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神医”扁鹊(秦越人)真相新考

2019-02-26李钟琴

医学与哲学 2019年14期
关键词:赵简子扁鹊神医

李钟琴

1 扁鹊之名号

“扁鹊”本是传说中的黄帝时代的“神医”,但关于此人的资料也仅仅是个传说中的名号而已。我们所说的“神医”扁鹊,乃西汉史学家司马迁在《史记》中为之立传的“神医”秦越人。《史记正义》引《黄帝八十一难序》云:“秦越人与轩辕时扁鹊相类,仍号之为扁鹊。”[1]2785后世只要提及“扁鹊”,指的就是秦越人,而不是黄帝时代的扁鹊。《史记·扁鹊仓公列传》云:“扁鹊者,勃海郡郑人也,姓秦氏,名越人。”[1]2785说明扁鹊氏秦,名越人。“扁鹊”之名大概是时人给他起的雅号,以喻其医术之神奇。春秋时人有姓有氏,姓用以别婚姻,氏用以别贵贱。如姜太公姓姜,氏吕。至春秋战国时,姓和氏逐渐合二为一。“秦”乃扁鹊之“氏”,故《史记》说其“姓秦氏”。

一说“越人”乃扁鹊之字,其名叫“少齐”。王叔岷《史记斠证·卷一百五》:“梁玉绳云:‘《周礼·天官》“医疾”释文,引此《传》(即《史记·扁鹊仓公列传》——笔者注)云:“姓秦,名少齐、越人。”则今本脱“少齐”二字,盖有二名。或越人是字。’”[2]东汉高诱注《战国策·秦策二》曰:“扁鹊,卢人也,字越人。”[3]为梁玉绳之说提供了佐证。

但“扁鹊名少齐、字越人”之说,也很可疑。古人取字,是供别人称呼自己的,自己一般不称字,而称名。在《史记》等书中,扁鹊多次自称“越人”,是知“越人”乃扁鹊之名,而非其字。

“扁鹊”这一名号是什么意思呢?日本学者泷川资言《史记会注考证》引《周礼释文》曰:“‘扁’本亦作‘鶣’,蒲典反。”泷川资言认为:“扁鹊系时人所称,以‘扁’为姓,恐谬。下文云‘姓秦氏’,又云‘在赵者名扁鹊’可证也。梁玉绳曰:‘扁鹊’取鹊飞鶣鶣之义。”[4]有人认为“扁”是姓氏,泷川资言并不同意此说,他引《周礼释文》的解释,认为“扁”本是“鶣”字,应读[piān],并引清代学者梁玉绳的观点:“取鹊飞鶣鶣之义。”“鶣鶣”,现在通常写作“翩翩”。《汉语大词典》“扁”字条下注明又读作[piān],其第三个解释是:“通‘翩’,参见‘扁扁’。”“扁扁”词条第一个义项为“喜悦貌”[5]4220。《汉语大词典》“鹊噪”词条引《禽经》:“灵鹊兆喜。”晋代张华注曰:“鹊噪则喜生。”[5]7591因此鹊又称喜鹊,古人将其视作吉祥喜庆的象征。用喜鹊来比喻神医,说明神医就像翩翩飞来的喜鹊那样,将给病人带来健康吉祥。因此,“扁鹊”,应读作“翩鹊”,意为“翩翩飞来的喜鹊”。

但是,历来人们都将“扁鹊”的“扁”读作[biǎn],以讹传讹,将错就错。若读作[piān],反而令人莫名其妙,这是很无奈的事。

2 扁鹊之籍贯

《史记》言扁鹊乃“勃海郡郑人也”,这种表述法非常奇怪。一则扁鹊之时并无勃海郡,二则勃海郡与郑不在一地。“勃海”即“渤海”,春秋战国之时亦称北海,渤海北岸是燕国,南岸是齐国。渤海郡乃西汉时的建制,在战国时期并无这一地名。《读史方舆纪要·卷二》载:“勃海郡,秦上谷、巨鹿二郡地。高帝分置勃海郡,领浮阳等县二十六。今河间以东之沧州,北至顺天府通州、霸州之南,南至山东武定州、滨州之北,皆是其地。浮阳,今沧州治也。”[6]说明渤海郡乃汉高祖刘邦设置,治所在浮阳(今河北省沧州市东南)。

