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德育推进:一个值得再探索的话题

2019-02-28苏立军

教师·上 2019年1期
关键词:心理弹性

苏立军

摘 要:目前,学校德育工作在“立德树人”理念的推动下,全面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德育工作的重点已经从“成才”教育转型到“成人”教育。学校德育工作者需要努力思考学校德育工作立德树人以及进一步探索“德育推进”的内涵,使学校德育具有厚实的内容、特征、载体和形式。面临当前“德育推进”存在的问题,进行合理的梳理、调整和提升,科学地推进。浙江省杭州市富阳区中小学德育工作推进会围绕问题:学校德育是否该向前延伸,在幼儿阶段就关注自主与规则、责任与意志的养成教育;是否要在小学中低段推进仪式与公共规则的强化教育;是否要在小学中高段开始推进学会负责、心理弹性的辅导教育,提出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德育推进;仪式教育;心理弹性

中图分类号:G631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8-10-14 文章编号:1674-120X(2019)01-0044-02

说到德育推进,我首先想到了两个时间节点:

2016年5月24日下午,职教中心报告厅。富阳区中小学德育工作推进会隆重举行。说隆重,因为这次会议是在浙江省和杭州市中小学德育工作会议的背景下召开的,又是由富阳区宣传部主办的,其级别之高为历年来之最。往年只是座谈会而已,而今年是属于大会,由区级领导参加,各相关部门及乡镇街道分管领导必须参加的会议,显示了各级党政组织对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高度重视。

2017年7月5日,富阳区教育发展研究中心挂牌成立,8月19日,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内部成立了德育与科研部,把德育提到了与教育科研的同等地位,彰显出前所未有的高度,表明了“立德树人”的推进将成为教育科研的重要任务之一。

仅仅一年时间,在“立德树人”理念的推动下,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过程中,学校教育已经开始转型,从“成才”教育逐步走向“成人”教育。值此,作为学校教育工作者,我们是否需要进一步思考,在学校教育领域,有关德育、有关“立德树人”,是否需要进一步探索“推进”的内涵呢?

一般来说,所谓的“推进”,是因为有了关于学校德育的较为厚实的内容、特征、载体、形式等,但又面临着一些具体而深刻的问题,需要进行梳理、调整、提升,因而才有了推进这一个环节。那么,推进会可能就会围绕这些问题来展开,来提出相应的对策。

由此,在私下,我有些幼稚的想法:

第一,学校德育是否该向前延伸,在幼儿阶段就关注自主与规则、责任与意志的养成教育。

人生的第一个叛逆期出现在幼儿阶段,大概在2~4周岁这个阶段,实际上这是自我意识萌发的第一个时期,所谓“三岁看大”就是这个时期。这是从自主向主动发展的時期,也是未来是否能够积极主动投入他所从事的事业去的关键时期。如果这个时期他的积极主动受到遏制,他的自主转向怀疑,他的主动转向内疚,那么,他的人格就此遭受挫折,他的自主向上、与同伴建立的规则、克服困境的意志就有可能在此时受到伤害,由此带来的是消极、被动、怀疑、内疚等心理品质。

因此,学校德育应该向前延伸到幼儿教育阶段,这是没有异议的。但是,肯定不是以标签化的方式去推进,它应该是自然而无痕地融合到相应的幼儿教育过程之中,是与幼儿一日教育活动、幼儿主题建构活动、幼儿游戏活动互为一体的,是适应于幼儿成长特点的。

在推进过程中特别要避免外来的无端的干涉,它依然需要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指导下进行,只不过我们的幼儿教师并延伸到家长和社会人士应该更加明白,幼儿教育是去知识化的,也是去标签化的,并是以人格教育为基础的,它的本质依然是幼儿身心和谐健康成长的教育,只不过在日常幼儿教育中恰当地融合自主与规则、责任与意志的养成,是后续为中小学道德教育奠基的教育行为。

因此,幼儿教育是一个相对封闭但又极其开放的教育体系,所谓“封闭”是幼儿的成长规律有别于中小学生的成长规律,而所谓“开放”是因为幼儿教育需要全社会都来关注的事业,是关乎一个人可持续性发展的基础,亦即人格奠基的阶段。由此,每一个关注幼儿道德成长的人一定要遵循幼儿成长规律,切不可强权介入,而是润物无声;切不可揠苗助长,而是顺势而为。

第二,是否要在小学中低段推进仪式与公共规则的强化教育。

杭州市曾提出了公共空间意识的教育,一个我们长期以来忽略的公共空间,导致中国人被世界各国所诟病。我们的中学生、大学生,直至我们这些生活于社会之中的成年人,是否懂得仪式,是否遵守公共空间的规则,值得怀疑。

日常生活中仪式教育的机会到处都是,不是只有升国旗仪式、入队宣誓仪式。见面微笑或问声好,上课起立向老师问好下课说再见,打扰别人说声对不起,受到帮助说声谢谢,进门先敲门,离开顺手把门带上……无处不在的仪式存在于我们的公共空间之中,我们所说的文明礼仪教育其实有很多就是仪式教育的内容,如果在小学阶段强化仪式教育,建立良好的仪式感,并通过仪式感来建立内心的秩序感,就会带来人格品质中的规则意识。

同时,日常生活中到处充满规则,存在于公共空间的规则,是每一个人都必须遵守的,它是建立良好社会秩序的基础,也是公民意识形成的基础。在公共空间往往会出现很多提示性标牌:公共汽车上有“禁止吸烟,不吃零食”,马路上有“过马路请走斑马线”,公园里有“小草有生命”等。公民意识的底线是什么?就是“规则”,然后才是“责任”,如果连规则都无法遵守,谈何责任?

