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滞通胶囊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高脂血症合并脂肪肝的疗效观察
2019-02-27,
,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及膳食结构的改变,人群高脂血症及脂肪肝发病率与合并发病率均逐年增多,而高脂血症与脂肪肝有密切联系[1]。他汀类药物是治疗高脂血症的首选药物,但是不主张同类药物合用;在中西医结合思路下已有文献报道血滞通胶囊联合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高脂血症取得满意疗效[2]。但是二者联合治疗高脂血症合并脂肪肝的临床报道较少。本研究旨在探讨血滞通胶囊联合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高脂血症合并脂肪肝的疗效及安全性。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2016年1月—2016年12月我院心内科门诊高脂血症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病人100例,年龄30~70(52.3±6.9)岁;男70例,女30例。高脂血症诊断标准[3]:血清三酰甘油(TG)≥1.70 mmol/L,总胆固醇(TC)≥5.18 mmol/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3.37 mmol/L,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男≤1.04 mmol/L,女≤1.17 mmol/L。非酒精性脂肪肝影像学诊断标准[4],规定具备以下3项腹部超声的两项者为弥漫性脂肪肝:①肝脏近场回声弥漫性增强(“明亮肝”),回声强于肾脏;②肝内管道结构显示不清;③肝脏远场回声逐渐衰减。CT诊断脂肪肝的依据为肝脏密度普遍降低,肝/脾CT值之比<1.0。其中,0.7<肝/脾CT比值<1.0者为轻度,0.5<肝/脾CT比值≤0.7者为中度,肝/脾CT比值≤0.5者为重度脂肪肝。纳入标准:①高脂血症合并脂肪肝为必备条件,且肝功能均正常;②合并有高血压病、冠心病、糖尿病等疾病者,病情稳定、无严重器官功能障碍;③治疗期间规律服用研究药物,不合用其他调脂药物;④排除合并恶性肿瘤、肾病综合征、甲状腺功能异常、家族遗传性高脂血症、妊娠和哺乳期妇女、活动性肝炎、精神病及服药依从性差的病人。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两组性别、年龄、病情严重程度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在严格遵循低盐低脂饮食、戒烟酒及适当运动等改善不良生活方式的基础上,对照组给予阿托伐他汀钙片(商品名:立普妥,辉瑞制药有限公司,规格20 mg,批号R90914)20 mg,每日1次;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血滞通胶囊(吉林东方制药有限公司,批号20160803),每次2粒,每日3次,饭后服药;均连续治疗8周。比较两组治疗前后TG、TC、LDL-C、HDL-C水平及脂肪肝的影像学改变,并观察不良反应。
1.3 疗效评定标准 根据高脂血症治疗效果评定标准[3],显效:TC下降≥20%,或TG下降≥40%,或HDL-C上升≥0.26 mmol/L;有效:TC下降10%~19%,或TG下降20%~39%,或HDL-C上升0.104~0.25 mmol/L;无效:治疗后未达上述标准。B超和CT现已成为诊断脂肪肝的主要方法,而CT值检测结果可做定量分析,故CT诊断脂肪肝的准确性优于B超,本研究脂肪肝数据以CT值为标准。脂肪肝效果评定标准(CT)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3],显效:肝脏CT显示脂肪肝消失或下降两个级别(重度转为轻度),血脂恢复正常或改善率≥50%;有效:肝脏CT显示脂肪肝明显好转或下降1个级别(重度转为中度,中度转为轻度,轻度恢复正常),血脂下降≥30%;无效:肝脏CT显示脂肪肝表现无变化,血脂无明显改善。
2 结 果
2.1 两组治疗有效率比较 观察组治疗后高脂血症显效34例,有效14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6%;而对照组治疗后高脂血症显效31例,有效12例,无效7例,有效率86%;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脂肪肝消失35例,明显改善12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4%;对照组脂肪肝消失28例,明显改善12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8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血脂水平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血脂水平比较(±s) mmol/L
与本组治疗前比较,1)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2)P<0.05
2.3 脂肪肝CT影像学改变典型图像(见图1)
图1 脂肪肝CT影像学改变典型图像
2.4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对照组出现1例转氨酶轻微升高,2例腹胀,无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未停药,腹胀自行消失,2周后复查肝功能转氨酶恢复正常;无肌肉痛等其他不良反应。观察组无不良反应出现。
3 讨 论
高脂血症特点为高发病率[5]、愈加年轻化[6],高脂血症与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发病相关,目前我国成人高脂血症的治疗率及控制达标率仍相对较低,因此高脂血症的防治工作有待加强[7]。高脂血症的治疗尤其是药物治疗已成为目前研究的重要课题。强化他汀治疗的临床结果显示可使ASCVD事件危险性减低,但获益绝对值小,全因死亡亦未下降[8]。联合应用调脂药物可能是今后血脂异常治疗的新趋势,联合治疗优势在于提高血脂控制达标率,同时减少不良反应发生;目前国际国内指南均不主张他汀类同一类药物合用,多由他汀类与另一种作用机制不同的调脂药组成,有研究显示ASCVD极高危病人及慢性肾脏疾病(CKD)病人采用他汀与依折麦布联用可降低心血管事件而推荐了中/低强度他汀与依折麦布联合治疗[7],但二者联合治疗结果与强化他汀治疗结果类似[9]。糖尿病合并血脂异常者如合并高TG伴或不伴低HDL-C者,也推荐了可采用他汀类与贝特类药物联合应用[7]。目前由于证据不多,推荐的联合调脂方案较少,指南还没有推荐中西药物联合的标准药物合用方案。
高脂血症与脂肪肝发病密切相关[1],血脂指南或者脂肪肝诊治指南均没有专门涉及这种合并状况的标准治疗方案推荐,所以是值得临床探讨的新问题。本研究采用中成药血滞通胶囊联合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与单用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比较,发现无论在血脂异常的改善,还是脂肪肝的影像学逆转,中西药物联合的效果均更优,且副作用不明显,与部分研究结果一致[2,10-13],初步说明这两种药物联合治疗不论对单纯的高脂血症、单纯脂肪肝还是高脂血症合并脂肪肝均比单独应用他汀的效果更好,且副作用更少。有研究显示,增大他汀剂量未能使LDL-C达标率增加[14],因此中西药物联合治疗方案值得进一步探讨。
血滞通胶囊以天然药食两用植物薤白为原料,已经在非处方药物临床应用10多年,其治疗的中医机制是通阳散结、行气导滞。该药具有较强的降脂及升高高密度脂蛋白的作用,同时治疗脂肪肝疗效肯定,与李站立[12]研究结果一致,说明其作用机制是多靶点的,但临床治疗脂肪肝疗效报道相对较少。他汀类药物是目前治疗高脂血症的首选药物,机制为选择性抑制羟甲基戊二酸-单酰辅酶A还原酶(HMG-CoA还原酶),从而抑制胆固醇在肝脏的生物合成,同时具有降低TG及HDL-C的作用[15]。二者作用具有相同、相近、相异或互补的价值,因此,具有联合应用的基础和前提。
本研究联合血滞通胶囊与阿托伐他汀治疗高脂血症合并脂肪肝的疗效得到了血脂检查和CT影像学检查的共同验证,且副作用更少,证实了血滞通胶囊与阿托伐他汀合用的效果相加、副作用相减,这是中西医结合在该病治疗的良好开端,初步说明值得在中西医结合血脂诊治领域提倡。但是,本研究临床样本量偏少,也不是长期的前瞻性研究,故还有待今后的中长期观察进一步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