为什么将位于河北的渤海郡与远在河南的郑地连在一起呢?裴骃《史记集解》解释说:“徐广曰:‘郑当为鄚。’鄚,县名,今属河间。” 司马迁《史记索隐》也说:“勃海无郑县,当作鄚县,音莫,今属河间。”[1]2786也就是说,渤海郡没有郑县,而有鄚县,所以南北朝时期的学者裴骃和唐朝学者司马贞都认为“郑”应为“鄚”,大概是因为“鄭”“鄚”字形相近而产生的抄写错误。鄚县即西汉时鄚侯国所在地,在今河北省沧州市任丘县,当时属渤海郡。

但也有学者认为“郑”字并非“鄚”字之误。清代学者张文虎认为,扁鹊之时没有“勃海郡”,司马迁为扁鹊作传,不会将汉朝的地名用作扁鹊的里籍,写史“无此书法”,因此怀疑这是后人窜改,“郑字非误”[4]。郑乃周朝国名,在今河南郑州一带,公元前375年被韩国所灭。

最早记载扁鹊自称“郑医”的文献,是西汉韩婴的《韩诗外传·卷十》:“扁鹊曰:‘入言郑医秦越人能活之。’”[7]西汉刘向《说苑·辨物》记载这个医案的文字与《韩诗外传》大同小异,而将虢太子改为赵太子:“扁鹊过赵王,王太子暴疾而死……扁鹊曰:‘入言郑医秦越人能活太子。’”[8]《史记·扁鹊仓公列传》则在记载扁鹊医治虢太子时自我介绍道:“言臣齐勃海秦越人也,家在于郑”[1]2788。

郎需才在“扁鹊籍贯的探讨”一文中认为,《史记》其他“列传”中,对春秋战国时人的籍贯多这样写:“豫让者晋人也。”“蔺相如者赵人也。”“荆柯者齐人也。”……因此,去“勃海郡”三字,只写“扁鹊者郑人也”,则很合乎太史公的体例[9]。郎需才由此推论出:(1)扁鹊(秦越人)是齐国海边人;(2)秦越人是今沧州一带的人。则又违背了其文所说的“太史公的体例”。按“太史公的体例”,“扁鹊者郑人也”,说明扁鹊的籍贯是郑国才对。

如果《史记·扁鹊仓公列传》中“勃海郡”三字并非后人窜入,那么,只能将“鄭”解释为“鄚”,才能讲得通,《史记》以及《韩诗外传》《说苑》中的“家在于郑”、“郑医”也应该全解释为“家在于鄚”、“鄚医”。《韩诗外传》的成书时间早于《史记》,《说苑》最晚,三书记载的扁鹊医案实为一事,如果《韩诗外传》误将“鄚”写作“鄭”, 《史记》和《说苑》引录时以讹传讹,也不是没有可能。

《史记》又说:扁鹊从长桑君那里学得医术后,“为医或在齐,或在赵,在赵者名扁鹊”[1]2785。而不言扁鹊在郑行医。扁鹊自称“齐勃海秦越人”,意思是他是齐国渤海之滨的人,“勃海”并非具体地名。

