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如何传承工匠精神将工程建筑做优做强
2019-02-28张洪
张洪
摘 要:从党的十九大开始的这几年政府工作报告,“高质量发展”成为普遍的热词,各行各业开始崇尚精品,注重质量,质量竞争时代,呼唤工匠精神。工匠精神内涵是:工匠对于产品的认真雕刻,追求精益求精的工作理念。工匠对于自己的产品不断地细化,并且享受工作的过程。工匠精神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把本件工艺品打造成为行业领域的最佳产品,工作严谨,认真负责。在实际工作中也要努力做到精益求精、用户至上的原则,从而成为本行业的标杆。大力提倡工匠精神有利促进社会的发展。
关键词:工匠精神;施工建筑;专业素质
中图分类号:F426.9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5-2945(2019)03-0184-03
Abstract: Since the 19th National Congress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CPC), "high quality development" has become a popular buzzword. All kinds of industries have begun to advocate fine works, focus on quality, and appeal for the spirit of craftsmen in the era of quality competition. The connotation of the craftsman's spirit is: the craftsman carves the product earnestly, and pursues the work idea which strives for perfection. The craftsman constantly refines his products and enjoys the process of his work. The main purpose of the craftsman's spirit is to make this handicraft the best product in the field of the industry, rigorous work, and serious and responsible. In the actual work should also strive to achieve excellence, the principle of customer first, so as to become the benchmark of the industry. Advocating the craftsman's spirit is beneficial to the development of the society.
Keywords: craftsman's spirit; construction architecture; professional quality
在大数据的引领下,人们的生活和工作节奏不断加快,同时也出现了只注重工作效率而忽略质量的现象。在工业化的发展过程中,建筑业可谓是给社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是,现如今可能也存在着这样的一种弊端:很多企业只注重现时利益,可能会投资一些见效快周期短的建筑,忽略或不重视产品的质量和灵魂。面对这样的情况,为更好地响应国家战略调整由“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轉变,我们更应该把优良的传统文化——工匠精神作用到工程建筑建设技术上,将工匠精神渗入到建筑业的文化当中,坚持工匠精神的传承,对自身的产品进行不断的发展和完善,从而推动工程建筑更好更快的发展。
1 工匠精神的理念
“工匠精神”一词,最早出自聂圣哲,以这种精神他培养出一流木工匠士。2016年,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到了工匠精神,此后,工匠精神上升到国家层面,引领行业追求卓越的品牌,追求产品品质极致成为一种趋势。其实,早在战国时期,我国就将“能工巧匠”视作“济世圣人”,从百工圣祖鲁班,唐朝阎立德,明朝宋应星,近代建筑设计大师梁思成等一大批建筑工匠,书写华夏文明。工匠精神有两个层面,一是行为方面,工匠们不断地雕刻他们的产品,一丝不苟,精益求精,坚持不懈;二是精神方面,工匠们职业价值取向,对工作有担当,热爱本职工作,富有激情去创造,并享受手中产品升华的过程。简而言之,工匠精神是一种严谨的品质精神,创新精神和服务精神。
