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规模羊场布鲁氏杆菌病的防控措施

2019-02-25郭振刚周大荣宋德荣

养殖与饲料 2019年8期
关键词:羊场毕节市布病

郭振刚 吴 瑛 周大荣 彭 华 宋德荣

贵州省毕节市畜牧兽医科学研究所,贵州毕节552100

布鲁氏杆菌病(以下简称布病)是一种广泛分布的由布鲁氏菌属( )引起的传染-变态反应性人畜共患疾病,又被称为“波状热或波浪热、马耳他热、地中海弛张热”。1955年,我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将其定为乙类传染病,也是我国畜禽疾病防治的Ⅱ类重点疾病。布鲁氏菌是细胞内需氧型革兰氏阴性杆菌,共分为6 个种、20 个生物类型,而我国境内主要分布牛、羊、猪3 种生物型,其中羊型布鲁氏杆菌的毒力最强、致病性最高[1]。布病主要对生殖系统、淋巴系统和关节造成危害,母羊感染布病后,主要发生流产、久配不孕、子宫内膜炎等;而公羊则发生睾丸炎,造成无精症从而影响生殖能力[2]。有资料表明,绵羊患布病后流产率为57.7%,牛患布病后流产率为31.2%,另外,还可造成生产能力下降,严重影响我国畜牧业的高效发展,威胁养殖人员的健康[3]。本文通过概述贵州省毕节市布病的流行病学特征,结合境内某县规模羊场对阳性病例处置的剖析,提出有效的综合防控措施,以期为规模羊场尽早发现、及早处置和有效防控该病提供参考。

1 布病的病原特性及流行病学特征

1.1 病原特性及宿主动物

布鲁氏菌是一组微小的球杆状或短杆状细菌,长0.6~1.5 μm,宽0.5~0.7μm,不产生芽孢,革兰氏染色为阴性,用姬姆萨染色呈紫色。其主要有猪布鲁氏菌、马耳他布鲁氏菌、绵羊布鲁氏菌等6 个菌种,共20 种生物型,主要贮存宿主动物包括猪、牛、羊等家畜,驯化动物及野生动物等共60 余种[4]。研究表明,山羊、绵羊布鲁氏菌的感染力和毒力最强[5]。毕节市境内以山羊和绵羊感染为主,牛和猪等其他动物未见报道。

1.2 传播途径

已感染布病的家畜就是布病的传染源。其主要传播途径为经体表皮肤黏膜接触传染,另外还可形成气溶胶后通过呼吸道侵入机体内进行传染;也可通过食用被布鲁氏菌污染的乳制品、肉类及制品、以及内脏等经由消化道进行传染。实践中,尤其要谨慎处理阳性病例养殖场的奶、尿、粪便、精液、阴道分泌物等可能带有布氏菌的污染物,尤其是怀孕母畜在生产或流产时的排出物,人一旦接触到这些分泌物、胎儿、胎衣等极容易被感染。毕节市的案例主要为接触性感染。

1.3 临床症状

实践中,羊在感染布病后的临床特征并不明显,甚至还和其他疾病一起发生,极大地影响了兽医人员的判断。一般来说,羊在感染布病后,常出现食欲减退、精神萎靡等类似感冒的症状,因此该病也被称为波浪热病。有研究表明,初产母羊常在怀孕3 个月左右出现流产,经产母羊则不易流产。公羊被感染后会表现出睾丸增大,热痛敏感极强、性欲消失,甚至丧失配种能力和发生关节炎等病变特征。而人接触病羊或病羊污染物后极易被感染,主要表现为关节、肌肉疼痛,发烧呈现波浪热,出现性能力低下或者精神萎靡、精力不足、劳动能力下降等症状。

