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基层党组织振兴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调查与思考

2019-03-01杨蕾歆

领导文萃 2019年1期
关键词:乡村振兴战略农村基层书记

杨蕾歆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推动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和组织振兴。基层党组织振兴,是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政治、组织保障和重要抓手。

乡村振兴 基层党组织存在主要问题辨析

部分干部思想动摇,理想信念不坚定。基层党组织要振兴,干部是关键。乡村振兴战略重点在基层干部,关键也在基层干部。我们在调查研究中发现,我国农村基层干部普遍面临发展任务重、经济待遇差、工作压力大、成长出路难等现实困境,这导致一些基层干部尤其是村社干部工作激情不够、后劲乏力,还有一些党组织书记,理想信念不够坚定、群众观念淡薄、责任意识弱化……问题较为突出。

基层组织松懒涣散,党的战斗力弱化。一些农村基层党组织尤其是村、社党组织存在严重的结构性问题——多以老年农民党员和个别退休党员为主,队伍的健康状况差、居住地分散、出行不便,给定期召开党内组织生活带来困难,即使按期开展党内组织生活,参与人数、时间也难以保证,客观上造成了农村党员组织化程度较低、组织力不强现象,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受到极大影响。

组织活动枯燥单一,削弱组织凝聚力。囿于基层干部自身能力及组织活动经费限制,一些农村基层党组织活动的开展存在较大难度。党内政治生活的政治性、组织性程度不够,有的地方和个别党员干部,片面理解农村党建工作,一年到头,以泛泛地、简单地开展节假日送温暖、关心孤寡老人、慰问困难群众等党内活动,缺乏党内政治生活的思想价值挖掘和工作思考、安排,基层党组织生活以“念文件”“读报刊”为主,党组织与党员的批评与自我批评、交心谈心等活动缺位,削弱了党组织的凝聚力。

以基层党组织振兴促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对策

强化“组织力”——突出党组织在乡村振兴战略中的地位。基层党组织的振兴是全面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的战略关键,没有一个强有力的基层党组织,没有一支强有力的基层党员干部队伍,就不可能有乡村振兴战略的实现,因此,必须确保党在乡村振兴战略推进中的核心领导地位。毫不动摇地坚持和加强党对农村基层工作的领导,确保黨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地位和作用永远不变,以基层党组织的振兴促进农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和生态振兴。必须建立乡村振兴战略领导责任制。建立健全党委统一领导指挥、政府统筹协调、农村工作部门和基层政府扎实推进的工作机制,全面落实“一把手”责任制,强化各级党组织书记振兴乡村的责任意识,并发挥好村“两委”的“领头雁”示范带头作用。必须强化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严肃党内政治生活,扎实推进抓好党建促乡村振兴,突出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功能,提升组织力和号召力,强化向心力及凝聚力,及时、有效地整顿软弱、涣散的农村基层党组织,极大凸显“战斗堡垒”的作为。

挖掘“结构力”——激活农村党员队伍建设的体制机制。党员队伍是乡村振兴战略的最活跃的“血液”,要建立科学、规范、制度化的农村基层党组织党员发展机制。加强入党积极分子的引导培养、考核培训。严格规范程序,择优选拔、培养入党积极分子,做到全面了解和重点考察相结合。有效拓宽农村党员发展渠道。摒弃党员发展工作中的传统观念和不良行为,在党内创造公开、公平、民主、有效的党员发展工作机制,坚决杜绝并严肃处理个别人为谋取个人利益或利用权力进行利益交换从而“混进党内”的不良行径。落实党员评议公示制度。不断完善党员年度评议机制,充分发扬党内民主,激活党员干事创业的活力,并通过组织生活会等形式进行年度评议、公示,张扬先进、激发后劲,增强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能力和积极性。

突出“头雁力”——加强村“两委”领导选配和能力建设。组织振兴的关键和重点农村党支部和党支部、村委会主要负责人。选优配强村“两委”主要负责人。村党支部书记、村民委员会主任是基层党组织和村委会领导班子的“关键少数”,是乡村组织振兴带动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骨干力量,要按照乡村振兴的综合要求,突出政治素养、思想作风、工作能力以及优势互补,选优配强村党支部书记和村委会主任。不断拓宽选人用人渠道。农村“两委”干部队伍建设,要在遵循德才兼备原则的基础上,拓宽视野和渠道,广泛吸纳不同地区、不同行业的能人,注意吸纳甘于奉献、愿意扎根基层的优秀党员,选对一个人,活了一个村,这是乡村振兴的希望所在。培育村“两委”干部的宗旨意识和“政绩观”。引导和教育村“两委”班子成员牢固树立宗旨意识,牢固树立科学的政绩观,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全体父老乡亲的利益作为工作的最高目标,把村里百姓是否拥护、是否赞成、是否满意作为衡量村“两委”工作业绩的根本标准。

滋养“教育力”——创新农村党员的能力培训方式。作为组织振兴的重要力量,农村基层党员素质高低,决定乡村振兴的成败。新时代的农村党员,应当把新目标、新使命和新作风根植在灵魂深处,落实在行动上。党员教育培训要常规化。受培训时间统一难、培训设施健全难、培训师资调配难等因素影响,村级及以下基层党员参加培训受教育机会不多,鉴于此,乡镇党委应不断创造条件,加强村(组)党员培训的针对性、实效性、常规化推进。提升党内政治生活“四性”。规范党内组织生活,提升党内政治生活的政治性、时代性、原则性、战斗性,要不断提升基层党员的素质,合理处置理想信念淡薄的党员,对个别在乡村影响坏、情节恶劣者,适时予以劝退,严格用党内法规制度约束党员,提升党组织的战斗力、凝聚力。创新党员教育的方式方法。加强党员教育培训力度,强化包括基层党校等培训基地、七一客户端、共产党员网的示范作用,学习方式既要集中又要分散、既要线下也要线上,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大批乡村振兴的引导者和组织者。

厚植“关怀力”——破解农村干部收入和发展困境。村干部队伍面临任务重、压力大、出路窄、待遇差等窘况,要建立相应的保障激励机制,提高村干部收入、发展水平,为发展农村经济、维护农村社会稳定、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提供保证。保证村干部合理经济待遇。建立村支部书记报酬稳定增长机制,确保村支部书记的报酬待遇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地方生产力发展逐年增长,积极探索推行村支部书记工作奖励机制,激发创先争优的热情,营造比、学、赶、帮、超的氛围。强化村干部社会保险待遇。建立村支部书记医疗保险、住房公积金、定期体检等制度,对正常离任村支部书记给予制度性生活补助,使他们退有所安、老有所养。拓展村干部事业发展空间。健全完善从优秀村支部书记中招录乡镇公务员和招聘乡镇事业编制人员的长效机制,适度降低报考资格门槛、扩大招录比例,用政治上的荣誉调动村支部书记的政治热情和工作积极性。

猜你喜欢

乡村振兴战略农村基层书记
如何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
读书记
农村基层党组织标准化建设
集书记
“党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基层治理创新
论乡村振兴战略的政策底蕴
浅谈对乡村振兴战略的认识和思考
大书记讲给小书记的为政之道
加强新形势下农村基层党建工作的思考
参与式治理与农村基层民主创新的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