新解决问题的能力,深受学生推崇,但对学校支持度与教师的指导能力提出较高要求。

(二)教学模式

教学是师生间进行文化传承、获取知识的过程,是实现课程目标的主要途径,课堂是教学的主要阵地。在课堂上不同民族、不同文化群体平等沟通、对话和交流,采用合作与探究等教学方法,不仅能够使学生学会合作技巧,还能帮助学生理解、接纳、欣赏其他民族文化传统,减少并逐渐消解学生间的心理距离与心理隔阂,预防与消除刻板印象。为更好地实现多元文化课程的课程目标,华盛顿州立大学在教学上主要采取以下三种模式:

1.文化响应教学模式

任何一种教学模式的选择与运用都是以教学内容为依据。多元文化课程内容是重视文化特征与文化意义的课程,文化响应教学模式适应了教学内容的这一特点。运用该教学模式主要做到:(1)将不同民族学生分组,合作探究学习,创建一个开放的教学过程;(2)课堂允许不同文化背景的学生用自己习惯的沟通与表达方式;(3)允许学生独立选择适合自己文化传统的学习方式;(4)给学生提供展现自己成就的情境,使各民族学生都能体验到被重视、被尊重,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5)运用批判性、探究性的学习方式,如运用批判性提问、案例研究等方法培养学生辩证思维能力,深化并巩固学生已获得的知识。

2.体验教学模式

体验教学模式的最大优势是在课堂上通过“角色扮演”或者“角色互换”等活动创造一个轻松、和谐与包容的课堂环境,让不同民族学生切实体会到歧视与被歧视、平等与不平等,逐步培养学生辩证思维、换位思考能力。华盛顿州立大学为了让学生尊重、欣赏与接纳文化多样性,消除不同文化背景学生的歧视与误解,创建了多个不同民族的活动空间。每个民族特色的活动空间都依据该民族的文化传统进行设计,方便学生在校内就能够亲身体验少数民族的不同文化,激发学生了解其他民族文化的兴趣和热情,创建各民族互相尊重、互相欣赏、团结合作的学校氛围。

3.对话教学模式

教学的本质是一场对话的过程,对话是优秀教学的本质性标识,不论以哪种教学方式或教学模式为主导,教学过程都是平等、互动、民主、交往、沟通与合作的对话过程。学生在和不同群体的对话、融合、沟通与汇聚的过程中,获得新知、形成新的视界、克服已有的认知偏见,从而实现发展。(10)刘庆昌:《对话教学初论》,《教育研究》2001年第11期,第67-69页。多元文化课程既体现主流文化,又凸显少数民族文化,呈现不同民族文化的精神信仰与情感需求,蕴含丰富的文化资源,为开展对话教学提供了丰富素材。以多元文化课程资源为媒介,分享不同民族的精神信仰与情感需求,使参与分享对话的主体相互理解,彼此吸纳新信息,形成“视域融合”(fusion of horizons)以及不同群体间的互相认同。(11)伽达默尔:《真理与方法》,洪汉鼎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99年,第390-391页。如在学习“现代国家的建立”这一内容时,教师组织辩论赛,辩论赛队员由各民族学生组成,在辩论中大家各抒己见,最后通过教师提炼总结,升华辩论主题,达到辩论目的,即不同民族文化背景的学生能够从“他民族”立场审视现实问题。对话教学具有开放性与动态性,能够帮助学生学习表达、学会辩论、学会沟通,为不同文化背景的学生提供更新的观念、开阔的视野与转换思维的平台。

高校以多元文化课程为平台,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模式与途径,能够使不同民族的学生认知文化多样的宝贵性,能够尊重、理解与接受不同民族群体的价值观与行为方式,进而形成跨文化沟通与交流的能力,不仅能够提升少数民族学生的学业成就,更有助于国家的融合发展。

三、多元文化课程开发与实施的效果与启示

多元文化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实施,能够培养学生包容、尊重以及欣赏文化多样性的态度;形成正确认识、处理主流文化与少数民族文化关系的能力,提升少数民族学生学业成就,促进少数民族学生个体的良好发展。

(一)美国高校开发与实施多元文化课程的效果

2013年,美国教育行政部门的一项报告表明,大约有83.7%的美国大学和学院开设了多元文化课程,近50%的高校要求学生必修两门多元文化课程才能毕业;25%的高校近10年都在多元文化课程研究领域取得了丰硕成果。(12)Samuel E.Kelly Ethnic Cultural Center,http://depts.washington.edu/ecc/reservations/reservation-information.华盛顿州立大学的少数民族事务与文化多样性委员会于2016年发布了关于多元文化课程学习效果的研究报告。数据表明,非洲裔美国学生在学习多元文化相关课程后,增强了学业自信心,对学校生活与社会活动表现出更明显的兴趣,思辨能力更强,能够用批判辩证的思维分析问题,在学术造诣方面也呈现出更好的发展趋势。华盛顿州立大学少数民族学生的毕业率由2006年的60.4%上升到了2016年的71.4%。(13)Diversity at the UW,http://www.washington.edu/diversity/learning-about-difference/.