1.4 致病机理

布病病菌通过呼吸道、消化道和皮肤黏膜等途径,侵入机体血液淋巴系统中,导致免疫功能受阻而不能及时清除,其在各脏器中迅速繁殖,引起毒血症而发生病理变化。

1.5 流行特点

布病的流行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和地域性,春末夏初为发病高峰季节,而产仔季节是最易发生感染的时间段。其在羊群间有皮肤黏膜、消化道、呼吸道3 种传播途径。其主要流行特点为性成熟动物易感性高于幼龄动物,母畜易感性高于公畜。其发病特点为母畜比公畜发病的多,成年畜比幼畜相对发病多。毕节市主要饲养贵州半细毛羊和贵州黑山羊,调研发现一年四季均有发病,且山羊发病率高于绵羊。

2 毕节市某规模羊场阳性病例的发现、诊断和处置

2.1 布病的发现和诊断

2017年秋季,毕节市某县动物疫病控制中心工作人员到该规模羊场进行常规抽血检测,共计抽取血液68 份(该场饲养山羊和绵羊大小合计788 只,其中山羊142 只,绵羊646 只),其中山羊抽取18份,绵羊抽取50 份,通过将血液带回实验室进行琥红平板试验检测,共发现26 份疑似布病阳性个体,总体发生率达38%。针对此检测结果,该中心工作人员迅速联系该规模羊场,协商后续检测和处置办法。经进一步全群抽血检测发现,该规模羊场大小合计788 只羊,阳性病例个体达176 只,总体发病率高达22.34%。其中山羊64 只,绵羊112 只,呈现规模暴发的态势,表现为山羊发病率高于绵羊的特点。

2.2 阳性病例的处置

当前羊布鲁氏菌病治愈难度极大,因此,在发现检测出布病阳性病例个体后,要及时进行隔离淘汰,勤换饲草、垫料切断传播途径等处理。此次布病案例,经市、县、乡相关部门工作人员和羊场主进行协商,对已检测出来的阳性病例个体全部进行捕杀和深埋处理。具体做法是:全体工作人员身着防护服,首先将阳性个体集中起来,逐一进行肌肉注射敌敌畏10 mL,待其死亡后,运至预先深挖的土坑内,土坑深度3 m,宽5 m,远离居民区、水源和交通要道,符合动物疫病深埋处理条件;其次往深坑内倾倒汽油进行焚烧,焚烧后撒生石灰覆盖,再填埋泥土至坑顶稍高;最后再焚烧圈舍内垫草等污物和进行全场消毒处理。要求前1 个月每周消毒3 次,之后每周消毒2 次或1 次,轮换不同消毒药水或生石灰连续消毒处理6 个月以上;往后重复全群抽血筛查3~5 次,直至净化没有疑似病例,期间若发现阳性病例个体,坚决及时捕杀和深埋。

3 规模羊场布病的防控措施

针对贵州省毕节市布病的发生情况,结合该规模羊场布病的发生原因,阳性病例的发现、诊断和处置措施,笔者认为规模羊场的布病防控应综合做好以下工作。

3.1 加强引种检疫和免疫工作

目前,虽然对布病防控的检疫和免疫工作已被重视,而且检疫和免疫工作也在开展,但是由于毕节市属于净化区,因此,对该病的重视和检疫强度大大不够,还有待提高。追溯此次布病案例的发生原因,系该羊场引种所引起。相关检疫部门引种前虽进行了检疫工作,而且严格按照引种要求,隔离观察1 个月,在抽取血样进行布病的检测后没有发现疑似病例,最后才合群饲养。但是,布病的发生都有一定的潜伏期,而后续抽样工作的空缺,免疫工作的缺失,则直接导致了此次布病案例的发生。如果能及时抽样检疫发现,则能避免此次严重后果。因此,强化检疫和免疫工作,对规模羊场的正常生产和健康发展就显得非常重要。具体到实际工作中,我们从外地引种前,必须详细了解该地是否为净化区,非净化区坚决不能引种。而引种后,必须隔离观察和进行抽样检测,有条件的可进行全群检测,发现疑似病例,及时隔离淘汰,多次筛查直到净化。严格遵守畜禽检疫制度,由动物防疫监督机构现场检疫确定无阳性羊,才能合群饲养。饲养适应后,要择取合适的时机补种布病疫苗进行免疫。

