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The Right Son at the Right Time 赏析

2019-02-27韩彦君

读与写·教育教学版 2019年1期
关键词:人文教育赏析大学英语

韩彦君

摘 要:本文对课文The Right Son at the Right Time从赏析的角度进行了分析和讲解,旨在通过赏析使英语教学不仅仅停留在语言学习的层次,而应该升华到人文教育层面,使学生心灵得以洗礼,具有高尚的情操,从而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

关键词:大学英语 赏析 人文教育

中图分类号:H3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578(2019)01-0013-02

现在大学英语教学多局限于讲解知识点、总结文章大意、分析篇章结构以及掌握阅读技巧等方面,这种模式容易使教学流于形式,内容干瘪,讲解呆板,不能很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若能将文学鉴赏的方法引用到教学中,就可使课文内涵得以展开,教学内容立体丰富,学生思路及视野得到拓展和开阔,在课堂上获得较高层次的享受。

外研社出版的新视野大学英语第一册第三单元Section B The Right Son at the Right Time就是一篇非常感人的文章。这篇文章讲的是医生在一位即将离世的孤独老人身上发现了他儿子的地址和姓名,并用最快的速度将这位海军陆战队战士请到医院照顾并送别父亲,由此展开了一个令人意想不到的动人的故事。若用传统的方法讲解,不从课文的整体及细节上进行鉴赏与把握,学生就只会觉得感动,而不知道作者是如何在遣词造句上达到这个效果的。

下面笔者就将课堂上对该课文的赏析情况报告如下:

1 标题解读

这篇课文的题目应放在文章讲解完后进行解读。

题目中有两个“right”。right作为形容词,它的意思有“右方的”;“正确的”、“对的”;“合适的”;“正常的”等。两个“right”都具有深意,尤其是第一个“right”。

先看第二个“right”,它表明“儿子”在父亲就要告别人世的这个“恰当的”时刻出现在病床前,让父亲在心愿得以实现的满足中安然离去,儿子的做法是“正确的”。而第一个“right”就颇耐人寻味,儿子为父亲送终本就是天经地义的, 好像并不需要特别说明,因为只有“right son”才会真正心疼自己的父亲,竭尽全力让父亲在临终时得到最温暖的关怀,加个“right”不是多此一举吗?难道作者搞错了吗?作者在这里用两个“right”,第一是使标题呈现出对称美、诗句美和韵律美,第二则吊足了读者的胃口,急着想看看这个“right son”到底有何特别之处。

带着这样的疑问读完课文后,我们终于明白这个“right son”是怎么回事了。原来海军陆战队基地有两个同名同姓的士兵,且编号相近, 人事部拿错了档案,把not“right son”送了过来,这个假儿子在“right time”圆满地完成了一个“right son”应该尽到的职责, 让“父亲”了无遗憾地离开了人世。这个“right”告诉我们这个儿子不是亲儿子却胜似亲儿子,是“对的(真的)”儿子;同时也告诉我们这个儿子的做法是“正确的”;其次,“right”还有一个隐含的表示强调的意思在内,即:“就是”这个儿子的行为体现了人类情感中最真挚、最动人、最闪光的人文关怀,我们学习的“就是”这个儿子的心及其行为。

2 课文分析

2.1 字、词、句赏析

本文除标题具有特色外,作者还利用白描的手法于字、词、句中无声无息地暗暗传达了很多信息。如“From a worn letter located in his pocket …”中的“worn”说明信又破又旧,那是因为这封信“located in his pocket”。句中的“located”很容易被忽略掉,该词传达的信息比“worn”更多。locate有“定居”意,信“定居”在父亲的口袋里如此之久以至于又破又旧,可以想见父亲是多么热爱自己的儿子,难怪弥留之际一直呼唤着儿子的名字。

正在进行军事训练的儿子被急急忙忙送到了医院里父亲的病床前,父亲是一种什么状态呢?“The medicine he had been given for the pain from his heart attack made his eyes weak and he only dimly saw the young man in Marine Corps uniform standing outside the oxygen tent.”父亲因心绞痛被送到医院,强大的药力止住疼痛的同时“made his eyes weak” (损害了他的视力),使得父亲只能“dimly”(模模糊糊地)看到穿军装的“儿子”站在眼前,父亲把心放了下来。作者在这里悄悄埋下了伏笔。

儿子终于见到了父亲,“The marine wrapped his strong fingers around the old mans limp ones, squeezing a message of love and encouragement.”“wrapped”很傳神地告诉我们儿子那种焦急、担心、贴心而又真诚的态度,不过“squeezing”(挤、压、捏)有些奇怪,儿子见到父亲该说些什么是会脱口而出的,用得着那么费劲地往外“挤”话吗?作者想要暗示什么呢?

