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写作的支架分析与落实

2019-02-28蔡明

中学语文·教师版 2019年1期
关键词:弹痕沃德军方

蔡明

对于任务驱动型写作这种表达,虽然在概念上有不同的爭议,但就不可遏制的研究现状来看,已然是一个客观的存在。这已被列为教育部重大课题研究项目,投入了专门的经费,集中了专业化的研究团队,在进行全方位的研究,各种媒体竞相发表了一系列研究文章。据个人所知,目前的进展已经进入深层、细化的阶段,最终研究成果已经可期。

从近年来全国卷高考作文命题来看,几乎全是任务驱动型命题样式。这就为这种题型在考试中的使用提供了方向性、示范性的坐标样本。本文拟以2018年全国高考语文卷Ⅱ的作文题为例,说一点想法和做法供大家参考。

首先,说一点想法。

关于2018年全国卷Ⅱ这道题的想法。

网上有这样的文字:“从内容上来说,本题错开了当下的社会热点和近几年热议的传统文化,援引了大家津津乐道的‘幸存者偏差这一逻辑谬误,突出了学生的逻辑思维,强调学生对于自我思维的深度批判及其同生活现实的联系,可谓是高考材料作文中的一股清流。”

在个人看来,这股清流,更充分地体现了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和写作的规律。表面看,是理性语料的阅读梳理与辨别探究;本质上直接指向写作的思维品质,直觉思维、逻辑思维、批判思维、辩证思维等方面;材料本身就充分地体现了任务驱动性质的写作特点,写作需要完成什么任务,而不是在写作要求中去人为强加。换言之,这是一则自带写作任务的作文材料。

写好这样的作文,需要面对特定情景、对象,明确写作意图、目的,提供必要的写作支架,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路径、方式,最后真正落实并完成好写作任务。

其次,说一说支架分析与落实。

更多时候,一线师生希望得到的并非完全是学理的文字,更希望是具体、微观,甚至是举例表达的文字。请允许我以2018年全国卷Ⅱ作文题为例,就支架分析与任务落实说一说具体的参考意见。

原题回放: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二战”期间,为了加强对战机的防护,英美军方调查了作战后幸存飞机上弹痕的分布,决定哪里弹痕多就加强哪里。然而统计学家沃德力排众议,指出更应该注意弹痕少的部位,因为这些部位受到重创的战机,很难有机会返航,而这部分数据被忽略了。事实证明,沃德是正确的。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材料支架:

支架1.不放过任何一个重要信息:读懂每一个词语、每一句话的意思。

“二战”期间(事件发生的时间与背景),为了加强对战机的防护(事件的目的、意图),英美军方(调查者之一)调查了(并非直觉)作战后幸存飞机上弹痕的分布(调查样本和关注要点,即调查的内容,从论证来说,是前提条件),决定哪里弹痕多就加强哪里(调查得出的研究结果,或谓之推导出来的结论)。

然而(关注转折词中隐含的情感态度)统计学家沃德(又一调查者及学术头衔提醒)力排众议(突出关键行为,特别会引发读者去刨根问底,何以能够如此呢?)指出更应该注意弹痕少的部位(这是统计学家沃德的观点,也是他的结论),因为这些部位受到重创的战机,很难有机会返航(支撑结论的原因、理由,即论证的前提或依据),而这部分数据被忽略了(特别强调这种理由的特质与状态是“被忽略的数据”)。

事实证明,沃德是正确的(事件最后的结果,沃德的观点、判断、推理是真的,经后来的实战检验是对的)。

支架2.概括材料:能够抓住关键处概括材料的性质并较为准确概括出各层大意。

这是一则关于“幸存者偏差”的著名史料,又称之为“沉默的数据”。

材料共有三个层次:

一是,英美军方的调查及结论;

二是,沃德的推理与结论;

三是,最后的事实证明沃德是正确的。

支架3.学会列表:通过表格呈现,特别能够帮助发现材料的关键之处。

逻辑支架:

这是一则著名的逻辑学史料,如果不能从逻辑层面入手,那么就很难寻找到内在矛盾或找到问题偏差的本质,写作活动,很容易在浅表层面滑行。

支架1.英美军方的逻辑。

他们的逻辑起点是:从可以找到的证据开展研究,可以找到导致战机被击中而坠毁的真正原因。

他们的基本判断是一个三段论构成的:

战机需要加强的应该是中弹率高的地方。(大前提)

弹痕越多的部位恰恰是中弹率高的地方。(小前提)

因此,弹痕越多的部位,越是需要加强的。(结论)

这个三段论推理,从形式上看,完全符合三段论推理的要求,没有什么可挑剔的。他们的错误是逻辑起点出现了严重偏差,三段论的大前提经不起推敲,是一个并非完全正确的判断。因而据此推出的结论就难免错谬。

