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奇人物葛光庭的胶济岁月
2019-02-26陈宇舟
陈宇舟
葛光庭上任后,一方面协调军政商各界在胶济铁路盘根错节的复杂关系,一方面积极整理路务,着手解决连年战事等原因造成的“商旅裹足、货运不流”问题。
1933年初,胶济铁路迎来了中国政府接收十周年的大喜日子。葛光庭到任胶济整整两年,他在一篇《胶济铁路整理路务之过去与将来》的文章中总结到:胶济铁路自我国接收以来,已近十载,前六年由于军事连年等原因造成商旅裹足、货运不流,所有一切整理计划,如改订运价、添购机车车辆、改用四十吨煤车、增进营业之办法,偿还债款之标准,以及改良资金之程序,均未能如拟实行。自管理委员会接管以后,铁道部拟定的措施方针才得以切实进行。十年来,胶济铁路整理路务的情况主要包括:更换桥梁、更换重轨、增设复线、增设车站、改定基本运价、增购车辆、增加资产、改定支线煤车分配比例、完成行车专用电话、运输成绩、设立旅客问讯处、规定员额、增改规章、增改刊物、编印旅行指南、举办员工养老储金、设立本路消费合作社等十七项。提出了今后几年胶济铁路路务计划,包括:延长路线,勘测顺济、道济、彰济三线,实现与平汉铁路接轨,冀鲁豫三省土产充分外运;举办海陆联运,考量路航合作、铁路购船、铁路租船三种方式。
随后的几年中,葛光庭提出并实施了胶济铁路西延工程、筹办货运保险,并与齐鲁大学、国立山东大学合办农事实验场,设法改良铁路沿线和山东内地的农产品质量,以增加铁路运量等。此外,他还在胶济铁路内部开办员工养老储金,设立本路消费合作社。山东境内凡支援抗战、赈灾、农事科技试验等事项,他均尽力支持。几年间,胶济铁路不仅扭亏为盈,而且社会声誉日隆。
1935年暑期,胶济铁路承办了第四届全国铁路沿线出产货品展览会,让青岛实实在在的火了一把。
铁展会全称“全国铁路沿线出产货品展览会”,以宣传国货为主题,以促进铁路沿线发展为动机,以复兴铁路运输事业发展为最终目的。铁道部期待通过铁展会这个平台,解决产销信息不对称导致的供需失衡;振兴实业,改变铁路“运量日减,收入日绌”这个事关自身利益的问题。1933年至1934年,前三届铁展会分别在上海、南京、北平成功举办。1935年暑期,第四届铁展会将由胶济铁路在青岛承办,作为委员长的葛光庭年初就为此紧锣密鼓地忙开了。
经过多方筹备,青岛“铁展会”终于在7月10日下午3时隆重开幕。举办地设在文登路与湛山大路交会处的青岛市立中学内,主展览区有名产馆、津浦馆、京沪杭甬馆、浙赣馆、平汉馆、北平馆、正太馆、胶济馆、平绥馆、陇海馆和机械品展馆。各馆展品主要有矿产类、农产类、森林类、禽畜类、工艺类。胶济展馆所列货品在10个展馆中为最多,还特别刊印了《铁道部全国铁路沿线出产货品展览会胶济铁路物产一览》,向参观者免费赠阅。和前三届相比,本届铁展会还设有一项创新内容——电影礼堂,每日下午2时至5时,放映全国铁路沿线城镇地理风光纪录片,宣传推介特色旅游文化资源。
铁展会期间,各地名流学者齐聚青岛,周边民众也纷至沓来。胶济分馆给博山煤矿做了一个模型,使人可以看到矿下采煤的场景。多数人是不曾下到矿下边去,旁边展览着许多块黑得发亮的煤块。津浦分馆有谷子地模型,用瓶子装着优质小麦、玉米、谷子。京沪分馆还有风景模型,如南京中山陵,沪杭甬分馆中工业用品最多,如脸盆、手电筒、服装。展览馆以外的售品所,所出售商品包括各地的名优产品,如山西竹叶青酒、汾酒;上海的钢精壶、锅、丝绸、布料、袜子、鞋等,全为国货产品,没有任何洋货。汉口、上海两地出产的绸缎和金华火腿,天津国货公司出产的毛巾和布匹,北京玉行商会出产的玉器工艺品,京沪沪杭甬馆出售的脸盆、手电筒、服装等,均受到消费者的推崇。展会每天人头攒动,各种货物适合着各色人等的心,怀里抱着,腋下夹着,手里提着,脸上流着汗,嘴里喘着气,碰着人还不住争相夸耀:“你看,我买了样顶便宜的东西。”
