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数学学习共同体中有效的生生互评
2019-02-28王向彪
王向彪
摘 要: 学习共同体作为一种学习方式,已受到关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得以提高,课堂求知氛围更浓郁,学生的互动性也有所改善。但是热闹的课堂不代表效率高,不代表质量好。使用“生生互评”模式还是给教学带来了不少的“麻烦”,而只有解决这些困难,才能发挥其评价方法的真正作用,让学生可以在快乐和轻松中学习。
关键词: 学习共同体;生生互评;科学有效
《数学课程新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共同参与、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美国心理学家约翰逊认为:“在数学课堂上,学生之间的关系比任何其他因素对学生学习成绩、社会化和发展的影响更强有力。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进,学生在数学课堂中的主体地位得以体现,特别是在数学课堂评价体系中,让学生参与评价是提高他们主人翁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的表现。目前广受实践证明的生生互评,更是给评价体系带来了创新。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得以提高,课堂求知氛围更浓郁,学生的互动性也有所改善。学习共同体中“生生互评”降低了学生对老师的依赖性,改变了老师单方面教学的模式,提倡团结互助精神,为学生提供了科学的学习方法。下面我们就对如何科学有效的“生生互评”进行几个方面分析。
一、当前初中数学课堂“生生互评”现状
1、传统的教学观念根深蒂固
传统课堂的教学形式是“老师问,学生答”“老师讲,学生听”的方式,老师是评价的核心和权威,是课堂的唯一裁定者。正是这种单一性、单向性、模糊性、一元性、程序性的评价存在,才导致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自主学习能力差,对老师产生极为依赖的心理,“生生互评”流于形式。
2、对新理念理解偏差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课堂上出现了一些新的积极元素,如:联系阅读、主动提问、自主讨论等,这些是学生课堂地位提高的表现。但是其评价方式却没有得到根本改善,对“生生互评”的理解有偏差,导致在形式、内容、标准、功能和主体方面浮于形式,而未深入内在。我们会发现,同学在相互评价时,往往会从他人的错误和缺点出发,指責他人的不足,这样他们的自信心更受到打击,甚至对数学学习失去兴趣。
3、教师自身素养
作为被评价者,又希望能够听到鼓励,有的老师更是没有把握好这个度,错误地将课堂的“热闹”当做高效,甚至根据大多数学生的意见(不公正的评价)宣布相关发言者的成绩,属于混淆是非,严重打击学生的课堂积极性,也给评价的学生一个不好的榜样,不善于发现他人优点。学生可以相互评价,但是最终的“决定权”还是在老师的手里。
二、如何科学有效进行“生生互评”
“生生互评”模式在学习共同体的背景下进行,能够相互促进和提高。我校正在推行学生学习共同体,为“生生互评”奠定基础。
(一)营造和谐机智的评价环境,让互评有温度,学有动力
一个好的课堂氛围,就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唤醒学生学习的根本动力。
1、注重人文关怀,激发评价兴趣。教师肯定和鼓励了某种观点,那么就会回报以更多的观念;赞赏了某一个学生,就会有更多优秀的学生出现。
2、主导主体相融,形成评价共同体。评价的主体是学生,老师应充分尊重学生,尊重他们“天马行空”的发言,将评价的权利也放给学生,多倾听学生的意见。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敢说敢做,乐于表达自己的意见,才能形成科学的评价体系,让学习过程真正成就师生共同进步。
(二)教给学生科学的评价方法,让互评有效度,学有方向
将评价权利交给学生,更要指导他们科学的评价方法,这样才能提高评价质量,达到生生互评的目的。
1、评价他人是新事物、新能力,所以需要老师建立可行的课堂评价常规,主要分为四步:听、想、评、说。听,是认真听取别人的回答,这是高质量评价的基础,也是对他人的尊重;想,是对他人的答案认真思考,并组织自己的评价语言;评,是有自己的评价标准;说,是用合理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意见,尊重他人。对于受到他人评价的学生,也可以进一步说明自己的意见,对他人的评价进行评价,这种“你来我往”是一种积极的课堂交流,能够促进思想的深化和提高,形成学习的共同体,可以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2、建立评价形式与方法,评价的形式与方法决定了评价的质量,从学生互评的组织形式上来看,包括同桌评价、小组评价、对组评价、全班评价等互评形式。课堂中常用的评价方法:比较评价,即通过对两种或多种答案的比较,分析利弊,提高学生的辨析能力,促进自主思考;补充评价,即对他人的答案进行补充,提高学生思维的完整性;创造性评价,即发表自己与众不同的意见,说出让人“眼前一亮的答案”。
3、引导循序渐进的评价。生生互评不是一两次实践就能达到教学效果的,需要老师循序渐进的指导以及科学有效的指导方法。先创新教学情境,活跃教学气氛,实现同桌互评、四人互评等小范围的评价。然后再拓展到整个小组,甚至是组与组之问的相互评价,最后是班级评价等,这样学生的学习空间扩大,创新精神得到释放,就有更多的想法得以传播,实现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行为进行科学有效的调控。
(三)搭建全员参与的个性化平台,让互评有广度,学有所得
1、给予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课堂中学生获得知识的时间并不是老师讲课的时间,而是学生自己思考的时间。所以每节课给学生留出10多分钟的时间,让他们处于自我思考的状态,这样利于回答,更能保证评价效果。
2、引导客观、公正、真诚的评价。评价不仅是对他人回答的自我意见,更是从他人那里获取知识的过程,这样才能实现共同体教学的初衷。教师在引导学生相互评价时,应该教育他们多发现他人的优点,然后再说明不足。只有真诚才能得到他人的尊重,才能获得有用知识。
总之,生生互评是多层次、多方面、多角度的学生智慧的碰撞。而学习共同体又是一个强大的学习体系,能够实现合作精神的培养,实现创新与虚心的同时进步,实现自我与他人的和谐相处。同时应该注意的是,生生互评与学习共同体的构建应该根据学生的情况,“因生制宜”才能更加有效。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 201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