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高职英语教学中的中国传统文化渗透方法

2019-03-02张洪玲冯庆兰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19年19期
关键词:道德经英语教学传统

张洪玲,冯庆兰

(德州科技职业学院基础部,山东德州 266232)

五千年文明,三千年诗韵。 历史学家认为,中国的优秀文化源远流长,必有一伟大力量蕴于其中。这个力量就是我们党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它所滋养的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 它给予了中华民族伟大的生命力和凝聚力。大力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坚定文化自信, 担当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教师是文化最直接的传播者,弘扬传统文化更是义不容辞。

1 教师在英语教学中渗透中国传统文化的前期准备

1.1 思想前提:高度重视在工作的点点滴滴中落实传统文化

基于中华文明五千年的历史, 中国人是最有资格讲文化自信的民族。 只是由于英语教学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缺失,在英语教学和考核中很少涉及中国历史、文化及现代化建设成就, 而忽略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授,没有有效的渗入,导致了中国传统文化在交流传播中的严重失衡。在英语教学中,适时输入中国文化知识,不仅能激发学习者的兴趣和好奇心,又能使两种文化的差异以生动形象直观的方式呈现出来, 便于学习者发现两种文化的共性和个性,进行批判性学习。

再者,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渗透绝不只是停留在课堂的说教上,重点是落实,身教胜过言传。 作为英语教师,所做到的如“学而不厌”:不断提升自己的知识结构, 密切关注该学科和该专业的方向性和前沿性的问题,还有“诲人不倦”,并且要及时了解学生的心理动态和思想; 对于基础差又有强烈的上进心的同学当然要耐心讲解,引导学生举一反三;以及“有教无类”:不去关注学生的家庭背景,只要想学的都一视同仁。

1.2 积极掌握具有中国特色的中国英语

中国英语是用英语表达中国特有的事物和现象,更具有国情和中国文化的特点, 主要通过意译和音译的手段将其翻译成英语, 被英美国家所接纳和广泛使用,并融入了英语词汇当中。 教师应运用查阅书籍,视频资源和网络资源等多种渠道搜集资料。如“不作死就不会死(no zuo no die)、好久不见(long time no see)、城管( Cheng-guan)、给力(gelivable)”等就来自《新东方英语》微信公众号;再如“白日依山尽(the sun along the mountains bows),黄河入海流(the yellow river seawards flows). 欲穷千里目(you can enjoy a grander sight),更上一层楼(if you climb to a greater height)。 ”就是来自中央电视台的视频资源《经典咏流传》。

2 在英语教学中渗透中国传统文化的具体方法

2.1 课前学生的public speaking 环节

以笔者自身的教学经验为例,在每次开新课之前,要求学生课前准备与新课内容相关的中文的和英文的资料,并在课堂的前5min 以演讲的形式展示,从而锻炼学生的英语口语表达能力。

比如,在讲Thanks Giving Day(感恩节)之前,列举中国人的传统节日 (traditional festival) 象清明节(Tomb-sweeping Festival)、 端午节(Dragon Boat Festival)、中秋节(Mid-autumn Festival)、春节(Spring Festival)等,并解说每个传统节日的文化底蕴。 学生在课前准备资料的过程中,既巩固了英语词汇,又对中国的传统节日有了更深的理解,能在清明节想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 能在端午节想到爱国诗人屈原的千古名句“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 能在中秋赏月时想起当年苏轼的感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对比西方的感恩节,中国文化何止是源远流长!