8月10日,第四节铁展会圆满结束,参观者计60万人,销售额30万元,成为展馆最多、展品最全、参观者最众,可与“西湖博览会媲美”,青岛开埠以来最大之盛事。
热热闹闹的青岛铁展会余温渐消,连年战火却使葛光庭进一步发展胶济铁路的许多计划也半路夭折……
胶济铁路西延至聊城的计划提上日程,鲁西南在京杭大运河衰落之后,即将赢来新的发展契机,却因七七事变的爆发,最终放弃。
葛光庭担任胶济铁路管理委员会委员长后,于1931年提出修筑胶济铁路西延工程。由济南起,借道津浦铁道黄河大桥,经齐河、高唐到达临清为第一段。第一段完成后,再修筑由临清经威县平乡到达顺德的线路。沿线农产品和棉花出产丰富,预计铁路修成后,对地方经济和铁路效益都会有很大促进,但因政局不稳、经费困难,这一计划一搁就是4年。
1935年,葛光庭就胶济铁路延长之事与山东省政府主席韩复榘商洽,胶济铁路西延工程再次启动,将原计划中修至临清更改为取道齐河荏平到达聊城,全段计长120公里,并决定新路独立,不隶属胶济铁路,并拟另组织公司,定为民有性质,其资本则由山东省政府、铁道部及商民分别认定股份,胶济铁路代为经营。同时决定,待济聊线完工,再修筑由聊城至临清的支线,以便吸收临清的农产品和商品。第三步再修筑聊城至大名龙王庙的线路。第四步修筑自大名至彰德的支线,以接平汉线。全线修通后,即更名为彰济铁路。
1936年春济聊段路基铺设基本完成,葛光庭亲赴南京送呈铁道部汇报后续工程计划,并获批准。
1937年,几乎是在“七七事变”爆发的同时,济聊铁路刚刚成立了理事会,葛光庭却不得不在济聊铁路停工待款报告中称:“济聊铁路计划近期铺轨,但由于目前中日战争大有一触即发之势,导致钢铁涨价……恐该工程流产……”
新线建不成,现有的铁路装备竟也留不住。七七事变后,四方机厂的人员和设备,万般无奈和万般不舍,也必须踏上漫漫南迁征途……
当时,中国南方和西北还没有像交通部胶济铁路管理局四方机厂这样规模的铁路工厂。为了吸取九一八事变后,因没有及时抢运,东北的全部铁路设备落入敌手的教训,铁道部在七七事变后,就要求四方机厂的人员和设备必须随时准备迁移。葛光庭清楚,若日军在青岛登陆,胶济铁路机车车辆南迁就更加无望了。为此,葛光庭把全部精力投入到这件事情上。
葛光庭对四方机厂南迁明确提出:为保存全国第二大铁路设备制造厂,四方机厂必须搬迁。但现在胶济铁路还没有停运,四方机厂的工作也不能停,铁道部要求铁路员工与军队同撤退,勿先军队撤退。已装车的先运到张店机务段作为四方机厂的一个分厂,未拆装的仍坚持生产。
此后不久,葛光庭又安排部署2/3装备由四方机厂副厂长顾楫带到株洲,另1/3由工程司张名艺等带到西安、洛阳、江岸等地。至1937年11月,胶济铁路全线大部调往陇海、粤汉两线。12月中旬,少数军用运输车辆也完成南迁转移。四方机厂就这样在南迁西行中支离破碎。
1938年,日军占领青岛,胶济铁路全线沦陷。此后,葛光庭避居香港,后返居上海,1962年病逝于上海,享年82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