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十八大以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应用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研究综述

2019-03-01章妍管新华

教书育人·高教论坛 2019年1期
关键词:治国理政思想政治理论课方法

章妍 管新华

[摘 要]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我们党在新的历史发展方位下的思想引领。如何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应用这一新思想丰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内容,成为当前学术界研究的热点。在立足于十八大以来大量相关文献的基础上,本文梳理和归纳了相关研究的观点,以期找到高校思政课应用治国理政思想的思路和方法,并指出目前研究取得的成效、不足和未来发展的方向,为今后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 思想政治理论课;治国理政;方法

[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8-2549(2019) 01-0098-03

2017年10月18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大会确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下文简称新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在新的发展阶段,对于这一理论的学习、研究、宣传已经深入人心,实现掌握群众、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是全党全国的一件大事,也是理论工作者的重要历史使命。

一 高校思政课应用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的主要内容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实现“三进”的主渠道、主阵地。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融入思政课中是现阶段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面临的重要任务。一方面,这是更好地贯彻了党的指导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的要求;另一方面,用新思想不断丰富教学内容,是思政课针对性和时效性的体现。同时,让大学生了解党的最新理论成果,可以凝聚大学生精神动力、是当下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实现大学生个人价值的重要前提。因此,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应用新思想具有必然性,是理论和现实的双重需要。

(一)思政课应用中国梦的主要观点

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曾在多种场合提及中国梦,中国梦成为高校思政课的热点词,在思政课中如何讲解中国梦的内涵也成为学界研究热点之一,学者们纷纷从各门课程的独特性上找寻思政课应用中国梦的具体契合点,阐述中国梦的内涵。

“原理”课重点在帮助学生明白理论的科学依据,刘冠军认为,要从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认识论视野中科学解读中国梦,将实现中国梦放在整个人类社会发展历史进程中理解。龚鹰认为,“纲要”课从历史维度来阐明中国梦这一近代以来中国人民的奋斗目标,可以激发学生的使命感。中国梦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成果,与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一脉相连的,张晓刚认为在“概论”课中第一章着重阐释中国梦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内在联系,让学生明白中国梦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丰富和发展。雷骥认为,“基础”课对当代大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要把大学生个人的梦想、理想信念与实现中国梦结合起来,增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时代性和现实性。

(二)思政課应用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主要观点

“四个全面”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直面当代中国和当今世界的重大课题提出来的重大战略布局。汪宗田认为,在“原理”课讲清楚“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要重点发掘其所蕴含着的坚定的人民立场、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和唯物辩证的方法。杜新和认为,在“概论”课中全面解读“四个全面”战略思想,要将四个全面分别放在第六章、第七章、第八章和第十一章中进行教学,明白“四个全面”的历史渊源,以及对改革开放理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理论和对党建理论的深化。王庆华认为,通过在“纲要”课中了解近代以来中国人民所追求的历史任务,可以更深刻地理解“四个全面”。例如“天朝田亩制度”、《大同书》、三民主义、中国共产党的最低纲领和最高纲领都体现了近代以来先进的中国人所追求的美好理想,都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相联系。孙晓晖认为,四个全面融入“基础”课则要重点讲清楚廉洁教育的必要性以及全面依法治国的必然性和内涵。

(三)思政课应用五大发展理念的主要观点

五大发展理念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发展理念的概括,理所当然要融入高校思政课中。杜宝玲认为,在“原理”课要通过结合意识的能动性、规律客观性和联系的普遍性等理论,阐明五大发展理念的哲学底蕴,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其内在的逻辑线索和思想内涵。胡绪明认为,五大发展理念是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原理的创造性运用和创新性发展,而阐明这种“创新性”和“创造性”,正是实现五大发展理念与“原理”课政治经济学教学相融合的着力点。邱仁富认为,创新的发展理念融入“概论”课,要把握理论的继承与发展,重点讲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实践过程对创新的理解及其发展历程,尤其是习近平总书记对创新的最新阐释,对解决当代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引领作用等。

