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艺术的主体性初探

2019-03-02周沁雪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19年19期
关键词:莫扎特艺术创作艺术作品

周沁雪

(南京师范大学音乐学院,江苏南京 210000)

主体性是艺术的一个基本特征。 艺术的主体性体现在主体认识、主体情感、主体创造、主体风格这几个部分中。 而当艺术被认知为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时,其生产则作为一种特殊的精神生产,决定了艺术必然具有主体性的特征。艺术的主体性造就了现如今这个包罗万象的世界有着各种各样,各具特色的艺术作品。 作为艺术的基本特征之一,主体性体现在艺术生产活动的全过程中,包括艺术创作、艺术作品和艺术欣赏。

谈到艺术,艺术品,自然就会想到艺术家。 艺术家创作的灵感通常都来源于现实生活实践之中。 社会现实生活是艺术创作的素材源泉,此时,时作为创作主体的艺术家们在艺术创作中起着决定性作用。 所以说艺术创作离不开现实社会生活, 更与艺术家的艺术创造劳动密不可分。

1 主体认识是根本

首先, 艺术具有主体性最根本的原因就是主体认识的不同。由于艺术家主体认识的不同,他们在大千世界中面对浩瀚的生活素材, 在进行选择及认知之时就可能不同。比如,有人认为“雪”是圣洁、高贵的象征,而有的人却觉得“雪”代表的是寒冷,冷酷无情。所以艺术家主体认识的不同才有可能造就这世间数不胜数的艺术作品、艺术形象。 艺术家对创作素材进行了选择、提炼、加工、改造,并且加入自己主观的思想感情、愿望及理想来“物化”自己的艺术作品,从而这世间每一件艺术品都饱含着艺术创作者他独特的情感以及审美,很好地体现出了艺术家自己独特的创作风格和个性。

这不禁让笔者想起了,经典的《莫扎特传》。这部电影其实是导演、 编剧对莫扎特及萨利埃利等人主体认识的体现。他们将莫扎特认知为一名神童,莫扎特在影片中即是“神”的化身。 整部影片呈现出导演心目中的莫扎特,他才华横溢,他滔滔不绝的灵感是他与生俱来的天赋,上天赋予他高超的作曲能力。这部影片采用倒叙的手法, 借宫廷乐师萨利埃利之口讲述了莫扎特精彩非凡的一生。两个人在影片中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萨利埃利的平庸也衬托了莫扎特音乐上无与伦比的造诣。而导演用这种方式来呈现电影,也是为了更好地诠释自己内心中的莫扎特, 更好地向观众展示他主体认识中的莫扎特及其音乐。

当然艺术有着主体认识的特点不仅存在于电影中,还存在于其他的艺术形式之中,这样的例子可谓是不胜枚举。元代王冕的《墨梅图》大家都非常熟悉,可谓是梅花图里的佼佼者。王冕爱梅,也善画梅,他画梅干,用笔遒劲,顿挫得宜。 绘花瓣,或用浓淡水墨点燃的电花法,或用双线勾勒的圈花法,或点、圈合用,变化多端,均能生动地表现出梅花的特有形态,并通过对梅花刻画,寄寓或抒发自身的情怀、理想和抱负。 而明代唐寅,他的《梅花图》绘折枝墨梅,自提七言诗一首。 抒发了自己的清高逸气。 梅枝曲折向上,花朵随枝点染,笔墨十分干净简练。画幅以大面积的空白,用潇洒飘逸的行书题诗,表现了人文画在诗画结合上的特点,也反映了唐寅在艺术方面的综合修养。 可见,同样是梅花,同样是抒发自己的胸意,两位画家的主体认识不同,所以产生了两种不同的艺术风格, 也就让欣赏者有了不同的审美感受。 王冕的梅花画得惟妙惟肖, 十分注重细节,非常逼真。 而唐寅的梅花图有着大面积的留白,并且笔墨精简,注重写意。因此每件艺术品会深深刻上属于艺术家自己的烙印,艺术作品才有千姿百态的展现。

2 艺术主体情感是显著的

艺术的主体性同时也源于艺术家的主体的情感特点。所有的艺术都是情感的艺术,可以说没有情感就没有艺术,而这种情感来源于艺术家主体的情感特性。在艺术创作和艺术欣赏中, 始终扮演重要角色的心理要素就是情感。 所谓的情感,是指人的喜、怒、哀、乐等心理形式, 它反映着人对外部世界的对象和现象的主观态度。不论古代或是现代,中外的艺术理论家们都十分看重情感的作用和地位。罗丹曾说“艺术就是情感。”列夫托尔斯泰则在其《论艺术》中明确表明:“人们用语言互相传达思想,而人们用艺术互相传达感情”。 他相信一个人在自己心里唤起曾经经历的感情, 并且在唤起感情之后,使用动作、线条、色彩,并且用文字所表达的形象来传达这种感情, 使别人也能体验到这同样的感情——这就是艺术活动。

著名的法国雕塑大师罗丹在法国加莱市有一个重要作品《加莱义民》。 他用非传统手法创作了这个纪念性主题雕塑, 为了表现当时人物所遭遇事件的忠贞原貌,表现人物前往敌营屈从求全的神态,坚持了不使用台座的构想。 这样原本高高在上的雕塑像“纪念意义”一样下落在大家所共同生活的土地高度上, 这不仅表达了作者的内心所想所饱含的情感, 也更是让人们感同身受英雄们的牺牲的精神力量。 谁知这个构想遭到了反对,雕像完成后还是放在了高台上,不过这样也是人们不得不“瞻仰”这个作品,也使欣赏者得以从不同角度分别审视六人不同神情表现, 进而感受这组雕塑里不同人物代表的不同情感。

