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硬化中医证型与腹部超声相关性分析
2019-02-26贾永谦
贾永谦
乙肝后肝硬化的发展主要是由于病毒性肝炎的不断发展进而导致肝细胞坏死、形成假小叶以及纤维结缔组织增生等病理特征的肝病[1]。肝硬化属于一种进行性、弥漫性的慢性肝病,该病在临床上具有较高的并发症,进而导致患者的预后效果较差,且死亡率升高。腹部超声检查在该病患者的临床诊断、病情评估中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次研究通过对我院近2年收治的98例肝硬化患者进行观察,分析探讨不同中医证型肝硬变患者的腹部超声之间的差异,以期为临床诊断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5年9月—2018年7月收治的肝硬化患者98例为观察对象,根据患者的不同中医证型分为肝气郁结证(16例)、脾虚湿热证(15例)、湿热内蕴证(17例)、肝肾阴虚证(16例)、脾肾阳虚证(16例)、血瘀证(18例)。16例肝气郁结证中男性9例,女性7例;年龄为36~52岁,平均为(43.56±4.36)岁。15例脾虚湿热证中男8例,女7例;患者年龄为34~53岁,平均为(42.96±4.17)岁。17例湿热内蕴证中男8例,女9例;年龄为34~53岁,平均为(44.02±5.01)岁。16例肝肾阴虚证中男8例,女8例;年龄为33~53岁,平均为(43.71±4.82)岁。16例脾肾阳虚证中男9例,女7例;年龄为32~54岁,平均为(43.19±4.65)岁。18例血瘀证中男9例,女9例;年龄为33~54岁,平均为(43.47±4.88)岁。不同中医证型患者年龄构成和性别比例均无明显差异(P>0.05),研究结果有意义。
1.2病例选择标准
1.2.1诊断标准患者中医诊断和辨证分型均参见《肝硬化中西医结合诊治方案》[2]中的相关标准进行诊断和分型。
1.2.2纳入标准1)均符合1.2.1中的诊断和分型标准;2)均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
1.3超声诊断本次研究所有患者均采用GE-LOGIQ-s8或My-Lab70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进行诊断。患者进行超声检查前需保持空腹8~12 h,诊断期间采取仰卧位和左侧卧位,探测时患者需屏气。设置超声探头频率为3~5.5 MHz,探测患者肝脏和脾脏大小及血流动力学情况。
1.4观察指标及疗效评判对6组不同中医证型患者的肝左叶的最大斜径和上下径、肝右叶的前后径和上下径进行测量,脾脏厚度、长径;脾静脉内径以及平均血流速度等情况。计算患者的门静脉以及脾静脉的内径、平均血流速度及血流量等;对比不同中医证型患者腹水深度。
1.5统计学方法本次研究中计数资料以%表示,行χ2检验;计量资料以平均值±标准差表示,行t检验,采用SPSS21.0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P<0.05时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肝脏、脾脏大小不同中医证型患者肝右叶最大斜径、前后径,肝左叶前后径和脾脏长度等指标均无明显差异(P>0.05)。肝气郁结证和肝肾阴虚证患者的肝左叶上下径均显著高于血瘀证患者,且湿热内蕴证患者的脾脏厚径显著低于血瘀证患者(P<0.05)。见表1。
表1 不同中医证型患者肝脏、脾脏大小对比
注:与血瘀证组相比,1)P<0.05
2.2血流动力学指标不同中医证型患者脾静脉内径、平均血流速度及血流量和门静脉内径等指标均无明显差异(P>0.05)。肝气郁结证患者的门静脉平均血流速度和血流量均明显高于血瘀证患者(P<0.05)。见表2。
表2 不同中医证型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对比
注:与血瘀证组相比,1)P<0.05
2.3腹水深度不同证型肝硬变患者腹水深度相比均无明显差异(P>0.05)。见表3。
表3 不同中医证型患者腹水深度对比
3 讨论
肝硬化属于中医学“黄疸”“胁痛”等的范畴,该病发生的病因包括肝阴虚、脉络瘀阻及湿热邪气侵袭[3]。肝阴虚者极易导致湿热邪气内侵,邪气滞留体内进而对肝脏的血液流动产生影响,引起血液瘀阻等情况,导致病情的发生[4]。近年来,临床数据显示,肝硬化在临床上的发生率逐年上升,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命安全产生严重的威胁。因此,尽早诊断并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给予相应的治疗是改善预后、提高疗效的关键。现阶段临床上常采用腹部超声检查诊断该病,腹部超声可以有效的反映患者肝脏的形态、大小以及血流动力学情况,对肝硬化的情况和门静脉高压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5]。肝硬化患者早期临床特征为肝实质回声增强,且肝脏表面粗糙;晚期临床特征为肝脏回声不匀,且肝脏缩小,可观察到结节状,而门静脉内径扩张,肝静脉扭曲变细等[6];腹腔内可以观察到液性暗区。相关文献研究表明,肝硬化患者的肝右叶斜径在S1~2期变长,而到S3~4期时缩短,肝左叶随着患者纤维化程度的加重逐渐增长[7]。本次研究结果显示瘀血证患者的肝左叶上下径情况显著低于肝气郁结证和肝肾阴虚证患者,这一结果与上述研究观点一致。肝硬化患者的门静脉血流动力学改变是一个复杂的生理过程,腹部超声可以通过观察门静脉高压时的血流量和血流速度以评判肝实质的损伤情况[8]。本次研究表2中的数据显示,血瘀证患者的门静脉平均血流速度和血流量均显著低于肝气郁结证患者,但不同中医证型患者的腹水深度均无明显的差异。综上所述,不同中医证型的肝硬化患者的腹部超声也存在一定的差异,有助于临床诊断和合理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