除了扁鹊系郑人、鄚人之说外,东汉高诱注《战国策·秦策二》认为扁鹊是“卢人也”[3],《史记正义》引《黄帝八十一难序》云:“(扁鹊)又家于卢国,因命之曰卢医也。”[1]2785说明扁鹊又曾在卢国居住,有“卢医”之号。卢国本是齐国之地,据《春秋左传正义·卷第三》载:“冬,齐、郑盟于石门,寻卢之盟也。”注云:“卢,齐地,今济北卢县故城。”[10]相传春秋时期,齐桓公将齐国的卢地封给了功臣高傒,称卢国,乃子爵小国。《道光长清县志·卷一》载:“《齐乘》云:齐公子傒食采邑于卢,或曰姜姓之国,太公裔也。后国灭为邑。”[11]今济南市长清区归德镇有个“卢城洼”,乃卢国故城的遗址。1991年,在遗址立有“卢国古城遗址”标志碑;2007年,卢国古城遗址被公布为济南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笔者认为,扁鹊的籍贯可能在渤海之滨的某个地方,与姜太公是“东海上人”(东海之滨的人)一样,只是一个笼统的地域范围。扁鹊曾在卢、鄚两地居住过,因此称卢医、鄚医。

考察各种史籍的记载,并无扁鹊在郑国行医或活动的记录,因此古籍中“鄚”误为“鄭”的可能性很大。虽然春秋战国时期没有渤海郡,亦无鄚县,但有鄚邑。《史记·赵世家》有“五年,与燕鄚、易”的记载[1]1816,“五年”,即赵惠文王五年(公元前294年),赵国将鄚、易两座城邑割让给了燕国。钱穆《史记地名考》引《明统志》曰:“任邱县北废鄚州东门外,有药王祖业庄,云是扁鹊故宅。”[12]至今河北省任丘市仍有扁鹊祠、鹊山祠等与扁鹊有关的古迹。

3 扁鹊之家世

关于扁鹊的家庭情况,如他的父、母、妻、子情况如何,各种史籍均付之阙如。但是,有资料说,扁鹊还有两个哥哥。

在《鹖冠子·世贤第十六》中,通过庞煖之口叙述了魏文侯与扁鹊的一段对话:

(魏文侯)曰:“子昆弟三人,其孰最善为医 ?”扁鹊曰:“长兄最善,中兄次之,扁鹊最为下。”魏文侯曰:“可得闻邪?”扁鹊曰:“长兄于病视神,未有形而除之,故名不出于家。中兄治病,其在毫毛,故名不出于闾 。若扁鹊者,镵血脉,投毒药,副肌肤间,而名出闻于诸侯。”[13]

庞煖是战国时期的一位纵横家,生卒年不详,大约活动于赵武灵王时期(约前326年~前295年在位),曾与赵武灵王讨论过军事。《鹖冠子》相传为战国时期楚国隐士鹖冠子所作,曾被学术界视为“伪书”,直到1973年马王堆汉墓出土了大量帛书,才证实《鹖冠子》是战国时期的著作。根据《鹖冠子》的记载,扁鹊共兄弟三人,扁鹊最小。兄弟三人皆从医,而且皆为良医,扁鹊自称其医术最差。这与《史记》中扁鹊医术得自长桑君的记载不合。如果扁鹊的神奇医术是长桑君传授的,那么他两个哥哥的医术又是谁传授的呢?难道是扁鹊又将长桑君的“禁方”和神药传给了他的两个哥哥?

《鹖冠子》是先秦道家著作,主要讲述道家易学与道家数术学,并非史学著作。因此,《鹖冠子》记载的扁鹊兄弟三人之事,似乎是作者为了说明道理而编造的寓言,不宜当作史实看待。

4 扁鹊之学医经历

根据《史记》的记载,秦越人并非中医世家,也并非自幼学医,他成为“神医”之前的职业,是一个旅店的经理人。《史记·扁鹊仓公列传》云:

扁鹊者,勃海郡郑人也,姓秦氏,名越人。少时为人舍长。舍客长桑君过,扁鹊独奇之,常谨遇之。长桑君亦知扁鹊非常人也。出入十余年,乃呼扁鹊私坐,间与语曰:“我有禁方,年老,欲传与公,公毋泄。”扁鹊曰:“敬诺。”乃出其怀中药予扁鹊:“饮是以上池之水,三十日当知物矣。”乃悉取其禁方书尽与扁鹊。忽然不见,殆非人也。扁鹊以其言饮药三十日,视见垣一方人。以此视病,尽见五藏症结,特以诊脉为名耳。为医或在齐,或在赵。在赵者名扁鹊[1]2785。

司马迁并未说明扁鹊负责管理的旅店在什么地方,联系到后文“为医或在齐,或在赵”,笔者推断,他经营的旅店很有可能在齐国。齐桓公任用管仲为相,锐意改革,重视商业。为了方便各诸侯国的客商到齐国做生意,官府在边境以及交通要道处开办了一些客舍旅店,并出台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如“为诸侯之商贾立客舍,一乘者有食,三乘者有刍菽,五乘者有伍养,天下之商贾归齐若流水”[14]。官办旅舍肯定要设置“舍长”之类的管理人员,扁鹊很可能是齐国官办旅店的“舍长”。

在扁鹊负责管理的旅店中,有个常客,叫长桑君,在旅店出入十余年。可能此人没有引起别人的特别注意,但扁鹊“独奇之”,对他服务态度特别好。而长桑君也觉得扁鹊不是一般人物。某日,长桑君招呼扁鹊聊天,悄悄地对他说:“我有秘藏的医方,我年老了,想传授给你,你不要向外人泄漏。”扁鹊说:“遵命。”于是,长桑君从怀中掏出一种药给扁鹊,说:“用‘上池之水’送服这个药,过三十天之后你就能看到一般人看不到的东西。”又接着拿出所藏秘方,全都给了扁鹊,之后忽然就消失了,大概长桑君本来就不是人。扁鹊按照他说的话服药三十天,果然就能看见墙另一边的人。因此扁鹊给人诊病时,能看见人五脏内的病症,只是表面上还在为病人切脉,切脉只不过是他诊病的幌子。扁鹊自长桑君传道之后,在齐国行医号称“卢医”,“扁鹊”是他到赵国行医之后才有的名号。

那么,长桑君叮嘱扁鹊用来服药的“上池之水”是什么神水呢?《史记索隐》案:“旧说云‘上池水’,谓水未至地,盖承取露及竹木上水,取之以和药,服之三十日,当见鬼物也。”[1]2786“上池之水”,就是露水。露水含有什么特别的成分吗?以我们现在所具有的科学常识来看,无非故弄玄虚而已。而且,扁鹊服药后两眼便具有了透视功能,能看清人体内脏的病症,这显然是胡说八道。

即使长桑君是个千年不遇的神医,不遗余力地向扁鹊传授医术,在三十天内使扁鹊成为神医,也是不可能的。扁鹊的学医经历,很可能是他自己编造的谎言。

5 扁鹊之行医经历

《史记·扁鹊仓公列传》记载扁鹊之行医经历,共举了三个典型事例:(1)诊赵简子;(2)医虢太子;(3)见齐桓侯。

扁鹊诊赵简子之事,在《史记·扁鹊仓公列传》和《史记·赵世家》中均有记载,《史记·扁鹊仓公列传》没有记录具体年份,《史记·赵世家》则比较明确,原文如下:

晋顷公之十二年,六卿以法诛公族祁氏、羊舌氏,分其邑为十县,六卿各令其族为之大夫。晋公室由此益弱。后十三年,鲁贼臣阳虎来奔,赵简子受赂,厚遇之。

赵简子疾,五日不知人,大夫皆惧。医扁鹊视之,出,董安于问。扁鹊曰:“血脉治也,而何怪!在昔秦缪公尝如此,七日而寤。寤之日,告公孙支与子舆曰:‘我之帝所甚乐。吾所以久者,适有学也。帝告我:‘晋国将大乱,五世不安;其后将霸,未老而死;霸者之子且令而国男女无别。’公孙支书而藏之,秦谶于是出矣。献公之乱,文公之霸,而襄公败秦师于殽而归纵淫,此子之所闻。今主君之疾与之同,不出三日疾必间,间必有言也。”居二日半,简子寤。语大夫曰:“我之帝所甚乐,与百神游于钧天,广乐九奏万舞,不类三代之乐,其声动人心。有一熊欲来援我,帝命我射之,中熊,熊死。又有一罴来,我又射之,中罴,罴死。帝甚喜,赐我二笥,皆有副。吾见儿在帝侧,帝属我一翟犬,曰:‘及而子之壮也,以赐之。’帝告我:‘晋国且世衰,七世而亡,嬴姓将大败周人于范魁之西,而亦不能有也。今余思虞舜之勋,适余将以其胄女孟姚配而七世之孙。’”董安于受言而书藏之。以扁鹊言告简子,简子赐扁鹊田四万亩[1]1786-1787。

《史记》先记“晋顷公之十二年”之事,接着写“后十三年”,然后记录扁鹊诊赵简子之事。可知扁鹊诊赵简子当在“晋顷公之十二年”(公元前514年)之后第十三年,即晋定公十一年(公元前500年)。《史记正义》亦云:“谓晋定公、出公、哀公、幽公、烈公、孝公、静公为七世。静公二年,为三晋所灭。据此及年表,简子疾在定公十一年。”[1]1787

扁鹊医虢太子之事,除了《史记》的记载,《韩诗外传·卷十》亦有记载。周朝分封的诸侯国中,前后有四个虢国,分别以东西南北相区别。西虢于公元前687年被秦国所灭;东虢于公元前767年被郑国所灭;北虢于公元前658年被晋国所灭;南虢于公元前655年被晋国所灭。《史记集解》和《史记索隐》都引晋人傅玄的话说:“虢是晋献公时,先是百二十年灭矣,是时焉得有虢?”[1]2789《史记》在记叙完扁鹊诊赵简子之后,接着写“其后扁鹊过虢”,说明扁鹊医虢太子的时间是在诊赵简子之后,当在公元前513年之后,此时距最后一个虢国南虢灭亡晚了四十多年。也就是说,扁鹊诊赵简子之后,根本就没有虢国存在。

《说苑》也记载了此事,只不过扁鹊医的不是“虢太子”,而是“赵王子”[8]。《说苑》系西汉刘向编纂的一部杂史小说集,成书时间晚于司马迁的《史记》。书中所言的“赵王子”,不知是哪个王子,语焉不详,难以采信。

从医学的角度看扁鹊医虢太子,如何呢?扁鹊听说虢太子死亡的消息,便向虢太子中庶子(太子的侍从之臣)询问虢太子的病情,中庶子说:“太子病血气不时,交错而不得泄,暴发于外,则为中害。精神不能止邪气,邪气畜积而不得泄,是以阳缓而阴急,故暴蹶而死。”扁鹊又问虢太子死于何时,对曰:“鸡鸣至今。”扁鹊问收敛入棺没有,对曰:“未也,其死未能半日也。”扁鹊于是对中庶子说:“言臣齐勃海秦越人也,家在于郑。未尝得望精光侍谒于前也。闻太子不幸而死,臣能生之。”[1]2788中庶子并没有对虢太子的症状作具体描述,却将虢太子的病死原因及病理分析得头头是道,当代但凡有些医学知识的人,应当知道中庶子所说的“血气不时”、“邪气畜积”、“阳缓阴急”之类全是臆测之辞,既无法验证,也无法量化,毫无科学道理。现代医学认识到的种种疾病中,哪一种疾病符合“血气不时”、“邪气畜积”、“阳缓阴急”的描述呢?而扁鹊听了中庶子的这番话,便大言“臣能生之”,而且声称“越人之为方也,不待切脉、望色、听声、写形,言病之所在,闻病之阳,论得其阴;闻病之阴,论得其阳”。“不待”二字,说明扁鹊诊病,根本不需要什么“望闻问切”。

