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四物消风饮加减治疗血虚风燥型慢性湿疹临床观察

2019-02-26席丽红姜云平

光明中医 2019年4期
关键词:消风血虚湿疹

席丽红 姜云平 王 坤

慢性湿疹是临床上常见的瘙痒性皮肤病,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多形皮损、瘙痒严重、皮肤粗糙肥厚、易于渗出、色素沉着、苔藓样变等,具有对称分布、多形性损害等特点[1]。慢性湿疹是由多种内外因素共同作用导致的皮肤过敏性、炎症性疾病,无明显年龄和季节的差异,好发于手足、肘窝、小腿、乳房、外阴等部位。慢性湿疹瘙痒剧烈,持续难耐,久治不愈,反复发作,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降低生活质量。近年来,慢性湿疹发病率呈上升趋势,是临床亟待解决的皮肤难题。为研究中医中药治疗慢性湿疹的临床疗效,本试验研究根据纳入标准选取血虚风燥型慢性湿疹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探讨临床治疗效果,旨在为慢性湿疹治疗提供依据,现将结果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在2017年3月—2018年6月期间,选取在我院皮肤科就诊的慢性湿疹患者(血虚风燥型)76例,按照查随机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38例。对照组患者38例,其中男性20例,女性18例;年龄分布在20~75岁,平均为(45.9±12.8)岁,病程为0.8~7年,平均为(3.7±1.3)年。治疗组患者38例,其中男性19例,女性19例;年龄分布在21~74岁,平均为(44.7±14.1)岁,病程为0.7~8年,平均为(3.5±1.4)年。2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等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纳入标准1)符合《皮肤病学》中关于慢性湿疹的相关诊断标准[2]:急性湿疹反复发作,转化为慢性,瘙痒剧烈,多位于面部、肘窝、会阴部、肛门及小腿内侧等部位,皮损呈局部性,边界清晰,可伴有色素沉着,皮损呈肥厚性浸润;2)符合《简明中医皮肤病学》中关于血虚风燥型慢性湿疹的辨证标准[3]。症状表现为皮肤干燥、粗糙,伴随有糠秕状鳞屑或色素沉着,呈苔藓样变,瘙痒剧烈,反复不愈,伴有咽干、口干,舌质淡红,苔薄白,脉沉缓;3)年龄分布在20~75岁;4)患者及家属知情同意并签订知情同意书。

1.3排除标准1)患有心、脑、肾、恶性肿瘤及造血等系统性疾病的患者;2)妊娠或哺乳期患者;3)严重凝血功能障碍患者;4)近半月内采用其他药物或方法治疗的患者。

1.4方法2组患者均给予硼酸氧化锌冰片软膏(北京双吉制药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11022485),根据皮损情况适量涂抹,每日2次。治疗期间,忌食辛辣刺激食物,避免热水浴、肥皂刺激。治疗组患者给予四物消风饮,方药:生地黄15 g,当归10 g,川芎15 g,防风10 g,荆芥20 g,独活10 g,蝉蜕10 g,薄荷5 g,制何首乌20 g,麻子仁15 g,白鲜皮10 g,白芍10 g。每日1剂,水煎取400 ml,分早晚2次口服,每次200 ml。对照组患者给予盐酸左西替利嗪胶囊(湖南九典制药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60183),10 mg,每日1次,口服,3周为一个疗程。

1.5观察指标与评价标准治疗前后,观察2组患者瘙痒程度、湿疹面积及严重程度的改善情况,采用湿疹面积及严重度指数评分法(EASI)对湿疹面积及严重程度进行评估。瘙痒程度评分标准:无瘙痒计为0分;偶尔出现瘙痒,不影响正常生活,无需用药物治疗,计为1分;瘙痒呈阵发性,时轻时重,需要用药控制,计2分;瘙痒剧烈,严重影响正常的生活学习,计3分。疗效标准:痊愈:临床疗效指数为90%~100%;显效:临床疗效指数为70%~89%;有效:临床疗效指数为40%~69%;无效:临床疗效指数<40%。临床疗效指数=(治疗前EASI评分-治疗后EASI评分)/治疗前EASI评分×100%。

1.6安全性评价在治疗前后分别对2组患者进行血常规、尿常规、心电图、肝功能、肾功能等常规检查,观察记录是否出现异常以及异常结果是否具有临床意义。观察记录2组患者用药后有无腹泻、呕吐、发热等相关不良反应发生。

1.7统计学方法统计学数据录入SPSS19.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2组间的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2组间的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2组患者瘙痒程度、湿疹面积及严重度指数评分比较治疗前,2组患者瘙痒程度、湿疹面积及严重度指数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瘙痒程度、湿疹面积及严重度指数评分均比治疗前有所降低(P<0.05);治疗组患者2项观察指标评分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见表1。