在介绍课文背景知识时,课文导入环节时,讲解传统文化中的相关点。 《游子吟》是中国人从古至今都是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慈母手中线(the thread in the loving mother’s hand),游子身上衣(making the clothes for her wandering child)。 临行密密缝(before his departure how elaborately mend),意恐迟迟归(fearing his return may be prolonged)。 谁言寸草心(who dare to say the heart of little grass), 报得三春晖(could repay three months of spring’s brightness)。”这首《游子吟》是中唐诗人孟郊所作, 由于他深情地歌颂了一种普通而伟大的人性美——母爱,引起了无数后人的共鸣。诗人仕途失意,饱尝了世态炎凉后,体味到亲情之可贵,于是写出这首颂母之诗。 用“寸草心”和“三春晖”写小草难以报答阳光的抚育,正如寸草不能报答春日的恩泽,子女也难以报答伟大的母爱,表达出子女对母爱的感激之情,中国人每天都在过母亲节!这样更会激发学生的兴趣,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孝心,更大大提高了学生的文化自信。

2.2 课堂学习中的点滴渗透

适当加入中国传统文化的元素。 比如 “to fish in troubled water”就是中国三十六计之浑水摸鱼,顺便引导学生课下了解孙子兵法与三十六计;“every season bring its own joy” 就是“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 ” 借此介绍此诗的作者无门慧开禅师以及禅宗“无念、无相、无性”的思想要旨。“A thousand of journey begins with a single step”就是“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出自《道德经》第六十四章),借此介绍一下老子这位中国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世界文化名人。《道德经》以“道”解释宇宙万物的演变。不少国家的领导人指出,在政治上,要想构建“和谐社会”与“和谐世界”,必须善于从老子《道德经》中去寻找政治智慧。 德国前总理施罗德大声呼吁:每个德国家庭买一本中国的《道德经》,以帮助解决人们思想上的困惑。 美国前总统里根援引《道德经》中“治大国若烹小鲜”的治国名言,以寻求其治国理念和方略。 俄罗斯前总统梅德韦杰夫建议全世界“遵循中国古代伟大哲学家和思想家老子的教诲,来应对世界金融危机”。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极力推崇老子的《道德经》,援引老子的“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的名言,努力将这种不朽的哲学智慧应用到联合国工作中。 了解这些,作为当代大学生,他们一定感到身为一个中国人的骄傲,文化自信何愁提高?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

2.3 课后总结和反思阶段的渗透

课堂上的时间毕竟有限。 古语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教师在课堂上的渗透只是授人以渔,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在自己的学习中自觉运用双语思维习惯和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的能力。 比如,《计算机专业英语》 中提到计算机病毒, 计算机病毒(Computer Virus) 是编制者在计算机程序中插入的破坏计算机功能或者数据的代码,能影响计算机使用,能自我复制的一组计算机指令或者程序代码。问题是:编程者为何要这样做(Why does the programmer do this? ),答案很明显:编程者有技术但是德行不够。 联想到司马光在《资治通鉴》 里分析智伯无德而亡时写道:“才德全尽谓之圣人,才德兼亡谓之愚人,德胜才谓之君子,才胜德谓之小人。”借此告诫大学生们在上学期间要“修德兼修身。”

2.4 教师还应引导学生积极寻找装满自己水桶的方法

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适当地向学生介绍和讲解反映中国历史和文化的一些词, 增加对传统文化的知识储备,同时多推荐一些介绍中国文化的英文书籍,网络资源,让学生用英语思维、多种渠道地增加对中国文化的了解和认知。 如给学生推荐中译出版社出版的中英双语版的《论语》(confucious);由荣获国际翻译界最高奖项之一的“北极光”杰出文学翻译奖获得者许渊冲先生的翻译并由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出版的《唐诗三百首》(300 Tang Poems)。

3 结语

在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师应该发挥主导作用, 激发他们对本民族文化的热情,使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产生兴趣,从而使中华优秀文化得到传承。 大学英语教学中巧妙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在学习英语的同时感受到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 让当代大学生既立足于本民族的文化又开阔了眼界,继而,锻炼语言能力的目标,实现既激发学生对传统民族文化的兴趣, 培养当代大学生的文明互鉴的能力和国际范儿。

猜你喜欢

道德经英语教学传统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道德经》的“中和”思想探究
巧用“五法”激趣——以英语教学为例
高中英语教学中德育的渗透
如何提高英语教学的有效性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老传统当传承
口耳相传的直苴赛装传统
《道德经》中的领导智慧
《道德经》“鸡犬之声相闻”与《桃花源记》“鸡犬相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