支架2.统计学家沃德的逻辑。

沃德的逻辑起点是:从被忽略的数据中,才能找到战机坠毁的真正原因,也就是说,坠毁的真正原因,只能在已经坠毁者中去寻找。事实上,在“二战期间”,坠毁者已经无法寻找,那么,幸存者的数据,只能从反向推导出原因来。

如果中弹率高的部位是战机坠毁的主要原因,那么,这些战机就不可能幸存下来。

现在这些战机幸存下来了;

那么,中弹率高的部位就不一定是坠毁的必然原因,因而不需要加强。

这是一个充分而必要条件的假言推理,这个推理从形式到前后条件的关系都成立。因而,能够推倒英美军方的结论,至少能够有力地怀疑军方做出的结论。

于是,他就有了自己的基本判断,战机各部位的中弹概率应该是基本相同的;只有当战机的要害部分遭重创,战机才会坠毁。于是,推理如下:

如果遭到重创的是战机的要害部位,那么,战机就不可能幸存下来。

反之,能够幸存下来的,遭重创的部位,一定不是战机需要加强的要害部位。

相反,那些没有弹痕或者弹痕较少的地方,恰恰是需要重点加强的要害部位。

沃德因为逻辑起点的正确和逻辑推论的过程与方法的合理,于是得出的结论(观点),或者说是基本判断,便能够“力排众议”,而且,最后被事实证明是正确的。

任务支架:

支架1:明确问题,确定文章必须完成的任务。

命题选用了逻辑学当中著名的“幸存者偏差”的史料,这一材料的性质和“综合材料的内容及含意”的写作提示决定了写作的任务应该回答:

沃德的意见为什么是正确的;

或者沃德是如何力排众议的;

或者英美军方为什么最后会接受沃德的意见;

或者,事实为什么会证明沃德是正确的……

这样的材料性质决定了它的写作一定是带着非常明确的写作任务的。

支架2:巧取角度,选择完成任务的最好切入口。

在写作任务的驱动下,我们可以自选角度。当然这种选择一定会有一个巧与拙的差别。

可以从英美军方,也可以从沃德,也可以从两者结合,更可以从材料整体等角度去选择角度。

当然,更可以从调查样本选择、调查关注要点、调查结论与前提之间的关系等角度入手。

谁才是较为取巧的呢?判断的标准只有一个,最为快速地切入问题要害或便于逐层深入直逼关键的角度是最好的角度。始终在外围转来转去,无法快速完成写作任务的角度,最好舍弃。比如抓材料最后一句或“力排众议”这一行为词语等角度切入,相对来说,应该属于有智慧的角度。

支架3:准确立意,观点(话题)瞄准任务,写作便容易胜人一筹。

切入材料,全面分析,找准回答写作任务中所列问题的穴位处,提炼出准确的观点,形成恰当的判断,这是写好此类题型作文的又一次考量。

比如,英美军方从最初的哪里弹痕多就加强哪里,到后来转而注意弹痕少的部位,实际上也是采纳了沃德思考方式和思考结果,开始关注被忽略的、导致问题产生的“沉默的数据”,而这些数据不仅重要,甚至是致命的。这就可以形成:“真相未必在场”“不能忽略生活中沉默的数据”“被忽略的部分往往是致命的”等。

比如,英美军方起初只是研究有限的资料、眼前的弹痕,而没能像沃德那样全样本分析和更加关注“沉默的数据”,可以形成:“从已知中发现未知,方是有知”“现实未必真实”“必须全面看问题”“只有透过表象,才能窥得真相”等。

比如,可以抓住这则逻辑性特别强的材料特点,并以军方和沃德的逻辑思维入手,尤其是沃德的数理统计逻辑入手,提炼出更为深刻、独到的观点:“感性不可信,理性力无穷”“逻辑学:规避风险的学问”“前提正确才能推断出正确的结论”“生活需要学一点逻辑学和统计学”“合乎逻辑,才能觅得真知(相)”等。

支架4:学会用料,确保材料使用始终服从任务中心。

还有一点,就是论证过程中的举例问题,一定要学会围绕材料含意和中心观点,对材料的分析一定要贴近材料和自己的中心论点,不要旁逸斜出,更不能跟着自己的论据走,滑出去而收不回来。

比如,有篇作文中用到了2018年“8·27昆山砍人案”这一材料,引用与分析就比较妥当。

命案甫出,一般人都觉得“杀人偿命,天经地义”,至少也是“防卫失当”必须处以重刑。然而,昆山警方最终给出的是“正当防卫”的判决。因为警方没有仅凭现场所见以及目击者的陈述,而是从反复调看和分析案件的录像资料中发现了重要细节、找到了真相。而这些细节和真相,如果不是有摄像头,有记录全过程的录像资料可以调阅,那么很有可能重要的细节和真相会成为“沉默的数据”,而如同英美军方那样,出现“幸存者偏差”的誤判。