3.2 加强日常饲养管理和监管工作

规模化养殖场,科学的饲养管理,是对布病进行有效防控的关键环节[6]。严格区分生活区和饲养区,能大大地降低饲养人员感染布病的可能性。就目前毕节市范围内羊的养殖情况来看,不区分生活区和饲养区的人畜混合在同一区域的现象非常严重,甚至有羊住楼下、人住楼上的情况。究其原因在于目前毕节以散养户居多,每户饲养山羊或绵羊仅几十只,羊舍就在房屋边上或就在楼下,增加了人感染布病的概率。区域内就发生过山羊布病感染人的实例。因此,对于散养户来说,必须加强防疫知识的宣传力度。首先在饲养上,必须严格隔离,做到人畜分离;其次,在饲养管理中,最起码做到佩戴手套,不要徒手接生羔羊等。而对于规模羊场来说,首先则要严格区分生活区和饲养区,建立饲养管理制度,提高饲养管理科学性,严格按照制度流程进行操作;其次,加强饲养人员业务技能的培训,提高防范意识,日常饲养管理中要勤换衣服和佩戴手套、口罩等;此外,还要勤换垫草和废弃草料,对流产的胎儿、胎衣等不能随意丢弃,必须做好无害化处理;最后还要保证饲养环境干净清洁,定期对圈舍和养殖场进行消毒和清理,尤其是在布病密集发生季节,更要加强养殖环境的净化工作,才能减少布病的发生与传播[7]。

3.3 加强病羊的淘汰和无害化处理工作

目前,对于感染布病的羊只,并没有良好的治疗措施,一般来说,检疫发现阳性病例,则直接隔离淘汰并及时进行无害化处理。针对此案例,检测发现的阳性个体,是按照疫病处置措施的要求,及时隔离并作无害化处置的,同时对于剩余羊只,考虑到羊场的损失太大,则是采取多次重复筛查和净化的方法,这样才有效地防范了疫病的继续传播和扩大,为养殖场争取到了利益的最大化。

3.4 加强饲养人员防范意识和定期体检工作

饲养人员作为一线饲养管理工作者,直接接触羊只,因此有直接感染的风险。规模羊场则要组织饲养员进行布病防疫有关知识的培训,加深对布病发病机理、流行特征、临床症状和诊断处置措施等知识的了解,切实增强防范意识和安全意识,做到“早发现、早处置”[8]。此外,由于羊型布病是一种传染性和毒力极强的人畜共患病,为了保障饲养人员的人身健康安全,还应定期组织饲养人员进行身体体检,增强其防病意识和能力,使其更好地为养殖场贡献力量。

3.5 加强政策补助力度和提高疫病监管部门的联动联防效率

当前,按照国家有关动物疫病处置补助标准,每捕杀一只羊的补助标准为500 元,其中国家农业农村部补助100 元,地方财政补助400 元,而现阶段羊价涨势迅猛,生产成本又高居不下。因此,该补助力度难以弥补养殖场的损失,通常是大面积疫病的发生就导致养殖企业面临倒闭关门的境地[9]。政府加大政策补助力度并保证落实补助款到位,将是养殖企业顺利渡过难关的保障。在此案例中,疫病发生后,相关部门的联动联防效率不高,经多次协商才聚到一起对布病阳性羊只进行处置。相关疫病监管部门要提高联动联防的效率,整肃务实的工作作风。

4 结 语

综上所述,羊布鲁氏杆菌病虽然传染性和毒力极强,可能会在羊的生产中带来极大危害和经济损失,甚至给羊养殖产业人员的身体健康造成影响[10]。但是,只要采取措施得当,在饲养管理中加强布病的防控工作,提高养殖人员的防范意识,加强全面检疫和免疫接种工作,加强饲养管理等,就能有效控制本病。

猜你喜欢

羊场毕节市布病
毕节市统筹推进项目实施 推动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高质量发展
毕节市旅游文化现状与创新发展研究
引种牛羊时布病防控策略
瑞雪兆丰年
规模化育肥羊场免疫程序的探讨
布病的危害诊断及其防治
布病的危害、诊断及其防治
种羊场生存发展之路
My Best Friend
羊场疫病防控体系创建思路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