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写作教学策略探究
2019-02-28耿红卫潘胜男
耿红卫 潘胜男
众所周知,“微写作”是一种篇幅短小,语言精练,内容精湛的文体形式。“字数200-300字之间”的硬性要求使得学生必须用简短的文字创作出结构完整、主旨清晰、情深意长的小作文,其更有利于真正反映学生真实的语文素养。然而,初中语文阶段的微写作存在着形式趋于一致、内容零碎、结构散乱的弊端。微写作要求创作形式多样化、个性化,但是多数初中生在自拟题目这一环节便抓耳挠腮;微写作要求内容精湛,结构严谨,但大部分初中生在创作时延续大作文的一贯风格:字数不够,事件来凑。改善初中语文微写作的教学现状,不得不寻求教育理论的支撑。人本主义心理学作为心理学中的“第三势力”,强调人的成长和发展,称为自我实现。马斯洛认为无论何种管理都应该以人为本,延伸于教育中,便是无论何种教学都应该以学生为本。微写作教学亦是,以学生为本的微写作教学是站在学生需要的基础上进行的,更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创造力。同时,培养学生的创造性、独特的个性亦是人本主义心理学的重要观点。此外,人本主义心理学还主张教育需要给学生提供一个宽松、和谐、平等的环境氛围,让学习者在可以凭借自身的资源,自觉主动的完成学习。①最后,在这种促进成长的气氛中,学习活动得到有效开展。
一、以文本为基础,激发学生的创造力
人本主义学家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中,实现自己创造力的需要是自我实现的需要,是成长性的需要,是最高一级的需要,即创造力是自我实现的人所共同具有的人格特征之一。初中语文教师有效开展微写作教学活动,首要任务是激发学生的创作能力。而激发学生的创作力,离不开微写作基本功的培养。统编本初中语文教材注重学生语文素养的养成,除去文质兼美、典范性与实用性兼具的选文,课前导语和课后练习的设计更是注重学生素养的锻炼,微写作形式的练笔是文本中更是常见。教师可充分利用文本,合理进行微写作的教学安排。
1.利用课前导语,初步安排微写作
统编本教材课前导语的特点之一是通过提问与学生生活相同或相近的问题引发学生对课文的好奇心。初中语文教师可有效利用这一特点,科学合理地进行微写作教学设计,引发学生在探究性学习文本的同时,训练学生的微写作能力。如《济南的冬天》课前预习的问题设计,编者首先问学生印象中的冬天,通過学生的回忆与课文的结合,与作者笔下济南的冬天进行对比。用此方法作为课前导语再合适不过,如若在此环节上再加一个小设计便可以既让学生兴趣盎然,也能由简入深地训练学生的微写作能力。
首先让学生以回答问题的形式,把心中的答案写在一张白纸上。此时教师可以要求代表景物在三个左右。此环节不用达到微写作的字数要求。之后便可进行文本教学。通过对文本的分析,学生对文章有了深入的了解后,再把作者眼中济南的冬天写在白纸上,跟自己记忆中的冬天进行对比。进行对比教学一方面是加强学生对济南的冬天的印象,另一方面便是趁机引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2.根据课后练习,整合完善微写作
《济南的冬天》一文中采用了很多写作手法,由远及近、由近及远、由静转动、由动转静、动静结合、比喻、拟人等等。运用这些描写手法给景物增添了活力与魅力。通读全文,一幅幅优美的画面便活灵活现地勾勒在读者的脑海中。课后的“积累拓展”练习便要求学生学会运用文中的写作手法描写景物。讲解第一课时时,教师已让学生对济南的冬天与自己家乡的冬天进行比较分析,激发了学生的写作兴趣。此时让学生选取自己所写代表性景物中的某一景物,借鉴课文中某些写作手法进行完善练习。
如学生完成“家乡冬天的风景”这一微写作话题时,大部分学生都会描述到冬天天气的寒冷,但在如何体现寒冷这一方面千篇一律。此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借鉴《济南的冬天》中关于“暖城”的描写。文章第三段最后一句通过济南的人们不着急春天的到来体现济南的暖和安适;学生也可通过呵气成冰、畏手畏脚,迫切期待春天的来临等烘托家乡冬天的寒冷。
二、多样化写作、多元化评价,培养学生的自主写作意识
通过文本夯实学生的写作基础后,要多方面加强学生微写作的练习。通过读写共生、言语迁移等策略,让学生进行能动式的练习。这不仅能锻炼学生的微写作能力,更有利于培养听说读写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学生。学生练笔后,教师适时采取合理恰当的评价方式,有利于促进学生的自我评价。而自我评价是学生正视自我学习能力的关键。有效促进学生自我评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
