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刺回阳九针穴治疗中风后遗症的疗效及对ET、EDHF及NO水平的影响
2019-02-27,,
, ,
中风是脑部缺血或出血导致脑损伤的疾病,死亡率和致残率高,部分病人预后存在神经功能缺损、运动能力下降等后遗症,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极大的负担[1]。
中风后遗症是继中风后的主要临床表现,属于急性脑血管疾病,后遗症是病人残疾与生活质量降低的主要原因[2-3]。中医认为中风后遗症属“偏风”“偏枯”等范畴,经络阻滞、运行不畅为其主要病因,通血脉和通经脉可起到标本兼治的作用[4-5]。本研究选择94例中风后遗症病人为研究对象,旨在观察针刺回阳九针穴治疗中风后遗症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2014年12月—2016年10月青岛市即墨区中医医院收治的94例中风后遗症病人为研究对象,所有病人均符合《中风病诊断与疗效标准》[6]和《卒中筛查与防治技术规范》[7]中风后遗症的诊断标准。排除肿瘤、血液疾病等非脑血管疾病诱发的脑卒中病人,以及心肝肾严重疾病、肿瘤、精神病、其他全身疾病及异常病人,合并耳聋、失语及严重认知功能障碍病人。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7例。两组病人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详见表1。
表1 两组病人一般资料比较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给予血塞通注射液和丹参注射液,合并高颅内压者给予甘露醇治疗,合并高血压或糖尿病者给予常规治疗;同时进行被动活动关节、良肢位摆放、逐步实行起坐训练、行走训练、日常生活训练、运动平衡等多项康复训练。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针刺回阳九针穴治疗,取穴哑门、中脘、合谷、劳宫、环跳、三阴交、足三里、太溪、涌泉穴,直刺哑门0.5寸,中脘1寸,合谷0.5寸,劳宫0.3寸,环跳2寸,足三里1寸,太溪0.5寸,三阴交1寸,涌泉0.5寸。得气后留针30 min,提插捻转,平补平泻,10 min行针1次。每日1次,每周治疗5 d。疗程均为4周。
1.3 观察指标 采用四肢简化运动功能评分评价运动功能[8]。采集肘静脉血离心取血清,应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测定血清内皮素(ET)、内皮衍生超极化因子(EDHF)和一氧化氮(NO)水平,试剂盒购于武汉华美生物工程有限公司。采用生存质量量表(QLQ-C30)评价生存质量。
1.4 疗效评定标准 临床疗效评价,神经功能缺损评分≥81%为痊愈;36%<神经功能缺损评分<81%为有效;神经功能缺损评分≤36%为无效[6]。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74%,高于对照组的76.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表2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注:两组总有效率比较,χ2=7.231,P=0.007
2.2 两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运动功能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运动功能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降低,运动功能评分升高,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3。
表3 两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运动功能评分比较(±s) 分
2.3 两组血管内皮细胞功能指标比较 治疗前两组ET、EDHF和NO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ET水平降低,EDHF、NO水平升高,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4。
表4 两组ET、EDHF和NO水平比较(±s)
与本组治疗前比较,1)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2)P<0.05
2.4 两组生存质量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QLQ-C30各项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QLQ-C30各项评分均升高,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5。
表5 两组QLQ-C30评分比较(±s) 分
与本组治疗前比较,1)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2)P<0.05
3 讨 论
中风又称脑卒中,多因出血或血流受阻导致半身不遂、舌强、口眼歪斜、精神意识障碍等。中医认为气血逆乱可导致脑脉搏阻或血溢脑脉外[9]。中风起因复杂,多由内伤积损、情志所伤、气虚邪中所致,风痰流窜经络,气血运行阻滞而发病,中风后遗症属慢性疾患,气滞是主要病机,气虚是重要因素,气滞气虚致痰湿血瘀,是中风后遗症的根源[10]。针灸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治疗中风病以病因为治,回阳九针穴源于《针灸聚英》,由哑门、劳宫、三阴交、涌泉、太溪、中脘、环跳、足三里、合谷9穴组成,采用平补平泻手法,可发挥益气助阳、协调阴阳之功效,改善中风病人躯体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11-12]。
本研究发现,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5.74%,高于对照组的76.60%,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降低,运动功能评分升高,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说明针刺回阳九针穴治疗中风后遗症病人可改善神经功能和运动功能,提高临床疗效。可能与回阳九针穴益气助阳、协调阴阳、健脑醒神的功效有关[13]。治疗后两组ET水平低于治疗前,而EDHF、NO水平高于治疗前,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针刺回阳九针穴治疗中风后遗症可调节血管内皮细胞功能。且治疗后生存质量各项评分高于治疗前,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提示针刺回阳九针穴可提高中风后遗症病人的生存质量。
哑门为督脉、阳维之会,中脘为胃募穴,合谷为手阳明经之原穴,劳宫为心包之穴,能泄热启闭、调节阴阳,环跳是足少阳胆经穴,三阴交为足太阴脾经穴,足三里为足阳明经之合穴,太溪是足少阴肾经穴,涌泉为肾经之穴,针刺回阳九针穴共奏回阳固脱、活血通络、协调阴阳、标本同治之功[14-15]。NO、ET均能调节血管平滑肌的收缩或舒张,扩张血管、抗血小板聚集,引起血管平滑肌收缩,调节血管舒缩状态;EDHF可激活钾通道,舒张血管。
综上所述,在常规用药基础上联合针刺回阳九针穴治疗中风后遗症病人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能够改善病人的神经功能和运动功能,调节血管内皮细胞功能,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