最后是完篇作文。就这次写作来说,重要的应该是如何分析和如何论证。既要综合材料,紧扣写作任务,条分缕析,又要学会比较,巧妙联系,更要逐层深入。好的写作,应该让读者在欣赏你的优秀文章的同时,欣赏你的文章样式选用的智慧,更能感受到你这道题的写作任务完成得非常好。

为了便于大家充分感受,这里提供一篇学生的习作例文,供参考。

亲眼所见,亦非真实

其实,二战期间英美军方的判断并非无中生有,而是基于眼前幸存飞机弹痕数量多少的调查。但最后的事实证明沃德判断是正确,无疑撼动了我们深信不疑的常识“眼见为实”。

何以如此呢?

是因为真相、真实已经不在英美军方这些判断者的眼前,它已经随着坠毁的飞机一起消失了。而幸存下来的飞机,恰恰都不是致命部位受弹的飞机。正如沃德所说的那样,幸存战机之所以幸存,是因为受伤的部位并不致命,而少弹痕的位置往往就是致命之处,那些不能返航的成了“沉默的数据”,才是“坠毁的真相”。也就是说,虚相在场,真相缺席。

再说,即使真相在场,我们的眼睛也未必能够见到真实。因为真相虽不只有一个,而虚假的表象却永远非常多,它纷繁芜杂,掩盖着事实,混淆着视听,一如真假李逵,又如真假美猴王,一般人是无法用眼睛来识别的。而现实生活中,更有人煞费苦心制造假象,挖空心思诱人上当,比如转基因食品,比如娱乐圈的阴阳合同。若没有火眼金睛,是很难辨别的,我们一不小心就会成为上当的唐僧。

因为,人性是有弱点的,难免有先天的视障。“一叶障目,不见泰山”者有之;“先见为主,不及其余”者有之。甚者,或“视而不见,充耳不闻”;或“偏听偏信,不负责任”;或“睁着眼睛说瞎话”;或“枉顾事实,党同伐异”。如此等等,不一而足。因此,很多事情的真相被遮蔽,很多事件成为“谜”,也就不足为怪了。

“幸存者偏差”告诉我们,眼睛有时候是靠不住的。要想寻得真相,揭示真理,还得要像沃德那样,用自己的脑子去分析,用科学的思维方式去推论,才能作出正确的判断和决策。

闪光的并不都是金子。《诗经》中的“蜾蠃借子”也好,托勒密的“地心说”也罢,当初人们看到的只是“虚幻的真相”,是相对于真相的表象。螟蛉与蜾蠃,一虫一蜂,本是捕食关系,借子之说何处张本呢?宇宙之大,无始无终,无边无际,怎么能确定地球就是宇宙的中心呢?又怎能确信地球是不动的呢?正如巴尔扎克所说,“真理喜欢捉弄人,它总是给你看到虚幻的真相。”

当然,这是科学领域的话题。但是,正从另一个维度告诉我们,“幸存者”是会有“偏差”的,“沉默的数据”更有价值。“沉默的数据”并非眼睛能见,需要借助工具来研究,需要科学实验与全方位求证,需要大数据地分析、推演和“超算”的帮助。

谨记,“亲眼所见,亦非真实。”同理可得,“肉眼不见,亦非为虚。”

拓展训练:

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童话里的灰姑娘穿着一双水晶鞋去参加王子的舞会,艳惊四座。然而,英国莱斯特大学物理系的一群学生通过研究发现:如果灰姑娘体重50公斤,鞋跟高度超过1.3厘米时,一旦走路,水晶鞋就会被踩碎。学生们在论文里给灰姑娘建议:“如果想获得王子的芳心,一定不要穿水晶高跟鞋。”研究论文发表在该校的物理学期刊上。

[2019届南京九月高三年级学情调研卷(零模)语文卷作文试题]

简要提示:

第一句话,源于格林童话,关于王子与灰姑娘的故事,穿着水晶鞋的灰姑娘,在舞会上惊艳四座,赢得了王子的爱情。第二、三句话,源于生活,一群大学物理系学生的研究、发现以及对灰姑娘的建议。最后一句话,学校物理学期刊发表了学生的研究成果。

这则材料,其实也是一个故事,是一个科学研究的故事。一群大学生(人物),对童话中灰姑娘的水晶鞋发生了兴趣(事件起因、源起、发生),于是进行了物理学方面的研究(事件的发展),并从研究所得出的科学数据出发,给灰姑娘提出善意的建议(事件的高潮)。学校,特别是学校物理学期刊,尊重学生的这种研究行为,并发表了学生的研究论文(事件的结局)。

