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农村地区老年人积极老龄化水平及影响因素
2019-03-01张慧颖张艳郭思瑾张倍倍张建阁余自娟王荣华杜灿灿赵敬李宏洁
张慧颖 张艳 郭思瑾 张倍倍 张建阁 余自娟 王荣华 杜灿灿 赵敬 李宏洁
(郑州大学护理学院,河南 郑州 450000)
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2010年60岁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总数的13.26%,城镇老年人为4 631万人,乡村为9 930万人〔1〕。随着城市化进程,农村青壮年向城市的转移,使农村老龄化进程加剧,“空巢”、“留守”、“独居”问题突出〔2〕。十九大健康中国战略提出要“积极应对老龄化”,而积极老龄化因其社会建构论的取向,成为应对人口老龄化、保证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对策。河南省作为农村人口多的农业大省,2015年全省人口抽样调查显示其60岁及以上人口比例为15.82%〔3〕,使居住在农村的老年人拥有较高的生活质量是一直以来农村地区工作者所探求的。本研究旨在调查河南省农村老年人口的积极老龄化水平及其影响因素。
1 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2017年9~10月采用分层抽样法从河南省13个地市及乡村中随机抽取6个地区,每个地区随机抽取1个农村,在6个农村中,采用简单抽样法随机选取农村老年人进行问卷调查。纳入标准:①年龄≥60岁;②意识清楚;③在农村居住5年以上;④知情同意。排除标准:①意识不清楚,语言表达不清楚或不合作者;②严重心肺脑疾病者。
1.2调查工具 ①农村地区老年人一般资料调查表由研究者自行设计,内容包括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婚姻状况、经济状况、居住时间、健康状况等。②积极老龄化量表由泰国苏兰拉里理工大学护理学院的Kattika Thanakwang教授于2014年研制的,并由张建阁〔4〕进行翻译汉化。此量表Cronbach α为0.932。内容包括自理能力、积极学习融入社会、积极奉献社会、开发心灵智慧、建立经济保障、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及传承孝道以身作则7个维度。该量表采用Likert 4级评分法,总分为36~144分,分值越高表示老年人积极老龄化水平越高。
1.3调查方法 由经过培训的调查员6人进入农村进行调查,采取面对面访谈和问卷调查的方法,获得调查对象的知情同意,并当场回收核对。本研究共发放问卷245份,回收有效问卷225份。
1.4统计方法 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t检验、方差分析和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
2 结 果
2.1农村地区老年人积极老龄化得分 被调查老年人积极老龄化量表总分为(92.05±18.09)分,表明农村老年人的积极老龄化水平处于中等。积极老龄化各维度中自理能力得分最高,积极学习融入社会得分最低,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维度得分由高到低的次序见表1,得分前五的条目及得分分别为:我仍坚持做自己力所能及的工作(3.56±0.73)分;在寻求别人帮助之前,先尝试独立照顾自己(3.44±0.78)分;我能独立应对一切日常活动(3.38±0.81)分;我教育孩子们懂得照顾年迈父母是应尽的义务,要学会尽孝心(3.36±0.80)分;我能够独立思考或做决定(3.47±0.90)分。得分后五的条目及得分分别为:我积极参与老年俱乐部或其他俱乐部的活动(1.70±0.99)分;我喜欢尝试新鲜事物或寻求新体验(1.66±0.96)分;我是所在社区的顾问、专家或智者(1.56±0.86)分;我会学习使用手机、电脑等新的信息技术和便携设备(1.54±0.81)分;我参与社区宗教活动或传统庆典活动(1.53±0.92)分。
2.2不同人口学特征的农村地区老年人积极老龄化得分比较 积极老龄化得分在年龄、文化程度、婚姻状况、慢性病状况、失能程度、经济来源、个人月收入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农村地区老年人积极老龄化得分分)
表2 不同人口学特征农村地区老年人积极老龄化得分比较分)
1)5人未填
2.3农村地区老年人积极老龄化的影响因素分析 将积极老龄化量表总分作为因变量,人口学特征中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作为自变量进行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其中,是否有养老保险金、是否有离退休工资、婚姻状况、个人月收入有正面影响;年龄、失能程度对积极老龄化水平有负面影响。见表3。
表3 农村地区老年人积极老龄化影响因素的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
3 讨 论
