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多种勘察方法在乌江特大桥主墩勘探中的应用

2019-02-27

北方交通 2019年2期
关键词:白云岩节理物探

焦 建

(辽宁省交通规划设计院有限责任公司 沈阳市 110166)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各种建筑物也相继拔地而起,在建筑过程中,岩土工程勘察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目前,岩土工程勘察也有了很大的发展,在岩土勘察中,有多种方法和手段,主要有工程地质调绘、钻探、坑探和取样、物探、原位测试和室内试验等,其他像遥感(RS)、地理信息系统(GIS)和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即“3S”技术的引进以及地质雷达和地球物理层成像技术(CT)的应用也在工程地质勘察中逐步使用。而在具体的工程地质勘察过程中,选择合理的勘察方法,对于查明构造物的地质情况十分重要[1]。

1 概况

乌江是贵州第一大河,根据工程要求,要在此处修建一座主跨为320m的特大桥,因此,主墩的勘察是重中之重。桥位位于尚嵇镇的楠木渡大桥下游,由北往南沿山坡垂直横跨乌江,桥位区为中低山侵蚀、剥蚀地貌,乌江两岸地形起伏大,地面高程为600~840m,地面相对高差为240m,地势陡峭,北桥台上部自然边坡稍缓,中下部近于直立,南桥台江岸边坡几乎垂直。植被发育,地表溶蚀现象发育,可见溶沟、溶槽、溶洞等溶蚀现象。乌江常年流水,跨桥区水深约8~30m,水流随季节变化,水流湍急。主要介绍乌江特大桥南岸主墩工程地质勘察情况。

2 工程地质调绘情况

该桥处于黔中东西构造带、川黔经向构造带和新华夏系隆起带交接复合地带。构造形迹主要为经向构造、北东向构造体系。乌江特大桥位于楠木渡背斜褶皱,核部地层为寒武系娄山关群(ε2-3ls)白云岩,乌江发育于该褶皱背斜核部,区域地质图如图1。

图1 乌江特大桥区域地质图

根据地质调查情况,区内主要断裂构造如下:

(1)F1乌江构造带:为一推测构造断裂带,主要沿乌江峡谷展布,控制了乌江峡谷形态和两岸地形地貌。

(2)F2断层:通过物探及地质调查,该断层在该桥位区通过,影响宽度5~10m,与路线交角60°,走向西北,倾向东南,倾角70~80°。岸坡出露点距线位约142m,对岸坡稳定无重大影响。

(3)F3强溶蚀区:位于主桥墩山包后沟谷部位,该部位岩溶发育强烈,中风化岩体呈破碎-较破碎状态,物探揭示该区域存在狭长状低阻区。

该桥岩性主要为白云岩,经现场野外调查,统计乌江两岸的10多个露头点综合分析,发现乌江两侧岩层产状变化较大,岩层走向以NE为主,层理C: 140°~220°∠10~20°;层厚14~20cm,为中厚层结构,为贯通性结构面,张开度1~3mm,泥质胶结,结合程度一般。测区内有两组节理裂隙,倾角较陡,J1:0°~20°∠80~85°;J2:70°~90°∠80~85°。两组裂隙呈“X”状交叉,两组裂隙交角为70°左右切割岩体,乌江两岸两组节理的贯通情况不一致,北岸侧J1和J2为闭合型裂隙,裂隙不贯通,节理面无充填。南岸侧J1和J2为张开型裂隙,张开度为1~3mm,泥质充填,结合程度一般,由于受乌江断裂的影响,一些层理面曾经产生过滑动,产生滑动的那些层岩石的节理是贯通的,未产生滑动的那些层岩石节理裂隙是不贯通的,反应到钻孔中即岩芯破碎的层次为节理裂隙贯通的,岩芯完整的地层为节理裂隙不贯通的。对测点附近岩石进行节理统计,做节理裂隙玫瑰花图,详见图2、图3[2]。

图2 主要节理裂隙分布图

图3 主要节理裂隙赤平投影图

经分析,遵义岸为顺向缓倾,贵阳岸为反向反倾。层理C与J1组合对南岸不利,层理C与J2组合对北岸不利。总体分析岩层产状有利于南岸的稳定,虽有不利节理组合,但整体稳定,山体的中下部特别是临近乌江临水处有溶洞分布,但规模不大。

3 钻探情况

为了查明乌江特大桥的地形地貌情况,能够更好地从整体上把握分析,利用遥感技术,采用小型直升飞机为工作平台,对乌江特大桥的地形地貌进行影像分析,以便更直观地对该桥位区进行观测。

通过对乌江特大桥主墩的调查,该桥主墩岩性主要为寒武系娄山关组的白云岩,由于时代久远,且受到地质构造的影响,该白云岩节理裂隙十分发育,现场可见岩石被切割成菱形,岩石十分破碎。见图4。

图4 乌江特大桥主墩破碎的中风化白云岩

乌江特大桥南北的两个桥台位于乌江两岸,由于受楠木渡背斜的影响,两冀岩层挤压核部岩体使得核部岩层节理裂隙发育,岩层破碎,岩性主要为白云岩,由于白云岩为结晶结构(细晶结构),原生垂直节理发育,在构造的作用下加剧节理发展,造成岩体更破碎,加剧了岩体的风化速度,深部岩层均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由于构造的作用使深部岩体强烈风化,节理裂隙发育,该主墩处的岩体可用手折断,裂面多被粘土充填,岩体断面呈为斜面或剧齿状。

该桥最开始钻探时采用的是普通钻具和岩芯管,由于岩石破碎,取得的岩芯采取率较低,且对于岩石的真实情况,难以反映,后改用单动双管岩芯管,单动双管的内管在钻进时基本不转动,避免了钻具振动、摆动和摩擦对岩芯的破坏作用,因而岩芯完整度和纯洁性都有更大提高。

