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州“蝶变”,北京再造
2019-03-01陈莉莉
陈莉莉
2019年1月10日晚,北京市委、市政府摘牌仪式分别在北京市台基厂大街、正义路原办公区举行,摘下来的中国共产党北京市委员会、北京市人民政府等两块牌匾均移交给了北京市档案馆留存。
这意味着,北京市级行政中心正式搬离原址。
2019年1月11日7时36分,清晨第一缕阳光照在北京城市副中心行政办公区主广场上,庄严肃穆的升旗仪式隆重举行。在机关干部职工、副中心工程建设者、武警战士和工勤人员代表等600余人的注目下,武警北京总队国旗班仪仗兵护送国旗走向广场升旗台。
国歌响起,五星红旗缓缓升起。
通州区进入了(北京)城市副中心时代。
从“摊大饼”到副中心
郝家府,曾经是北京市通州区一个村庄的名字,现在是北京6号地铁线的一个站名。再往前两站是6号线的一端终点(始发)站“潞城”,这是通州的最东边,所在地即为原来的“潞城镇”,曾被形容“人烟稀少,却通了地铁”。
每天,数千辆挂全国各地车牌的汽车绵延两公里,停在地铁站外。这些车大部分都来自跟地铁站隔着一条潮白河的河北省廊坊市燕郊镇。车主们居住在燕郊,每天在此换乘地铁,前往30公里外的北京市区上班,因为外地车牌进北京有很多限制。
那时的通州还被称为北京的“睡城”。而潞城镇的人羡慕郝家府村的人,因为对方拆迁补偿高。
2019年2月18日,《南风窗》记者实地探访。市级行政中心位于通州区潞城镇北运河北岸,从郝家府站B口出,目光所及之处便是行政中心区域。
市委、市人大常委会、市政协办公区在北、东、西三面呈品字形排列,市政府办公区位于市委办公区北侧,整个办公区建筑风格简朴庄重大气。北京市财政局、规划与自然资源委员会等市局机关坐落在市政府两侧,整体建筑形态对称。
2018年12月27日,党中央、国务院正式批复了《北京城市副中心控制性详细规划(街区层面)(2016年—2035年)》(以下简称《控规》),这是党中央、国务院在全国批复的第一个《控规》。
因此,2018年被认为是通州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義的一年。
据《南风窗》记者了解,城市副中心行政办公区于2016年正式开工,经过三年建设,办公区一期基本竣工交用,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四大班子和30余个相关部门,包括四大班子下属的相关部门约1.2万人,正式迁入城市副中心办公。
高规格的《控规》已成为城市副中心建设发展的法定蓝图。按照规划建设目标,城市副中心将承接中心城区功能疏解,到2035年,城市副中心承接中心城区40万至50万常住人口疏解,常住人口规模控制在130万人以内,就业人口规模控制在70万至75万人。城市由单中心结构向多中心结构转变和配套空间格局基本形成。
从元大都开始,通州一直是北京和全国联系的重要通道,既是漕运通道,也是“一带一路”重要的起点。北京城在选址时,通州的位置正好是在长安街的东西轴线的延长线上,向东延伸就是河北秦皇岛的碣石,通州北三县协同发展之后也能够进一步促进北京和冀东地区的合作发展。
据北京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发布的《北京城市副中心控规出炉记》显示,城市副中心的出世源于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2014年2月25日、26日对北京的视察讲话,指出要结合功能疏解,集中力量打造城市副中心,这次重要讲话为城市副中心规划建设拉开了序幕。
到2035年,城市副中心承接中心城区40万至50万常住人口疏解,常住人口规模控制在130万人以内,就业人口规模控制在70万至75万人。
而城市副中心实质性推进是在2015年,因为北京市委十一届七次全会通过了“聚焦通州,加快市行政副中心建设”的决策。
随后,各方面加紧研究、规划,2016年3月24日,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对城市副中心规划工作作出指示,强调北京正面临一次历史性抉择,从“摊大饼”转向在北京中心城区之外,规划建设北京城市副中心和集中承载地,将形成北京新的两翼。
2017年2月24日,习近平到行政办公区建设现场视察,听取了城市副中心总体城市设计,认可了城市副中心规划建设的整体框架,明确了后续工作方向和重点。
2018年7月23日、24日,中国共产党北京市第十二届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在北京召开,研究讨论《北京城市副中心控制性详细规划(送审稿)》,总结上半年工作,部署下半年任务。北京市委副书记、市长陈吉宁就《北京城市副中心控制性详细规划(送审稿)》作说明。
“规划草案”的编制工作始于2016年5月。
2016年5月27日晚发生的两件“大事”均与北京城市副中心—通州的建设密切相关。第一件事情是中共中央召开政治局会议研究部署规划建设北京城市副中心和进一步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有关工作。第二件事情是通州实行京籍人口落户临时性限制措施。
这两条消息叠加,让人对通州的发展充满无限遐想。
从行政副中心到城市副中心
历史上,通州地位显赫,享有“一京(北京)、二卫(天津)、三通州”之称。近年来,随着北京的发展,通州的定位也在不断发生变化。
