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湖南某高速公路边坡滑坡稳定性分析与治理

2019-02-27王训波赵玉宝

北方交通 2019年2期
关键词:坡体锚索树根

王训波,赵玉宝

(湖南省交通规划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 长沙市 410008)

湖南地处我国长江中下游区域,山岭峻、河流急,在山区高速公路的建设中,路线往往沿半山腰布设,形成了大量路堑高边坡,边坡水毁灾害时有发生。以湖南省常德至吉首高速公路K177+040~K177+115段左侧路堑边坡为例,采用钻探、地质调绘等分析方法,对该滑坡的滑坡机理、破坏机制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相应的滑坡治理措施。

1 工程概况

进入2012年以来,湖南泸溪地区遭遇罕见的连续降雨极端天气,2012年5月25日7时10分,常德至吉首高速公路K177+040~K177+115段左幅上边坡发生山体滑坡,滑体依次覆盖了D匝道和主线,造成双向交通中断,并存在山体再次滑移及导致高压电力线路中断等严重安全隐患,见图1:

图1 现场照片

设计人员赶赴现场完成了12个地表监测点布设工作,形成了“先抢险临时保安全,后加固保长期稳定”的处治原则,初步确定了抢险处治及加固方案,提出的两个系统加固设计方案(方案一,锚杆加固方案;方案二,锚索+锚杆方案),经过与专家讨论,原则同意按照推荐方案二(锚索+锚杆方案)进行施工图设计,勘察布置并完成了钻孔3个,钻孔编号分别为CX-1、CX-2、CX-3,该边坡工程地质平面图,见图2。

图2 K177+040~K177+115段工程地质平面图

2 工程地质条件

该山体所处地貌类型为丘陵地貌,最高点海拔188m,路面设计高程约147.5~148.8m,相对高差最大40余米,自然山体坡度多在25°~30°之间。坡面植被较发育,以灌木为主,覆盖层较薄。山体岩层倾向与路线走向呈近90°夹角,为顺向坡。根据本次调绘及勘察所获的资料,山体地层岩性由新到老分述如下:

(1)种植土:灰褐、棕褐色,系残坡积成因,层厚小于0.5m,山体表面广泛分布。

(2)钙泥质粉砂岩:薄~中厚层、夹巨厚层状,钙质胶结;全风化多呈硬塑黏土状,局部夹少量强风化岩块,厚度一般小于0.5m;强风化呈紫红色,陡倾角节理裂隙较发育,岩体破碎,岩质软弱,该层厚度一般小于6.0m; 中风化层呈紫灰色、紫黑色,岩体较完整,岩质较软,本次钻探未揭露钻穿该层。

(3)钙质砂岩:薄~中厚层状,钙质胶结;全风化多呈褐灰色,硬塑土状,夹少量强风化岩块,层厚小于0.50m;强风化层呈褐黄色、褐色,陡倾角节理裂隙发育,岩体较破碎,岩质软;中风化层呈浅灰红色,岩体较完整,岩质较软,本次勘察未钻穿该层。

其中路堑边坡B~B′剖面工程地质横断面图,见图3。

图3 路堑边坡 B~B′剖面工程地质横断面图

本次设计收集了该边坡临近工点的岩石力学实验数据,整理结果如表1所示:

表1 岩石单轴极限抗压强度试验成果分析表

3 滑坡体特征、成因及其稳定性评价

3.1 滑坡体特征

已滑坡体里程桩号K177+040~K177+115,类型为顺层平面滑坡。滑体周界明显,平面上呈三角形(图1)。滑体横向长度约50m,剪出口顺路线长度约75m,滑体厚度约8~11m,主要由强~中风化钙泥质砂岩、粉砂岩组成,滑动方向约340°,滑体体积约3.5万立方米,属中型滑坡。 此外滑坡所在山体顶部有220kV变电站的三座基塔共四回110kV出线,承担着泸溪县境内全部电力供应,一旦坡体变形破坏,将会产生重大的社会影响。

据调查,该段边坡原设计为2级边坡,坡脚采用9m高浆砌块石挡墙防护,在施工期间,因坡体前端产生了局部滑塌,业主曾两次委托其它勘察设计单位于2004年对该边坡进行了锚杆+挡墙(K177+000~K177+230左侧)加固,于2006年进行了锚索(K177+090~K177+155左侧)加固。

