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红棉针刺配合鼻灸器灸法治疗过敏性鼻炎经验
2019-02-26颜承凤万红棉
颜承凤,万红棉
(1.山东中医药大学,山东 济南 250014;2.济南市中医医院,山东 济南 250000)
过敏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AR)又称变应性鼻炎,是机体暴露于变应原后,引起IgE介导的鼻黏膜发生I型变态反应为主的非感染性炎症,以鼻塞、流涕、鼻痒、连续性喷嚏为主要症状,可诱发哮喘[1]。目前全球约有6亿人口患有过敏性鼻炎,且发病率逐年升高,因其反复发作性、症状特殊性、并发症多发性,使之成为临床难治性疾病之一[2]。西医常采用脱离变应原、脱敏治疗、对症治疗等措施改变疾病自然进程,其见效快、短期疗效佳,但患者需长期服药必然产生局部或全身的不良反应。而中医特别是针灸在治疗AR方面凸显出一定优势。万红棉副教授是济南市中医医院针灸科主任医师,从事临床工作近二十年,临床经验丰富。笔者有幸师从万老师,受益良多,现将其针刺灸法并举治疗AR的经验总结如下。
1 病因病机
现代医学研究认为过敏性鼻炎的发生需具备3点要素[3]:①特异性体质;②变应原;③炎性递质,故提出远离变应原,重塑AR患者免疫系统,联合用药全面覆盖炎症递质等治疗手段,但纵观过去10年药物治疗AR进展不大,没有出现全新的药物[4];免疫治疗所需疗程长、不良反应多,仍需药物辅助,取得的短期疗效多是治标不治本。而祖国医学认为本病属“鼻鼽”范畴,《素问玄机原病式》言:“鼽者,鼻出清涕也;嚏者,鼻中因痒而气喷于声也”,病位在鼻,多责之于肺、脾、肾三脏虚损;另《五脏别论》曰:“五气入鼻,藏于心肺,心肺有病,而鼻为之不利也”;《灵枢·忧恚无言》又载:“人之鼻洞涕出不收者,颃颡不开,分气失也”,可见与心、肝也有关。此病涉及脏腑较多,但常见原因不出于以下几种:①肺气虚弱,卫外不固,外邪乘虚而入;②脾气不足,清阳不升,津液停聚,寒湿久壅鼻窍;③肾阳不足,下元不固,上窍失于温煦;④肝失疏泄,气机升降失调,经气不利。
2 论治原则
万老师认为辨病必先辨证,临床发现AR发生多究之于肺气虚弱,因鼻为肺之外窍,若肺脏感邪侵袭则肺气宣发肃降失调,津液失于约束则出现流鼻涕、打喷嚏等症状,故多从补肺益气、宣肺通窍入手。另外,万老师考虑到多数患者常年经受疾病困扰,在临床治疗中注重精神因素,故佐以调神畅志之法。
3 处方
3.1 局部针刺
AR发作期患者多见鼻黏膜苍白,鼻甲肿胀,鼻部皮肤发红,其病变部位在鼻,遵“腧穴所在,主治所在”之论,治疗取迎香(双)、鼻通(双)、印堂、水沟,迎香夹于鼻旁,印堂居于鼻上,鼻通位于鼻根,水沟取于鼻下,均是治疗鼻鼽之要穴,近取四穴共奏祛风散寒、宣通鼻窍之功。
3.2 头部寸留针法
即以百会为中心,向其前、后、左、右各旁开1寸取四神聪,再前、左、右神聪向前发际方向旁开1寸取效穴,留针数小时之法,万老师实践发现本法可取得调神安志之效,患者可缓解精神因素对疾病的影响,又可积累长效刺激,汇聚真气,抗御邪气,激发经气,以达“气至病所”的目的而施。
3.3 鼻灸器灸法
鼻灸器是万老师经过多年临床实践,研发自制专利[5]。其制作方法为用直径5mm铁丝做成的一副眼镜框架,外裹较厚白皮胶布及用半个核桃壳完全镶入镜框,以便隔热和避免灼伤眼周皮肤,桩头两端分别伸出两根向下倾斜45°、向内倾斜30°(可根据患者脸型大小,调整适宜角度)的距面部约3cm方向朝上的“L”形铁丝,鼻梁架前也伸出距鼻根约2cm的同样形状的铁丝,3根铁丝均长2~5cm以作艾条支撑柱。《景岳全书》言:“虚能受热,所以补必兼温。”《医学入门》载:“虚者灸之使火气以助元气,寒者灸之使其气复温也。”