《史记》记扁鹊见齐桓侯之事,最早见于韩非的《韩非子·喻老》,不过,《韩非子》中扁鹊见的不是齐桓侯,而是蔡桓公。原文如下:

扁鹊见蔡桓公,立有间,扁鹊曰:“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将恐深。”桓侯曰:“寡人无。”扁鹊出。桓侯曰:“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肌肤,不治将益深。”桓侯不应。扁鹊出。桓侯又不悦。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肠胃,不治将益深。”桓侯不应。扁鹊出,桓侯又不悦。居十日,扁鹊望桓侯而还走,桓侯故使人问之。扁鹊曰:“疾在腠理,汤熨之所及也;在肌肤,针石之所及也;在肠胃,火齐之所及也;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今在骨髓,臣是以无请也。”居五日,桓侯体痛,使人索扁鹊,已逃秦矣。桓侯遂死[15]。

而战国时期并无蔡桓公这一人物,蔡国也早在公元前447年被楚国所灭。于是,司马迁作《史记》,将蔡桓公改成了“齐桓侯”,其余文字,与《韩非子》基本一致。刘向的《新序 ·杂事》亦记载此事。齐桓侯,应指田氏代姜之后齐国的第三位国君齐桓公田午(谥号与被称为春秋五霸之首的齐桓公姜小白相同),公元前374年~前357年在位。《史记索隐》案:“傅玄曰:‘是时齐无桓侯’。裴骃云:‘谓是齐侯田和之子桓公午也’。盖与赵简子颇亦相当。”[1]2793其实齐桓侯去世之年与赵简子装病之年并不“相当”,前者要晚150多年。

扁鹊诊赵简子在公元前500年,齐桓侯死于公元前357年,这是《史记》记载扁鹊活动的两个确切年代,前后相距143年。

除了《史记》记载的上述三个医案之外,《战国策·秦二》还记载“医扁鹊见秦武王”之事:

医扁鹊见秦武王,武王示之病,扁鹊请除。左右曰:“君之病,在耳之前,目之下,除之未必已也,将使耳不听,目不明。”君以告扁鹊。扁鹊怒而投其石:“君与知之者谋之,而与不知者败之。使此知秦国之政也,则君一举而亡国矣。”[3]

秦武王于公元前310年~前307年在位,以他刚即位那年计算,距“扁鹊诊赵简子”那一年(公元前500年),相隔190年。

可见,根据史料记载,扁鹊的活动年代可能在公元前500年~公元前307年,前后长达近200年。这显然是不可能的。如果“扁鹊诊赵简子”为实,那么扁鹊肯定活不到秦武王之时,两事必有一事为虚。所以司马迁记载了“扁鹊诊赵简子”之事,而不录扁鹊见秦武王之事。

而《史记》明确记载扁鹊到过秦国,并死在了秦国。“秦太医令李醯自知伎不如扁鹊也,使人刺杀之。”[1]2794秦太医令李醯,也仅仅是因为刺杀扁鹊而在史册上留名,关于此人的其他信息无从稽考。有人认为李醯是秦武王的太医令,还有人认为李醯刺杀的不是扁鹊本人,而是扁鹊的学生。这些不过是臆测之辞,并无史料为证。

6 余论

《史记·扁鹊仓公列传》载:“扁鹊名闻天下。过邯郸,闻贵妇人,即为带下医;过雒阳,闻周人爱老人,即为耳目痹医;来入咸阳,闻秦人爱小儿,即为小儿医:随俗为变。”[1]2794说扁鹊是个无所不能的全科大夫,到邯郸变为妇科大夫,到洛阳变为五官科大夫,到咸阳又变为小儿科大夫,他能够根据所到之处人们的需要而变换角色。他的足迹,遍及齐、赵、魏、秦等国。作为一个医生,为什么不在一个地方坐诊行医而偏要不远千里地四处跑呢?这可能是因为,老在一个地方行骗,容易被人揭穿。

