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校企深度合作的机械专业“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

2019-02-28徐平刘丽芝

科学与财富 2019年3期
关键词:双主体学徒现代学徒制

徐平 刘丽芝

摘要:“现代学徒制”在高职院校中已广泛实施,但普遍存在总体形式单一,校企合作浮于表面,实施质量不高等诸多问题。以四川现代职业学院奥兴现代学徒制班为例,分析校企深度合作模式下,学校和企业的培养举措,取得的成果与经验,对机械类专业开展“现代学徒制”进行反思,提出合理的培养策略,提供实践参考。

关键词:校企合作;学徒;双主体

现代学徒制是2014年教育部提出的一项旨在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进一步完善校企合作育人机制,创新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旨在通过校企深度合作,让企业提前介入员工(学生)教育,直接参与所需人才的培养,实现5个对接,促进企业先进技术技能的传承。2016年,学校与奥兴集团旗下成都兴光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签订深度校企合作协议,2017年升级为“现代学徒制”班,经层层选拔最终招生20人,主要实施学期为第4-8学期(学校实行三学期制,三年共八个学期)。

一、现代学徒制班实施情况

1.学徒选拔

首先,公司在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举行专题宣讲会,向学生公开企业概况、主要业务、企业愿景以及员工发展通道等,让学生对企业有初步印象。随后,公司邀请有兴趣的学生和校内教师代表,深入企业参观,了解工作环境和岗位职责,充分认识企业。最后,企业制定选拔标准,本着学生自愿原则,选出认可企业文化和理念,符合企业发展的学生作为学徒制班培养对象。

2.学徒培養

学校为每位“学徒”配备校内指导教师,企业为“学徒”配备经验丰富的师傅,形成“双导师制”。企业培养团队与机械专业团队共同研讨,在普通班人才培养方案基础上,进行培养体系定制,适当删减与公司岗位匹配度不高的课程,增加3门企业独有、岗位必须的课程,由企业指派工程师授课。校内课程结束后,安排“学徒”到企业跟岗实习,包括CNC操作工、安全员、调试学徒、机修、摸修及IE文员岗位,分别由师傅传授专业技能。同时,“学徒”参加企业组织的团队拓展活动及企业文化培训,感知企业温度,提高“学徒”归属感和企业认可度。

3.学徒管理

由于“学徒”具有学生和企业员工双重身份,管理过程中需要学校和企业共同参与,其中“现代学徒制”班在校内学习期间由辅导员和班导师共同管理,到企业学习环节,安排专人驻厂管理,协助企业管理部门。企业按照准员工标准,对“学徒”进行考核和严格要求,确保培养质量。

4.学徒评价

学校和企业共同参与,制定“学业标准”与“学徒标准”体系,即考察学生综合素养、专业知识掌握情况,又考察学生岗位技能、团队意识、工匠精神。将学校教师、企业师傅、学生团队及学生个人确定为评价主体,使评价主体多元化。将典型工作任务完成度、岗位工作量、单项技能考核作为考核内容,使评价方式多样化。围绕知识、能力、素养目标,将企业生产质量管理体系的人机料法环和工作现场6S管理作为重点考察内容,使考核内容职业化。

二、现代学徒制实践的瓶颈

1.教学和生产的冲突

机械类专业面向的几乎都是生产类企业,这些企业的特点是生产效率和生产成本控制特别严格,同时劳动强度相对较大,工作时间较长,普遍实行三班倒或两班倒。“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下往往要求知识学习与技能学习同步进行,也就是理论学习要占用大量时间,最理想的状态是半天集中学习,半天岗位实践。同时,“学徒”往往技术不精,技能不熟练,工作不流畅,生产效率低,废品率高。作为“现代学徒制”双主体培养之一的企业,面临生产效率降低、工期拖延、生产成本增加的风险,如何将风险降到最低,在教学与生产之间找到平衡是推行“现代学徒制”的关键。

2.学生需求与供给的矛盾

“现代学徒制”培养对象兼具“学生”与“学徒”的双重身份,统计数据显示,学生普遍对企业提供的岗位环境、薪资待遇、劳动时间有较高的要求,大量“95后”学生要求工作环境轻松,5天8小时工作制,工资待遇达到中上水平。从企业角度看,制造类企业普遍实行6天工作制,每天工作8-12小时,工作环境遍布油污、铁削和噪音,起薪线低于有一定经验的初、高中生、中职生,甚至企业指定的师傅只是初中学历或中职学历,这种心理落差是显而易见的。学生需求与企业供给之间的矛盾也是机械专业推行“现代学徒制”的瓶颈之一,虽然奥兴“现代学徒制”班一年后的学生稳定率达到75%,超过普通班学生,但表达出离职意愿的学生几乎超过半数。

三、现代学徒制实施策略

1.完善选拔管理机制

“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应在学生中广泛调研,充分论证学生需求,寻找学生需求与企业供给的平衡点。加强对过程考核与评价,完善“学徒”的淘汰和补充机制,重视“拜师”的仪式感,严格学校导师和企业师傅的竞选标准,确保高质量的培养队伍。

2.落实校企主体责任

在“现代学徒制”培养过程中,学校的责任是学生职业素养、创新创业意识的培养,校内教育要以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注重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引导。企业的责任是培养学生的岗位技能、传播企业优秀的企业文化、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可采用工学交替的模式,将企业文化教育前移,宣传优秀的、典型的企业工匠,树立榜样,为“学徒”配备合格的师傅,言传身教方能传承先进技术技能。

在校企深度合作环境下,开展机械专业“现代学徒制”培养,学校应发挥“现代学徒制”实施过程监控和质量保障职能,企业应具备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为社会主义培养优秀建设者的使命感,方能实现学校、学生、企业共赢。

参考文献:

[1]廖瑜.高职艺术设计专业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研究[J].艺术教育.2015.(09)

[2]张春华.基于现代学徒制的学生评价体系的建立[J].课程教育研究.2017.(16)

[3]林立春.现代学徒制在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中的研究与实践.轻工科技.2015.(02)

本文系课题“高职机械类专业‘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的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双主体学徒现代学徒制
金光现代学徒班感恩教育的实践
魔术师的学徒
浅谈通滩中学“双主体——三环节
现代学徒制在创新型高职会计人才培养模式中的应用
基于“双主体”人才培养模式的高职电力电器专业教学模式的实证研究
“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论《学徒的神仙》的叙事策略
澳大利亚学徒培训规模呈下降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