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建筑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技术研究

2019-02-28熊磊刚

科学与财富 2019年3期
关键词:浇筑技术大体积混凝土建筑工程

熊磊刚

摘 要: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建筑行业取得了非常明显的进步,施工技术也越来越多。其中,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技术在建筑施工中应用的越来越广泛,这种技术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和系统性,需要引起施工人员的高度重视。本文通过对裂缝产生原因的探讨,提出了具有针对性的措施,对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施工起到关键作用,促进工程质量的提高。

关键词: 建筑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技术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建筑行业发展迅速,国内的混凝土结构设计和理论设计水平均已达到世界标准,并涌现出了一批新型的建筑材料,成功应用于高层、超高层的工业和民用建筑中。所以,大体积混凝土也被广泛应用于各种工程建设。大体积混凝土通常指的是最小断面尺寸要大于1米,施工时应采用严格的技术手段处理水化热引起的混凝土内外部温度差,解决温度应力问题,从而控制裂缝。在具体施工过程中,对混凝土施工的整体性要求较高,必须连续浇筑。同时,大体积混凝土工程结构复杂、钢筋密集、混凝土使用数量多、施工技术含量高,要满足强度、刚度以及整体性要求。

一、大体积混凝土浇筑后产生裂缝原因分析

1、水泥水化热

水泥在与水发生反应的同时,会产生一定的热量,而大体积混凝土因为其表面系数小,断面厚度大等特点,造成散热能力较差,因此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产生的水化热会被保存在混凝土的内部,并随着时间的推移热量不断地聚集,进而造成大体积混凝土内部的温度逐渐上升,进而会造成较大的内外温差,一般在浇筑完成的3~5天内,大体积混凝土的内部温度得到最高值,在较大的内外温差下,就容易在混凝土的表面形成裂缝。

2、商品混凝土的收缩变化

就商品混凝土而言,水泥硬化所消耗的水分仅占总水分的20%左右,而其他的水分会跟随热量一起蒸发出去,在蒸发的过程中,商用混凝土会发生不断的收缩状况,若是在此时混凝土仍然处于水饱和状态,则可以通过膨胀作用恢复到原来的体积,在这样的过程中,混凝土的体积在不断的变化中,这样就会在无形中对混凝土的质量造成影响,其中最为突出的就是产生裂缝。

3、外界气温的因素

在进行大体积混凝土浇筑的過程中,需要保证浇筑温度与外界温度相互协调,而若是在此过程中,外界的气温出现下降,则会增加混凝土内外的温差,阻碍混凝土浇筑工作的顺利进行。混凝土内外温差会造成混凝土体积的变化,形成温度应力,而该应力的大小与温差的大小呈正相关。此外,若是外界的温度过高,则会使得大量的温度聚集在混凝土表面,阻碍热量的正常挥发过程,这样混凝土的内部会长期处于高温的状态,进而造成裂缝的产生。

二、大体积混凝土的施工技术分析

1、控制裂缝的措施分析

要想控制裂缝,就要在施工过程中严格控制好砂石和水泥的比例,降低水泥用量,以减少水泥反应过程中产生的热量。可在混凝土中加入膨胀剂、减水剂,来调节水泥用量,在符合建筑要求的前提下,保证混凝土的良好性能。温差原因不容忽视,为了降低混凝土的初始温度,防止温差过大,可以采用冷水将初始温度降低:若温差在25 ℃以下,可以进行拆模;若大于25 ℃,应采取降温措施,降低温差后再进行拆模。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还要有必要的监控,监测温度的变化并作出相应的记录,以便掌握温度的变化动态,采取相应的措施。

2、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分析

大体积混凝土浇筑前,应该确保地面是干净的,选择合适的砂石和水泥比例,合理控制初始凝固时间,必要时可人为地适当加长凝固时间,为热量的蒸发争取更多的时间。大概时间控制大3~4 h内,但是在施工过程中,为了降低温度而中途加水的做法是坚决不允许的。浇筑工作开始后,要进行分区浇筑、分区处理,严格按照浇筑顺序进行。振捣过程要遵循快速插入、缓慢拔出的原则,才能使振捣过程更加均匀,增加混凝土的紧密度。需要注意的是,在混凝土凝固之前要完成所有的浇筑工序,不得中断。所有工序完成之后,还要进行混凝土中心温度、表面温度和大气温度的测量工作。