(四)思政课应用四个自信的主要观点

韦少雄认为,在“原理”课教学中, 可把“四个自信”融入“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多样性”内容中,讲清制度、文化在社会结构中的地位和作用,帮助学生树立起“四个自信”的理论自觉。王续颖认为,“概论”课授课时应抓住“四个自信”这一主线,讲清“四个自信”的历史背景和现实依据,例如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授课时, 侧重把握与“文化自信”的关系。张向红认为,中国近现代史是“四个自信”形成的历史背景和依据,在课堂教学时,要以历史事实为依据,讲解“四个自信”提出的内涵、历史依据、逻辑关系和现实意义。潘学良认为,“基础”课可以在有关理想信仰教育、价值观引导的章节教学中,科学恰当地融入“四个自信”的教学内容,增强大学生对社会主义的信仰,引导他们建立崇高的理想信念。

总体上,思政课应用新思想要把握“一主三辅”的策略,即以新思想的主体内容融入“概论”课为主,在“原理”课、“纲要”课、“基础”课分别探究其理论基础、历史逻辑和现实意义。

二 高校思政课应用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的方法

(一)创新课堂教学方法

思政课教师在实践中探索出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是思政课改革创新的重要内容之一。高校思政课应用新思想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法:

专题式教学法。首先,专题式教学法可以根据教学需要,突破教材限制,以专题为主线全面性讲授同一历史进程中不同性质的内容;其次,与现实相连,例如专题式教学在涵盖《概论》课十五章内容的同时,可以紧密结合新的理论,进行诸如思想路线基础专题、国情基础专题的讨论;再次,回应学生诉求,“着重关注学生现实生活中存在的热点、疑点、难点问题”。

内容嵌入式,就是把与“概论”课内容相关的习近平有关问题的论述嵌入到“概论”课的教学内容之中。例如在讲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时,应特别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由道路、理论、制度构成的整体,而不能单纯地只讲解理论体系而把道路和制度完全抛开。

观点精讲式,就是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主要观点和精彩话语进行摘编和精讲,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的精彩语录,让学生深入把握习近平总书记主要观点和精彩话语的实质和话语特色。例如,深刻把握“转变工作作风就是要打破‘围城、‘玻璃门和无形的墙,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多接接地气很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等观点的内涵。

置入式教学法,就是“使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与氛围中感受历史和今天”。教师在教学中要特别关注与历史关联的现实问题,尤其是一些对大学生的学习生活有现实影响或使其感到困惑的问题,使课堂变得生动。

(二)创新课外教学方法

思政课虽然能对新思想做出系统性的梳理与讲解,但是受课时等方面的限制也存在局限性,因此加强学生对新思想的认同仅在思政课课堂上讲解是不够的。刘长贵提出,通过精选内容开辟思政课第二课堂进行政策宣讲,能以最快速度最短时间最准确地将党的最新大政方针传播到学生中去,有效提升思政课的时效性。柯东贤认为,思政课应选取教材里的重难点知识,借助 Crazy talk 或 Focusky等录制软件进行微课程录制,满足学生“碎片化”“随时随地化”的学习需求。

高校贯彻落实新思想不仅要进行理论讲解,更要与实践教学相结合,使大学生切身感受和深刻体会理论的生命力。牛田盛认为,要“使‘习近平新思想教育的实践教学制度化、常态化”,需要开展形式多样的实践教学,开辟实践教学基地,让大学生在实践中践行新思想。

三 高校思政课应用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的应然与不足

(一)高校思政课应用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的应然

把握针对性和整体性。思政课各门课程具有各自独特的教学目标,在思政课应用新思想要特别突出课程的独特性,找准契合点有机衔接教学内容。整体性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一个重要特性,高等学校思政课是各门课程相互支撑、彼此贯通的一个整体,在应用新思想时必须注重整体性。邱仁富认为“四门”课在解读新理论时要形成互补和协同, 整体理解理念的框架。

以学生为主。高校思想教育理论宣传的对象是大学生,首先要了解青年学生思想,弄清他们的愿望和诉求,做到以学生为本、以理服学生、以事感学生、以情动学生,以此让学生感到“管用”的同时,做到“真信”“真懂”“真服”且“真爱”。其次,由教师为主体转化成在师生平等的双主体关系,引导学生通过网络等新兴媒体自学达到知识信息的平衡,实现课堂“教学相长”的理想境界。