这是一则非常典型的叙事类材料。缘起、发生、发展、高潮、结局非常完整。对材料的选择、剪辑处理也非常恰当,特别是关键信息和重要细节的再现,比如,“童话里”“灰姑娘”“水晶鞋”“艳惊四座”;比如“英国莱斯特大学”“物理系的一群学生”“研究发现”“体重50公斤”“鞋跟高度超过1.3厘米”“踩碎”;比如“研究论文发表在该校的物理学期刊”等。一个完整的故事,加上一系列关键信息和重要细节,提供了足够且必要的阅读与判断的依据,既没有虚晃一枪的迷惑,也没有无意义的干扰。特别可贵的是,命题人只是非常客观地概括和陈述故事、事件、事实,并没有明火执仗地将自己的价值判断强行推销给考生,这是对考生的尊重,更是对学术的尊重,把选择的权利真正地交给了考生,这是多么了不起的进步!这是成熟且优秀作文命题的重要品质和核心指数!命题人把自己的是非好恶,完全隐藏在对这则材料的选择和改编之中。

正如,南京市的评分细则所说的那样,“叙事类作文材料,常常选择一些典型事件,委婉地表达对人生的体验和感悟、对社会的分析和评价。”

正因为其含蓄、委婉,于是,我们便会很自然地做出如下的理解:

“材料提供了三个方面的信息:几个大学生的研究对象是童话,属于文学领域;研究方法是物理分析,属于科学领域;研究成果否定了童话中带给主人公惊喜的水晶鞋的情节设计,并且受到学校的肯定。”

这样的理解,似乎很有道理,一个属于文学,一个属于科学,各自的领域不同,表达的方式和价值取向是不一样的。就像我们不能用文学的标准去否定科学,同样,也不能用科学的研究去否定文学一样。这已经是一个常识,是大家能够接受的判断,几乎是共识。

如果所有学生的写作,依然在常识甚至共识层面去花费时间和笔墨,恐怕,这并非是命题者的初衷。或者止于“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抬杠”、没有实质性意义的辩证,我想也并非是剪辑这则材料的真实意图。

其实,我们忽略了一个非常重要的剪辑材料自带的任务倾向性。用我们现在比较流行的说法,写作任务。最明显的是最后一句话:“研究论文发表在该校的物理学期刊上。”这句话用非常平静、朴实而不张扬的方式,叙述了一个事实;而整个写作任务了就隐藏其中:“这是一份什么样的期刊?学校的物理学期刊为什么会发表这样的研究论文?”这是每一个读者阅读完这则剪辑材料之后都会产生的疑惑,也是希望在学生所写的作文中能够找到满意的解答的。隐含的还有这是一所什么大学,为什么允许学生做这样的研究,这一切都是这则材料读后留给人们的思考。

顺着这个方向思考下去,期刊名称,非常有意义的刊物名“物理学脑洞期刊”。期刊的选稿用稿标准是什么?你的课题可以天马行空,但是研究推断的过程必须要严肃科学,最后做出包含公式、图解、参考文献在内的两页研究报告。

英国莱斯特大学的物理学系有一本学术期刊《特殊议题物理研究》,专门发表一些他们物理系本科学生的一些研究。

學校的办学宗旨是什么?以什么为办学导向?

“该校”是莱斯特大学,不只是英国的大学,是世界上一流的研究性大学,研究成果非常丰富的大学。莱斯特大学办学宗旨:为国家培养实用型的工程技术和现代化的管理人才。

莱斯特大学注重学术研究,素以基因科学、生物化学、空间技术、医学、博物馆学、计算机科学享誉世界学术界。 莱斯特大学在天体物理、空间技术和航空航天领域的研究成果丰富。1994年,莱斯特大学因其在物理和天文学的成就获得女王奖。莱斯特大学拥有欧洲最大的以大学为基地的空间研究团体,欧洲最大的太空研究中心,也是英国太空中心千年项目的主要参与者。

因此,这些信息都是非常重要的,需要学生有相当的阅读面与知识积累。因为,如果是考场写作,你是来不及再去查阅文献资料的。

面对纯客观概述的事件材料,命题者似乎并不附加自己的价值评判,我们应该怎么进行任务选择,确立自己的价值判断,建构自己的任务写作模型呢?

这道拓展训练题,或许会把我们的研究和学习引向了更深层面。

[作者通联:江苏苏派教育研究中心]

猜你喜欢

弹痕沃德军方
韩军方称朝鲜发射巡航导弹
2009-2018沃德十佳发动机十年盘点
观台儿庄大战遗址弹痕墙
师生同台
赤子沃德 开启中国新纪元
沃德 全面启动中国市场
《弹痕》:一部颠覆传统军事小说叙事规范的网络文本
浣溪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