我们的学校德育不能造成两面人,在校是一个乖乖孩,什么都遵守,而走出校园,走向社会,却让他找到释放自我的天地,对社会中处处存在的公共空间规则熟视无睹甚至是挑战。这样,我们的教育就彻头彻尾地失败了。

最近,浙江省教育厅颁布了《浙江省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试行)》,分小学、初中、高中三个版本,各22条。相对于原来的《中小学生守则》和《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而言,其显得更加注重细节和行为规则,这是否也是一个值得推进的方向呢?

第三,是否要在小学中高段开始推进学会负责、心理弹性的辅导教育。

从小学中高段开始,人的第二个叛逆期开始了,一般出现在四年级,学生更加关注自我,会与别人相比,同伴关系变得重要了,与父母开始疏远,如果在这个时期失败增多,会变得自卑而丧失信心。

这个时期的文化课学习很重要,许多父母的關注点往往就在学习成绩上,因而会造成父母与孩子之间的情感隔阂。这个时期,学校德育课程的设计与实施相当重要,无论是思想品德课、少先队活动课、心理辅导课,还是其他各种类型的校本课程、拓展性课程或者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都要关注孩子的责任心的培养。学会对自己、对他人、对自然、对社会负责,是最好的德育,也是建立心理弹性的最好时期。所谓心理弹性,就是一个人对外来打击的承受能力和应对能力,大概从四年级开始直到高中,几乎每一个孩子都会经历来自学业、情感、意外事件等方面的挫折,那么,弹性心理的培育显得尤为重要。近年来,关于学生的自伤自残甚至自杀的负面新闻不断,某种意义上说,这与学生的弹性心理不足是有密切关系的。

因此,责任心的培养与弹性心理的培育是相辅相成的,我们需要运用多种途径和载体强化从小学中高段开始的辅导与教育。

可以这么认为,当一个人具有强烈的责任感,拥有强大的弹性心理,那么,他的价值观肯定是积极的、向上的,他的私德、公德和美德是无懈可击的,他的人格也肯定是健康和谐完善的。

这是从推进内容来考虑的,我们还可以从不同的载体来推进。

曾经到桐庐参加杭州市教科研的学术周活动,其活动之一就是故事德育,我们一般都会认为这是从内容角度来选择德育,当然它有很多方面是属于德育内容的,但这也是一个德育载体,以故事为载体开展相应的德育活动。富阳本土的郁达夫人文资源、孝道文化、龙门古镇、新劳动教育都是重要的载体,如“一米责任”,其实也是寻找到了一个有效的载体。德育要变得有效、有针对性,更加贴近学生的心理需求和实际状况,就必须在载体上不断推进与优化。

当然,我们也不能忘记德育的不同形式的重要性。因为不同年龄段的学生,其心理特点不同,其所喜欢的形式也不尽相同,教师凸显出学生的主体意识,尽可能以不同的形式来展开,这才是德育的本真。固化的说教灌输式的教育,早已为学生所厌弃,尽管观念、信念有时需要不断强化,但强化的手段和形式不能是单一的、呆板的,而应该是丰富多彩的、生动活泼的、吸引学生的。我们现在有很多创新的做法,让学生走出校园参与社会实践,志愿服务社会,参与公益活动,都是以学生为基础的好做法,需要不断更新、不断优化,还需要创造出更多的活动形式来吸引学生参与体验性的德育。

但是,德育工作的推进还有更重要的做法,就是从区域性整体德育构建来推进。可这个工作需要全面的调查与研究,还要进一步了解社会的发展状况与学生的实际心理状况,立足于区域性特点,所以,在此还无法完整地梳理出一个建构性的方案,以待后续性的思考,促使推进更加有序。

推进会已经完成其历史使命,相应的机构也已经建立,有了领导的讲话与重要指示,也有了沉甸甸的文件袋。但我想,推进并不是简单地依靠指导意见以及行政文件就可以实现的,需要落地,需要入心,更需要脚踏坚实的大地,才有可能见行见心见未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才有可能落地开花,花开满园!

参考文献:

[1]杜时忠.制度德育十年研究与前瞻——制度德育研究的缘起和发展路向[J].教育研究与实验,2010(1):23-25.

[2]彭 铮.论制度的道德意蕴以及制度伦理的价值取向[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08.

[3]杨清荣.制度的伦理与伦理的制度——兼论我国当前道德建设的基本途径[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2(4):89-92.

[4]李庆明.为了共生的理想:促进儿童道德文化建设论[J].南通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5(6):26-31.

猜你喜欢

心理弹性
幼儿教师心理弹性的影响因素及提升策略
烧伤患者伤残接受度及心理弹性对创伤后应激障碍发生的影响
心理弹性对乳腺癌患者生活质量影响的研究
挑战性——阻碍性压力源、角色超载和情绪枯竭的关系:心理弹性的调节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