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说大年 说小年

2019-02-26

旅游世界 2019年3期
关键词:祭灶灶神灶王爷

小年到底是哪天?

小年,也被稱为谢灶、祭灶节、灶王节、祭灶。其主要活动有两项:扫年和祭灶。 那么小年是哪天呢?其实,古人祭灶的日期,历来说法不一,有正月、四月、五月、八月、十二月等等。在我国封建社会里,诸教并存,神灵之数高达万千之多,民间习惯一概敬之。可能是为了简化统一,易记易行的缘故,把灶君每月上天禀报一次的说法,演化成了每年上天一次,并且把时间固定下来。

但是每个地方固定下来的日期又有所不同,北方地区是腊月二十三,部分南方地区是腊月二十四,江浙沪地区把"腊月廿四"和"除夕前一夜"都称为小年,南京地区称正月十五的元宵节为小年,云南部分地区是正月十六,西南和北方部分少数民族地区是除夕。冬至也有地方被叫作小年。

为什么不同地区的小年时间还不一样呢?其实,小年在腊月二十三日过的习俗,是从清朝雍正年间开始的。在此之前,无论官方还是民间,除了水上人家,大家更习惯在腊月二十四过小年。宋朝诗人范成大有一首叫《祭灶祀》的诗,非常明确地记载了腊月二十四祭祀灶君的习俗。

腊月二十三日,雍正帝按例在坤宁宫祭祀众神。从俭省角度考虑,雍正顺便把该在第二天祭祀的灶神一并祭祀了。设供案,安神牌,放香烛供品,设燎炉、拜褥。按例用粘糖封住灶君嘴,再由皇帝亲自拈香,行九拜礼,迎接新年福禧。礼毕,皇后依次向各神位行礼。

因为上行下效的缘故,从皇帝到王族、贝勒、各级官员,都开始在腊月二十三日祭祀灶神。北方的老百姓,一开始照旧在二十四日祭祀灶神,后来也被同化了。

南方的老百姓,在很长一段时间,仍然在腊月二十四过小年。沿湖居住的老百姓,如鄱阳湖、洞庭湖边居住的人们,则承袭了水上船家的风俗习惯,在腊月二十五过小年。

这就是“官三民四船五”的具体内涵,也称“官辞三”、“民辞四”、“邓家辞五”,“邓家”就是指水上船家。无论是哪天过小年,人们辞旧迎新的愿望却是一致的。

灶君是谁?

灶神,全衔是"东厨司命九灵元王定福神君",俗称"灶君",或称"灶君公"、"司命真君"、"九天东厨烟主"、"护宅天尊"或"灶王",北方称他为"灶王爷",鸾门尊奉为三恩主之一,也就是厨房之神。

祭灶的风俗,由来甚久。灶君,在夏朝就已经成了民间尊崇的一位大神。先秦时期,记述春秋时孔丘言行的《论语》中,就有“与其媚舆奥,宁媚与灶”的话。秦汉之前,祭灶位列“五祀”之一,和门神、井神、厕神和中溜神五位神灵共同负责一家人的平安。《太平御览》卷一八六引《淮南万毕术》就说:"灶神晦日归天,白人罪。"郑玄注《礼记·记法》也说:"(灶神)居人间,司察小过,作谴告者也。"这说明,至少在汉代,灶神已成为督察人间过错,专向天帝打小报告,说人坏话的神了。

葛洪《抱朴子·微旨》说:"月晦之夜,灶神亦上天白人罪状。大者夺纪。纪者,三百日也。小者夺算。算者,一百日也"。也就是说,谁要是得罪了灶神,严重的要少活三百天,轻微的也要少活一百天。试想,平白无故地丢掉几百日的寿命,这种惩罚实在是让人畏惧。

所以,人们如果要祈福禳灾,便要对灶王爷恭恭敬敬,如不得用灶火烧香,不得击灶,不得将刀斧置于灶上,不得在灶前讲怪话、发牢骚、哭泣、呼唤、唱歌,不得将污脏之物送入灶内燃烧等等,名目繁多。每年到了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灶王爷要升天报告一年的情况时,人们还要为灶王爷摆上供品,供上好吃好喝的,这就是所谓的祭灶。

灶君本人,早期有炎帝、祝融之说。魏晋以后,灶神有了姓名。隋杜台卿《玉烛宝典》引《灶书》称,“灶神,姓苏,名吉利,妇名搏颊”。唐李贤注引《杂五行书》又称,“灶神名禅,字子郭,衣黄衣,披发,从灶中出”。中国道教兴盛之后,曾借《经说》之论,将灶神说成是一位女性老母。“管人住宅。十二时辰,善知人间之事。每月朔旦,记人造诸善恶及其功德,录其轻重,夜半奏上天曹,定其簿书”。

大约出于清代的《敬灶全书》则称,灶君姓张,名单,字子郭,当属男神。关于这个张单,中国民间另有个传说:说他娶妻丁香,丁香孝顺公婆。后来张单外出经商发了财,移情别恋妓女海棠,回家休了丁香。丁香嫁给贫穷老太婆打柴的儿子。海棠好吃懒做,失火烧光了家产,丢下张单改嫁了。张单只好流浪讨饭。腊月廿三,他到丁香家讨饭,被认出后羞愧难当,一头钻进灶门里憋死了。因为他是玉皇大帝的本家(都姓张),所以玉皇大帝封他为灶王。

冀中平原家家有敬灶王,贴灶王(灶王爷、奶像)、送灶王(腊月二十三)、迎灶王的习俗。传灶王爷、灶王奶奶就是《封神演义》中,姜太公所封的张奎和其夫人高兰英,并演绎出很多的美好传说。现在民间供奉的东厨司命定福灶君,是一对老夫妇并坐,或是一男两女并坐,即灶君和灶君夫人的画像。

祭灶的礼仪有哪些?

