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讨式教学在本科生药理教学中的研究与探索
2019-02-25阳群芳陈晓红
刘 涛,阳群芳,陈晓红
(陆军军医大学药学系药理学教研室,重庆 400038)
现阶段我国的本科教育仍然以讲授式教学作为主流教学方法,注重以教师和教材为中心,学生在教学中处于被动和从属的位置,不利于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的充分发挥,这样的教学模式不符合以素质教育、创新教育思想培养高素质新型医药人才的时代要求[1]。因此,近年来在本科生课程教学中采取研讨式教学已经成为教学改革探索的重要模式之一,国内各大高校开设研讨课的规模不断扩大,所占课程比例越来越重,教学组织形式越来越多[2-4]。我们自2012年以后在临床医学及药学专业的药理学教学中引入了研讨课,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现就研讨式教学的一些经验和体会介绍如下。
1 研讨式教学法对药理学教学的意义
药理学是为临床合理用药、防治疾病提供基本理论的一门医学基础课,是联系医学与药学、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的桥梁课程,是搭建医学人才合理与完善知识结构的重要课程,在医学人才培养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5]。药理学以生理学、病理生理学及病理学等课程为基础,开设时间在大三的第二学期,面对的是即将进入临床实习阶段的高年级学生,他们具备了一定的医学基础,对知识的应用性及实践性要求较高。传统的讲授式教学,强调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能够充分利用教学资源,传授知识系统性较强,重点讲解药物作用机制和药理作用等理论性较强的内容但学生往往觉得知识点繁杂抽象,难以灵活地理解运用,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足。
研讨式教学法是西方大学本科教学中普遍采用的一种教学模式,其与传统的“讲授式”或“灌输式”教学相比,具有很大的优势。这种教学方法强调“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和学生处于一种平等的状态,共同探讨解决教学相关的理论或实践问题,师生之间形成良性互动,教学质量得以有效提升[6]。通过开设专题式、案例式、文献式等研讨课,鼓励学生自主学习、相互协作、集体讨论和归纳总结来分析、解决问题,使学生体验探索式的学习方式,能够极大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锻炼学生合作交流能力与创新能力。因此,在药理学教学过程中,在传统讲授式教学法的基础上,科学合理地组织安排研讨式教学,有利于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强化认识、深化理解,有效地提高教学效果。
2 研讨式教学的组织实施
2.1 研讨内容的选择
药理学是一门应用性较强的桥梁学科,与临床的药物治疗密切相关,对理论知识的应用性及实践性要求较高。近年来,全球药物的发展日新月异,许多新药接踵问世,教材内容相对滞后,对药物的前沿性进展涉及较少。因此,选择研讨的内容要结合授课对象的专业特点;遵循系统化和专题化的思想;且能够兼顾应用性和前沿性的需求。
根据以上原则,研讨课的内容主要包含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基于药理课程标准,结合平时教学过程中学生反馈问题较多的模块设置研讨的专题内容。二是以应用实践为导向,选择临床典型病例,将抽象的理论灵活、全面地应用于具体病例诊治的分析讨论,增强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三是选择近几年来有重要学术影响的药理学中外文文献,力求能够反映国内外本学科新的学术观点和研究成果,由学生课外阅读的文献、课堂集体分组研讨,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及创新性思维能力。
2.2 研讨式教学的组织实施
药理学课程主要内容仍然采用传统讲授方式进行教学,以便让学生掌握基本的药理学知识框架,并帮助学生理解药理学课程中自主学习困难较大的章节。在课堂教学结束后,学生掌握了药理学的基本内容与知识结构,但还缺乏理论联系实际、综合分析、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这时再开设6学时(占总学时的比例为10.7%)的研讨课教学,在研讨课堂上针对问题,进行知识交流、讨论,教师适时引导,让学员在讨论中既学习了药理学的知识,又学习了如何灵活运用药理学知识,同时通过这一过程,学员的表达、总结归纳、思辨等综合能力得到锻炼和提高。
我们的研讨式教学采取小班教学的形式,人数限定在15~20人/班,随机分成3~4个小组。根据研讨内容的不同,研讨课的具体实施也有一定差异。专题研讨课由课代表收集学生反馈问题较多的章节内容,教师负责构建专题内容的基本框架,提供充足的教学资源,引导专题的发展线索,由学生负责充实框架内容,阐释细节,解决该章节中的疑难问题。最后,教师归纳总结相关知识点。案例研讨课由教师选择代表性、综合性的临床病例,课堂上简单介绍病历摘要,补充部分临床知识,提炼与药物相关的分析题目,学生分组讨论后再集中发言,着重培养对药理基础知识的灵活应用能力。文献阅读研讨分两个阶段进行,即研讨准备阶段和课堂汇报讨论阶段。教师提前2周左右就给出药理研究领域最新的2~3篇中外文文献,或者指定某一模块由学生自主查询相关文献资料,按小组利用课外时间进行分析讨论,撰写研究报告,准备汇报幻灯。课堂报告阶段,在教师主持下,每组学生代表利用多媒体对本组文献阅读情况进行论述,教师和学生均可向报告人提问,要求报告人对某些内容进行解释或表达看法,最后教师对讨论文献进行简短总结。
3 研讨式教学效果分析
3.1 强化基础理论知识的掌握