建筑业在改革开放40年历程中已发展成为国家的支柱产业,每一项建筑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承载着一座城市的文明、特殊文化符号,甚至是国家标志、国家名片。但现如今有些建筑企业可能只注重效益,偏重“短、平、快”(投资少、周期短、见效快)的项目,不够重视质量,致使安全事故时有发生。有些从业人员也未能坚持“建筑优质工程、建设百年企业”的初衷,损害建筑业的形象。在我国建筑业进入新时代新要求的大背景下,优质发展、产能升级已迫在眉睫。为助推建筑业紧紧围绕“一带一路”经济圈更好实施“走出去”战略,大力弘扬和传承工匠精神,培育中国建筑业品牌,就要坚持工匠精神为己任,精益求精,力求完美。
2 弘扬工匠精神的现实意义
工匠精神的目标是打造本行业最优质产品,成为行业里标杆。大众推崇的瑞士手表,德国制造,世界经典的建筑等,无一不体现在对每一个零部件,每一道工序,每一个细节的精心打磨和精心制造;无一不体现在不断创新创造,用心对待客户的舒适体验,以达到企业和客户的终极满意为目的。他们将工匠精神贯穿始终,秉承着“要么不做,要做就做到最好”的工匠理念,成为行业里学习的典范。工匠精神不仅仅指的是劳动者、创造者这个群体,还包括学生、政府机关等全社会人员。全民提倡这种精神,才能够成为企业和国家发展的不竭动力。而发展中的中国,更应该大力弘扬和传承工匠精神。
2.1 助力中国制造向智造转型
目前,虽然建筑业的建造能力强,产业规模大,在建造技术、科研水平等方面都有了长足发展,有的还跻身于世界先进行列,但是总体还是大而不强,企业核心竞争力不强,制造创造整体水平有待提高。为适应国家战略调整由“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转型,使建筑业健康发展,我们应该坚持质量发展,提高精品意识,大力传承工匠精神,坚持“建一座工程,树一座丰碑”精神理念,促使中国建筑业的做大做强,多出优质工程,精品工程,让“精品制造”成为中国产品的代名词。
2.2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需要
虽然,中国的建筑施工已经走向世界很多个国家,中国铁路、桥梁、隧道、高铁等在世界也赢得了良好的口碑,但工程施工也多集中在劳动密集型的行业,技术含量偏低,行业认证体系国际地位有待提高。要进一步扩大出口,实施“走出去”战略,就需要我们大力传承工匠精神,提高科技含量,将产品做优做强,即是一心一意搞创造,把精力运用到革新技术上,用心服务上,搞科技兴业。让工匠精神成为供给侧改革发展的内在驱动力,促进产品结构的优化升级,推动建筑业优化转型,提高出口创汇的能力。
2.3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需要
当前,全民提倡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社会鼓励不同的群体靠劳动吃饭,凭本事成功。大力提倡传承工匠精神和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有机结合,让工匠精神成为全民创业创新的一种价值追求,为敢于创新追求高质量发展注入新的动力。发展需要工匠精神,我们要做好传承,培育出良好的技能团队,科技创新建筑队伍,营造人人争先创优创效的良好氛围,在节能环保、高质量、“零事故”工程方面下大力气。同时,我们要不断改善社会文化环境,营造人人追求践行工匠精神为荣的大环境,用规则制度引导行为,生产者要做到耐心坚守、勇于担当,学生刻苦钻研学习,教育改革者也更应该树立优良的职业精神,社会上的每个人都参与其中做出努力。
3 传承“工匠精神”更适合建筑业做优做强
传承工匠精神的目的是要求企业精益求精,追求创新,科技进步,生产出优质产品,经得起市场检验。而建筑业的工程质量就是企业发展的核心和关键,工程质量有了保障才能够确保企业更好更快的发展。
3.1 以践行工匠精神为本
在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的今天,各行各业越来越重视细节,重视工匠精神传承。我国“天眼”探空、高铁技术输出海外,彰显大国科技实力;国家非遗老店同仁堂,坚持质量即生命,其产品享誉海内外,行销40多个国家和地区。华为科技,坚持做最好的产品,最好的服务,成为全球行业龙头地位等不难看出,都是坚持工匠精神,坚持做优质产品,追求科技创新,所带来的巨大进步,彰显强大的生命力。而建筑业要实现可持续健康绿色发展,优化工程质量,消除安全隐患,就必须大力弘扬和践行工匠精神。首先,在细节上下功夫。承揽工程立项,多做可行性论证,把优势做强,筛选信誉良好的合作伙伴,将不必要的损失控制在源头;严控工程施工过程,施工前、施工中、竣工验收等方面的准备工作、生产要素环节,不利因素,提前反复推演模拟(充分利用BIM模拟演练推进施工)多做预案,保障安全生产,质量第一,尤其是施工过程中,坚持工匠精神,精准对待每一环节,每一道工序。其次,在执行力上下功夫。按照行业标准,严格执行监督检查和考核验收机制,发现问题及时纠察,责任落实到人,绝不姑息迁就。严格执行工程质量终身责任制承诺制,让优质工程名扬千里,让黑心工程无立足之地,利用信息化数字化工程,建立企业质量信誉信息档案,树立品牌,引导企业进行精细管理,诚信经营。再次,在执行个体上下功夫。重视和规范建筑人行为,加大培养知识技能力度,采取微信扫描等手段进行岗位规范操作,定期进行安全生产知识教育培训,通过寓教于乐的知识竞赛等活动,加深记忆。大力营造良好氛围,使得上至企业领导下到基层每一位员工形成共同的价值观,让“质量重于泰山,人民生命安全高于一切”的理念铭记于心,指导行为。