“古传腊月二十四,灶君朝天欲言事……猪头烂熟双鱼鲜,豆沙甘松粉饵圆。男儿酌献女儿避,酹酒烧钱灶君喜……”宋朝诗人范成大这首叫《祭灶祀》的诗,把中国民间灶神的习俗刻画得入情入理、淋漓尽致,在老百姓眼里,灶王爷并不是纯粹的铁面无私,也不是专打小报告的卑鄙小人,而是一位通情达理、圆滑世故、稍加贿赂就替人消灾免祸的好好先生,很迎合普通群众的世态。

那么祭灶的时候我们是如何贿赂灶王爷的呢?具体操作方式:由于一般每家在灶台附近贴有灶神画像,有时还有灶王奶奶画像陪伴,经过一年烟熏火燎,画像已旧,面目黢黑。要把旧像揭下,用稻草为灶神扎一草马,为了让他“上天言好事,回宫降吉祥”,还要“贿赂”他,用一块粘牙的糖瓜、糖元宝、炒米糖、花生糖、芝麻糖和糯米团子之类粘在他嘴上,以使其“嘴甜”只能说好事,然后和草马一起烧掉。这个过程被称为辞灶。新年后再买一幅新画像,将灶神请回贴上。在中间这几天内,由于没有灶神的监督,一般人放量暴饮暴食、聚众赌博,放纵自己做一些自己平时也认为不应该犯的小過错。

祭灶的礼仪,在我看来是整个灶神传说及祭祀风俗中最为精彩的部分,因为它充分体现出了中国人的神怪观念。神仙不仅是可以沟通和控制的,甚至是可以戏弄的。人们的娱神行为同时也是自娱,神仙在年节当前的时候不再是高高在上不食人间烟火的一个影子,而是与我们一同欢庆佳节的血脉相通的家人。祭祀活动在敬神行为的背后,是以强化家族观及民族观为目的,也许这就是中华民族星火相传、团结进取、生生不息的奥秘所在。

除了祭灶,小年还能干点啥?

吃饺子:北方小年晚上习惯吃饺子,意为给灶王爷送行,取意“送行饺子迎风面”。

贴窗花:所有准备工作中,剪贴窗花是最盛行的民俗活动。内容有各种动、植物等掌故,如喜鹊登梅,燕穿桃柳,孔雀戏牡丹 ,狮子滚绣球 ,三羊(阳)开泰,二龙戏珠,鹿鹤桐椿(六合同春),五蝠(福)捧寿,犀牛望月,莲(连)年有鱼(馀),鸳鸯戏水,刘海戏金蝉,和合二仙等等。

扫尘土:扫尘土即扫年,实际上就是进行家庭环境卫生的清理。北方人称“扫房”,南方人称“掸尘”。传统上,这一天家家户户黎明即起,扫房擦窗,清洗衣物,刷洗锅瓢,实施干净彻底的卫生大扫除。据《拾遗记》记载,此俗可追溯到三千多年前,当时为驱疫鬼,祈安康的宗教仪式。后“尘”与“陈”谐音,故扫尘也就是把陈旧的东西一扫而光,这既指庭院内的陈年积垢,也指旧岁中遇到的不快。

吃灶糖:灶糖,外面有一层芝麻,里边是用麦芽糖凝固而成的。一个传说是,“小年”是上古神兽“年”的伙伴,喜吃灶糖,于是人们为了“小年”和灶王爷能“上天言好事”,就形成了中国人过小年吃灶糖的民俗。

贴春联:小年以后,家家户户都要写春联。民间讲究有神必贴,每门必贴,每物必贴,所以春节的对联数量最多,内容最全。神灵前的对联特别讲究,多为敬仰和祈福之言。大门上的对联,是一家的门面,特别重视,或抒情,或写景,内容丰富,妙语联珠。

婚嫁:过了二十三,民间认为诸神上了天,百无禁忌。娶媳妇、聘闺女不用择日子,称为赶乱婚。直至年底,举行结婚典礼的特别多。民谣有“岁晏乡村嫁娶忙,宜春帖子逗春光。灯前姊妹私相语,守岁今年是洞房”的说法。

沐浴更衣:民间有“有钱没钱,剃头过年”的说法。而沐浴理发的活动,多集中在小年前后进行,为的是把上一年的尘埃晦气除去,把新一年的好运带来。

猜你喜欢

祭灶灶神灶王爷
祭灶节
———二十三,糖瓜粘
祭灶节——二十三,糖瓜粘
门神想吃立夏饭
是是非非话灶神
灶王爷和灶王奶奶
灶王爷的“脸谱”
关东糖
西夏灶神像探疑
闽人祭灶大不同
敬灶王爷的传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