《史记》还记载扁鹊有“六不治”说:“骄恣不论于理,一不治也;轻身重财,二不治也;衣食不能适,三不治也;阴阳并,藏气不定,四不治也;形羸不能服药,五不治也;信巫不信医,六不治也。有此一者,则重难治也。”[1]2794这“六不治”,大多没有道理。棒棒医生论之颇详[16]。“骄恣不论于理”,意思是病人蛮不讲理,就不给他医治。似乎这是怕病人对其医术提出质疑。什么叫“轻身重财”呢?大约是治病舍不得花钱,看来,扁鹊对钱财看得也很重,病人不大方地给他诊疗费,他是不给医治的。第三条很奇怪,“衣食不能适”便不给人家治,这是什么道理?人若患病,肯定或轻或重有各种不适,如果没有不适,还找医生做什么?“阴阳并,藏气不定”,意思是病人阴阳不调,脏气紊乱,就不给治。中医不是素来号称能调理气血、使人阴阳平衡吗?为什么这样的病人也不给治?凡是治不了的,是不是都可以将病人归入“阴阳并,藏气不定”之列?“形羸不能服药”不治,也很可笑。身体瘦弱,不能服药,说明病得很重,中医不是还有针石等奇术吗?为什么不派上用场呢?最后一条“信巫不信医”不治,历来受人推崇。何正全《论扁鹊“六不治”》一文评论道:“此条其说明扁鹊的医疗成就和对祖国医学的发展,他的成就是在不断对封建迷信思想,求神拜佛和巫术做斗争的过程中所取得的。说明他治学严谨,尊重科学的医疗态度。”[17]其实,在两千多年前,人们迷信鬼神、巫术,是很普遍的现象。因为病人愚昧,就不给人家医治,大医精诚、救死扶伤的人道主义精神哪里去了?

相传扁鹊还有医学专著《难经》传世,而《汉书·艺文志》录“医经七家”[18],其中有《扁鹊内经》九卷、《外经》十二卷,却没有《难经》。《扁鹊内经》和《外经》早已亡佚。西汉时人著书,喜将黄帝等著名人物冠于书名,如《黄帝内经》《神农本草经》《黄帝八十一难经》等。《淮南子·修务训》指出:“世俗之人,多尊古而贱今,故为道者,必托之于神农、黄帝而后能入说。”[19]著书者无非是想拉大旗作虎皮。因为扁鹊是传说中的“神医”,医学书冠以“扁鹊”之名,也就不足为奇了。《黄帝八十一难经》又称《难经》,或《八十一难》,或《八十一问》。其成书年代,学术界多认为应在《内经》之后,成书于西汉时期。但到了唐朝,莫名其妙地被托名为“秦越人撰”。高等医药院校教材《中国医学史》认为:“现存《难经》《唐书·经籍志》载为秦越人所作,实为后人的伪托。”[20]

总之,扁鹊(秦越人)的名字、里籍、学医和行医经历,都很可疑。其活动年代前后长达200年,显然是不可能的。扁鹊很可能是春秋末战国初的一个江湖游医,被人们神化了,竟成了名医的典型。后人将扁鹊视为中国古代五大医学家之首、中华脉学之祖,可谓“盛名之下,其实难副”。

猜你喜欢

赵简子扁鹊神医
一狐之腋
神医的烦恼——浓度与配比
赵简子放生
从“扁鹊兄弟治病”看双安全防控工作
寻找绝世神医
陶“神医”的糖葫芦
扁鹊与牛黄
扁鹊兄长,你在哪里?
“失职”的大臣
“失职”的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