万老师在针刺基础上又施以灸法,其产生的温热刺激可调和气血,疏通经络,现代研究亦表明灸法[6]可改善机体细胞的物质及能量代谢,激发细胞活力,提高免疫力,加强机体抗变态反应能力,又可改善血管循环状态,加强局部血流速度,调节全身组织液流通代谢,两法联合以集穴、脉、针、灸多重刺激于一体,充分发挥调和营卫,振奋阳气,疏风散寒之功。鼻灸器中三根铁丝的巧妙设计,再挂以艾条,正对准分布于鼻周的迎香穴、鼻通穴、印堂穴,经查阅文献,发现针刺与灸法联合应用的研究多集中在针刺后单独使用灸法,针刺同时应用的研究较少,只有少数医家在面部使用温针灸,但此法易造成患者恐惧心理,治疗过程中又需医者或家属一直在其旁看护,极其不便。而此鼻灸器灸法不仅在针刺同时使用灸法,而且操作简单,灸量灸时可控,安全性高,患者依从性强,又改变传统一对一施灸模式,节省人力资源,给医患双方带来方便。
4 验案举隅
患者,男,28岁,2017年1月16日初诊。主诉:阵发性喷嚏、鼻塞、流清涕反复发作4年余,加重1周。病史:患者4年前因受凉感冒后,出现鼻塞、流清涕等症状,感冒治愈后,鼻塞、流涕、喷嚏连作等症状时有复发,每在晨起或入夜及天气变化时发作,在当地医院诊断为过敏性鼻炎,予氯雷他定及中成药玉屏风散治疗,效不佳。1周前因加夜班受凉后症状加重。现症见:患者神色倦怠,情绪低落,鼻塞,鼻痒,流清涕,微恶风寒,喜穿厚衣,纳眠可,二便调。舌淡苔薄白,脉细无力。检查:鼻腔黏膜苍白,两下鼻甲肿胀色淡,鼻腔有较多清晰分泌物。西医诊断:过敏性鼻炎。中医诊断:鼻鼽,肺气虚寒证。治疗原则:补肺益气、宣肺通窍、调神开窍。采用针刺配合灸法治疗。针刺:百会,四神聪,前、左、右神聪穴各向前发际方向旁开1寸处,上星,印堂、迎香、鼻通、水沟。常规消毒后,选用0.25mm×40mm一次性毫针,头部诸穴均平刺0.8~1.2寸,得气后行平补平泻法。迎香斜向上透刺鼻通穴,平补平泻法,致局部发胀发热;印堂由上往下平刺至鼻根部,提插捻转补法,使针感向鼻尖及鼻翼两侧放射,致鼻部酸胀为宜;水沟用雀啄法,以眼球湿润为度。余穴常规针刺。灸法:患者留针时戴鼻灸器,施鼻灸器灸法。具体操作为将艾条切成长约3cm艾段,插到艾条支撑柱上,用线香从艾段底部点燃,然后患者自行戴上,并放硬纸板于胸前以防脱落的艾灰烫灼衣物。以鼻周有温热感觉为度。任艾条自燃自尽,燃尽为1壮,施1~2壮,约需20~40min,结束后摘下鼻灸器,起针。上述治疗每天1次,以10天为1个疗程。1疗程后患者鼻塞流涕症状明显减轻。2个疗程后患者鼻塞通,流涕止,鼻痒除,余症皆消。为巩固疗效,未行间歇,又治疗2个疗程,结束后随访半年,未再复发。
按:患者饱受疾病之苦多年,素体气虚故见患者精神不佳;此因劳累加之感寒复发,病位在鼻,鼻为肺之上窍,“荣卫调和,则鼻司呼吸往来不息而已,苟或寒伤皮毛则鼻塞不利”,肺气虚弱,固卫失职则风寒易袭鼻窍,肺气失调津液停聚,鼻窍闭塞,遂致喷嚏、流清涕。究其机理责肺卫气虚,复感寒邪,故治疗以补肺益气、宣肺通窍为主,佐以调神畅志之法。万教授重视局部取穴,以疏通手太阴肺经及手阳明大肠经为主,故选刺迎香,印堂、鼻通、水沟位于督脉循行线上,“经脉所过,主治所及”,针之鼓舞阳气生发,使肌肤腠理致密,风寒之邪不易侵。四穴针刺要求鼻部出现酸胀感为宜,是为加强刺激,兴奋机体的目的。配以巅顶之上的百会穴,擅驱逐头面之风,加以上星通利鼻窍,头针寸留针法调神安志,并联合施用鼻灸器灸法温补肺气。上述诸法并施,以达益肺固卫、调神畅志之效,治疗AR一症疗效甚佳。
5 结语
万教授经多年临证经验,在治疗AR方面颇有自己独特见解,主张针灸并用,研发自制特色灸器,打破中医传统上一对一施灸模式;注重调节患者精神因素,自悟头部寸针取穴思路,疗效颇佳。万教授强调辨证论治,重视经络理论,诸法协同治疗,对于兼证灵活处理,以缩短AR治疗周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为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