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德一体”推进基层社会治理
——记山东省莒县司法局招贤司法所
2019-03-01孟婷婷
孟婷婷/本刊记者
“徒善不足以为政,徒法不足以自行。”近年来,山东省莒县招贤镇矛盾纠纷少了,打架斗殴少了,上访少了,脏、乱、差的村庄形象改变了,人与人之间更诚信了,邻里之间更和睦了,干群关系更融洽了。这些成绩的取得,离不开莒县司法局招贤司法所积极推动的“法德一体”社会治理建设。
“只注重‘法治’天天唱‘黑脸’行不通,只注重‘德治’天天唱‘红脸’解决不了问题。加强基层社会治理,源头化解矛盾纠纷,‘法治’和‘德治’一个都不能少。”这是招贤司法所所长陈志华多年工作的深刻体会。
“法德一体、双轮驱动”,本着这样的工作理念,2014年招贤司法所积极向镇党委政府建言献策,推动实施“法德一体”社会治理模式。镇委、镇政府下发了《关于健全完善“法德一体”社会治理模式的实施意见》,要求坚持依法治镇与以德治镇相结合,把推进社会主义法治建设与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结合起来,充分发挥法律的规范作用和道德的教化作用,实现良法和美德相辅相成、法治与德治相得益彰。从此,招贤镇开启了“法德一体”社会治理的探索之路。党的十九大提出,“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法德一体”建设正与此精神相契合,更加坚定了招贤镇“法”“德”并举的前进方向。
在司法所的积极推动和协助下,镇党委政府不断深化“法德一体”建设,一年出台一个文件夯实和创新“法德一体”工作机制:从“法德共进、法德共建、法德共治、法德共评”的实践到“宣、调、帮、促”四位一体工作机制,从加强“法德文化”建设到党建引领推进“三治”融合,从构建“三力联调”调解模式到实施“法德明白人”培养工程……“法德一体”建设在招贤镇落地生根,“法德一体”理念渐渐深入人心。
念好自治、德治、法治“三治经”,招贤司法所将“法德一体”建设与司法行政各项业务相融合,以“宣、调、帮、促”为抓手,打造“情注司法、和润招贤”工作品牌,有力促进了基层法治建设,维护了社会和谐稳定,提升了当地群众的幸福感和满意度。
“调”——化解矛盾纠纷
在招贤镇调委会有一张“怪桌”——桌面分三瓣仅有三边,各边人员落座后不分主次。这张“三边桌”造型奇特,却是招贤司法所推进“法德一体”化解矛盾纠纷的重要“战场”,它让纠纷当事人在平等、和谐的氛围中消弥矛盾、化解纷争。
法、理、情并用化解矛盾纠纷,人民调解是“法德一体”建设的生动实践。陈志华秉承“调解就是执法、调解就是管理、调解就是服务”的工作理念,将法治建设和道德建设与人民调解工作深度融合。
全镇建立1个镇调委会、11个社区调委会、81个村调解小组,选聘调解员318名,对调解员实行网格化管理,要求每个网格将“法”“德”建设一同推进。
招贤司法所为群众提供法律服务
招贤镇举行“大嫂调解员”聘任仪式
在调解室的布置上,统一悬挂“礼之用、和为贵”等标语,营造“以礼相让、以理服人、以德教人、德法融合”的文化氛围,让矛盾双方一踏进调解室就感受到气和、言和、心和的调解环境,提升调解效果。
建立“三力联调”工作机制,构建人民调解、地方政府、司法部门三方力量共同参与的乡村调解模式,发挥法治与道德的合力。组建镇级“三力联调”调解机构,从镇政府及下属单位、基层政法单位以及乡贤精英、离退休干部中选聘品德好、素质高、有威望、能力强的人员建立人民调解、行政力量和司法力量三方调解人力资源库,负责镇级矛盾纠纷调处工作。组建社区、自然村调解机构,由社区调委会主任、包村干部、包联社区的政法干警为成员,负责本社区、自然村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
把脉近年来矛盾纠纷特点,组建“两代表一委员调解室”“夕阳红调解室”“家事调解室”“商会纠纷调解室”等特色调解室,丰富调解组织网络。其中,家事调解室的作用发挥在群众中引起强烈反响。2017年,招贤司法所与镇妇联联合,充分发挥女性耐心细致、亲和力强的优势,建立大嫂调解员队伍,组建“家事调解室”,在对家庭矛盾进行调解的同时,进行普法宣传,引导家庭成员遵纪守法、遵守社会公德和家庭美德,保障妇女、未成年人和老年人权益。目前全镇已设立镇家事调解室1个,社区“家事调解室”11个,聘请大嫂调解员36名,化解家事矛盾纠纷180余起。
建立“村人民调解员+法律顾问”机制,将11名法律顾问分布在81个自然村,与自然村调解组长相衔接,参与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对调解协议进行审查、指导,对调处重大疑难纠纷提供法律意见,并向群众提供法律咨询服务,为调解员提供法律培训。
依法以德调解,实现了矛盾纠纷的案结、事了、人和。招贤镇调解员董兴武说,“做调解工作,就是要把法‘捂热’送到群众心窝里”,生动诠释了“法德一体”人民调解工作。
“帮”——提供基层公共法律服务