3、大体积混凝土的浇筑方案

每一层混泥土在被振捣完毕后应立即浇筑新的一层混凝土。除应考虑此条原则外,结构的大小、钢筋的疏密、混凝土的供应等因素都应考虑在内。混凝土浇筑通常采用全面分层的方法,即在第一层混泥土还未凝固的时候,浇筑第二层。以此类推,逐层浇筑直至完成工序。这种方法比较适用于施工面积不大的工程平面。除此之外,还可采用分段分层的方法,从底层开始浇筑,逐层向上直至最后一层。如果结构的厚度较大时,这种方法就显得复杂了,但是分层分段的方法可以缓解单位时间内混凝土供应不足的问题。对于长度范围远远超过厚度的结构体来说,应采用斜面分层的方法,从下而上一次浇筑,保证斜面坡度≤1/3即可。

4、混凝土的养护技术

混凝土浇筑完成要进行最后一道抹压工序,之后要把表面遮盖好,一般选用塑料、油布等不吸水的材料作为遮盖物,防止表面水分蒸发完导致干裂收缩。在养护过程中也要做好温度的控制,通常保持在15 ℃为宜,养护周期一般为2~4周为最佳,以保证混凝土能顺利的水化。在混凝土养护过程中,温差控制工作也不能松懈,降温法和保温法是常用的两种温差控制方法:通过冷却预埋在混凝土内部的水管来冷却水温降低混凝土内部热量的降温法,适合在混凝土浇筑的初期进行;保温法就是在混凝土外部通过一些物理手段来控制混凝土的外部环境温度,通常采用保温材料或喷洒热水的方法来降低混凝土内外的温度差异。这种方法要在混凝土浇筑完成后使用。温差控制工序的进行,也能在很大程度上减小后期出现裂缝的可能性。

三、建筑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施工质量控制

1、提高大体积混凝土质量

在配制混凝土时,严格按照科学的原料配比设计,需要有一系列严谨的施工组织设计,另外需要建立具有可行性的工作制度方法和质量监控体系。从混凝土原材料的购进、库存、转运和使用等各个环节保证混凝土原料的质量。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求药与原则是保证混凝土浇筑后的整体强度,合理控制混凝土的水热化程度,在保证混凝土的可振捣性和较强和易性的前提之下尽量降低水和水泥的用量。大体积混凝土的配制重点要降低其水热化程度,所以在选用矿渣水泥时主要考虑水泥的水热化性能,另外,通过掺入适当的粉煤灰不仅可以有效降低水泥的使用量,还能在很大程度上降低混凝土的水热化程度,提高混凝土的可振捣性和强度,整体提高混凝土的质量,防止发生裂缝。

2、优化浇筑方案

在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施工现场,为了尽可能提高工程项目的质量,浇筑方案要有所优化,涉及的施工工艺要有所增加,在满足每一处混凝土在初凝之前就被上一层新混凝土覆盖、振捣完成之外,还要包含浇筑结构大小、钢筋不知情况、预埋件、螺栓等方面的内容。在对较大尺寸结构进行浇筑时,可以另辟独径,采取分段浇筑的方法,在进行浇筑时,可以从中间向两端或者两端中间同时进行浇筑。对斜面分层时,要保证斜面坡度不大于1/3,这种分层方法适用于结构长度远远超过厚度3倍以上的构件情况,同时浇筑顺序也应该是从建筑构件下部开始,逐步上移为好。

四、结语

综上所述,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促进了现代建筑施工,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技术取得了非常广泛的应用,对于提高建筑质量,增加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起到了良好的效果。需要对施工中存在的各种问题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采取一系列具有针对性的措施,对施工中的各个步骤和整个过程进行严格有效的控制,完善高质量的大体积混凝土浇筑过程,实现良好的施工效果。

参考文献

[1] 陈招娣. 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施工中的应用[J]. 江西建材. 2017(06).

[2] 杨奕丰. 浅析大体积混凝土裂缝成因及预防[J]. 广东建材. 2015(03).

[3] 袁和平. 大体积混凝土裂缝的原因及预防措施[J]. 江西建材. 2015(04).

猜你喜欢

浇筑技术大体积混凝土建筑工程
建筑工程技术管理模式创新探索
造价预结算在建筑工程中的审核方式及应用实践
建筑工程预结算审核中常见问题分析与处理
隔震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及发展趋势
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施工中的应用探究
浅谈建筑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
浅谈房屋建筑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
蔚汾河特大桥承台等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方案分析
试论房屋建筑工程中的混凝土施工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