(二)美国高校开发与实施多元文化课程的启示

美国高校多元文化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实施,提升了少数民族学生的学业成就,促进了学生个体积极参与社会活动,对我国民族高校的多元文化课程建设具有一定的借鉴与启示意义。

1.多元文化课程资源开发的课程目标应明确具体

明确的目标是保障课程开发与实施的前提。我国民族高校在开发多元文化课程资源的过程中,应先从知识、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方面制定多元文化课程目标,依据目标选择课程资料,编制课程内容。知识目标是要求学生了解少数民族文化和历史等知识,知道文化多样性不是缺陷而是宝贵财富;能力目标是使学生形成沟通合作技能,形成辩证思维能力,能够思考并正确处理不同文化背景人群的矛盾冲突,能够适应学校及参与社会民主活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是使学生认同文化多样性的意义,认识到国家的发展依赖于各个民族的共同发展。

2.多元文化课程内容既提倡多元,又强调一体

新时期,我国主体民族和少数民族之间教育的形式,由过去单一文化中心变成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与外来先进文化的多元文化教育形式,汉文化的向心力削弱。(14)马戎:《重建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新的历史条件》,《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9年第4期,第22-23页。因此,民族高校在多元文化课程资源开发中应注重教育多元性与一体性关系的处理,既注重文化教育的多元性,又旗帜鲜明地强调文化教育的一体性。可借鉴美国多元文化课程资源开发五大主题,重视文化多样性教育,同时要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课程,强调一体教育。既有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知识,又有当代社会发展的现实问题,有助于学生理解社会现实和当今社会文化多样性的缘起与发展历程,提高学生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和对异文化的认知,加强对多元文化积极情感的体验,为形成各民族相互了解、相互尊重与相互交流的大融合奠定基础。

3.多元文化课程实施途径应多样

多元文化课程可以通过贡献途径、附加途径、转换途径以及社会行动途径来实施。课程内容不同,所运用的实施途径也不同。例如,我们可以通过附加途径,以专业选修课或通识课等形式开设少数民族语言文化、艺术以及历史文化研究等课程;在节假日等特殊节日,通过举办丰富多彩的庆祝活动,呈现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在社会实践活动方面,利用校内外第二课堂打造体验民族传统文化的活动平台,帮助学生思考并分析民族融合交流中的经验与面临的问题。

4.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模式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积极运用文化响应教学模式、体验教学模式与对话教学模式。在教学中构建丰富的场景,运用思辨的对话,保证不同文化背景的学生享有公平的开阔视野与互相交流的机会,引发学生深入思考,有利于提升每个学生的参与度,帮助少数民族学生正确认知自身民族文化与国家主流文化之间的关系。灵活多样的教学模式能够使学生在亲身实践中体验文化多样性,激发学生了解文化多样性的兴趣和热情,理解现实社会存在的文化冲突问题,能够更快、更好地解决少数民族学生的学校适应问题,提升学业成就,也为适应社会发展变化奠定基础。

四、结语

美国高校的多元文化课程不仅在研究方面开展得比较早,而且在实施过程中也积累了非常丰富的经验。在对华盛顿州立大学多元文化课程开发、实施途径与教学模式进行剖析的过程中,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出美国高校多元文化课程不仅目标明确,而且已经形成了非常完备的体系,对学生培养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我国是多民族国家,国家非常重视少数民族教育问题。在中华民族“多元一体”视域下,民族高校应进一步充分借鉴他国成熟经验,依据实际挖掘多元文化课程资源,运用多样化实施途径,加强少数民族学生交往、交流与交融能力的培养,为培养更多少数民族高级专门人才,促进边境民族地区政治稳定、经济文化繁荣发展发挥更大的作用。

猜你喜欢

少数民族途径民族
我们的民族
一个民族的水上行走
构造等腰三角形的途径
我认识的少数民族
多种途径理解集合语言
减少运算量的途径
多元民族
求真务实 民族之光
少数民族治疗感冒的蕨类植物(一)
少数民族治疗感冒的蕨类植物(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