每天一上班,招贤司法所公共法律服务站台前就开始不断有前来寻求法律服务的群众。工作人员对群众的咨询耐心解答,对于咨询事项可能存在的问题和风险一一说明,提出解决办法,明确办理流程,让群众焦急而来,满意而归。
自招贤司法所建立公共法律服务站,着力打造“一条主线、四个网络”的招贤特色公共法律服务品牌以来,“一个窗口办理、一条龙服务、一站式办结”的公共法律服务模式,让广大群众获得了实惠,享受到了便捷高效的公共法律服务。
“一条主线”,即县公共法律服务中心、镇公共法律服务站与社区司法行政工作室,上下贯通,各有侧重,功能互补,整体联动。“四个网络”,即矛盾纠纷排查调处网络,法治宣传教育社会联动普法网络,法律援助与法律咨询“半小时服务圈”服务网络和特殊人群管理“社会修复圈”帮扶网络。“一线四网”实现了公共法律服务全方位、全覆盖,深得群众赞誉。
为防范重大风险,司法所还组织建立起日照市首家乡镇农村产权交易中心,将土地经营权流转、集体资产资源处置、集体工程项目发包在内的三大类14小项纳入交易中心公开交易操作,有效杜绝了暗箱操作和违规违纪行为的发生,避免了干群矛盾,基本解决了上访问题。
“促”——促进基层民主法治建设
2017年2月,招贤司法所受理了一起群体性欠薪纠纷,调解中最棘手的问题是,企业负责人失联,企业也未在本地进行工商登记,起诉财产保全后,文书送达成了大难题。招贤司法所充分发挥调解职能,想方设法联系上企业负责人,法理并用促成了纠纷化解,使欠薪全部还清。纠纷成功调解后,司法所见微知著,建议镇党委政府与工商部门一起对辖区内所有民营企业进行清理整顿,防范纠纷发生。镇党委政府采纳了司法所的建议,最终清理出12家无注册企业,要求其限期注册并彻查纠纷隐患。
作为基层法治建设的重要载体,司法所承担着引领基层法治建设的重要职责。近年来,招贤司法所充分发挥职能作用,积极为党委政府建言献策,促进基层法治建设。司法所着力推进“法务前置工程”,主动承担镇党委政府的法律顾问工作,引导律师、法律工作者参与到政府决策管理中,提供先行的法律审查、法律风险提醒等法律服务,为党委政府决策提供专业法律支持。
发挥促进基层法治建设作用,司法所还积极帮助各村制定村规民约,使村民自治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在镇党委政府的领导下,招贤司法所按照依法、简洁、易行的原则,针对农村社会存在的红白喜事泛滥、环境卫生脏乱、家中儿女不孝、家庭成员不和、邻里关系不睦、地方人情攀比和赌博之风不减等社会不良风气,召开村(居)民大会,帮助、指导各村依法制定和修订《村规民约》,推进依法立规、以规治村(社区)。目前,全镇81个村全部修订完善了村规民约。
2018年2月,招贤镇相家官庄村村民相某因病去世,膝下三个儿子因经济等方面原因,对于父亲的丧葬事宜意见不合。大儿子家境殷实又要面子,主张丧事大办特办,二儿子和小儿子家境一般,主张丧事从简。双方僵持不下,老人迟迟没有下葬,在村里造成了很不好的影响。陈志华了解情况后,运用村规民约相关规定——破除陈规旧俗,反对铺张浪费、反对大操大办;丧事由村红白理事会统一办理一切从俭,简化治丧仪式,丧期1-2天,丧事办完不超过5000元等,对三个儿子进行入情入理的劝导,最终使三兄弟达成了一致,依村规办理了丧事,还为家族和村民们树立了榜样。
“宣”——加强普法宣传
提升群众法德意识,强化群众法德观念,加强宣传不容忽视。
招贤司法所结合“法德共进”积极组织实施“法德”进机关、进乡村、进社区、进学校、进单位、进企业、进家庭、进景区、进工地、进市场等“法德十进”活动,使“法德共建”理念遍及全镇每一个角落。
创新“1+10”(1名党员联系10户家庭)农村普法、人民调解员“例会”普法、普法宣讲团“送法上门”、“议事学习日”普法、村“调解室”以案普法、“订单式”普法等形式,进行普法、弘德。
充分调动群众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培养法德明白人。以自然村为单位,按照村民自荐(村组指定)、组织遴选、考核上岗的程序,从种养带头人、村“两委”干部、党员、妇女、村办企业负责人中,精选一批热爱公共事业、崇法尚德、有文化、有威望的人员担任“法德明白人”,负责参与纠纷化解,推进农村社会事务依法、民主管理,带动他人学法守法。
推动建设“法德一体”教育基地,充分利用文体中心、本色红色群落展馆等,建设法德讲堂、法治文化中心、德治教育基地和警示教育展厅,以及法德文化长廊,法德文化广场等,实现法德讲堂、法德文化广场(公园)全镇全覆盖。去年以来,招贤镇3000余名党员接受了本色教育,2000余名中小学生接受了法德教育,开办法德讲堂10期,受教育群众达2万人次。
司法所是司法行政系统之根,是厉行法治之基,在推进全面依法治国中承担着强本固基的职责使命。招贤司法所将法治和道德的力量拧成一股绳,织起了防范化解矛盾纠纷、促进基层法治建设的网,筑牢了忠诚履职、真诚为民的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