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前超声筛查诊断先天性心脏缺陷的临床体会
2019-03-01戚明婷
戚明婷
(江苏省徐州和平妇产医院 江苏 徐州 221000)
先天性心脏缺陷在临床上较为常见,属于先天性畸形,多表现为先天性心脏病,相关调查显示,先天性心脏缺陷约占先天畸形中的28%,占出生活婴的0.4%~1%,其谱系较广,分型高达上百种,症状差异较大,且轻度患者可终生无症状,重症患者出生后即可出现严重症状,临床具体表现为紫绀、呼吸困难、休克、喂养困难,一旦治疗不当将导致其夭折。多发生与胚胎发育期,因心脏及血管形成发生障碍,从而导致心脏发育异常,继而造成解剖结构异常[1]。因此,临床诊断过程中,对仪器、诊断方式、医师专业能力等因素的要求较高,为探究产前超声筛查在其中的临床价值,本次研究选择30例产妇与新生儿进行临床研究分析,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表1 各类先天性心脏缺陷诊断情况分析(n,%)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从我院2017年1月—2018年8月期间超声科中收治的产妇中随机抽取30例进行临床诊断调查,给予超声筛查诊断,根据其基础病例资料,观察其妊娠期及分娩后新生儿先天性心脏缺陷的诊断效果,同时分析其超声筛查阶段的相关图像,其中男性17例,女性13例,产妇年龄22~32岁,平均年龄(26.5±3.5)岁;新生儿日龄1~10d,平均日龄(4.5±1.5)d,分别于产前20~24周时给予产前超声筛查,同时于24周后定期给予产前超声检查,所有检测对象中,产前检测均未见异常者,无漏诊病例,排除存在意识障碍及其他传染性疾病者,所有产妇均知情同意,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胎儿心脏筛查包括四腔新切面、左心室流出道切面、右心室流出道切面、三血管切面,一旦发现结构异常,需进行重复检测,给予超声心动图检查,并将超声检测超声图像留档保存,记录相关数据;若见心脏结构异常,需回顾性参考妊娠20~24周超声图像,排除漏诊因素,明确诊断结果后,仍需保留胎儿心动图定期检查;选择仪器:Voluson E10(GE公司出品)、Aplio500(东芝公司出品)、日立小二郎神(日立公司出品),经腹超声探头频率调整为3.5MHz[2]。
1.3 观察指标
观察产前、产后先天性心脏缺陷诊断效果及具体类型,产前诊断包括20~24周、中孕期、晚孕期等时期,观察项目包括单纯室间隔缺损、永存动脉干、完全性心内膜垫缺损、室间隔缺损合并右位主动脉弓、右室双出口、大动脉转位、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永存左上腔静脉等类型。
1.4 统计学意义
本研究数据均采用SPSS18.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以(x-±s)进行描述数据,(t)检验计数资料,P<0.05,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各类先天性心脏缺陷诊断情况分析
30例产妇中,共检出先天性心脏缺陷者30例,产前检出28例(93.3%),产后检出2例(3.3%),产前检出的28例中,18例(64.2%)均由20~24周产前筛查中检出,9例(32.1%)由中孕期查检出,1例(3.5%)由晚孕期检出,漏诊2例(7.1%)。所有胎儿中,宫内死亡者0例。产前漏诊为典型室间隔缺损类型及完全性肺静脉引流;同时,20~24周产前筛查过程中,10例未检出类型中,单纯室间隔缺损3例、永存动脉干2例、完全性心内膜垫缺损2例、室间隔缺损合并右位主动脉弓1例、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1例、永存左上腔静脉0例,详见表1。
3 讨论
先天性心脏缺陷属于典型先天性畸形疾病,其种类繁多,症状差异巨大,长期以来一直是临床上针对心脏缺陷研究的重要课题;其研究结果显示,妊娠早期(5~8周)是胎儿心脏发育最重要的时期,遗传因素仅占8%左右,其主要因素由环境因素构成,且部分先天性心脏缺陷在5岁前有自愈的机会,因此,加强早期筛查,是降低新生儿死亡率,提升生育质量的有效途径[3]。本次研究发现,通过早期超声筛查效果显著,能够有效检出心脏结构异常,但仍旧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可以确定的是,随着超声仪器技术的不断提升,其筛查效果将不断完善,继而提升临床综合诊疗水平。
综上所述,产前超声筛查诊断先天性心脏缺陷效果显著,检出率处于较高水平,能够有效检出先天性心脏缺陷的具体类型,可将其作为首选诊断方式,值得进一步推广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