3.2 以践行工匠精神为荣
虽然,建筑业在企业管理,职业价值观培养,人才队伍素质的提升方面,有力促进了企业发展,但是,随着建筑市场对投资承建模式,运营管理要求不断提升,市场竞争日益加剧的今天,要想保持质量效益平稳增长已经显现出力不从心。为了提升企业竞争优势,保持企业平稳健康发展,就要在企业软实力方面下功夫,弘扬传统文化,大力践行工匠精神。首先,传播建筑业好故事。继续发扬建筑业中优良的导师带徒传统,通过言传身教,规范指导新人入职,融入企业,服务企业;通过企业内部文化宣传将老员工优良传统,工匠精神的优秀实践者的精神事迹编印成册,引领员工善待每一次工作体验,追求以一生对待一件产品,一方平台,并享受工作中带来的职业价值感,使员工逐步树立起对职业敬畏心、对工作执着的端正态度,关注细节,追求完美。其次,提高建筑人待遇和職业声望,促进一线职工学技术、钻业务,主动掌握新本领,科研人员刻苦钻研新工艺,逐步形成一种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良好氛围,以此推进学习工匠的务实严谨和创新创造精神。再次,在全建筑系统和全国范围内展开“学”“做”工匠精神,把工匠精神根植于心,不断指导和引领员工工作态度发生根本转变,让人人以追求工匠精神为荣,精准设计一座建筑一项工程零安全事故为基本职业底线,创造和提升工程质量为最终目的。让工匠精神这朵文明之花在社会慢慢生根发芽,让人人是工匠精神的实践者。
3.3 以践行工匠精神助力企业发展
就目前而言,全国建筑行业拥有特级资质的央企、国有和民营企业近400多家,其他的大小企业数以万计,市场的供不应求催生企业忽视工匠精神、产品品质,追求资本运作和规模,表面上看这些企业好像赢得了市场的认可,但是随着时间推移,这些企业每况愈下,这有社会风气,也有自身机制问题。针对建筑业发展和产能升级,提高竞争力,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强调应该适当地改变策略,对其自身的产业结构进行调整,解决产能过剩的问题,同时也能够给企业的发展带来不可估量的好处。企业只有对工匠精神的持之以恒,专注品质,才能健康发展。首先,关注项目管理,建筑业的基础在项目,项目管理到位了,质量才有保障,效能才能提高。实施项目精细化管理,即为每个细节设置方案并配套相应资源和建设标准。细节包括工程预核算、材料采购、机械设备、质量安全管理、进度调度、技术标准、架子队、规范操作以及甲方乙方责任等。加上,施工现场的质量监督,实时情况反馈,及时决策。当然,打铁还需自身硬,项目经理自身要硬,可以通过行业协会,对项目经理进行系统培训提高素质。其次,不断完善一套适应新时代的企业制度为工匠精神传承保驾护航。参照国际标准又坚持我们文化自信,不断完善更精准的企业战略,行业标准,系统全方位的行为准则,以及奖惩、评先创优考评机制,监督督查体系。再次,工匠精神也是创新精神,创新是企业发展永恒的动力和源泉。在当前国家大力提倡绿色建造,智慧建造,节能创效还人们一片绿水蓝天的社会大环境中,更加需要建筑业创新,增加科技投入,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产品创新,反复比对,从“匠心”到“匠魂”打磨,实现价值最大化,不断优化企业产品提档升级,以实现创造出节能环保、经济安全、美观实用现代化项目工程,打造出优质品牌。
4 结束语
从古到今,工匠精神都是我们应该传承的一种精神,它是一种精益求精的工作生活态度,以追求工艺品或建筑品做到行业里的标杆。工匠精神也是新时代的一种必然要求,精细化作业时代,分工越来越细,以人工智能,科技引领未来的快速发展中,更加需要用工匠精神去对待产品,精雕细琢,在实现个人理想价值的同时也享受产品在手中升华的体验,同时满足顾客需求,提高服务品质。所以为了适应新时代的新要求,为了弘扬工匠精神,助力建筑业更好更快的发展,我们不断对从业者进行积极引导。弘扬工匠精神,同时也是一个很漫长的过程,它需要持续努力才能够实现。
参考文献:
[1]伍佳佳.制造业工匠职业能力形成的案例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8.
[2]王宝玺.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工程精神[J].高校教育管理,2018,12(01):4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