1.读写共生、言语迁移,促进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全面发展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是大诗人杜甫的名句。历经千年的检验,其显示出牢不可破的真理性。通过以读带写的方式,提高学生的微写作能力是最为有效的方法之一。教师进行阅读课教学时,应有意识地与微写作教学联系起来。若遇文章中较为典型的写作佳句时,应指导学生并与学生一同认真品析。待学生与其所表达的情感产生共鸣后,可适时进行仿写练习。如此,不仅能锻炼学生微写作的习作能力,还有助于加深对文章的理解。除仿写之外,还可以进行扩写、续写、改写的练习。扩写的练习以古诗词最佳。因为古诗词字数较少,而情感的表达最为挚烈。在全诗的感情基调下,对古诗词进行扩写不易偏离微写作的写作主题。②
以读带写,辅之以听带写,以说带写,促进言语迁移,培养听说读写全面发展的学生,这符合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如在进行某一话题的微写作训练时,教师可先组织学生把自己听到的、看到的、感受到的讲述出来,然后再进行微写作的练习。以听带写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力,以说带写可以让学生在说的同时组织言语逻辑,有助于写作时较少出现表述不当等问题。
2.采取多元评价方式,促进学生自我评价
语文教师及时恰当地评价学生的习作是促进学生微写作能力提升的教学策略之一。教师的批改是作文教学中进行他评的最常用形式,有助于学生认识自身写作技巧的不足。对于教师而言,有益于教师科学评估学生的微写作能力,从而更有针对性地进行微写作教学。这是一种教学相长的评价方式。除去教师评价,其它的他评方式也应合理采用。如生生互评、家长评价等。学生之间的评价更有利于学生产生写作心理上的共鸣。学生之间有着相同年龄段的相似性、写作心理的高度一致性。对于身处同一身心发展阶段的彼此更有接纳力与欣赏力。③此外,新时代互联网科技发达,微写作又是起源于微博,教师可鼓励学生把自己的作品发布在学习论坛上,发挥大众的力量,选取评价中的精华,对微写作进行修改。长此以往,微写作能力必定有所提升。
他评的最终目的是把评价信息反馈给学生,让学生正确认识自我。自我评价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意识的关键。罗杰斯指出:“当个人意识到那种标准对他很重要,他力图达到那些目标和实现那些目标时,他才真正知道应承担对他自己和他的各方面所负起的责任。”
三、以学生为中心,发掘学生的创作潜能
一切从学生出发是教育教学的基本理念之一。同时微写作又具有强烈的亲民特点,因此微写作教学更应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为中心进行微写作教学,不仅有利于学生微写作知识的习得,更有益于学生发展个性、发掘潜能,从而自我完善。
1.选题贴近学生生活,符合学生兴趣,突出学生的“自我”
教师选题要选择人人都有东西可以写的题目,即具有普适性,如家庭生活、学校生活等。虽然这是老生常谈的题目,而微写作要求写作要具有新意,但只要教师在教学设计上稍下功夫,就可以开辟出新的天地。如学校生活方面,下课铃声想必是每一位学生心中的期待。因此教师便可以选取“下课了”“下课鈴即将响起”“课间十分钟”等诸如此类的题目。课间十分钟是教室最充满活力的时候,有的学生嬉笑打闹,有的学生认真预习下节功课,有的学生奋笔疾书补习作业等等。这是学生心中的期待,如若要求课堂上完成,想必学生会磨拳霍霍。
除了学校生活与家庭生活外,社会生活也与学生息息相关。选取一些时令性较强的题目,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还能加强学生对社会的关注,对生活的思考。基于初中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教师在选题上要正确处理社会生活与个人生活的联系,避免过于宏观意义上的题目,以致学生无从下手。如新课改是教育界的大事,亦与学生休戚相关。教师可以让学生从如今教师教学方式上的改变,教室的布置、学生座位与之前有何不同等发表自己的见解与看法。
2.鼓励学生自由练笔,抛开体制束缚,发掘学生的潜能