表1 2组患者瘙痒程度、湿疹面积及严重度指数评分比较 (例,

注:与同组患者治疗前相比较,1)P<0.05;与对照组患者治疗后相比较,2)P<0.05

2.22组患者总有效率的比较治疗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4.7%,对照组患者总有效率为86.8%,2组患者总有效率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2组患者总有效率的比较你 (例,%)

2.3不良反应发生情况2组患者治疗过程中,对照组患者出现1例腹胀不适,停药1天后缓解,继续服用未再出现,对照组患者出现8例服药后嗜睡,未发现血常规、尿常规、心电图、肝肾功能异常,未出现呕吐、腹泻等药物不良反应。

3 讨论

中医学中并无湿疹病名,根据其疾病特点,可以将其归属于“浸淫疮”“湿疮”“湿癣”等范畴[4]。在隋代医家巢元方著作《诸病源候论》中记载,“风湿邪气,客于腠理,复值寒湿,与气血相搏所生”。现代皮肤名家赵炳南认为[5],湿疹的主要病因病机为风、湿、热、寒、虚,脾虚生湿,久居湿邪之地,外感湿邪,素体阳虚,蒸腾气化无力,水湿不化。补虚祛湿、平衡阴阳是治疗湿疹的主要原则。慢性湿疹的内因是由于饮食不节或者过食辛辣刺激之品,或嗜酒,导致脾胃虚弱,湿热内生,外感风湿热邪,内外邪气相搏,风湿热邪充于腠理,浸淫于肌肤,日久导致阴血耗伤,化燥生风,导致血虚风燥证。在慢性湿疹的发病过程中,湿邪为发病的主要因素,湿为阴邪,性质重浊而粘滞,湿邪致病往往缠绵难愈,迁延反复。在慢性湿疹治疗方面,《金匮要略》记载:“浸淫疮,黄连粉主之”;《医宗金鉴·浸淫疮》记载:“浸淫疮发火湿风……抓破津血者,宜服消风散”,因此,古代医家对于湿疹的原则多为疏风清热祛湿,养血生津润燥。现代医学研究显示,湿疹是由多种激发因子导致的迟发型变态反应,发病机制复杂,在发病过程中,免疫因素起到关键作用,在湿疹患者外周血中可以检测到T淋巴细胞亚群失调。一般认为湿疹是由于内外多种激发因子导致的迟发性变态性反应,与环境、健康状况及遗传因子等多种因素相关。此外,慢性湿疹患者的工作、精神状态、睡眠质量等也会影响到疾病的转归。西医治疗方面,多是寻找诱因,避免接触刺激性因素,药物上多以抗组胺类、糖皮质激素类为主。本试验研究药物采用口服选择性组胺受体拮抗剂,对照组患者给予左西替利嗪胶囊,抗过敏治疗。临床研究表明,在停药后,疾病容易反复,另外,长期应用糖皮质类激素,可造成毛细血管扩张、皮肤萎缩及毛孔粗大等一系列不良作用,长期抗组胺类药物,耐受性差,并且存在嗜睡、乏力等不良作用,影响生活质量,给后续的湿疹治疗带来困难。

四物消风饮,出自《医宗金鉴》,具有调荣滋血消风的作用[6]。方中生地黄清热凉血滋阴,当归、川芎养血活血和营,三药配伍合用,共同为君药。防风、荆芥、独活祛风胜湿解表,防风、荆芥为血中之风药,具有搜风止痒的功效;蝉蜕、薄荷能够疏风透疹而止痒,上五种药物共为臣药,起到祛风止痒的作用。制何首乌补肝肾、益精血、滋阴养血,麻子仁润燥、活血,二者加强君药的滋阴补血作用;由于湿邪浸淫腠理,黏滞反复,日久耗气伤阴,导致卫表不固,营卫不合,配伍白鲜皮清热燥湿,祛肌肤湿邪,配伍白芍养血和营,共同为佐药。全方具有调荣滋血消风的作用,针对慢性湿疹血虚风燥证,能够疏风清热祛湿,养血生津润燥。使肌肤滋润,祛除风湿毒邪,血脉和畅,痒止疹消。

本试验结果显示,经过1个疗程的治疗,治疗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4.7%,对照组患者总有效率为86.8%,2组患者总有效率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瘙痒程度评分、EASI指数评分下降优于对照组(P<0.05)。表明四物消风饮加减治疗血虚风燥型慢性湿疹临床疗效显著,明显优于盐酸左西替利嗪胶囊。

猜你喜欢

消风血虚湿疹
中西医联合治疗慢性肛周湿疹1例
石榴补血糖浆对血虚小鼠造血功能的影响
掌小横纹穴按摩辅助消风止咳汤加味对咳嗽变异性哮喘患儿IL-17A、CCL11表达水平的影响
战胜湿疹是持久战
血虚≠贫血
烦人的湿疹何时休
战胜湿疹是持久战
血虚≠贫血
消风清热散治疗面部痤疮69例
芪归金蝉方治疗慢性荨麻疹血虚风燥型3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