提升教师能力。“教师是推进党的创新理论融入教学体系的主力军,负责融入工作的落实和具体实施”。为此,教师要最先搞懂理论的内涵与逻辑,可以通过岗前培训、教学比赛、集体备课、课题研究等多种形式系统加强教师自身的理论修养,有效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教学能力与水平。

构建话语体系。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宣部、教育部组织修订了两轮思政课统编教材和教学大纲,更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不断完善教材话语。但是新理论在进教材时往往具有延后性,高鑫認为,教师的教案能对最新成果进行梳理,及时补充教学内容,因此,要重视教案话语的构建。

(二)高校思政课应用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的不足

十八大以来学术界对思政课应用新思想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思政课和新思想两者内在结合的必要性和意义等方面,并取得一定成效,从理论上指导了思政课改革,增强了高校思政课的亲和力和针对性。在中国知网通过检索近6年研究成果并进行筛选,得到论文成果309条,年成果量见2013-2018年高校思政课应用新思想研究成果量分布图(见图一)。通过分析表一数据,可以看出学术界关于这一主题的研究成果逐年增加,呈上升趋势,2017年达到历年研究高峰。

但是,关于思政课应用新思想的研究在主题上存在数量和结构差异(见图二)。研究思政课应用“中国梦”的成果有115篇,数量最多,占历年研究总量的37.22%;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治国理政思想)有71篇,其中仅17年就有38篇,达到6年来该主题研究量的49.35%;“四个自信”有46篇、“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有18篇、新发展理念有18篇、其他有41篇。

因此,在未来研究中要注意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第一,从理论层面,不仅要探索理论与思政课的契合性,也要注重理论内涵系统性和整体性的把握;第二,在思政课层面,注重对目前教学方法的有效性及存在问题的研究,如专题教学法在思政课应用中的理论整体性把握的问题;第三,在学生层面,注重学生接受新思想效果的研究,目前思政课教学已经基本实现学生对理论的真知、真懂,如何让学生对理论真信、真用做到知行合一还有待进一步加强;第四,在教师层面,如何将学生对新思想的接受程度纳入课程整体评价中要进一步探究。

参考文献:

[1]刘冠军.“中国梦”融入高校思政课的教学内容设计与路径方向——六论“中国梦”如何融入高校思政课[J].马克思主义学刊,2013(01).

[2]龚鹰.中国梦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思考[J].思想教育研究,2015(02).

[3]张晓刚.中国梦融入高校“概论”课教学之管见[J].学理论,2014(12).

[4]雷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宣传中国梦要找准关键点[J].思想教育研究,2014(03).

[5]汪宗田,黄艳霞.“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方式探析[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5(23).

[6]杜新和,熊霖.“四个全面”统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究——以“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教学为例[J].高教学刊,2016(06).

[7]王庆华.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宣讲“四个全面”——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为例[J].武汉商学院学报,2016(03).

[8]孙晓晖.“四个全面”战略融入高校专题教学体系的意义及其实现[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7(02).

[9]杜宝玲,王诚勇.将五大发展理念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探究——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为例[J].中国市场,2016(51).

[10]胡绪明.五大发展理念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路径——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为例[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7(33).

[11]邱仁富.五大发展理念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思考——以“概论”课为例[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7(13).

[12]韦少雄.“四个自信”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三维度考察[J].河池学院学报,2017(04).

[13]王续颖.概论课教学中“四个自信”教育的路径探析[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2017(05).

[14]张向红.“三个自信”理念融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教学的思考[J].新课程研究(中旬刊),2016(10).

(责任编辑:王义祥)

猜你喜欢

治国理政思想政治理论课方法
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治国理政的新成就
习近平治国理政的历史使命及其核心地位
习近平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整体架构
可能是方法不对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路径与策略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艺术探究
基于综合能力测评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开卷考试改革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研究述评
用对方法才能瘦
四大方法 教你不再“坐以待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