3.1农村地区老年人积极老龄化水平 河南省农村地区老年人积极老龄化水平处于中等水平,略低于张建阁〔4〕调查的河南省郑州市社区老年人积极老龄化水平。胡善菊等〔5〕调查发现农村老年人生命质量总分低于城市老年人,佘秀英等〔6〕研究发现农村老年人躯体化、抑郁、焦虑、恐怖、偏执症状较城镇老年人明显,这可能与农村地区经济不发达,医疗资源匮乏,养老保障不足有关。本次调查对象整体失能程度较低,老年人自理程度较高,与我国农村老年人普遍具有较强的劳动参与意愿有关〔7〕,与我国农村社会活动较少,老年人缺乏对社会活动的参与有关〔8〕。在Jones等〔9〕对威尔士农村地区的研究中指出,威尔士农村地区根据农村老年人人口流动状况,建立多层次的志愿服务和社会活动,这对我国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因此农村社区组织要加强各类精神文化活动的开展,根据农村老年人文化程度不高,高龄老年人行动不便,对新媒体接触不多等现状,设计多层次的让老年人都能参与的活动计划,增加老年人的社会活动参与度,完善其社会功能。
新媒体及新鲜事物尝试条目,农村老年人得分较低,可能原因为:①农村老年人生活环境相对封闭,对新媒体的需求不够迫切,进而使老年人对新媒体的学习热情不高;②老年人文化程度较低;③农村老年人普遍收入偏低,在经济条件上也制约了她们与新媒体的接触〔10〕。而农村地区老年人“我是所在社区的顾问、专家或智者”条目的得分也较低,这与我国现阶段经济结构改变,技术日新月异,使老年人在小农经济中拥有的经验等优势削弱,老年人权威地位弱化有关〔11〕。因此,完善农村老年人教育项目,办好农村的县域老年大学,改变农村老年人相对落后的文化水平,提高其对新事物的接受度,进而缩短与社会的差距,提高其社会功能及积极老龄化水平十分必要。
本研究中,农村老年人传承孝道维度得分在各维度当中得分较靠前,教授子女孝道在各条目得分中,排名前五,说明虽然农村老年人在社区当中的权威不在,但是在我国新型的孝道文化中,农村地区老年人对“敬老”、“爱老”的认同度较高,这与路佳〔12〕的研究结果一致。
3.2影响农村地区老年人积极老龄化的因素分析
3.2.1年龄 在本研究中,年龄越大的老年人其积极老龄化水平越低。研究显示,农村地区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加,其生命质量呈下降趋势〔13〕。随着年龄的增大,老年人的各项生理功能下降,自理能力降低,进而影响其社会功能的实现,降低其社会参与度抑制其奉献社会的能力,使其积极老龄化水平降低。因此,农村地区工作人员进行老年人工作或者组织老年人参与的社会活动时,一定要全面结构化的设计工作和活动细节及流程,照顾到老年人身体的不便,增加其对活动的参与度,帮助其实现社会功能,提高其积极老龄化水平。
3.2.2养老保险金/离退休工资 在本研究中,有养老保险金或离退休工资的农村老年人的积极老龄化水平较高。郑健〔14〕研究发现,每多领取10元养老金,老年人平均每月工作时间减少2.67 h,而周玲玲等〔15〕研究指出我国农村地区老年人养老主要以自我积累和子女供养为主,养老金支付水平无法满足其现实需要,这与本研究结果一致。因此,未来需要不断完善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全方位提高农村地区的经济收入,满足老年人养老基本需求,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进而提高老年人积极老龄化水平。
3.2.3婚姻状况 本研究结果表明,在婚的农村老年人比离异或丧偶的老年人积极老龄化水平高。在婚老年人因其家庭完整,家庭支持功能的发挥,使其各项指标水平较高,如崔红志〔16〕发现在婚老年人的幸福感高于丧偶老年人,陈传波等〔17〕发现在婚的农村失能老年人的生活质量高于丧偶的老年人。没有配偶的农村老年人由于日常生活缺乏思想和情感交流的对象,缺少情感宣泄的渠道,容易产生抑郁、孤独感等不良情绪。因此,对于丧偶和离异的农村老年人我们应该在满足其物质需求的同时,关注其心理健康,提供老年人情感宣泄的渠道,重视其社会活动的参与度,提高其积极老龄化水平。
3.2.4失能程度 随着失能程度的加重,农村老年人的积极老龄化程度不断下降。失能使老年人的自理能力降低,减少对社会活动的参与,无法保障自己的经济及基本生活权力,使其难以实现积极老龄化。农村居民医疗资源的利用水平会受到就医距离的影响,而我国70%的医疗资源分布在30%的城镇地区,使农村能够接触到的医疗资源有限。农村失能老年人主要采取家庭养老,对家庭照顾者的依赖较大。路雪芹等〔18〕研究发现农村失能老年人照顾者存在一定的照顾负担,照顾者最大的负担分别为时间依赖性负担、生理性负担和发展受限性负担,随着老年人失能时间延长,其对家人的愧疚感加深,会认为自身是家庭的累赘,产生自暴自弃的心理,不利于家庭关系的稳固,不利于老年人的积极老龄化。
综上,农村老年人的积极老龄化水平处于中等水平,积极学习融入社会水平较低,其积极老龄化水平受多重因素影响。建议:①在国家医疗资源和经济发展向农村倾斜的大政策之下,完善农村老年人扶贫和家庭医疗保健的扶助政策,对贫困及失能的老年人家庭实施有针对性的精准扶贫和医疗扶助;②关注农村老年人的心理健康,针对丧偶、离异、独居的老年人要给予更多的关怀,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③针对农村老年人开展丰富多彩的社会活动和教育活动,针对农村老年人的特点对活动进行精准设计,增加老年人对活动的参与度及对社会的融入程度,提高其积极老龄化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