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宫腔镜治疗黏膜下子宫肌瘤患者的疗效观察

2019-02-26卢裕兰福建省龙岩市第二医院364000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9年18期
关键词:宫腔镜B超肌瘤

卢裕兰 福建省龙岩市第二医院 364000

黏膜下子宫肌瘤好发于30~50岁女性人群,是一种生殖器官中常见的良性肿瘤,瘤体表面包覆有子宫内膜,易造成出血、贫血、月经异常等,并影响患者生育功能[1]。传统治疗黏膜下子宫肌瘤多采用子宫切除术,创伤较大,无法保留子宫完整性。随着医疗器械及生物技术提高,宫腔镜手术成为黏膜下子宫肌瘤主要治疗方法,能减少创伤,保证子宫完整性。本文选取我院83例黏膜下子宫肌瘤患者,观察宫腔镜手术应用价值,并分析手术操作技巧,为临床提供参考,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6年1—12月收治的83例黏膜下子宫肌瘤患者,年龄22~55岁,平均年龄(39.92±7.48)岁;肌瘤直径0.8~4.7cm,平均直径(2.61±0.87)cm;病程3~15个月,平均病程(6.08±1.42)个月;已婚74例,未婚9例;0型(黏膜下有蒂肌瘤,未扩展至肌层)49例,Ⅰ型(无蒂,黏膜呈锐角自子宫壁向肌瘤移行,向肌层扩展<50%)19例,Ⅱ型(无蒂,黏膜呈钝角自子宫壁向肌瘤移行,向肌层扩展>50%)15例;单发75例,多发8例;合并月经过多79例;合并贫血31例。本文经我院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

1.2 选择标准 (1)纳入标准:符合黏膜下子宫肌瘤诊断标准[2];无生殖道急性感染;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意识清晰,精神正常。(2)排除标准:肌瘤直径>5cm者;合并子宫恶性疾病者;合并药物无法控制高血压者;严重宫颈瘢痕,无法充分扩张者;合并肾、心、肝、肺功能严重不全者;恶性心律失常者;多发性子宫肌瘤>3个者。

1.3 方法

1.3.1 术前处理:术前1d完善血常规、阴道微生态、尿常规、肾功能、心功能、肝功能、艾滋病、B超等检查,术前4h予以400μg米索前列醇阴道塞药预软化处理,并常规禁食。

1.3.2 手术方法:手术时机选取月经干净后3~7d,行静脉麻醉,麻醉成功后,常规铺巾,取患者截石位,消毒大腿上1/3、外阴、阴道,扩张宫口至Hegar 12号,应用Olympus纤维型宫腔电切镜,膨宫介质为生理盐水,压力为100mmHg(1mmHg=0.133kPa),入量3 000~6 000ml,流量300ml/min,电凝功率80W,电切功率270W,切割镜置入后首先观察肌瘤基底位置、类型等,根据不同类型肌瘤进行操作。宫腔镜电切手法:(1)切割:于肌瘤最大径线两端以环形电极逆行、顺行切割,并切成X蜂腰状凹陷,利于卵圆钳夹持,当肌瘤直径>4cm时,辅以水平电极先纵向分割肌瘤成数条,以方便后续操作。(2)钳夹:B超监护下,置入卵圆钳至病灶位置,向下牵拉,若术者手中有沉重感,B超提示子宫伴随下移,说明病灶被夹持,若夹住后滑脱或难以夹持,则需继续电切,待瘤体体积缩小后再钳夹。(3)捻转牵拉:顺、逆时针转动卵圆钳手柄,并进行牵拉,促使病变从基底分离。(4)取出:向下牵拉,B超可见肌瘤逐渐下降,若病灶较大,不易从宫颈管取出,于肌瘤显露在宫颈外口时,以“脱香蕉皮”法剪切肌瘤,待体积缩小后取出。不同类型肌瘤切除方法:(1)0型:宫腔镜下定位肌瘤根蒂部,距离肌瘤附着位置3~5mm以直接法切断,以卵圆钳取出,或应用汽化电极汽化去除。(2)Ⅰ、Ⅱ型:B超或腹腔镜监护下,于肌瘤侧方左右、上下交替切割,肌瘤(白色结节状)自包膜(平滑、色灰)内完全切除,必要时可予以宫缩素,促使病变凸向子宫腔,以便于切除操作,深肌层少量残留组织日后可坏死而消融,即使不能吸收消失者可再次实施电切术,不可通过作用电极向子宫壁深处“掏挖”。(3)多发肌瘤:在不损伤子宫内膜基础上,参考以上方法尽可能切除病变,术末放置宫内节育器,2个月后取出。