所以说, 艺术家主体情感对艺术作品的最终呈现是有着极大的影响的。 每一件艺术作品都流露着艺术家内心的情感和思想。

3 主体创造是丰富的

任何优秀的艺术作品作为艺术家创造性劳动的产物都应当是独特的,不可重复的,具有艺术的独创性。正因为如此,才有这么多丰富的艺术创作,而这些艺术创作都带有着主体性的特点。 艺术的主体创造可以分为原创和再创,也正是因为创造所以艺术美在社会美、自然美这三个传统美中成为最高形态的美。 艺术家对社会认识的差异也能造就作品的创作的产生影响。

俄国讽刺戏剧家果戈里的代表作《钦差大臣》正体现了艺术主体创作的原创与再创。 这使得这部讽刺喜剧的层次内容更加生动、丰富。故事描写纨绔子弟赫列斯达可夫与人打赌输得精光,正一筹莫展,从彼得堡途经外省某市,被误认为“钦差大臣”,在当地官僚中引起恐慌,闹出许多笑话。 然而,这名青年却因担心骗局被揭穿而匆忙逃走。当市长官邸里正处于热闹的高潮时,邮局局长手捧一封信走进来。 那封信是青年写给彼得堡的朋友的, 他在信里大肆嘲笑那些把自己误认为是钦差大臣的笨蛋, 并为每一个官吏取了一个令人难堪的绰号。当市长与官吏们正为这件事而哑然失声时,真正的钦差大臣来临了。 帷幕就在大家呆若木鸡的情况中落下了。整部剧所有的角色皆为反面角色,充分表现了当时官僚主义溜须拍马、徇私舞弊的嘴脸。而在整部剧上演的时候, 观众看着台上滑稽的一幕幕场景皆捧腹大笑。 而观众的笑不同于原剧本中写出的人物角色的笑,观众的笑声正是对整部作品的一次再创造。观众们用笑来表明自己的态度, 同时也用笑对整部剧起到了一个衬托作用。观众们的笑声就是整部剧的正面,从而起到对台上反面人物的讽刺。 这正是整部作品再创的力量。 由此可见,艺术的创作角度是多方面,艺术的主体创作是丰富的。

4 艺术的主体风格是完满的

一个成熟的作者可以完成一件成功的作品, 而此时艺术的主体风格则是完满的。 每位作者的作品都应该展现出自己独特的主观艺术风格。

朱自清和俞平伯曾经一同去秦淮河游玩, 并各自写了一篇同名散文《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 两篇散文取材相同,时间、命题更皆完全相同,但这两篇散文却有着各自鲜明的艺术特色和风格。 朱自清的这篇文字朴实,清新而又委婉,而余伯平的这篇文笔细腻,情景交融。 两位作家给这两篇文章都打上了各自鲜明的主体烙印, 这也使得两篇文章有着属于自己的主体艺术风格。而两位作家作为成熟的写作者,两篇文章的主体风格是完满的。 正是因为他们是成功的艺术家写出了成熟的作品,所以这两篇文学作品才可称为艺术品。

5 艺术欣赏具有主体性

艺术欣赏存在个体差异性。每个人的生活经历、脾气性格、审美能力、文化素养各不相同,所以这也就造成了每个人对同一件艺术品都有着不同的看法和感受。 当我们欣赏艺术品时,不仅是主体对客体的感知,更是主体对客体能动的改造加工过程。 这也就是为什么“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艺术鉴赏其实就是美的再创造。

艺术欣赏中这种主体性特征, 可以使欣赏者获得的艺术感受和艺术家本身的创作意图产生差距, 甚至是完全不同。 一个典型的例子,柴可夫斯基的《第四交响曲》第一乐章,圆号和大管吹出低沉、冷峻的音调,作曲家说“这是噩运,这是那种命运的力量”“它是不可战胜的,而你永远也不会战胜它”。 但是对柴可夫斯基了解颇多的梅克夫人却说“在你的音乐中,我听见了我自己,我的气质,我的情感的回声。 ”。 可见“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不同的人带着不同的想法,看出来的艺术品内涵也是不同的,所以艺术欣赏也具有主体性的特质。

综上所述,艺术的主体性体现在多方面,它贯穿于艺术生产活动的全过程,在创作、作品本身以及欣赏中处处皆可看出主体特性。 了解这一点我们以后也可以更客观、理性地来阅读相关的艺术文献、艺术评论等。我们也可以在欣赏或者鉴赏艺术作品的过程中, 将艺术主体性这一基本特征纳入我们分析研究的对象。 这将有助于我们对作品有自己的想法和见解。 作为音乐专业的学习者,也更有助于我们演唱或演奏乐曲。所以说,主体性是艺术的一个不可忽视的基本特征。

猜你喜欢

莫扎特艺术创作艺术作品
一世哲布尊丹巴艺术创作考叙
《榜样》:艺术创作的一次“出圈”表达
丁 雄艺术作品欣赏
王立新艺术作品欣赏
丁 雄艺术作品欣赏
王立新艺术作品欣赏
莫扎特
你不是莫扎特
轻浅不是莫扎特
艺术创作全面繁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