3.2 滑坡成因

该坡体为典型的水毁边坡,极端气候是造成滑坡发生的主要原因。连续的大气降水不断地沿浅部张开的节理裂隙渗入到坡体内,并在节理裂隙内蓄积,形成静水压力,迫使节理裂隙进一步张开,张开的节理裂隙又成为新的渗水通道和蓄水空间,为坡体的变形破坏形成了恶性循环;同时,沿节理面下渗的水体对岩层间所夹的页岩起到浸泡、软化的作用,使得页岩的物理力学性质不断降低,从而形成软弱面;据现场实地调查,现坡体前端的挡土墙虽然布设了泄水孔,但未起到很好的泄水作用,使得坡体内的地下水位在坡体前端不能顺利排泄,随降雨不断渗入,坡体内地下水位上升,在坡体内形成了高的扬压力。在上述几个因素共同作用的情况下,坡体的平衡状态被破坏,滑坡的产生便不可避免。

3.3 已滑坡体稳定性评价

目前对滑体已进行了部分清除,剩余滑体暂时反压在坡脚;根据滑面推测,目前滑体前端剪出口位于D匝道路面以上约1~2m,滑体清除后,由于该段边坡前端还存在临空面,且坡面延伸较长,故该段坡体仍会存在顺层滑移的可能,应进行适当加固。

4 拟加固山体工程地质条件

4.1 加固范围

拟加固山体平面上呈倒梯形,纵向长度约55m(K177+115~K177+170),中部宽度约140m,横向长度约75m,体积约7万立方米,潜在滑面同岩层层面。

4.2 稳定性分析

该段坡体的地质情况与已滑动坡体的地质情况完全相似,之所以目前未发生破坏是因为2006年变更设计施做的锚索起到了一定的稳定作用,据变更资料,原变更设计设置锚索共21根,分为两排,水平间距4m,长度为20m,倾角25°,设计张拉力600kN。根据断面测量,下部第一排11根锚索已延伸至潜在的滑面以下;潜在滑面从上部第二排锚索的锚固段中部通过。地表变形监测表明,上部第二排锚索的锚头部分已经出现约4mm的变形,表明该段锚索已经受力。

图4 地表监测点布置图

“5.25”水毁事故发生后,为确保公路运营及抢险加固施工安全,即对该坡体布设了地表变形监测网,在拟加固坡体上共布设监测点12个(图4),同时也进行抢险加固树根桩施工,根据施工进度、天气情况结合坡体的变形曲线,可以看出,6月1日至7日,在降雨及施工的共同作用下,该边坡出现了变形迹象,6月7日至6月13日暂停树根桩施工,期间坡体经历了6月8日、10日两场大雨,位移监测表明坡体均出现了变形,降雨过后,坡体趋于稳定状态;6月13日树根桩恢复施工,之后的监测结果表明,坡体未发生变形,这也从另一方面说明了降雨对坡体的变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综上所述,该边坡目前处于极限平衡状态,为确保高速公路运营及电力线路运营安全,需要对该坡体进行加固。

4.3 参数反算及选用

4.3.1计算依据

(1)破坏模式:按照平面破坏模式,对拟加固山体整体进行计算,计算公式采用平面滑动公式计算。

(2)计算工况:非正常工况I。

(3)结构面倾角:同岩层倾角,25°。

(4)原设计锚索:21根,倾角25°,长20m,锚固段长度6m(经计算,取其极限状态下抗拔力979kN),稳定性分析中已将该部分力充分考虑。

(5)拟加固坡体体积:63736m3,重度取22kN/m3。

(6)滑面面积:6660m2。

(7)拟布设锚杆(索)倾角:30°。

(8)现坡体稳定系数:Fs=1.05。

(9)拟加固安全系数:Fs=1.20。

4.3.2参数反算及选用

经过反算,设计采用的主要参数如表2所示:

表2 设计采用参数表

经过计算,该坡体加固至安全系数为1.2时所需的锚固力为100621kN。

5 抢险处治设计

为了保证工程安全,按照《公路路基设计规范》对于高速公路滑坡应进行动态设计的原则,本次设计拟采用“动态设计法”,通过施工过程中坡体的变形监测情况,指导施工,必要时可对设计内容作适当调整。

5.1 抢险应急加固

抢险应急加固设计主要采用树根桩对坡体后缘进行加固,目前抢险应急加固树根桩施工已经完成,正在进行桩顶系梁施工。树根桩设计参数如下:

(1)在坡顶2个电塔(电塔1、2)塔基下方5~8m内,平行于路线走向,布置3排树根桩。

(2)树根桩排间距1.5m,孔距3.0m,梅花形布置。

(3)树根桩桩孔内径130mm,桩长20m,内置3Φ32钢筋笼,灌注速凝、早强混凝土,要求水泥砂浆28d无侧限抗压强度不小于20MPa。

(4)树根的钢筋为3根Φ32mmHRB335钢筋,纵向错位焊接;横向用8mmHRB335钢筋焊接呈品字形。

(5)树根桩施工完成后,对每排桩顶以系梁连接,系梁采用C25混凝土系梁,尺寸40cm×30cm。

(6)树根桩布置范围应延伸到两电塔塔基外侧各10m。

(7)采用孔底注浆法,直至将孔内的钻探泥浆全部排出为止。

5.2 系统加固

系统加固设计由:一期加固锚杆、二期锚索、三期锚杆、主动网防护、平式泄水孔、坡脚挡墙等部分组成。

(1)一期加固锚杆

共102根,锚孔孔径D=150mm,杆体采用2根Φ32HRB335钢筋,锚杆倾向166°,倾角30°,间距5.0m×6.0m(行×列,下同),矩形布置,灌注水泥砂浆,要求水泥砂浆28d无侧限抗压强度不小于20MPa;每列锚杆采用C25混凝土竖梁连接,锚杆长度24~28m。

(2)二期锚索

共101根,锚索孔孔径D=150mm,杆体采用7束Φj15.24钢绞线,每根锚索设计抗拔力750kN,设计锁定力375kN;锚索倾向166°、倾角30°,间距5.0m×6.0m,矩形布置,注浆材料采用水泥浆,要求水泥浆28d无侧限抗压强度不小于20MPa;每列锚索采用C25混凝土竖梁连接;锚索设计长度24~28m,其中锚固段长度不小于10m。

(3)三期锚杆

共60根,单根长9m,共540m。锚孔孔径D=130mm,杆体采用1根Φ28 HRB335钢筋,锚杆长度9m,锚杆倾向166°,倾角30°,间距4.0 m×4.0 m,梅花形布置,灌注水泥砂浆,要求水泥砂浆28d无侧限抗压强度不小于20MPa;每列锚杆采用C25混凝土竖梁连接。具体施工方案见图5。

图5 B-B′剖面设计施工方案横剖面图

(4)锚杆喷射混凝土防护

锚索施工完成后,对现滑坡形成的陡坎上的危岩体进行清除,设计采用1∶0.1放坡;放坡后对后缘陡坎(滑体后缘至L5列锚索正下方)采用间距4m×4m、倾角40°、长度9m的点式锚杆进行加固。点式锚杆施工后,采用锚杆喷射混凝土对整体陡坎坡面进行锚喷防护。

(5)平式泄水孔

坡体系统加固完成后,在坡体下部及现挡墙中部施工两排平式泄水孔,泄水孔长度15m。

(6)坡脚挡墙

在已被滑坡体剪断的挡墙基础上,修筑坡脚矮墙,矮墙高度1.5m,墙背设置纵向排水盲沟,墙身预留泄水孔。

(7)坡面绿化

坡面绿化:自然绿化。

5.3 监测方案

为确保施工安全,检验加固效果,掌握坡体动态,要求建立监测系统,对坡体进行监测,用监测结果指导安全施工,并把监测获得的信息及时反馈到设计方,以便完善设计工作。

5.4 施工顺序

安全预警措施建立→测量放样→树根桩施工→深部位移监测孔施工→一期锚杆施工→二期锚索施工→三期锚杆施工→陡坎放坡并进行锚杆喷射混凝土→平式泄水孔施工→截水沟施工→清除滑体→坡面绿化→坡脚挡墙施工→损毁路面恢复→开通车道。

6 结语

公路因雨水造成的冲刷水毁是最为常见的和多发的病害之一,是造成公路路基损坏的主要因素。本段岩质高边坡稳定性差,逐渐发展成了滑坡,经过对滑坡的治理,通车运营至今,本段边坡未见失稳迹象,表明该治理措施合理,现场效果证明了该方案的有效性。

猜你喜欢

坡体锚索树根
粗砂滑坡离心模型试验及离散元细观模拟
悬浇拱桥索力设计计算分析
挤压锚式可回收锚索在卵石基坑的回收试验分析
试论预应力锚索抗滑桩在滑坡治理中的应用
软硬互层边坡降雨失稳过程力学响应研究
为啥扔了
巧夺天工
强降雨作用下滑坡稳定性分析
树干和树根
干砌石护坡灌注混凝土施工方法在水电站大坝施工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