人本主义把人的自我实现归结为潜能的发挥。罗杰斯认为教师存在的重要意义在于,充分发掘学生的潜能,将自身所拥有的教学资源提供给学生,把学生培养成富有灵活性、适应性和创造性的人。微写作对于初中生而言并不是一座跨不越的大山,相反微写作简短的字数更易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写作习惯,亦是大作文的有益补充形式。但是各种写作要求,限制了学生的自由发挥,窒碍了学生心灵的表达。以至于我们每天只能看到学生在做什么,却无法得知学生在想什么,教学也无法真正从学生的内心需求出发。因此发掘学生的创作潜能,首先要抛开体制的束缚,鼓励学生自由练笔,唤醒学生对表达的渴望。
学生练笔的形式有很多,日记、生活随笔、读后笔记等都是初中语文教师常用的方法。如生活随笔。每一位学生的生活都不尽相同,即使在相同的教室进行着一致的学习活动,但每个学生心中的世界是不同的。如学习完《背影》一课后,一位同学想起了自己的母亲。与朱自清目送父亲离开的背影不同,她写的是母亲目送自己离开。其中一句话是“时光匆匆,岁月如梭。您那乌黑的头发上显出几丝白发,小泥鳅似的皱纹也悄悄地爬上了您的脸颊。无意间的回头看让我潸然泪下,您正一手扶着栏杆,一手扒着窗,眼中含笑,目送我离开。”而另外一位同学则是想到了刚升入初中离家时跟奶奶的不舍,“初到那里,心里受不了离别的痛楚,常常在您要走的时候,狠狠地薅住您的衣角,您的泪水在眼里打转,还是狠了狠心把我小小的手扯掉,听着我惨痛的哭声,快步离开。”情到深处自然浓,平时需要一再强调的写人要抓住特点,要注意细节描写在此处深切著白。
四、创设和谐轻松的学习氛围,缔造平等真诚的师生关系
马斯洛强调教育对人的功能,教育能发挥人的潜能。而良好的环境有助于潜能的发挥,这种环境包含了真诚、信任、理解等各种友好和睦的氛围。所以教育要想发挥巨大的作用,必须建立在充分尊重人的基础之上,即教育需要给学生提供一个宽松、和谐、平等的环境氛围,让学习者在可以凭借自身的资源,自觉主动地完成学习。
1.创设和谐轻松的学习氛围,尊重学生的主体意识
基于罗杰斯“非指导性教学”中“在课堂中创造一种接受的气氛”的教育观点,教师需要维护课堂氛围,为学生的学习营造良好的环境。教师在作文教学过程中要尊重学生的主体意识,不过分干预学生的写作创作,不把自己的思想强加到学生之上,重视作文教学的自我激发、自我创造和自我评价。
尊重学生的主体意识,首先要尊重学生的写作心理。不仅思考学生的思维方式,更应关注学生的心理。把每个学生写作过程中的情感、态度、意愿放到首位去考虑。学生不但能表达自己真实的想法,充分体会自己和写作的关系,更能感受到老师对自己的尊重,从而激发写作情感,强化写作主体意识;其次,对学生的独立思考及自学能力充满信任。罗杰斯认为,要发挥促进者的作用,除去教师真诚尊重学生外,还应接受与理解学生。④对于学生的习作内容,教师要以一种接纳的态度去感受、去思考、去评价。
2.转变教师角色,建立平等对话的新型师生关系
教师不是课堂的控制者,教师的角色亦不是一成不变的。他是教学过程的促进者,并且随着教学过程的不断改变而扮演不同的角色。学生无法正确理出问题时,教师应启发学生,引出问题;学生在繁杂的线索中理不清头绪时,教师可指引学生如何正确组织材料。换句话说,教师是专门为学生学习服务的一种灵活资源。
依据罗杰斯"非指导性教学"的要求,在微写作教学过程中,初中语文教师不再是写作教学的主角,而是以学生为中心,作每一阶段的参与者,与学生平等对话。具体到微写作的教学过程,写作伊始,教师启发学生的写作灵感,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中间与学生平等对话,接受学生的情感表达;结束时,为学生提供写作资源和环境。总而言之,应赋予学生更多的空间支配教学过程。
随着社会的发展,21世纪的师生关系是民主、平等、对话的新型关系。教师和学生是对话的主体,教学过程是师生对话的过程。在微写作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平等对话,更有利于师生双方相互理解其教与学的心理。
参考文献:
①郭峰,阎蔚.《“第三思潮”人格观对素质教育的启示》,《教学与管理》,2001年第11期。
②王光志.《创新读写结合中的“微写作”教学模式研究》,《中国教育学刊》,2018年第1期。
③赵建军.《初中语文微写作教学的实施策略》,《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18年第5期。
④曹树真.《论罗杰斯的师生观》,《外国教育研究》,2000年第6期。
[本文系河南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8年度一般课题项目“初中语文微写作教学研究——基于人本主义心理学视角”(项目编号:2018-JKGHYB-0055)的阶段性成果、2017年河南师范大学研究生优质课程建设项目“语文发展前沿专题”(文件编号:校研字〈2017〉9号)的研究成果]
[作者通联:河南师范大学文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