1.4 观察指标 (1)统计手术结果,包含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等。(2)随访半年,统计月经过多、贫血等改善情况。

2 结果

2.1 手术结果 83例黏膜下子宫肌瘤患者中1例(1.20%,1/83)患者因肌瘤体积及位置部分残留,82例(98.80%,82/83)1次完成手术,手术时间10min~1.5h,平均手术时间(30.06±9.92)min,术中出血量10~50ml,平均术中出血量(23.36±6.59)ml,术后病理检查均证实为子宫平滑肌瘤,未发生空气栓塞、大出血、子宫穿孔等并发症,住院时间2~6d,平均住院时间(3.95±0.89)d。

2.2 随访情况 术后83例黏膜下子宫肌瘤患者均获得半年随访:1例残留部分病变患者,在术后4个月行2次宫腔镜手术治愈;合并月经过多79例患者中76例(96.20%,76/79)明显改善,3例(3.80%,3/79)缓解;合并贫血31例(100.00%,31/31)患者均得到纠正;术后6个月接受宫腔镜或B超检查6例,均提示子宫内膜生长良好,无宫腔粘连发生,其中4例已妊娠。

3 讨论

国外学者Amin与Neuwirth于1976年首次报道以前列腺电切镜实施子宫肌瘤切除术,为子宫肌瘤内窥镜治疗奠定了基础,而宫腔镜出现使女性生殖器官病变非开放性手术成为可能[3-4]。与传统子宫全切术、次全切术相比,宫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术在宫腔镜直视下切除病变,优势明显,如微创性、保留器官完整性和功能完整性等,患者接受度较高,临床应用广泛。彭广侠[5]研究对比了开腹手术与宫腔镜电切术效果,发现宫腔镜电切术在术中出血量、下床活动时间、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方面优于开腹手术。申健[6]报道以宫腔镜治疗260例黏膜下子宫肌瘤,术后随访发现患者满意率为93.1%。本文结果显示,83例黏膜下子宫肌瘤患者中,82例1次成功完成手术,无空气栓塞、大出血、子宫穿孔等并发症发生,说明宫腔镜治疗黏膜下子宫肌瘤具有有效性与可行性。且术后随访发现,96.20%月经过多患者症状明显改善,合并贫血患者均得到纠正,提示宫腔镜治疗黏膜下子宫肌瘤能改善患者月经过多、贫血等症状。

目前宫腔镜技术成熟,已成为治疗黏膜下子宫肌瘤首选方式,但作为一种手术,其仍存在发生并发症风险,这与手术熟练度及操作技巧有关,结合本文体会如下:(1)术前对患者进行综合评估,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尤其注意子宫壁全层肌瘤是宫腔镜手术绝对禁忌证;(2)在保证精细操作情况下,尽量缩短手术时间,警惕体液超负荷的发生;(3)术中超声及腹腔镜监护可明确黏膜下肌瘤壁间部分与周围肌壁界限、肌瘤外缘与子宫浆膜层距离等,有助于保证手术安全性;(4)手术操作过程在视野欠佳时,避免通电操作,视野清晰时方可启动电流。

综上所述,宫腔镜治疗黏膜下子宫肌瘤,能改善患者月经过多、贫血等症状,具有一定有效性与可行性,提高手术熟练度,掌握操作技巧是保证手术成功顺利实施必要条件。

猜你喜欢

宫腔镜B超肌瘤
怀孕做阴道B超,会引起流产吗
子宫肌瘤和怀孕可以共存吗
你了解子宫肌瘤吗
观察宫腔镜在剖宫产瘢痕部位妊娠药物保守治疗中的应用
宫腔镜下清宫术与常规清宫术治疗人工流产不全的临床效果
肺淋巴管肌瘤病肺内及肺外CT表现
你了解子宫肌瘤吗
写字的尴尬
巧用一元二次方程的“B超单”
多次供精人工授精失败宫腔镜检查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