研讨课的内容选择既结合了课程教学标准,又集中了学生学习过程中重点关注的知识点。因此,学生在研讨式教学过程中,必须归纳整理所需的基础知识点,搜集相关资料,自主思考讨论,解释说明面临的实际科学问题,从而起到了加强和巩固药理基础知识和医学专业知识的作用。通过研讨课的学习,强化了学生对药物药理作用及作用机制等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如在“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和异丙肾上腺素药理作用的讨论专题”中,学生对这三者异同点的讨论非常热烈,结合生理学和生物化学知识,对其药理作用的具体机制、临床应用区别和产生不良反应的原因都进行了深入探讨,弥补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由于时间限制而不能完全拓展的知识,对药物的使用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认识。
3.2 提升理论联系实际的应用能力
药理课程的重要任务是通过药理学的理论与实验教学为临床合理用药防治疾病提供理论基础。学生学习药理的兴趣较高,但由于药理学章节比较多,基础知识点庞杂而零散,学生缺乏对所学知识的感性认识,难以与临床实际应用相结合,许多学生采取“死记硬背”的方式进行学习,缺少对知识的系统梳理和灵活运用,很难达到“学以致用”的教学目的。案例研讨式教学由学生讨论临床医生的用药原则,分析治疗药物的作用及作用机制,判断医生用药的合理性和准确性,从而提升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运用的能力。如在一例缩血管药物使感染性休克病情转重的临床病例专题讨论中,教师阐释病例摘要后,针对用药诊治情况设置问题,涉及了抗休克药物、抗菌药物的选择与药理作用基础,学生课堂上查阅理论知识,分组讨论后集中发言,将抽象的理论应用于具体病例,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综合运用,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3.3 聚焦药理学前沿动态,开拓专业视野
药理教学以教材内容为主体,在授课过程重点讲解各类药物中经典的代表性药物,但对国内外药理学研究的新成果、新技术、新发展涉及相对较少。研讨课中文献的选择则注重经典内容与现代内容的有机结合,注重药理学重要的基础和循证医学研究进展和研究热点及其科学意义,鼓励学生探索学科前沿问题,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培养了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和创造性能力,同时也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4 研讨式教学的思考和建议
近年来,国内许多院校在药理教学中都进行了研讨式教学的探索及实践:①以网络资源和师生互动平台为基础,在网络环境下开展大班课堂的药理学研讨式教学,具有信息量大,传递途径、交流方式多等特点[2];②利用药理学实验课学时,预设部分重点专题进行探究式教学,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及团队协作精神[3];③在临床医学专业长学制(七年及八年制)本科生进行混合式案例教学,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团队协作及创新能力[4];④在药学专业本科生的药理学教学中采用“研讨式八步教学法”,提高研讨式教学的效率[7]。总体而言,研讨式教学模式使教与学有机地融合在一起,提供了一个平等、开放、宽松学习交流空间,增进了师生间的相互理解,达到了“教学相长”的目的。同时,研讨式教学尽管形式多样,但同样存在一些缺点和不足,需要广大教师足够的重视。
结合现有药理教学中研讨式教学的优势和特点,我们分析总结了在实践过程中存在的一些具体问题,需要关注及进一步探讨。
首先,研讨式教学的课程设计及教学组织不同于传统讲授式教学,教师从课程主导者转变为组织者或引导者,如果教师组织不当,易使研讨流于形式,难以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因此,研讨式教学对教师的专业知识、教学经验和沟通能力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在研讨式教学过程中必须注重师资力量培训,加强教师与临床医生间的交流,同时根据不同专业特点,安排部分临床一线工作者(医师或执业药师)参与研讨课的教学过程,增强教师的实践能力和应用水平,提高研讨式教学的组织效率及教学效果。
其次,药理研讨式教学的研讨内容及教学模式应该多元化,避免教学实施的形式化、僵固化。笔者认为研讨式教学的组织应重点考虑以下三个方面:一是考虑学生的基本知识储备,如在临床医学八年制和五年制学生中,研讨内容的深度及开设研讨课所占比例就不尽相同。二是考虑学生的专业类型,临床医学专业学生的研讨式教学要注重临床用药思维的培养,而药学专业的研讨课则更加强调药物结构特征及作用机理方面的内容。三是研讨课的内容应该多样化,我们分别开设了专题研讨课及阅读研讨课,既注重专题案例研讨对学生基础知识及应用能力的锻炼,又给学生适量自主发挥的空间,增强其对研讨课的主动性及积极性。
第三,研讨式教学的教学条件及标准需要规范化。现有的研讨课主要在传统的教室或实验室进行,教师往往位于教室中心的讲台上,弱化了学生的教学主体地位,且学生之间难以进行面对面的交流,不利于形成良好的讨论氛围。我们的研讨式教学主要利用实验室空间,布置会议室形式的研讨课教室,不设置讲台,使教师和学生处于平等状态,以利于师生或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和学习。此外,由于研讨式教学的主观随意性较强,缺少规范的教学大纲和教学资源,缺少明确的教学目标及教学评价,容易该类课程教学变成了一般意义上的讨论课,削弱了研讨教学效果。因此,我们收集整理了历年的研讨教学资源,对研讨课教学方法和程序进行了规范,界定教师、学生的角色扮演和转换方式,并将研讨课考核指标细化、标准化,在学生期末考试成绩中占一定权重,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尽管研讨式教学在国内外已有较多的探索与实践,我校也大力提倡并实施研讨式教学,但全面开展研讨式教学目前还存在很多困难,需要一个不断探索,逐步细化深入的过程。希望通过我们的不懈努力,能够进一步探索出适合药理研讨式教学的一般措施与规律,并不断完善、总结和创新,使药理学的教学质量不断提高,培养具有扎实基础理论、较强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实用型医药专业人才。