通过岩芯对比可以明显的发现,在钻探过程中,采用普通岩芯管,白云岩岩芯采取率低,岩芯呈砂状,岩石形态难以辨别,且容易发生埋钻,出现地质事故;采用双管单动钻具,白云岩岩芯采取率高,岩芯基本保持完整,岩石节理裂隙等形态接近原状,对于工程地质勘察人员较易辨别,但是成本较高。

4 物探情况

针对乌江特大桥主墩的地质情况,物探主要采用了高密度电法以及瞬变电磁法。物探高密度电阻率法仪器使用重庆奔腾数控技术研究所研制生产的WGMD-2高密度电阻率测量系统,瞬变电磁法仪器使用重庆奔腾数控技术研究所研制生产的WTEM-1Q/GPS浅部瞬变电磁勘探系统。所取得的成果如图5~图7。

图5 乌江特大桥主墩高密度电法解译图

图6 乌江特大桥主墩瞬变电磁法解译图

图7 乌江特大桥主墩瞬变电磁法不同深度的解译图

根据高密度电法、视电阻率联合剖面法和瞬变电磁法,该大桥主墩物探工作综合解释结果:剖面主墩上部深度为高密度电法出现低阻异常,推测为岩石破碎带。瞬变电磁法在断面图上部出现低阻异常带和低阻异常圈,推测该异常处为溶洞。经钻探验证,钻孔钻探过程中不同深度揭露有溶洞,其它部位岩芯明显破碎。说明主墩附近岩石被溶蚀,钻探资料与物探基本相符。

5 室内试验情况

通过现场地质调查,该桥主墩白云岩表层覆盖层较少,基岩基本出露,然而钻探过程中存在该岩石不成芯,岩石裂隙发育,性脆,无法进行单轴饱和抗压强度试验。针对乌江特大桥主墩的地质情况,采取代表性的岩芯进行抗压强度试验,并根据试验结果对地层进行详细划分。

现场通过对采取的一百多个试验样品进行统计分析,并对现场的岩芯破坏试验进行记录分析,结果显示,对于上部较为完整的试件,岩石微裂隙密集发育,胶结差,抗压试验后,岩石沿裂隙局部掉块,破坏方式为剪切破坏,剪切与轴向呈30~35°角,岩石抗压强度较低,对于不太完整的岩石,岩石表面微裂隙密集发育,抗压试验后,岩石沿裂隙裂开,钙质胶结差,破坏方式为张裂破坏,岩石抗压强度低。对于下部相对较为完整的岩石,试件完整,微裂隙密集发育,胶结差,沿裂隙局部掉块,破坏方式为剪切破坏[3]。

通过试验结果以及其他地质资料,把该桥主墩的岩石划分为二层:

(1)中风化白云岩(破碎):灰白色,岩芯呈碎块状及块状,局部夹个别短柱状,短柱一般约为10~80mm,碎块约为20~80mm,结晶质结构,中厚层状构造,节理裂隙很发育,裂面多被溶蚀,层理面夹5~50mm不等的棕红色粘土矿物质,裂面多呈锯齿状,岩体破碎,手折可断,岩体被切割成碎石状,钻进平稳,速度1.0m/h。[fa0]=600kPa,qik=170kPa。该层的试验指标为,干燥单轴抗压强度值为20.87MPa,饱和单轴抗压强度值为23.13MPa。

(2)中风化白云岩(较完整):灰白色,岩芯呈短柱、柱状、碎块状,短柱一般约为40~80mm,柱状约为80~650mm,碎块约为40~80mm,结晶质结构,中厚层状构造,节理裂隙较发育,岩体被切割成岩块,钻进平稳,速度1.2m/h。[fa0]=1200kPa,qik=240kPa。该层的试验指标为,干燥单轴抗压强度值为26.13MPa,饱和单轴抗压强度值为35.94MPa。

6 结论和建议

在乌江特大桥主墩的工程勘察中,通过工程地质调绘查明了主墩的岩性以及层理和节理裂隙发育情况,通过遥感影像较为直接、形象地观测桥位区的地形地貌,通过物探(高密度电法和瞬变电磁法)和钻探(采用双管单动岩芯管)查明了白云岩的形态和特征,通过室内试验方法以及岩石的破坏形式查明了中风化白云岩的特性,为该桥的设计提供了工程地质依据。

该桥主墩的地基承载力基本容许值[fa0]和桩侧摩阻力标准值qik根据各土层土工实验指标、原位标贯及动力触探测试击数、结合地基土层的岩性特征、埋深条件、以及岩石单轴饱和抗压强度标准值、岩体完整程度、岩溶发育程度、RQD值以及岩芯采取率等综合给定。由于该桥白云岩岩性节理裂隙发育,性脆,部分指标可能有失偏颇,难以反应真实的情况,建议有条件时,现场进行载荷试验,以便查明白云岩的地基承载力,以便为设计提供可靠的设计依据,并与其他指标进行比对。

猜你喜欢

白云岩节理物探
含节理岩体爆破过程中应力波传播与裂纹扩展的数值研究1)
张开型节理角度和长度对类岩石材料动力学特性的影响
鄂尔多斯盆地中东部马四段白云岩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模式
横波技术在工程物探中的应用分析
充填节理岩体中应力波传播特性研究
顺倾节理边坡开挖软材料模型实验设计与分析
关于岩土组合边坡局部附加荷载引起的侧压力的讨论
河北三河白云岩矿普查方法概述
河南省镇平县东陡岭白云岩矿床地质特征
地质调查物探技术发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