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艾司洛尔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并发交感电风暴的临床疗效观察

2019-02-27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9年1期
关键词:交感艾司室性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一种较凶险的疾病,急性心肌梗死病人在发病期间易出现各种心律失常,尤以室性心律失常最为常见。急性心肌梗死并发的心脏电风暴(electrial storm,ES)是指急性心肌梗死后由于心肌缺血缺氧而在24 h 内发生3次或以上的室性心动过速或心室颤动[1],亦称室性心律失常风暴(ventricular arhythmia storms),室性心律失常风暴发生时伴发交感神经兴奋性明显增高,因此又称交感电风暴。交感电风暴是心源性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交感电风暴病人病死率为未发生电风暴病人的7.4倍[2],交感电风暴发生后3个月内死亡风险增加5.4倍[3]。2012年10月—2016年2月我科收治67例急性心肌梗死合并交感电风暴的病人,其中34例病人在应用电复律基础上,予以静脉注射艾司洛尔抗心律失常治疗,临床疗效优于静脉使用胺碘酮,可减少电复律次数,提高抢救成功率,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10月—2016年2月我科收治的67例急性心肌梗死并发交感电风暴病人,年龄49~74(65.04±7.34)岁;男39例,女28例;其中急性前壁心肌梗死45例,急性下壁心肌梗死22例。将67例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34例)和对照组(33例)。两组病人性别、年龄、病程、血压、心率、心功能等级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在电复律的基础上静脉应用胺碘酮:首先以150 mg的负荷量静脉注射,并以1 mg/min的维持量静脉输注;观察组在心脏电复律的基础上静脉应用艾司洛尔,以0.5 mg/(kg·min)的负荷量静脉注射,继而以0.1 mg/(kg·min)的维持量静脉输注。两组病人经电复律、胺碘酮、艾司洛尔抗心律失常治疗后,通过心电监测观察心律失常发生情况、治疗效果及药物不良反应等。

1.3 观察指标 心脏电风暴-致命性室性心律失常药物疗效评价标准:有效为短阵室性心动过速消失≥90%,室性心动过速完全消失;无效为病人心电图检查无明显变化。比较两组低血压、心动过缓等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比较两组电复律的次数、发病24 h 脑钠肽(BNP)及肌钙蛋白浓度。

2 结 果

2.1 两组电复律次数、24 h BNP、24 h肌钙蛋白比较 观察组电复律次数、24 h BNP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24 h肌钙蛋白浓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电复律次数、24 h BNP、24 h肌钙蛋白比较(±s)

与对照组比较,1)P<0.05

2.2 两组抗心律失常治疗效果比较 观察组治疗后室性心律失常改善有效率88.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表2 两组抗心律失常治疗效果比较 例(%)

与对照组比较,1)P<0.05

2.3 不良反应 67例病人中2例出现一过性低血压状态,经予多巴胺对症治疗后血压正常;3例出现一过性心动过缓(心率>45次/min),停用艾司洛尔或胺碘酮24 h后心率恢复正常。两组病人均未出现严重低血压、严重心动过缓(心率<40次/min)等不良后果。两组心动过缓、低血压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3。

表3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例(%)

3 讨 论

急性心肌梗死发病期间,由于心肌缺血、心肌电生理重构、心肌细胞膜电位不稳定、交感神经兴奋性异常增高等因素,急性心肌梗死病人发病后常合并交感电风暴,鉴于其高死亡率,在电风暴发作期,尽快进行电复律是恢复血流动力学稳定的首要措施,对于电转复效果不佳,或电转复后不能维持窦性心律,室性心动过速或心室颤动仍反复发作的病人,应及时选用合理、有效的抗心律失常药物。2006年美国心脏学会(AHA)/美国心脏病学会(ACC)/欧洲心脏病学会(ESC)指南及大量临床治疗证明静脉推注β受体阻滞剂为治疗交感电风暴的唯一有效办法。β受体阻滞剂抗心室颤动、降低猝死的机制包括[4]:①中枢性抗心律失常作用,阻断交感神经,能够抑制交感过度激活,使心室颤动阈值升高60%~80%[5]。②β受体阻滞剂能够有效抑制心室电风暴时的多种离子通道异常,能有效协助电除颤和电复律控制电风暴的发作和减少电风暴的复发。③β受体阻滞剂可减慢心率、降低心肌耗氧量,预防心肌缺血。β受体阻滞剂首选药物为艾司洛尔,其起效快(起效时间小于5 min,达峰时间5 min),半衰期短(清除半衰期9 min),作用维持时间10 min后迅速降低,20~30 min作用消失,所以其副作用(低血压、心动过缓)多呈一过性,在停药后能很快消失。在交感电风暴急性期应用艾司洛尔可有效地、迅速地终止快速性室性心律失常,能很好地维持窦性心律,对心功能影响较轻[6]。本研究结果显示:对照组电复律次数为(9.03±1.47)次,观察组电复律次数为(5.24±2.16)次,观察组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β受体阻滞剂可以减少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的发作次数,减少电复律次数及电击对病人的损伤。两组24 h肌钙蛋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提示电复律、室性心动过速及心室颤动等引起的心肌损伤较轻微,急性心肌梗死后病人肌钙蛋白的升高主要由心肌梗死后坏死的心肌细胞释放;两组24 hBNP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或心室颤动常可降低心室每搏量和每分输出量,可引起急性血流动力学障碍,从而导致心功能恶化。

猜你喜欢

交感艾司室性
艾司奥美拉唑治疗反流性食管炎45例临床疗效观察
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探究
有氧运动增强骨骼肌α2-肾上腺素受体介导的交感缩血管反应
不同剂量艾司奥美拉唑治疗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的随机对照试验
高强度间歇训练对SD大鼠骨骼肌交感缩血管反应和功能性抗交感的影响:NO和α1—AR的作用
时空交感(外一篇)——杜甫《地隅》
交感—肾上腺素能神经系统与主动脉夹层的关系研究
室性心动过速电风暴的诊治及进展
乙胺碘呋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室性心律失常41例疗效观察
功能性与病理性室性期前收缩心电图特征及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