医院里的夜晚是如此的漫长,“but the young man sat there in the dimly lit ward, holding the old mans hand and offering words of hope and strength. Occasionally, the nurse urged the marine to rest for a while. He refused.”“儿子”是如此地心疼父亲以至于“all through the night”(整个夜晚)都紧握着父亲的手不放,并拒绝了好心的护士让他休息一会儿的建议。是啊,父亲就要离开人世了,做儿子的当然是希望能与父亲多呆一会儿是一会儿。“all through the night”告诉我们儿子是多么珍惜与父亲呆在一起的这最后的时刻,这一点谁会怀疑呢?

故事发展到这里当然是感人的,但我们会认为这是理所应当的。然而黎明父亲离去后,出人意料的结局出现了:“‘Who was that man?the young man asked.‘He was your father,the nurse answered,startled.”看到这里我们也会像那个护士一样吓一大跳的:过度的伤心使这个年轻人失心疯了吗?连自己的父亲都不认识了吗?我们的好奇心几乎快达到了顶峰,急切地想要知道结果。

“‘No, he wasnt,the marine replied.‘I never saw him before in my life.”年轻人最后向我们揭示出了谜底:他根本就不认识这位老人,但当他意识到一定是发生了某种误会,而老人又特别急需他的时候,他留了下来。

至此,前面的种种谜团就被解开了:正是因为老人的眼睛坏了,才误把年轻人当成自己的儿子,如果作者不在这里留下伏笔,后面的结局就会显得很突兀;正是因为年轻人发现出现了误会,才不得不尽力把儿子演好,才不得不搜肠刮肚地说些话安慰老人,又怕被识别出来,只好“挤”话说了。作者利用“squeezing”暗示我们年轻人实际上不是老人的儿子。等我们知道结果后,这个词更凸显出了年轻人那颗高贵的心。最后,我们的好奇心得到了满足,同时心中也漾开了浓浓的暖意和感动。

(下转第28页)

(上接第13页)

2.2 意味深长的结尾

在文章的最后,作者并没有就年轻人的行为发出很多感慨并做出诸多评论,而只是简单地以两句话做结:“But the wrong marine had become the right son at the right time. And he proved, in a very human way, that there are people who care what happens to their fellow men.”(但是,这个假儿子在老人真正需要儿子的时候却成了真正的儿子。而且他以一种非常人道的方式证明了在这个世界上确实有人会关心自己同胞的遭遇。)

通过结尾我们甚至可以想象出作者讲完这个故事后眼望苍穹,似乎陷入了沉思:是的,能用什么语言来描述人世间这种纯粹而真挚的情感呢?用任何语言都是苍白的,与其用煽情的形容词去堆砌,不如以平淡的话语讲出,留待读者自己去慢慢品味言外之意更好。

纵观整篇文章,作者只是娓娓道来,平淡而无奇,就像一条潺潺流动的小溪,很难引起我们的注意。然而小溪中并非没有惊奇:定睛看去,溪水里会有活泼的半透明的小鱼游来游去,就像我们宁静的生活,总是波澜不惊;岸边会有星星点点开放的野花,不引人注意,依然怒放着自己的生命,就像这位年轻的士兵,有需要则来,不需要则悄然离去。生活中感动人们的不总是豪言壮语、丰功伟业,年轻的士兵用自己平凡的言行深深触动了每个人的心。

3 结语

英语教学不应该只是语言知识的讲授,应在教学中通过深挖课文内容,调动学生的好奇心和想象力,使学生通过对自己内心世界的体会深入到人物角色的内心,感其所感,悟其所悟,与人物角色水乳交融,把课文中体现的真、善、美变成对现实世界中真、善、美的追求,并最终达到自觉自悟的行动,这不仅有助于语言的学習,更能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这正是教育的最终目的。

参考文献:

[1] 郑树棠.新视野大学英语(第二版)[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8.

[2] 姜红,叶燕,胡龙青.大学英语课文True Height赏析[J].时代文学,2012(2).

[3] 裘小华.高中英语课文教学中的文学赏析.教学月刊,2010

(19).

猜你喜欢

人文教育赏析大学英语
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与人文教育的结合
校园网络背景下大学英语大班教学的缺陷探究
情感教学法在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Alfred & Emily——在谅解和赦免中回望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