1993年,通州镇被定位为北京14个卫星城之一。
2005年,通州新城与顺义新城、亦庄新城成为北京重点发展的三个新城。其中,通州新城还被定位为“北京未来发展的新城区和城市综合服务中心”,是中心城行政办公、金融贸易等职能的补充配套区。
2009年年底,北京市明确提出,“集中力量、聚焦通州,借助国际国内资源,尽快形成与首都发展相适应的现代化国际新城”。
2012年,北京市政府尝试调整城市空间布局,提出打造功能完备的通州城市副中心。
之所以在十几个郊区中选择通州,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研究员王智勇认为,这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北京人口空间格局的变动。
据统计,2000年—2005年期间,北京人口增加最快的区域主要分布于北部和西部地区。此后,北京人口增加最快的区域转移到东部。通州2017年人口比2005年增加了75.3%。
从各方面的数据来看,北京人口空间格局变动的结果是人口重心东移。在这种人口格局下,选择通州作为城市副中心,一方面能最大程度减少因通勤而导致的交通拥堵,促进职住平衡;另一方面,通州的地理位置介于京津冀之间,作为促进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枢纽,有利于促进京津冀一体化发展。
2012年中共十八大召开后,在通州建设城市副中心的设想开始步入实质性的操作阶段。
2015年4月,《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经中共中央政治局审议通过,明确将通州定位转变为北京行政副中心,要求有序推动北京市属行政事业单位整体或部分向副中心转移,并要求在2017年取得成效。
一年后,中央对此又作出重大调整。2016年5月,中央政治局会议决定在通州规划建设北京城市副中心,并与雄安新区的设立一道上升为国家战略。
将建设北京“行政副中心”改为建设北京“城市副中心”,意味着什么?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副会长陈剑告诉记者,行政副中心主要是把行政功能搬过来,城市副中心则是把几乎所有的城市功能都搬过来。北京城市副中心所承担的职责,不仅是北京市的行政、经济、文化等核心职能,而且还将构成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核心,其在各方面的辐射和带动作用都将被强化。通州将成为北京的第二个中心,并成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中心结点。
“北京与首都的概念或许已经分离。”他認为,一个“新北京”的建设正在酝酿之中。
同时,北京的城市中心向东南方向位移,也拉近了北京与天津产业中心、人口中心的联系。正是在这次调整后,北京市正式启动了新的北京城市副中心规划编制工作。
产业定位与以人为本
据公开信息知悉,通州未来产业结构会瞄准“高精尖”,到2025年,通州区将建成七大千亿级产业集群,产业规模将达到万亿级别。
2019年1月5日,通州区“两会”发布信息,通州区的“高精尖”产业将由文化创意融合产业、高端商务产业和科技创新产业组成,未来会构建起总部经济、财富管理、文化旅游、文化科技、尖端芯片、IT信息软件、智能制造等七大千亿级产业集群,吸引一批符合城市副中心功能定位的重大产业项目落户通州。
“北京与首都的概念或许已经分离。”他认为,一个“新北京”的建设正在酝酿之中。
其中,中关村通州园2017年高新总收入708亿元;环球影城主题公园是“文化旅游”产业集群的“主角”,规模在4平方公里,一期投资近500亿元,预计2020年年底建成;运河商务区将建设成为财富管理中心。截至目前,副中心重点高精尖产业项目储备近60个,一批投资10亿元以上重大项目正加快落地推进。
1月30日,记者从北京市通州区政府了解到,北京市级行政中心正式迁入北京城市副中心后,首批20个“高精尖”产业项目近日正式落户通州,预计5年内总产值将达到3000亿元。
与此同时,通州区多部门采取措施优化营商环境。
比如,在营业执照办理方面,原本需要20多天办手续,现在最多需要2天半,且首次刻章免费。通州工商分局也在全市范围内率先实现了名称预先核准、企业设立、变更登记、营业执照自助领取、自助打印的“一条龙服务”。
通州区区长赵磊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一批投资10亿元以上的重大项目正加快落地推进,城市副中心已经成为优质资源云集、备受青睐的创业高地和投资热土。
据介绍,未来三年,城市副中心计划实施1000余个项目,聚焦基础设施、城市管理、公共服务、生态环境等重点领域,计划投资超过万亿元。
此外,由于过去通州公共服务相对较弱,未来能否有优质的公共服务,成为城市副中心未来能否吸引投资就业的关键。不少学者表示,通州目前急需改变“有城无业”的状况,突出主导产业和优势产业,有效疏解中心城区功能。因为仅仅有个城市副中心的名号没什么意义,关键是成为城市副中心以后,如何宜居的同时还宜业。
总之,任何规划的实施,都应该以人为本。无论是住在通州本地的市民,还是承接的中心城区人口,都要能享受到城市规划建设的成果,让城市副中心成为“留得住人,扎得下根”的宜居宜业之城。这是通州未来的重要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